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宗高僧虚云法师 陈名实 虚云法师是中国近现代佛教界的传奇式人物,他世寿达119岁,僧腊101年,一身兼祧禅宗五家法脉,接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扶持法眼宗、延续沩仰宗,是曹洞宗47代、临济宗43代祖。他生长于福建泉州,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是禅宗的一代高僧。 生于泉州 立志出家 虚云法师俗姓萧,乳名灵球,谱名富民,出家后法名德清,字古岩,法号演彻,后改名虚云。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二十日生于泉州府衙。他的父亲萧玉堂,湖南湘乡横浦人,自幼研习儒学,20多岁考中举人,但会试屡试不中。为谋生计,到福建官府当幕僚。母亲颜氏,产子后却见胎衣缠身,形如肉球,见状大惊,昏厥过去,不久即去世。 萧玉堂将幼婴交由庶母王氏抚养,为之取乳名为“灵球”,三朝后按萧氏辈份为其取谱名为“富民”。富民自幼不喜荤腥食物,且喜静厌动。四五岁时开始随庶母王氏到泉州开元寺等寺庙上香,均表现出浓厚兴趣,学王氏模样向菩萨顶礼膜拜。 富民10岁时,祖母周氏年老多病,她有3个儿子,萧玉堂为长子,次子却早夭折,因此想要富民兼祧其二叔一房。于是由萧玉堂作主,为富民聘下湘人游宦于泉的田、谭两家小姐。当年,周氏去世。咸丰二年(1852年),富民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返湖南老家安葬。家中作佛事,他随僧众诵经礼拜,如痴如醉,全神贯注,深信自己与佛有缘,遂萌出家之念。同年八月,富民随三叔萧蒲堂到南岳衡山进香还愿,南岳的秀丽景色和名刹庙宇深深吸引了他,竟不愿离去。从此,他在家中无心研读儒书,一心想出家为僧。 咸丰八年(1858年)六月,田、谭二氏遵湘乡习俗各自回娘家过”六月六”,萧玉堂因有事外出公干。富民见机会难得,留下{皮袋歌》给家人,离家出走。因担心在泉州被父亲找回,即赴福州鼓山涌泉寺,拜常开和尚为师。他在《皮袋歌》中写道:“皮袋歌,皮袋歌,有形若不为形累,幻质假名成对待……不贪名,不贪利,割亲割爱游方外。不恋妻,不恋子,投入佛门受佛戒。”萧玉堂到佛门到处寻找,富民就要求上山砍柴,早去晚归,就这样过了一年。 第二年,妙莲和尚见富民决意向佛,即收他为徒,受具足戒,为其剃度出家,列于临济宗门下,取法名德清,字古岩,法号演彻。萧玉堂数度到涌泉寺寻找,德清为避父,隐居于后山岩洞中不敢露面。他在洞中苦修不辍,一住3年。同治元年(1862年)春,他听说父亲已告老归乡,才回到寺内修行。第二年,萧玉堂在湖南老家病逝,不久庶母王氏领田、谭二氏于湘乡观音山削发为尼。德清听到消息,悲喜交集,从此再无牵挂。 涌泉苦修 龙泉悟道 德清回到涌泉寺后,先后当过负责全寺僧众用水的水头、种菜的园头和为僧众加饭添菜的行堂、烧火做饭的典座、打扫厕所的净厕等职事,一干4年。在此期间,他习规矩,学礼仪,练唱念,参禅打坐,修性习定。他严守戒律,过午不食,每日只进一餐。虽如此苦修,但他还认为寺中僧众人杂,无法清静修习,于是辞去职事,尽散衣物,仅留一衲衣、一衲裤、一双芒鞋、一只蒲团,带一把方便铲,到后山岩洞中苦修。 德清在岩洞中修习苦行,居住岩穴,渴饮山泉,饥则以松果为食,与世人隔绝。每日参禅打坐,以证菩提。一过3年,他的衲衣芒鞋皆烂,仅留一衲裤遮体,头发覆肩,他把它挽成金钢圈,胡须也有盈尺长。可修行并不如意,只是偶尔在禅定中看到朦胧的佛国境界,对于声、色、香、味、触、法六尘也难以尽除。为求更深禅理,他决定走出鼓山,到外地云游。 德清自小即向往浙江普陀山,于是便朝浙江走去,一路上风餐露宿。途中有僧人指点他到附近天台山华顶龙泉庵,向融镜法师求教,当有受益。德清按照僧人指点遂前往龙泉庵参谒融镜老法师。融镜见他蓬首垢面,衣不蔽体,询问所以,德清告之以往在岩洞中苦修情形。融镜听后斥责说:你的这种行为,近于外道,而非正路,枉费了十年功夫。就算你修行有成,证到初果,亦不过是个外了汉。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才是修行的正途。 德清听师父一席话如‘痛处一锥,直透到底”,恍然悟道。从此,他剃去须发,沐浴穿衣,逐步恢复食粥食素,随众日劳夜息,参禅悟道,学习天台宗教义。两年后,老法师命他到天台山国清寺参学禅制,又到方广寺诵念(法华经L他时常回龙泉庵向老法师探讨求教,禅理大进。光绪元年(1875年),德清到高明寺听敏曦法师讲{法华经)后,回龙泉庵向融镜老法师辞别下山,云游四海,参禅学道。 为报亲恩 跪拜二年 光绪八年门882年)七月初一日,德清为报父母之恩,超度他们亡灵早日脱离苦海,往生净土,在普陀山法华庵起吞,肩背朝山袋,手端拜凳,三步一拜朝五台山迸发。他历尽艰辛,不论酷暑盛夏,还是数九寒天,不管膝破流血,饮食无着,始终摒弃杂念,一心诵佛,三步一拜朝五台山前进。他在南京渡过长江,到达浦口,在狮子山寺挂单过年。春节过后,再由狮子山寺起吞,经苏州进入河南,过嵩山少林寺,到洛阳白马寺,到了腊月,拜到黄河边的铁卸渡。从这里渡过黄河后,大雪纷飞,同渡行人劝他赶快随众而行,而他却依然三步一拜。 光绪十年(1884年)正月初二,德清又从怀庆府洪福寺起吞前行,但第二天却得了痢疾,肚痛腹泻,他却依然坚持前行。到了初八,因高烧而最终在山神庙边昏厥过去。待身体稍微恢复后,他继续前行,同年五月终于到达五台山显通寺。在显通寺住下后,他到金山诸寺逐一进香。他来到台怀镇杨林街西南的殊像寺,在高近10米的文殊菩萨圣像前默祷道:”弟子德清,历尽千辛万苦,三步一拜,行程数千里,念诵菩萨本愿品与佛号三千六百万遍,今日方得瞻仰圣颜。祈求菩萨垂怜弟子一片愚诚,大发慈悲,超度弟子已故父母早日出苦海,往生西方乐土。” 西方朝圣 落杯顿悟 德清了却报答父母心愿后,决心遍访各地名刹,修成正果。他于光绪十年(1884年)七月,从五台山出发,向北礼北岳恒山庙,然后向西进入陕西,礼西岳华山庙。光绪十一年(1885年)春到达西安,礼慈恩寺大雁塔,对玄奘法师赴西天取经事迹感动不已,立志效法。继而礼华严寺杜顺和尚塔、清凉国师塔及兴国寺玄奘法师塔。然后入终南山,在南五台结茅修行,与众法师参究禅理,历时二年。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德清决心向西远游朝圣,他礼道宣祖师塔、鸠摩罗什道场,然后越秦岭,入剑门到四川成都。次年正月,由宝光寺起程,上峨眉山金顶进吞,当晚夜宿金顶,第二天拂晓见到难得一见的佛光。德清十分兴奋,吟诗道:“石壑云清高际天,深囵还是太初元。坡前犊子迷归路,引入春风蹴白莲”。 下峨眉山后,德清继续西行,过大渡河铁索桥,渡金沙江,在过怒江时差点被洪水卷走。他随入藏商队从山谷中走出贡噶山,越过唐古拉山,跋涉数月,多次遇险,到达拉萨。他礼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并拜谒十三世达赖喇嘛后,又往日喀则,礼扎什伦布寺并参拜九世班禅,再返回拉萨过年。 光绪十五年门889年)春,德清南行越喜马拉雅山时,为眼前这座白色山峰所倾倒,不禁赋诗道:”何物横天际,晴空入望中。这般银世界,无异玉玲珑”。他经过不丹国时,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幸得不丹人救助,才继续前行到达印度。朝拜圣迹后,他渡海到锡兰(今斯里兰卡),然后经缅甸回国。光绪十八年(1892年),德清受临济衣钵于妙莲和尚,为临济宗43代;接曹洞衣钵于耀成和尚,为曹洞宗47代。当时曹洞、临济二宗并传,成为鼓山涌泉寺的传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到扬州高旻寺参加禅七法会,由赤山法忍和尚主法,一连12个禅七,共计80多天。德清在此期间,精神倍增,以悟为期。20余天后,工夫落堂,万念顿息,昼夜如一,行动如飞。至第八七的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师倒开水不慎:中到手上,茶杯落地,一声破碎。德清如梦初醒,疑根顿断。从此悟透禅关,并述二偈以记悟境: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云游各地 讲经传法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德清自认已明佛理,在镇江金山寺过戒期后,到扬州重宁寺当道明和尚助理。智通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请他讲偏座。翌年,他重返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烧纸供佛,超度慈亲。随后他到丹阳,助结森、宝林二法师重修仙台观。事毕,又到赤山与法忍和尚结茅共修。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德清辞别法忍和尚再次朝五台山远游。辗转扬州云台山、东岳泰山、山西五台山、北京龙泉寺、西安卧龙寺后到终南山结茅修行,与戒尘法师结为同参。当年岁暮,大雪封山。一日,德清居茅棚中,煮芋头待熟时,他结跏跌坐,不觉入定。新年到来,邻棚的复成和尚前来贺岁,只见棚外到处虎迹,棚中德清仍在定中。复成以磬开静,问他吃饭否。德清回答:“尚未,釜中芋头大约已熟了。”开釜一看,釜中坚冰如石,原来他入定已半月之久。自此,他改名为“虚云”。在终南山修行期间,他与戒尘法师相互扶持,情同手足,二人曾作一联袂偈云:”孤身游世兄弟无,暗悲独自向外驰(虚云句);禅兄若欲有此念,相结莲友睹吾师(戒尘句)。”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虚云与戒尘结伴远游。他们先到四川峨眉山,再到云南鸡足山,年底到达昆明。虚云在福兴寺闭关,戒尘为主守关。年余后出关,在归化寺讲(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皈依者达3000多人。秋季在筇竹寺传戒,后应大理官绅之请,到大理三塔崇圣寺讲《法华经》,皈依者数千人。他希望能在鸡足山恢复迦叶道场,宾川知县得知其心愿后,便把山中破院钵盂庵交由虚云,让他完成夙愿。 虚云在钵盂庵开单接众,为重修庙宇,他留戒尘料理寺务,自己前往南洋募捐。先后在南甸、仰光、槟榔屿、马六甲、吉隆坡等地讲经,皈依弟子万余人。这时他接国内僧众来电,说朝廷要征用寺产,催他速回。回国后,虚云与全国各地佛教代表齐上北京,向朝廷请愿,经肃亲王大力支持,光绪帝下旨各地不许勒捐寺产,并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下旨把鸡足山的钵盂寺改为护国祝圣禅寺,钦赐{龙藏》一部,銮驾护送《龙藏》到山,赐虚云紫衣、玉印,赐号为“佛慈洪法大师”。 团结教会 爱国为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当时佛教界在筹备成立中华佛教总会,虚云赴上海参与其事,回云南后成立云南分会。1913年为保护庙产,到北京向内阁总理熊希龄申诉,事后回昆明,把会务委托他人,自己回鸡足山主持寺务。1918年从南洋迎请玉佛回祝圣寺供奉,同年底应督军唐继尧之请到昆明圆通寺讲经说法。1919年在昆明忠烈祠建水陆道场,深受欢迎。 1929年,福建省政府主席杨树庄邀请虚云回福州住持鼓山涌泉寺。虚云因是该寺传人,义不容辞,遂接任住持。以后数年,他在寺中讲经传戒,修缮寺院,整顿寺规,整理经版文物,恢复禅堂规则,创办戒律学院,并请慈舟法师主持院务,使鼓山涌泉寺声名大振。 1952年春,虚云赴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9月26日至10月2日,佛教界在广济寺举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恭请虚云为主坛,圆瑛、巨赞为副主坛。10月1日国庆节,虚云代表中国佛教徒接受锡兰代表团团长马拉塔纳法师所献佛舍利、贝叶经和菩提树等三件礼物。10月15日,虚云代表中国佛教徒向参加和平会议的各国佛教代表赠送礼品。11月5日,虚云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被推为首席发起人。同年冬,上海佛教界发起举办祝愿世界和平法会,虚云应请赴沪主法,历时49天。1953年5月,虚云赴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被推为会长。他以年事已高请辞,被推为名誉会长。会议期间,虚云发表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说:“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是新中国成立后佛教界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各地区、各宗派、各民族佛教徒的大团结。若不是在毛主席和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是不可能办到的。当然,不是开个会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但至少藉此机会我们可以努力扫除以往的障碍,矫正以往的缺失,建立将来开展佛教的基础。” 会议结束后,虚云前往山西大同参礼云冈石窟,经武汉赴江西庐山养病,暂憩大林寺。时江西云居山有数位僧人来拜谒,言及建于唐代的云居山真如寺殿堂毁于日本侵略者炮火,明代铜铸毗卢佛像弃于荒草之中。虚云得知后伤感不已,遂发愿重修。时年113岁高龄的虚云率二三弟子前往云居山,结茅而居,以图重建。同年他被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各地僧众听说虚云驻锡云居山,纷纷前来依止。虚云组织僧众一边开荒种地,生产自给;一边筹集资金,重建真如寺。1954年夏,即新建法堂一座,楼上藏经,楼下安禅,新垦农田4公顷多,僧众达100多人。 1959年10月13日,虚云在真如寺圆寂,生前留下遗嘱:”死后化身毕,将骨灰碾成细末,以油、糖、面粉共骨灰和好,做成丸果,请送往河中,以供水族结缘”。他的这种彻底献身精神令佛教界人士感叹不已。后骨灰安奉于云居山海会塔中,海内外佛教界闻讯虚云圆寂纷纷举行悼念法会。 虚云曾著有《楞严经玄要》、 《法华经略疏》、 《遗教经注释》、 《圆觉经玄义》、 {心经解》等,但均已散佚。他对禅宗理论作进一步阐扬,认为参禅的目的在于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参禅的先决条件是达摩祖师教导的“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参禅的途径是”看话头”(看念头),就是观心,心即性,即觉,即佛。从一念始生之处看去,照顾此一话头,看到离念的清净自心,直到五蕴皆空,身心俱寂。昼夜六时,行住坐卧,如如不动。日久功深,见性成佛,苦厄度尽。他平时教导弟子多以诗偈代禅机,著有诗偈数百首。教导弟子注重行持,勿尚空话。后人将此辑为《虚云和尚法汇》及(虚云和尚语录》行世。香港、江西云居山等地都建立‘虚云和尚纪念堂”,纪念这位把一生都奉献给佛教事业的高僧。 (作者工作单位为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学研究所) ——《福建宗教》2005年第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