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8、六六经(南)一四八 六六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8、六六经(南)一四八 六六经

 

  一四八 六六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八六、说处经(大正藏一,五六二页。)杂阿含一三、三0四(大

  正藏二,八六页。)

  本经说有关六内处、六外处、六识、六触、六受、六受之六六。先说明六六开始,

  说此等非我。说如何起随眠耶?如何诸随眠灭,得向离欲解脱耶?

--------------------------------------------------------------------------------

  第一四八 六六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陀林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彼

  等诸比丘答世尊:‘世尊。’世尊如是曰:‘诸比丘!我应为汝等说法,初善、中善、

  后亦善、备义、亦备[言]相。绝对充足而应宣说偏清净之梵行。此即六六。此,

  应谛听,善思念之!我当宣说。’

  诸比丘奉答世尊:‘世尊!如是。’

  世尊如是说:‘应知六内处。应知六外处。应知六识身。应知六受身。应知六爱

  身。’

  然,如是言:‘应知六内处。’彼缘何而言?有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

  处、意处。如是所言:‘应知六内处。’彼乃缘此而言。此为第一之六。

  281     然,如是言:‘应知六外处。’彼缘何而言?有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

  处、法处。如是所言:‘应知六外处。’彼乃缘此而言。此为第二之六。

  第一四八 六六经                                     三O五

  中部经典四                                          三0六

  然,如是言:‘应知六识身。’彼缘何而言?依眼与色而眼识生。依耳与声而

  耳识生。依鼻与香而鼻识生。依舌与味而舌识生。依身与触而身识生。依意与法而

  意识生。如是所言:‘应知六识身。’彼乃依此而言。此为第三之六。

  然,如是言:‘应知六触身。’彼缘何而言?依眼与色而眼识生,三16之和合

  而有触。依耳与声而耳识生,三之和合而有触。依鼻与香而鼻识生,三之合和而有

  触。依身与触而身识生,三之和合而有触。依意与法而意识生,三之和合而有触。

  如是所言:‘应知六触身。’彼乃缘此而言。此为第四之六。

  然,如是言:‘应知六受身。’彼缘何而言?依眼与色而眼识生,三之和合而

  有触,依触而有受。依耳与声而其识生,依鼻与香而鼻识生,依舌与味而舌识生,

  依身与触而身识生,依意与法而意识生,三之和合而有触,依触而有受。如是所言:

  ‘应知六受身。’彼乃缘此而言。此为第五之六。

  282     然,如是言:‘应知六爱身。’彼缘何而言?依眼与色而眼识生,三之和合而

  有触,依触而有受,依受而有爱。依耳与声而耳识生,依鼻与香而鼻识生,依舌与

  味而舌识生,依身与触而身识生,依鼻与香而鼻识生,依舌与味而舌识生,依身与

  触而身识生,依意与法而意识生,三之和合而有触,依触而有受,依受而有爱。如

  是所言:‘应知六爱身。’彼乃依此而言。此为第六之六。

  若人言:‘眼是我。’如是即不17可。于眼[有]生[又]有灭18。而物有生

  又有灭者,‘予之我乃且生且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归结。故如是为不可。若人言:

  ‘眼是我。’如是者眼即非我。

  若人言:‘色是我。’如是耶不可。于诸色有生又有灭19。而物有生又有灭者,

  ‘予之我乃且生且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归结。故如是为不可。若人言:‘色是

  我。’如是者眼即非我、色即非我。

  若人言:‘眼识是我。’如是耶不可。于眼识有生又有灭。而物有生又有灭者,

  ‘予之我乃且生且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归结。故如是为不可。若人言:‘眼识

  是我。’如是眼乃非我、色乃非我、眼触亦即非我。’

  若人言:‘眼触是我。’如是耶不可。于眼触有生又有灭。而物有生又有灭者,

  ‘予之我乃且生且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归结。故如是耶不可。若人言:‘眼触

  是我。’如是,眼乃非我、色乃非我、眼识乃非我、眼触则非我。

  第一四八 六六经                                     三0七

  中部经典四                                          三0八

  283     若人言:‘受是我。’如是耶不可。于受有生又有灭。而物有生又有灭者,‘予

  之我乃且生且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归结。故如是乃不可。若人言:‘受是我。’

  如是,眼乃非我、色乃非我、眼识乃非我、眼触乃非我、受则非我。

  若人言:‘爱是我。’如是耶不可。于爱有生又有灭。而物有生又有灭者,‘予

  之我乃且生且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归结。故如是乃不可也。若人言:‘爱是我。’

  如是,眼乃非我、色乃非我、眼识乃非我、眼触乃非我、受非我、爱亦则非我。

  若人言:‘耳是我。’言:‘鼻是我。’言:‘舌是我。’言:‘身是我。’

  言:‘意是我。’如是耶不可。于物有生又有灭。而物有生又有灭者,‘予之我乃且

  生且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归结。故如是乃不可,若人言:‘意是我。’如是,

  意则非我。

  若人言:‘法是我。’如是即不可。于法有生又有灭。而物有生又有灭者,‘予

  之我乃且生且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归结。故如是乃不可。若人言:‘法是我。’

  如是,意乃非我、法即非我。

  若人言:‘意识是。’如是耶不可。于意识有生又有灭。而物有生又有灭者,

  ‘予之我乃且生且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归结。故如是乃不可。若人言:‘意识

  是我。’如是,意乃非我、法乃非我、意识即非我。

  若人言:‘意触是我。’如是耶不可。于意触有生又有灭。’对其物应有如是之

  归结。如是,意乃非我、法乃非我、意识乃非我、意触即非我。

  284     若人言:‘受是我。’如是乃不可。于受有生又有灭。而……应有如是之归结。

  故如是耶不可。若人言:‘受是我。’如是,意乃非我、法乃非我、意识乃非我、

  意触乃非我、受即非我。

  若人言:‘爱是我。’如是耶不可。爱有生又有灭。而……故如是为不可。若

  人言:‘爱是我。’如是,意乃非我、法乃非我、意识乃非我、意触乃非我、受乃

  非我、爱即非我。

  诸比丘!如是又有导身[见]之集道:即以观眼是‘我所有,我是彼,彼是予

  之我。’以观色是‘我所有……’以观眼识是‘我所有……’以观眼触是‘我所有

  ……’以观受是‘我所有……’以观爱是‘我所有……’以观耳……鼻……舌……

  身……意是‘我所有……’以观诸法是‘我所有……’以观意识是‘我所有……’

  第一四八 六六经                                     三0九

  中部经典四                                          三一O

  以观意触是‘我所有……’以观受是‘我所有……’以观爱是‘我所有……之我他。’

  诸比丘!如是又有导身[见]之灭道:即观眼是‘非我所有,我非彼,彼非予

  之我。’观色是‘非我所有……’观眼识‘非我所有……’观眼触‘非我所有……’

  观受‘非我所有……’观爱‘非我所有……’观耳……鼻……舌……身……意‘非

  我所有……’观法‘非我所有……’观意识‘非我所有……’观意触‘非我所有……’

  观受‘非我所有……’观爱‘非我所有……’

  285     诸比丘!缘眼与色而眼识生,三之和合而有触。缘触而或乐、或苦、或不苦不

  乐之受生。彼由乐受之所触,欢喜、赞说、系着而住。于彼即随增贪随眠。由苦受

  之所触,即陷于忧、恼、悲、打胸哭泣而其妄。于彼随增嗔恚随眠。由不苦不乐受

  之所触,不如实知其受之集[因]、没、味、过患与舍离,于彼随增无明随眠。诸比

  丘!彼实不断由乐受之贪随眠,不舍离由苦受之嗔恚随眠,不破害由不苦不乐受之

  无明随眠,不断无明,不令明生,于现法之中不应成为有苦之边者,即无如是之道

  理。

  诸比丘!缘耳与声而耳识生……诸比丘!缘鼻与香而鼻识生……诸比丘!缘意

  与法而意识生,三之和合而有触。缘触而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之受生。彼由乐

  受之所触,而欢喜、赞说、系着而住,于彼随增贪随眠。由苦受之所触,而陷于忧、

  恼、悲、打胸哭泣冥妄,于彼随增嗔恚随眠。由不苦不乐受之所触,不如实知其受

  之集、没、味、过患、舍离,于彼随增无明随眠。诸比丘!彼实依乐受而不断贪随

  眠。依苦受而不舍离嗔恚随眠,依不苦不乐受而不破害无明随眠,不断无明,不令

  明生,于现法之中,不应成为有苦之边者,即无如是之道理。

  286     诸比丘!缘眼与色而眼识生,三之和合而有触。缘触而成乐、或苦、或不苦不

  乐之受生。彼由乐受之所触,不欢喜、不赞说、不系着而住,于彼乃不随增贪随眠。

  由苦受之所触而不陷于忧、恼、悲、打胸哭泣冥妄,于彼不随增嗔恚随眠。由不苦

  不乐受之所触,如实知其受之集、没、味、过患、舍离,于彼不随增无明随眠。诸

  比丘!彼实依乐受而断贪随眠,依苦受而舍离嗔恚随眠,依不苦不乐受而破害无明

  随眠,断无明而令明生,于现法之中,成为有苦之边者,即无有如是之道理。

  ‘诸比丘!缘耳与声而耳识生,诸比丘!缘鼻与香而鼻识生,诸比丘!缘舌与味

  而舌识生,诸比丘!缘身与触而身识生,诸比丘!缘意与法而意识生,三之和合而

  第一四八 六六经                                     三一一

  中部经典四                                          三一二

  有触。缘触而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之受生、彼由乐受之所触而不欢喜、不赞说,

  不系着而住,于彼不随增贪随眠……成为[有]苦之边者,应有如是之道埋。

  287     诸比丘!如是见,有闻之圣弟子乃厌眼,厌诸色,厌眼识,厌眼触,厌受,厌

  爱。厌耳,厌声,厌鼻,厌香,厌舌,厌味,厌身,厌触。厌意,厌诸法,厌意识,

  厌意触,厌受,厌爱。厌已而离欲,离欲故解脱,解脱故有‘解脱’智。而证知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辨,更不来于此世。’

  世尊如是说,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说。如是说时,六十人比丘之

  心无取而由诸漏解脱。

 
 
 
前五篇文章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8、六六经(北)八六 说处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8、六六经(北)杂含一三-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9、大六处经(南)一四九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9、大六处经(北)杂含一三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50、频头城经(南)一五0

 

后五篇文章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7、教罗喉罗小经 (北)杂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7、教罗喉罗小经 (南)一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6、教难陀迦经 (北)杂含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6、教难陀迦经 (南)一四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145、教富楼那经 (北)杂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