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家、在家二众佛弟子中,在家众总是占绝大多数,他们在护持和弘扬佛法上,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乃出家僧伽的基础和外护,为在社会生活中实践佛法的主体。《优婆塞戒经》卷二称在家众为“道庄严”,谓“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诵经坐禅,皆由在家而为庄严”。
在家众、出家众虽然皆循三学、六度之道而趋解脱,但因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生活、修持条件的不同,在家众在学佛的次第、内容、重点和方式上,都与出家众有所区别,这是不难从释尊对在家众所说法中去发现的重要原则。一条与出家学佛之道有别的在家学佛之道,在佛经中指示得相当分明。然而,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中国传统佛教界对在家学佛之道的弘扬,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从而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造成社会人土对佛教的误解。晚近太虚、印顺等大师,深刻反省了传统佛教的这一致命弊病,强调建设在家佛教的重要性,可谓慧眼如炬者。本文拟遵循教典,联系现状,对佛陀所示的在家学佛之道,作一概括勾提。
多障难亦多殊胜
在家人浸泡于五浊、五毒具足的世间家宅,内有父母妻儿之累,外有声色财利的诱惑,各种社会力量的挟迫,心思精力,大部分都用来维持生存,满足匮乏性的需要,可谓重重系缚,道道障碍,难得安闲自在,专精修习戒定慧。其进道、解脱之难,自多倍于出家人。对此,经教中多所慨叹,喻为牢狱之囚、火宅之客。
然而,多诸系缚障碍,只是说修行条件较差,并非说不能修行,也并非说虽修行而不可得解脱。经论中一般说,居家学佛,可能证入小乘的初、二、三果和大乘佛位以下的菩萨,《惟日杂难经》还有居家亦可证阿罗汉果、即生超出三界生死之说,甚至有居家亦可成佛的说法,有天王佛以在家相成佛的典型。在佛世,在家佛教徒中证得道果者甚多,如称优婆塞中最为第一的商客居士,即证得第三不还果。《长阿含•游行经》载佛入寂前路过那陀村时,预言此村中有伽伽罗等十二居士命终得不还果,五十人得二果,五百人得初果,一个小村庄就有这么多在家佛教徒即生证得道果,是相当可观了。大乘经中描述的郁伽长者、贤护长者、善财童子、维摩居士、胜鬘夫人、一切世间喜见离车童子等,皆智慧猛利,过于出家声闻圣人。《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佛告赞美居家菩萨郁伽长者:“是郁伽长者虽住居家地,常有等心,于是贤劫,所度人民甚多,胜余出家菩萨百千人教授。所以者何?阿难,虽有出家菩萨百千人,其德之智不及郁伽长者。”《大宝积经》卷八二佛说“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长者所有功德。”辩才无敌、神通广大的维摩诘居士,尤称在家菩萨的典型。
以后在家众中所出的法门龙象亦不在少数,如印度的罗阅氏居士、胜军论师,中国的傅大土、李长者、庞蕴居士、雍正皇帝等等,或妙悟超群、胜辩无碍,或解脱自在、游戏神通。西藏迦举派初、二祖玛尔巴、米拉日巴,迦当派奠基者仲敦巴,萨迦派开创者卓弥译师等,皆卓有成就的在家居士,米拉日巴尤称即身成佛的典范。近世以来,居士在弘扬佛法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出了不少愿力深宏、福智兼备,击大法鼓的法将,如杨仁山居士创办祗洹精舍、支那内学院、金陵刻经处培养人才、流通经典,被称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与杨仁山发愿复兴中国佛教同时,达摩波多(1864-1933)、安培多格尔(1893-1958)则努力复兴印度佛教,安培多格尔带动成百万贱民改信佛教,贡献巨大,被印度佛教徒尊为“牟尼”。日本铃木大拙、池田大作弘法于欧美,影响巨大。至于精勤修持、往生净土者,更不胜枚举。
在家学佛的障难虽多,但也有出家学佛所不及的殊胜之处;不依靠他人供养为生,而从事生产,创造财富,可奉养亲眷,供养僧众,广兴布施,服务社会,利益人群。《优婆塞戒经》卷四说:“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罗蜜,不能具足檀(施))波罗蜜,在家之人则能具足。”不离家庭、社团,从事各项为社会服务的工作,较出家人更便于修深入世间而出世间的大乘道,达到世间,出世间两全,福德智慧双圆。身处人群民众之中,与大众同事,活动自由,接触面广,较出家人更便于用四摄法摄取,度化众生。《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在家菩萨为欲化导,YIN室屠肆,皆得亲近,出家菩萨则不如是。”《优婆塞戒经》卷二云:“在家菩萨能多度人,出家菩萨则不如是。”
依大乘般若深义;菩提觉智,不离世间,佛性种子,发于五蕴,烦恼尘劳,即是菩提,火中生莲,最为奇特。在家的种种系缚、烦恼、魔难,只要能以般若正智融归自性,都能转化为修道的殊胜助缘,成为培育菩提觉花的优质肥料。从烦恼尘劳中磨练出来的道,最为真实坚固,大慧宗杲禅师说得好:“俗人在火宅中与贪嗔痴为伴,作为见闻,无非恶业,然于中打得彻,其力胜出家儿千倍……所以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就此而言,居家学佛,的确较出家学佛好更近于大乘精神。晚近不少学者认为大乘运动发源于在家众,起码说对了一半。从经教看,释尊开示以大乘道者,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上根在家众,一类是回小向大的上根声闻众,如《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维摩经》、《胜鬘经》、《观无量寿佛经》、《优婆塞戒经》等大乘要典,皆为在家人所说,说明在家人可直入大乘,非如出家众之宜从小向大。还有学者认为,佛教,应该说是以在家道为本,以出家道为应机的方便,佛的报身、大菩萨众,皆天冠披发、天衣璎珞的天相(在家相)而非比丘相,密乘法中的佛菩萨更公开与明妃相伴相抱。佛菩萨所现在家相,当然与凡夫俗子的在家相有实质性的区别,为一种否定了凡夫在家相后的超越相。但这起码表明,佛法的究极处,与其说超越在家相,无宁说更超越出家相。佛菩萨的在家相启示在家人:从在家学佛的基地上直趋向上,完全有可能达到究竟成佛。
因此,就绝大多数人来讲,居家学佛,最为合宜。惠能大师说过,“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尤其在当今,出家众农禅结合,亦难脱俗务,其修学条件虽然比一般在家人仍然较好一些,但也难得专精修习定慧,弄不好很容易破戒堕落。当然,对于有志于现出家相住持弘扬正法,及根器非宜在家,出家后更易进道证果弘法的人来说,出家修行弘法,应鼓励赞叹。
在家学佛,也和出家众一样,先须由信而入,受持归戒,听闻、研读教典,树立正见。三学、八正道、六度四摄等,皆属应修,尤须以清净戒行为定慧之基。然在家众在持戒、修学方面,全凭自愿,按其接受程度和修学条件,可仅受三归依,也可受五戒乃至五戒中的一,二、三、四戒,有条件者还可受持专为在家众所设的短期出家戒——八关斋戒,和在家出家皆可受持的菩萨戒、密乘戒;可以仅修人天乘道,也可进修解脱道、大乘道,而不像出家众那样要求严格,必须受沙弥、具足戒,必须修解脱道。在家五戒、菩萨戒、皆以戒杀为首,于YIN仅戒邪YIN,不作禁绝。太虚大师《居士学佛之程序》说得好:“夫居士学佛与出家僧众异:出家僧众乃少数人之住持佛教,专务内修外宏者也;而居士学佛,则期以普及乎全人类,风俗因以淳良,社会由之清宁者也;由遵行人伦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十善菩萨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