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金刚经研读之九十九--轮回与出离的关键(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说以般若波罗蜜多的方法来做深入观照的时候,你才能够发现〝五蕴〞蕴藏着什么样的道理,所以《心经》里面谈到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个〝色〞,是指我们五蕴的色蕴,也就是《心经》谈色受想行识即空,是要我们去了解五蕴蕴藏的一个道理,也就是五蕴为什么会形成呢?那是因为透过我们的根与尘相应,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个根,跟外面的五尘相应,意根加入,形成了法尘,接着进一步打交道,产生了色蕴,进而牵动受想行识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心的整个内涵,那是蕴藏在内的一种精神作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跟我们剖析这一最深微妙的道理,当根尘-即能所相应时,会引发我们五蕴的作用,随即相应的结果,那就是随业继续造业,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方法,那么我们可以在想行之间建立一个间隔,我们的受蕴就有改变的机会,我们的〝想〞,就可以改变成一种不同于原来业的反应,明白道理好修行,所以这是可以办得到的,只要依照道理方法慢慢去调理自己,慢慢的,就可以对外面的色尘缘境,从相应而做到慢慢去认识、去了解,最后可以去转变,只要想、行之间能够建立起间隔,那当下,我们就不会随着色尘缘境起舞,不会随着它去做一种业的造作,所以这中间就出现一个转圆的空间,而只要有了一个转圆的余地,便有自我改变的可能,那就可以转业为道,于是就有转化的机会了;这一契机,也就表示我们从业的造作轮回中有出离的机会。

  业是一种束缚,束缚入轮回,束缚不得自在,但只要藉着这个学佛的方式,自我观照,在五蕴的想行之间,建立起一个间隔,如果完成这样子的一种修养的话,我们就可以从业的束缚中得到解脱。当一个色尘缘境来的时候,你就再也不会不由自主地去相应它,只要能不起相应,色蕴不起,受想行识就可以跟着清净,它就不是造作了,这个当中,就可以还它一个虚空的清净,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般若心经》告诉了我们佛法当中这个真实宝贵的理谛,这也就是佛陀常在经里面提到的了义的道理;要明白法之所以会形成,是基于因缘和合,所以形成这个法,但是透过因缘和合的理谛外,我们又可以见取到法的本来面目。只要能掌握住:透过因缘和合,见取它原来的实相的面目,那你就知道,实相的理谛在那里,而还它一个清净!还它一个无染着的虚空!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而“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虽然《心经》明明讲的是五蕴,可是很多的时候,却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这个〝色〞,当成了色尘缘境的“色”,变成了外面的物质体,然后再把“色”代为“有”,于是“色就是有,有就是色”,而后演绎为“有就是空、空就是有”,这实在是含糊笼统的不明说法。

  我们如果要依照佛陀告诉我们的修行的道理方法去觉悟的话,我们一定要明白,佛陀究竟所说的道理是什么?如何从中去觉悟?!

  众生沉沦于生死轮回,起源于造作所成的〝结使〞;何谓〝结使〞?《楞严经》里面曾提示:就像手帕打了结一样,一个结加一个结,结上加结,此结就永难解除了;而人的造作就像结上打结一样,在经里面就有这样子的说法:爱欲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因为爱,因为欲,就像打上了紧紧的结了。所以经里面告诉我们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此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男女之所以会成为夫妻,基于他们有一种缘,进而相识相恋,那是为什么?“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不都是这样子的吗?我看你很顺眼、很帅,很性格,我看你很漂亮、很温柔,相互吸引,两个人很谈得来,于是“同想成爱”,我爱汝心,汝怜我色,如此呢?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纠缠不清了。同时经中也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同时点出来:“唯杀盗YIN,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佛教的《慈悲三昧水忏》透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西汉时代袁盎跟晁错两个人的故事。根据历史记载,西汉景帝的时候,采用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削弱群侯的封地势力,惹来了吴楚七国以清君侧为名的叛乱,危急中景帝采用袁盎之计,斩晁错于东市,晁错从此冤魂不散,要找袁盎寻伺报仇,没想到此后十世,袁盎都入了佛门成为修行人,一直到唐朝,成为悟达法师的时候,那时候他被朝廷奉为国师,备受尊荣,皇帝有次特赐他一把名贵的沉香雕椅,满朝文武皆称他为师,他好不得意,那知就这么一失正念,他的冤家就逮到机会、投入到他的身体里面,在他的膝盖上面长了一个人面疮;这个人面疮,既会说话,又要吃东西,吓得他不得了,遍找名医都没有办法,后来他就想起来,当他刚出家在寺院里面修行的时候,曾帮助过一个外来的和尚,那个和尚身上长了烂疮,臭得不得了,没有人敢接近他,他就去照顾他,一直到好,后来这个外来和尚要离开的时候,就告诉他,以后有困难的时候,要他到四川九陇山上有两棵松树为指标的庙里去找他,他现在才想起来,他刚出家的时候,曾遇过这样的一个和尚,于是按址去找,果然就在九陇山上,看到了两棵松树,在金碧辉煌的寺庙前看到了那个和尚;和尚安慰他,说不碍事,要他到山涧用溪水去洗,于是他就照着和尚的指示,用溪水去洗;那知水一泼上去的时候,人面疮就急得大叫,才讲出了这段因缘,说我就是晁错,你是袁盎,我已经找了你十世了,你十世都是很有修养的僧人,我拿你没有办法,现在因为你一念得意,我终于得到机会了,袁盎一听,差点魂不附体,于是用水猛泼,痛得晕死了过去,直到自然醒来,再一看,人面疮没了,堂皇的庙宇、还有和尚也全都消失了,他这才体悟到是佛菩萨来度化他,藉着这番病痛的经历,感悟到业的真实可畏,为了纪录因缘,诫勉来兹,他于是旁征博引经文的要义,配以佛菩萨圣号,把它编为三卷、忏摩身心仪轨的《慈悲三昧水忏》,一直流传到现在,是佛门里很殊胜的一种忏摩仪轨;凡虔诚礼忏的,都能够得到感应。

 
 
 
前五篇文章

金刚经研读之九十六--轮回与出离的关键(一)

金刚经研读之九十七--轮回与出离的关键(二)

金刚经研读之九十四--不变的本体(三)

金刚经研读之九十五--不变的本体(四)

金刚经研读之九十一--佛度有缘人(五)

 

后五篇文章

金刚经研读之九十二--不变的本体(一)

金刚经研读之九十八--轮回与出离的关键(三)

金刚经研读之九十

金刚经研读之六十一--缘起与性空(四)

金刚经研读之七十--佛陀思想的精华(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