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东山法门与南北禅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东山法门与南北禅宗
  陈重晖
  禅宗传至第五祖弘忍大师(六〇一--六七四年)门下,裂为南北二宗。弘忍与四祖道信(五八〇--六五一年)“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①东山法门承前启後为南北禅宗之源,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但由於北宗早巳绝嗣,资料逸夫,仅存南宗门下的点滴记述又失之片面,东山法门的真面目长期被掩。根据近代敦煌文献中北宗门下净觉所撰“楞伽师资记”,及署名弘忍大师的“修心要论”(一名“最上乘论”),参合“坛经”“神会语录”“宗镜录”“祖堂集”“传灯录”等禅宗文献中有关四、五祖及其门人之说,东山法门的真面目,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致清晰的轮廓。
  从初租达摩至三祖侩粲,宗旨宗风大体一致,可谓禅宗发展的第一阶段。四、五祖时代,宗风一变,可谓禅宗发展的第二阶段。与前一时期相较,东山法门的宗旨、宗风,略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定居安禅,广摄徒众,戒禅同传,农禅并擧。从初祖至三祖,宗门中人多行头陀,游化无方,择器付法,徒众不多。至四祖道信,从武德甲申二兰一四年)後定居蕲州黄梅县破头山安禅传法,四方归止者五百余人。五祖得法後,四祖命他在冯茂山一东山)另辟道塲,徒众多达七百,四方请益者“月愈千计”,成为当时国内禅学中心,“传法宝纪”称“道俗受法者,天下十之八九,自东夏禅匠传化,乃莫之过。”蔚然成一大宗派,奠定了禅宗在以後千余年间成为中国佛教主流的基址。四、五租还兼传戒,“楞伽师资记”说道信著有“菩萨戒法”一本。为解决百千徒侣的生计问题,四、五祖率众力耕以自养,开後世禅门农禅并擧之先河。
  二、虽仍藉教悟宗,以“楞伽”印心,而又广引诸经,尤重“般若”。达摩“藉教悟宗”,以为“理入”之门,以宋译四卷“楞伽”付二祖慧可印心。据“续高僧传·法冲传”,慧可後有粲,惠、盛、那等诸师弘扬“楞伽”,皆口说玄理,不出文记。又有善师、丰禅师、明禅师等各出“楞伽”疏钞,形成所谓“楞伽师”一系。道信、弘忍承三租之传,仍主要以“楞伽”印心。“楞伽师资记”记道信自谓其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弘忍大第子之一玄迹自称蒙弘忍示以“楞伽”义云:“此经唯心证了知,非文疏能解。”这当是针对善、丰、明等师流于文字注疏一路而言。弘忍又谓与上座弟子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可见弘忍首重仍在“楞伽”。
  “楞伽经”所指之宗——如来藏、实相,乃千经万论所共阐,藉教悟宗,固不必囿于一经。据“楞伽师资记”,慧可、僧粲皆于“楞伽”外引证“华严”、“法华”“般若”等大乘经。至道信、弘忍,于“楞伽”外引证的经教更为广泛,而尤重般若采的“文殊说般若经”、“金刚般若经”。“楞伽师资记”记道信称其法除宗“楞伽”外,“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武则天问神秀东山法门依何典诰?秀答:“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神会语录”说弘忍初依止道信,道信“依金刚经说如来知见,言下便证最上乘法。”“坛经”谓慧能在俗时,从黄梅五祖处来一客,谓闻五祖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己见性,直了成佛。”後来慧能赴黄梅,五租为他说“金刚经”,得彻悟心性。
  道信、弘忍重般若系经,与陈隋以来般若系经尤“金刚经”在社会上的广泛传诵很有关系。言简慧赅的“金刚经”,较之译文过於质古的四卷“楞伽”,更便於广摄群机。弘忍对慧能那样识字不多、然己从闻“金刚经”而开悟的人,依“金刚经”说如来知见,是最为契机的。
  三、在安心的方便上,应机施教顿渐并用,而以“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味为摄引大众的主要法门。达磨禅的实践分理入、行人二途,理入又称“安心”,即悟证自心佛性,得般若智,以为起行之导首。达摩所主张的安心法门称“壁观”,以舍妄归真、默契真如为要,实即“楞伽经”所说“攀援如禅”、“如来禅”,“文殊说般若经”所示“采缘法界”的一行三昧,“起信论”所说真如三昧。“壁观”之修持,要在心直如壁,不可偏堕於分别空有、真妄、自他、凡圣等二边。这种禅观持心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只宜於上根利器修习,根器稍钝者不易趋入。至四、五祖,门徒数百,根器千差,需要一种能广摄群机,即顿即渐的安心方便法门。道信从“文殊说般若经”中选出的由“系心一佛,专称名字”而入一行三昧之法,即是亦渐亦顿、能普摄三根的方便法门。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所示入一行三昧的具体法则,较原经所说更见直截详明:
  气并除三毒心、攀援心、觉观心念佛,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所以者何?佛无形,佛无相貌。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常忆念佛,攀援不起,则泯然无相,平等不二。人此位中,亿佛心谢,更不须徽,即看此等心,即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亦无能观所观之薏。如是等心,要令清净,常现在前,一切诸缘不能干乱。……住是一心中,诸结烦恼自然除减。於一尘中具无量世界,无量世界集一毛头端,於其本事如故,不相妨碍。”
  这实属一种实相念佛。并除三毒心、攀援心、觉观心,即是实相心,以此实相心直下称念佛名,念到忽然澄寂,顿悟自性,名为安心。於一切时中保任其所悟真心常现不乱,由此自然断诸烦恼,乃至迳直证人事事无碍的佛果境界。四祖所示这种由实相念佛而见道、证果的法门,至为圆顿。若称念阿弥陀一佛,并有求生西方净土的信愿,则这种念佛法门便即禅即净,为合禅净於一途的殊胜法门。
  杜朏“传法宝纪”说:“忍(弘忍)、如(法如)、大通(神秀)之世,则法门大启,根机不择,齐速念佛名,令净心。”可见从弘忍到其门下法如、神秀等,皆以道信所传念佛法门为普摄大众的安心之道。据“楞伽师资记”说,这种念佛法门,源出於译四卷“楞伽”的南天竺求那跋陀罗三藏。而天台宗也取“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为其所倡四种三昧中的第一种。道信青年时代曾留止庐山大林寺十年,其时智者大师门人智错任大林寺住持,道信可能受天台宗的影响,而以“文殊说般若经”念佛名人一行三昧为普摄三根的圆顿法门。
  道信、弘忍对个别上根利器,也用更为直截的方法引导。“人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云:“问: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念,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舍住,独一清净,究竟处心自明净。”这是对达摩“壁观”的具体解释。“传灯录”载道信为牛头山法融说真要云:“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与前说一致。“坛经”称弘忍示众云:“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拨落言诠思量,当下直指,这种顿入之道,当是自达摩以来禅宗诸祖以心传心的本怀。
  道信、弘忍还开示了多种修习止观的方法。从观门入者,如“人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教初坐禅者观身心、四大五蕴六人、凡圣一切法“从本以来空寂,不生不减”,观诸法空寂尤以观心为要,述观心方法云:
  “坐时当觉识心初动,运运流注,随其来去,皆令知之,以金刚慧徵责。
  “若心缘异境,觉起时即观起处毕竟不起,此心缘生时不从十方来,去亦无所至。常观攀援觉观妄识,思想杂念乱心不起,即得粗住。若得住心,更无缘虑,即随分寂定,亦得随分息诸烦恼,毕故下造新,名为解睨者。”
  署名弘忍述的“修心要论”所述看心、散心之法,略同道信听说观心、徽心,如云:“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援,端坐正念,善调气息,惩其心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了见此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哗哗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甚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减。减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
  对於乱心难摄的下根人,四、五祖则教其“守一不移”,从止门入。“人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说:“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庄意看一物,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象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修心要论”则具体化为守一个字:“平面端身正坐,宽放身心,尽空际远看一字,自有次第。若初心人攀援多,且向心中看一字。”该论还教人依“观经”中十六观第一日想观,坐中随意远近观想一日,守之勿散。以期由定发慧,了悟自性。
  四、五祖针对学人不同根机,开示多种安心方便,顿渐并用,不拘於一门,这与以後南北二宗皆有不同。
  四、山林隐栖的高风。四、五租在世时道重天下,唐太宗三度徽召,道信皆固辞不赴,弘忍亦曾不应高宗之徽请,表现出一种高风亮节,开後世禅门山林捿隐之风。
  据“楞伽师资记”所说,弘忍门下有十大弟子,而以神秀为上首。十大弟子中法如(六三七-六八九年)最早开法,时称“定门之首”。後来神秀为北方禅宗领袖数十年,德高望重,开禅门北宗。另有智优传法於资州,门下保唐及弘忍另一大弟子宣什,皆以念佛为安心法门。“禅源诸诠集都序”把南优、北秀、保唐、宣什归於一类,其禅法大略皆属北宗神秀一路。据传独得弘忍衣法之传的慧能,“楞伽师资记”把他归於弘忍十大弟子中仅可阐化一方的人物,他开法要比法如、神秀晚了十余年,其所开南宗浊倡顿教,与神秀北宗曾一度觕立敌对,南顿北渐之争,在意能门人神会时代曾相仇若水火。其後不久,北宗衰徽绝嗣,南宗遂成为禅宗的正宗代表,千余年来门庭极盛。
  神秀、慧能俱出弘忍门下,顿、渐二说,皆源於东山法门。如果不囿於“坛经”中神秀未见本性的“身为菩提树”一偈,而参酌“楞伽师资记”等资料中有关神秀的记述,则南北二宗的宗旨、理论基本一致,皆主张顿见佛性,皆以如来藏缘起说为理论依据,皆属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慧能所倡之无念为宗,与神秀道法会归体用二字,实际上甚为相近。南北二宗的主要分歧,在於所用安心法门有顿渐之别。南宗强调於言下顿见,不假方便,继承发挥了东山法门接引个别上根利器的顿法,这当然最能体现达摩以来诸租心传,而且其接人之法被慧能及其法裔发挥创造,极为生动、灵活、多样化,的确不块为达摩祖师禅的正宗。但其法只接上根利器,能言下顿见者毕竟难得,南宗祖师於是不得不巧设参究、看话头等方便,还是流入了由定发慧一路,当然所用方便独具风格,与北宗法门大有不同。北宗继承了东山法门普摄大众之道,不论根机,皆令从念佛入门,继之看心观净,气起心外照,摄心内证”②,较之四、五祖所示之法,更为程式化了些,无怪乎要被慧能呵为“是病非禅”。但这种法门,对於一类根机来说,也许甚为合宜。当年北宗门下,亦曾高侩辈出,开悟得定者不乏其人,如神秀、法如、普寂、降魔藏、破灶堕等,皆负重望。可见北宗法门虽略渐,但也继承弘扬了东山法门的一面,其价值及在禅宗史上的贡献,自不容忽视。(摘自《内明》197期)

  [注释]
  ①“宋高侩传·弘忍传”
  ②“神会语录”

 
 
 
前五篇文章

读“顿悟大乘正理诀”后记

读“劝发菩提心文”有感

读《六祖坛经》

读《原始佛教思想论》

读六祖“法宝坛经”

 

后五篇文章

东林念佛堂与佛教东林安老院

帝洛巴--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2)

帝洛巴--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1)

初期全真教心性论与禅宗的关联

禅宗与密宗--禅宗的即心成佛同密宗的即身成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