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一佛乘之为实施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佛乘之为实施权                                   净界法师        我们先看看佛陀是用什么方式,来为实施权,为了真实而施设权法,我们看这一段《法华经》的开示。     《法华经》云: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好的,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为实施权,先看看佛陀当初是怎么个做法。释迦牟尼佛在为实施权之前,他引用过去佛,就是说,不是我现在这样做,其实过去就是这样做了。说在过去无数劫当中,不是只有我释迦牟尼佛来到世间,曾经有无量无边的佛,来到世间说法,乃至于灭度。     那么这么多的百千万亿中的佛,其实数目是不可称量的,这些佛到底做了些什么事呢?他们以种种的因缘譬喻,种种的方便力来演说种种的法相。比方说佛陀讲,知道这个人容易造罪业,佛陀安立了三皈、五戒的法相,这个人喜欢贪恋娑婆世界的感情,佛陀说了四谛、十二因缘,苦集灭道的法相,佛陀安立了很多很多的相状,来调伏我们来引导我们。     这个相状是什么目的呢,我们看最后这句话很重要了,看一百页,佛陀在整个讲经的过程当中,创造了五戒的相状,四谛、十二因缘的相状,乃至于六度的相状,那么这个相状到底为了什么呢,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其实佛陀的目的是要我们能够融会贯通而趋向于佛道,这个很重要喔。     在经典上说,佛陀自己成佛了,他自己成佛了来到世间,如果他给众生的,只是一个人天的果报,只是一个二乘的涅槃,那么佛陀则堕入悭贪,说你成佛了,结果你送给众生的只有人天的快乐只有二乘的涅槃,那你这个佛陀的心不平等,则诸佛堕入悭贪,这就是佛教跟基督教不一样的地方。     基督教没有人敢说,他以后有一天变成上帝,不敢这样讲,但是从佛陀的内心世界,从佛的内心世界,他来到世间,他是希望能够让一切众生成佛的,这个是很重要。就是说我们先不讲佛陀说了什么,我们先知道佛陀来到人世间,他心里是怎么想,他的内心世界怎么想的,他只有一个想法,怎么样让一切有情成佛。     所以佛陀没有悭贪,佛陀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众生,佛陀的内心本来是这样想的,但是佛陀既然这样想,就直接讲大乘法就好了,为什么您要讲三皈、五戒、四谛、十二因缘,这些方便法门是怎么来的呢?     既然您要我们成佛,那您就应该只讲大乘法,但是为什么会开出这些方便法门呢?这个地方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佛陀虽然是想要从契理的角度,他希望一切众生成佛,但是从现实面来看,一切世间天人这些众生,他内心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深心之所欲,他各有各的希望,不是每一个人都想成佛,这问题在这里。     佛陀只能够期望大家成佛,但是佛陀不能强迫众生成佛。你根本没有做佛的根机,你根本没有做佛的准备,那是不是这些人,就应该放弃了呢?你放弃了他去学外道更惨。所以佛陀怎么办呢,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佛陀只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就开方便门先进来再说。     先以欲钩牵,先满足你的希望,你跟他讲到净土去,他心不甘情不愿,他说我的人世间还没有享受够,那没事,你先保住人天,慢慢慢慢的,你在人生中受到痛苦了、你知道怕了你再来往生。所以佛教的多元化就是说,它有一个原则性的目标,但是它在目标当中,它也施设很多的阶梯让你来过渡,这就是为什么,佛法有契理性跟契机性。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佛陀必须以不同的,异就是不同的方便,来帮助我们成佛,这样讲就是为实施权,实就是佛陀内心的本意,权就是众生的根机是这样子的,佛陀必须要面对现实。所以佛陀只好在一佛乘,开出了五乘,这个五乘它的缘起论就有不同。     所以你有时候会觉得佛陀的话,没有一次把它讲圆满,不是佛陀不讲圆满,因为他的根机就是这种根机。比方说佛陀对人天乘的根机,佛陀告诉你,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业感缘起,你问佛陀说人生的真理是什么,业力,这就是真理。你把断恶修善做好了,你就是佛弟子了,因为你的根机是这么回事,讲太高了你又排斥。     所以业感缘起,佛陀在讲人天乘法的时候,他结果不谈空性更不谈真如,反正你就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来,你从业力而来,你将往哪里而去呢,你就往业力而去,你如果善业强就往善业而去,如果罪业重就往罪业而去。     所以你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经常的注意你的业力就够了。人天乘有一种人他的水平更高了,他知道人世间快乐中夹杂痛苦,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他对人生的体悟更深了,佛陀就讲空性,无常无我,无常故苦,苦即无我。     所以佛陀在二乘法当中,处处消归空性,他不谈假观,也不讲功德庄严。他说你这个人,只要把生死轮回处理掉,你就是第一阿罗汉,第一波罗蜜了。佛陀在二乘经典里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赞叹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偏空涅槃的殊胜,二乘人起大欢喜开始修学,成就阿罗汉果达到他的目的,这个是第二种人,追求解脱道的。     佛陀对一乘已经善根准备好的人,讲大乘法门。说啊,弟子们,你一开始就要把目标设定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佛陀讲真如法性,告诉你,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本来就有佛性,你本来就有权利把它开发出来,你流转生死是不应该的,是冤枉的。     所以因地当中就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净土最后圆成佛道,这种人根机够,佛陀讲出他内心的实话出来。所以你会觉得经典里面处处矛盾。其实没有矛盾,因为佛陀应众生的机而说法。所以这个佛陀说法,你要看他两个角度,第一个随智说,一个随情说。     佛陀讲的话是从他自己理智的智慧讲出来的,佛陀先不考虑众生的根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是佛陀随智说,这个是真实法。佛陀有时候随情说,把众生的根机的因缘考虑进来的时候,佛陀说,没关系啦,你五戒持好就不错了,随情说,这就是佛教为什么那么多经典,就在这里,因为要随情说。     那如果从理智来说,佛陀只要一两本经,《法华经》《楞严经》够了,这两本经够了,多一点再多一个净土,导归净土。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佛陀有些话是他真实的本意,有些话是不得已讲出来的。现在你要把它挑出来,哪一句话是佛陀的本意,哪些的话是不得已的、考虑众生的因缘的。     所以佛陀只好把自己真实的意义,掩盖起来,然后为实施权,那么这是第一个情况,这个是先讲讲古代的佛是怎么做的,那这样做的理由就是,因为众生他本来就有很多希望,各有各的深心之所欲,所以只好先顺从众生的根机,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等到因缘成熟以后,佛陀要做第二件事情,尤其是一个佛陀即将灭度的时候,他一定要讲《法华经》,他一个佛陀不讲《法华经》,他没有做出这样的交代,我们就不知道佛陀讲这么多话,到底他前后的关系是什么?     在《法华经》上说,有些法佛陀是不说的,比方说这个来到这个世间,都是大乘种性,他就不讲二乘种性了,二乘法他就不说了。有些众生他没有人天种性的,他人天法就不说了。但是十方诸佛一定要讲《法华经》因为他没有做出《法华经》的交代,我们就不知道佛陀您讲这么多法,到底它有什么关系,它怎么贯穿,你要用目标,用你的心力来带动法力,你的心是趋向于佛道,你修一切法都是趋向佛道。   佛法修学概要——250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面对无常的业力如何把握好当下

北海禅院明贤法师:化古开今有前途

净界法师:一佛乘之开权显实

明贤法师:精进需离变异,安身乃是核心

淨界法師:一佛乘之权实不二

 

后五篇文章

明贤法师:2013岁末年初,叹"庙产兴商" 欣"依法护

隆藏法师:运用智慧 唤醒生死大梦

达照法师:超越情执成就净业

净界法师:什么是一佛乘?

前正觉山苦行洞:玄奘大师亲见佛陀苦行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