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屈映光上师《大金刚威德深道第二级证分修之法三身梯·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威德法,乃诸佛之秘藏、密乘之大成,以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威则诸魔降伏、众生化度、性德
周圆、平等一如,盖真源湛寂,迷悟本无,祇因违真随妄,故有六趣之沉,今欲返妄归真,须建依真之
行,本法奉曼殊大士为本尊,曼殊表即体之智,古德有云,照惑无本即是智体,照体无自即是真如。若
诠义理,大威德者,即生佛同具之体性也。
  本法为西藏宗喀巴大师所传,大师为黄教始祖兼受红白二教传承,本轨则直承西藏为第十四代祖,
大师博览群经,精通显密,慨魔网之方张,师子虫生;悲大法之将堕,尸罗俱破,曾着菩提道次第与密
宗道次第,用示学佛之阶梯。良以无修瑜珈即身成佛之义,非不耕而获,不修而证,行者欲促僧祇于剎
那,历五位于一念,必也三学俱足、资粮圆满,现本性之菩提,顿尽无明,合诸佛之法身,普度群生,
直如百川归海,即同一味,体大。
  本法乃即身成佛法门,依之修持即果即法,佛慢坚固即身即佛,微妙如是,宁可言说?吁有不远之
远,故说有不修之修、无证之证,我虽说而无说,尔应听亦无闻,迷悟修证,理尽于是。
  大威德仪轨,曾由逊清显亲王,译成汉本,珍藏大内,世罕见闻,民国肇建,历代秘藏密乘诸经,
与有如大乘要道等,均请出宏扬, 辛上师讲授大威德金刚怖畏起、证分,凡八会,惟法法本,原有二
种,译名一为大金刚威德起分之行三身宝藏,次为大威德金刚怖畏甚深起止正二级道总义三身宝藏。
  起分之行三身宝藏,系于民国十七年戊辰三月及己巳四月,共传法七十一日,暨十九年庚午六月初
九日起,历闰月至七月二十九日止,凡八十日,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起,至二十年辛未三月初八日止,
除年假,凡九十日,共三会。
  总义三身宝藏,系于民国十八年己巳春季起,传授至冬季圆满,为第一次传法,二十一年壬申五月,
为第二次传法。
  以上皆传于故都东城之极,祝 师寿,私衷窃冀,即说法四十九年,犹以为短,乃世变无常,师弟
分离。
  民国三十九年,余播迁香港,经请示 上师,若机缘成熟,可否由余代行传授,蒙示允可,幷云:
「子发心广大,诸佛加被,有愿必成,应广宣扬,敬兹念兹,勿隳法嗣,倘有疑问,音信可通。」
  现在同学来台者,仅余与赵夷午二人,言念及斯,不禁泪下,前岁,弟子钟槐村、蒋易门、刘逸吾、
夏维芝、李逸尘、张眉申、王仲山、王明慧等,请传本法,尚未开讲,槐村不幸遽作古人,今弟子陈百
药、欧阳重光、方一之、林祥煌、邓瑞玉、简文泉、许彩云、黄百城、陈慧生、方哲卿、翁廷威、林坦
平、范继禹、王世成、耿和生、耿祝琴、张德庆、高秀美等,暨全体同人,捐赀影印四加行法观行述记、
四加行法仪轨、供曼达法、文殊真言念诵略法及本法独勇仪轨、十三尊仪轨起分、证分,各二百部,遂
于民国五十二年癸卯九月十五日,在台湾省桃园县大溪镇斋明寺后苑传授,唯祈 上师三宝昆仲,直诣
圣域,法乳长流,日益广大,有性无性,同圆种智,不胜感祷之至。
  中华民国五十二年癸卯冬 屈映光

大金刚威德深道第二级证分修之法三身梯卷科判
讲证分总义 有三:
甲一 根体住之理 分八(卷一)
 乙一 身住之理 分三
  丙一 粗身
  丙二 细身
  丙三 最细身
 乙二 心住之理 分三
  丙一 粗心
  丙二 细心
  丙三 最细心
 乙三 共同身心 分二
  丙一 共同粗身心
  丙二 共同细身心
 乙四 现在身心 分二
  丙一 现在身
  丙二 现在心
 乙五 未来身心 分二
  丙一 未来细身
  丙二 未来细心
 乙六 脉 分二十七
  丙一   心间初成三脉
  丙二   心间初成五脉
  丙三   心间初成八脉
  丙四   心间八叶脉
  丙五   二十四处脉
  丙六   降菩提心三十二脉
  丙七   七十二脉
  丙八   七万二千脉
  丙九   身口意轮
  丙十   四脉轮
  丙十一  五脉轮
  丙十二  八轮
  丙十三  一百二十脉主
  丙十四  供脉
  丙十五  塞脉(时脉)
  丙十六  中脉名数
  丙十七  右脉名数
  丙十八  左脉名数
  丙十九  脉成之次序
  丙二十  三脉之粗量与色与住与缠缚之状
  丙二十一 命脉
  丙二十二 魔坏脉
  丙二十三 大乐轮
  丙二十四 报轮
  丙二十五 法轮
  丙二十六 化轮
  丙二十七 育乐轮
 乙七 气 分八
  丙一 气之分别
  丙二 气之所归部主
  丙三 气之大
  丙四 气之色
  丙五 根支十气生之理
  丙六 气之住
  丙七 根支气行之理
  丙八 气之作用
 乙八 真水 分二
  丙一 不坏真水
  丙二 四真水
甲二 道行之次第 分二
 乙一 前行 分二
  丙一 金刚萨埵修持法
  丙二 上师相应法
 乙二 正行 分四  (卷二)
  丙一 咒相应 分四
   咒相应前行:
   丁一 脐间奥窈扼要之理(随察渐收)
    须善知四切要:
     时切要
     身切要(毗卢七支坐法)
     气切要(九节佛风)
     处切要
    戊一 除脉道之理
    戊二 脐间正奥窈扼要之理
     己一 佛慢显明后作随察渐收之理
     己二 最切要增进之法与去魔
      庚一  腹因气满生不安乐之相时
      庚二  气不浸中脉时
      庚三  观处(吽字)彼相不现时
      庚四  身现干枯麻木或梦上师本尊身现黑斑时
      庚五  先日观想虽明次日又不明时
      庚六  心不悦修持反好散乱等时
      庚七  脉魔(心观观处,动作时觉上下身刺痛如有缠缚而不安)
      庚八  气魔
       辛一 身觉最沉重或最轻浮,身中如块磊、颤跳、头眩、头昏
       辛二 上下身如针刺痛剧时
       辛三 上下身各处团团而痛即生肉疣、肿等诸病
      庚九  气未善摄一处(身内如蛇蝎等小虫入之相)
      庚十  气濒聚之景象(绿花蛇、绿花虹、绿花泡入身之相)
      庚十一 气难摄时(身内阳焰、光、乱发、蚁土、蛇蝎等影像向外出)
      庚十二 身与息二者太收紧(心观观处时,鼻孔气塞身如被缚)
      庚十三 下除气停滞(二便不利或收摄不住)
      庚十四 支气停滞(眼盲耳聋等病现)
      庚十五 气入肉皮间起疱肿痛时
      庚十六 持命气停滞(心间刺痛)
      庚十七 上行气停滞(喉结痛)
      庚十八 平住气停滞(胃内气满不安乐)
      庚十九 脉轮内气聚(脉轮内坐有佛菩萨、人、非人、饿鬼之念出时)
      庚二十 修起正分及近修(闭关)时,见本尊佛面时
      庚廿一 修脐间奥窈扼要之理随察渐收,观明住坚,却不生安暖时
      庚廿二 白菩提心降下小、安暖亦小时
      庚廿三 安暖生出而降菩提心有魔时(或不能降或降不能回)
         (提散菩提方法)
      庚廿四 真水仍不能提时
      庚廿五 菩提心上提方法内和合之理
      庚廿六 因病与气魔降真水时
      庚廿七 破戒犯禁降真水时
      庚廿八 气、黄癚、胃液、热、凉五种之病秽与魔病等时
   丁二 修拙火之理 有四
    戊一 养拙火之理
    戊二 燃拙火之理
    戊三 修炽燃之理
    戊四 修炽盛加被具足拙火之理(上下坚固四喜)
     己一 三种觉时和合法
      觉时法身之和合
      觉时报身之和合
      觉时化身之和合
     己二 眠时三种和合法
      眠时法身之和合
      眠时与梦报身和合之法
      眠时与觉时化身和合之法
     (持眠光明之口诀)
     (持梦之口诀者)
     己三 修临死三种和合法之理
     (死以前)
      临死当法身之和合
      中有当报身之和合
      取生当化身之和合
     (脐间扼要之理随察渐收与修拙火之理此二者为咒相应之前行称为咒根相应)
     (脐间扼要之义者。以咒相应解心间脉结时。初、不但以脐间扼要为要、与内和合之咒根相
应、身寂口寂意寂三者内、是身寂身金刚相应)
     (身寂种类)
     (总说身寂之名义)
   咒相应正行:
   丁一 修盈瓶气之理

    戊一 心间金刚诵前行:
     修盈瓶相应
      所作出一切者(九节气味明)。
      复次吸者
      复次满者
      复流注者
    戊二 心间盈瓶气正行
    (持气之量)
     己一 三种觉时和合法
      觉时法身之和合
      觉时报身之和合
      觉时化身之和合
     己二 眠时三种和合法
      眠时法身之和合也。
      眠时报身和合之法
      眠时化身和合之法
     己三 修临死三种和合法之理
      死时法身之和合
      死时报身之和合
      死时化身之和合
   丁二 心间金刚诵之理
    戊一先知普通金刚诵总义者
     起分金刚诵者。唇舌不动、(心入吽字)依意如持咒而修。
     正分金刚诵有二。根本气金刚诵。支分气金刚诵。
      一、作根本气金刚诵之理
       依上鼻气金刚诵之理
       依下气金刚诵之理
       依上下二气会合而作之金刚诵
       依上下二气步趋而作之金刚诵。(其观处有三)
       住于心间而作之金刚诵
       住于脐间而作之金刚诵
       观遍满气心间作之金刚诵。
      二、支气有五
       行眼气金刚诵
       循行、耳气金刚诵
       正行、鼻气金刚诵
       最行、舌气金刚诵
       决行、持身触金刚诵
      (金刚诵所观咒)
      (此理之三字金刚诵 分二:
        与三身和合之理者
        与三时和合之理者)
      (三字合成之理)
      (三字笔划所表义之气)
    戊二 别、本理金刚诵之理、与原因和合而讲者。
    戊三 正修金刚诵之理。
     己一 先九味气明
     己二 根本气金刚诵
      依上鼻气之金刚诵及住于心间之金刚诵
      依下门气金刚诵者
      上下二气和合而修金刚诵之法
      上下二气步趋而作金刚诵之理
      观遍满气金刚诵者
     己三 支分气金刚诵
      行目气金刚诵
      循行耳气之金刚诵
      正行鼻气之金刚诵
      最行舌气之金刚诵
      决行身气(持身触)之金刚诵
     己四 觉时三身和合
      觉时法身和合
      觉时报身和合
      觉时变化身和合
     己五 眠时三身和合
      眠时法身和合也
      为眠时报身和合
      眠时化身和合
     己六 临死时三身和合
      临死法身之和合
      临死报身和合
      临死时化身和合
  丙二 誓句相应  (卷三)

 
 
 
前五篇文章

禅画与的画的禅趣

恩海难量--缅怀汉地演密教者福德法幢刘公锐之金刚上师

菩萨摩诃萨的十种魔业和舍离之道

菩提道次第和修学净土法门

净土宗二祖善导

 

后五篇文章

坛经的思想特质--无

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

三宝和三皈依

观音为莲花所化身

观音菩萨的各种化相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