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周叔迦:《华严经》之研究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华严经》之研究法
  周叔迦
  绪 说
  《华严经》或称为《杂华经》,乃法相宗六根本经之一。而贤首宗亦以为根本。西竺大本凡十万偈。东土有二译。晋译只三万六千偈,凡六十卷,有八会三十四品。唐译只四万五千偈,凡八十卷,有九会三十九晶而已。其异译别生复有十九部。兹列述于下:
  第一举果劝乐生信分有一会,即第一寂灭道场会,说毗卢法身华严刹海依正之果。晋译凡四卷二品,唐译凡十一卷六品。
  第二修因契果生解分有六会,即第二普光明殿会,说十信。晋译凡四卷六品,唐译亦四卷六品。又有别译三部。
  第三忉利天宫会,说十住。晋译凡三卷六品,唐译亦三卷六品。又有别译三部。
  第四夜摩天宫会,说十行。晋译凡三卷四品,唐译亦三卷四品。
  第五兜率天宫会,说十回向。晋译凡十卷三品,唐译凡十二卷三晶。
  第六他化自在天宫会,说十地。晋译连下会为一会,凡十三卷十一晶,唐译此会有六卷一品。又有别译三部。
  第七普光明殿会,说十定、十通、十忍等。晋译缺五十定晶,故无重会普光之文,而连上十地品为一会。唐译则别为一会,凡十三卷十一品。又有别译五部。
  第三托法进修成行分有一会,即第八普光明殿会,说二千行法。晋译有七卷一品,唐译有十卷一品。又有别译一部。
  第四依人证人成德分有一会,即第九给孤独园会,说善财历事善知识。晋译有十四卷一品,唐译有二十一卷一品。有别译一部名《普贤行愿品》四十卷。其最末一卷说十大愿王,为华严所无,而天竺震旦多别行,为朝暮诵持之要。此愿有别译四部。
  至于研究之法。约可分为四种次第:第一讽读经文,第二探寻纲宗,第三分品研究,第四综习全经,第五参考群籍。
  第一讽读经文
  《华严大经》有晋唐两译。欲研习者必将此二经讽读多遍,使全经大旨仿佛能了贯心中,方能细绎其文旨。若能兼读大本《普贤行愿品》,即四十卷本者,尤佳。
  第二 探寻纲宗
  华严经文既广,义趣尤繁,若不先探寻纲宗,则如人海算沙,茫无止境。
  《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卷 唐静居撰
  居为贞元时人。此卷乃御诞日于宫中麟德殿讲读之作。文中初
  述七处九会品名卷数,次略释经题,次述各会大旨,诸品要义,末
  总述九会相乘之义。一经宗要,了如指掌。
  《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一卷 唐澄观撰
  凡有颂十七章,后释大致,前半明处会品义,后半明法门。如十
  佛、六相、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定、十通、十忍及十玄义。
  絮要提纲,文理平易,极便初学。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 唐法藏撰
  亦名《华严纲目》。盖即《华严探玄记》玄义之初稿,文凡十门,
  前半说明华严经题宗趣,后半分辨诸会序分中请问、人定、光加
  及所说法差别之义。
  《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
  以十门科释全经。初会二会各为一门,三至八会前半为一门,八
  会后半为二门,九会为一门,十会有四门。于善财南参申述最
  详。
  《华严纶贯》一卷宋复庵撰
  复庵虽为贤首宗学,而此卷实用禅义,自述得旨于曹洞宗真歇清
  了禅师。前半依清凉明九会及经题大义,略明四分、五周、六相、
  十玄、四种法界、二十重华严之旨;后半录古德拈颂、善财南参诸
  作。
  《华严要解》一卷宋戒环撰
  凡有三章:初悬叙,二释题,三科解。即依方山合论,立十会四十
  品经。以五位法门、三周因果、二种常道判之。于一一品释其大
  旨,亦以方山为正,清凉为助。夫方山只可当于顿,而清凉实继
  圆宗。今以方山为正,是其智有所不逮,未能判顿圆之殊耳。
  《华严经谷海集》三卷宋道通撰
  此书全依清凉,于九会一一品先立目以标宗,次述法以提要,后
  明意以申旨。言简义赅,初学者可参考也。
  第三 分品研究
  华严经文浩瀚难穷,故先研习其要品,为全经之关键。其中以
  《人法界品》及《十地品》为最要。《人法界品》之别译即《普贤行愿
  品》,而其末卷尤为精到。研习之次第,约可如下: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五卷唐澄观疏宗密钞
  此钞前三卷为玄义,总述华严及贤首一宗大旨,后二卷科释文
  句,故应先览。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四十卷 唐澄观撰
  全品既就善财依佛菩萨历事知识,随所见闻,无不契人。若能熟
  习此一品,即总全经信解行证,旨归一心性海也。
  《十地经论义记》八卷 隋慧远撰
  《十地经论》为天竺世亲菩萨造,元魏菩提留支译。释《华严十
  地晶》者,南北朝时专习此论者号为地论师,学说风行一时,开
  后来慈恩宗之先河。慧远居净影寺,为地论师集大成者。惜原
  本十四卷,而今佚卷九以下六卷,未能窥其全豹耳。
  《十住毗婆娑论》十五卷 龙树菩萨造 姚秦鸠摩罗什译
  此释《十地品》之初二地。
  第四 综习全经
  注解全经凡有四部。三为贤首宗作。一则近于禅宗。又两疏解
  晋译,两疏解唐译。其研究次第如下: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二百二十卷 唐澄观撰
  此疏释唐译。古来疏钞别行,疏六十卷,钞九十卷。今本会经疏
  钞为二百二十卷。昔贤首既预实叉难陀译《华严》竟,拟撰新
  疏,未就而卒。弟子慧苑撰《华严略疏刊定记》。清凉以为乖背
  圆宗。于是别撰疏钞,分章辨义,逐句揭宗,义无不备,事无不
  周。习华严者唯一宝钥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八十卷 唐法藏撰
  此释晋译经。先有十门玄义,后随文解释,于《十地品》最详,兼
  牒《十地经论》而为诠述。于诸法相,皆开章广释,为习贤首宗
  者第一要籍也。《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六十卷 唐智俨撰
  略称《搜玄记》。俨为贤首宗二祖,从初祖法顺习观门,然后至
  至相寺习《十地》,于名相仍多存地论师说,记文但撮每章玄义
  为立科目,标判分齐,示人以通经之轨则、智悟之方隅而已,不广
  委释。是以贤首《与新罗义湘书》云,和尚章疏,义丰文简,致令
  后人多难趣人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八十卷 唐李通玄撰
  此论释唐译。玄居方山,世称方山长者,开元时人,在贤首之后
  而清凉之先。文中多明顿悟法门。与禅宗相表里,宋元禅德多
  喜诵之。然于梵音名相间有望文穿凿处,亦大醇而小疵者也。
  第五参考众籍
  《华严经游意》一卷 隋吉藏撰
  凡有四门。明化主化处教门徒众义,多引三论旧说,以破江南及
  成论、地论师义。吉藏之学出于摄山,而摄山以三论华严命家,
  是故此作至可宝贵。
  《华严略策》一卷《华严人法界晶问答》一卷 唐澄观撰
  《略策》为问答四十二章,所述不外疏钞所明,而能令华严大旨、
  教理行果圆顿之宗粗备于斯,总持少文而摄广义,诚初学之良导
  也。至于《人法界品问答》所明,《华严疏》及《普贤行愿晶疏》
  中多已明之,间有出入,可互证耳。
  《华严纲要》八十卷 唐澄观疏 明德清提絮
  此乃憨山就《清凉疏》挈要提纲,析义分文之作,于疏有未发处,
  间略为补出耳。
  《续华严经疏刊定记》十四卷 唐慧苑撰
  贤首撰疏释新经,未就而卒,弟子慧苑足成之。原本十六
  卷,今佚卷七、卷十六。又卷四缺前半,卷九、卷十二缺后
  半。《清凉疏》中多破慧苑说。盖训诂音义是其所长,玄义
  奥旨是其所短也。
  《华严经文义要诀问答》四卷 唐新罗表员撰
  此书凡有十八章,每章以三门分别之。所集多隋慧远、唐法藏、
  慧苑、新罗元晓、义湘及懔法师义,而不及澄观。盖作于贞元之
  先也。
  《华严谈玄抉择》六卷 辽鲜演撰
  鲜演未详何时人。此书佚其首卷。卷二末有跋云“寿昌二年开
  雕”,即宋哲宗绍圣三年也。乃就清凉《华严疏》十重玄义之前
  七门文义难解者,为之抉择。钞文亦随难解释,而会人之,于百
  法三性处申释较详也。
  《华严悬谈会玄记》四十卷 元南诏普瑞撰
  此书释清凉《玄义疏》之钞文,皆极详尽。

 
 
 
前五篇文章

太华山佛严寺无照玄鉴禅师行业记

《坛经》小扎----谭 毅(2)

《坛经》与拳路

周叔迦:阿含经研究法与禅观

禅:对万物不再有态度

 

后五篇文章

周叔迦:《法华经》之研究法

《禅与自在解脱》--艾雅·凯玛著,陈锦书译(4)

佛教学研究的新收获——评湛如《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

佛教唯识学的认知理路

佛教素食的种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