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录: 开创九华山佛教教育的新局面 仁德 今年九月十九日,是九华山佛学院建院十周年纪念日,经院务会研究,决定出版一本纪念册,作为对佛学院十岁生日的献礼,我希望在这个纪念册中,把我们十年来的成果(经验)与失误适当总结一下,尤其是我们办研究班的经验教训,要认真总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对失误不能掉以轻心。对于第一届研究班,现在想来我们办得早了,条件不成熟。是不是这样?请大家想想。现在我们正在筹备第二届研究班,我看现在条件基本成熟,请大家再仔细斟酌斟酌,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了。 回顾十年的历程,对于成果,我们必须肯定。 第一,我们确实培养了一批人才,现任佛学院副院长藏学,《甘露》主编刚晓,可以看作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我们的毕业生,有的考上了高一级的佛教院校,有的在国外留学,有的在国内外弘法。他们是九华山佛学院的骄傲。 第二,我们的《甘露》杂志是九华山的一颗明珠,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不仅是数得上的,应该大胆的说是数一数二的。我们的杂志宗旨是明确的,“对佛教正本清源,使人们对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佛教的教义,及传播规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甘露》是人们了解九华山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人们会及时地了解九华山佛教的最新状况。我们的《甘露》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观点和思维,这些当然也是我们十年来办教育的成果。 新的思维产生新的观点,在这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思想多元化的时代,我们的脑子必须转快点,要注意更新观念,对于佛教发展中的新问题,必须用新办法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这一点,圣辉是抓出了成果的,从我们的院刊《甘露》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上可以得到证实。 回想在筹办九华山佛学院初期,困难重重。圣辉的到来,使许多棘手的问题得到解决,真是”奉命危难之间”。在九华山佛学院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我们又成功地举办了两期寺院执事进修班,在全国影响很大,外界曾给予”佛教界的黄埔军校”的评价。 我觉得我们十年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与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实,才使佛教出现了兴盛的局面。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首先,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法律保障,这是过去从来没有的事儿。其次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同时也为佛教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在这个思想多元化的时代,世界上各种思想渐呈一种平等对话的态势,为佛教充实自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所以我认为现在是佛教发展的黄金时代。 十年办学的成果,我感到很满意,但是对于我们的不足之处,还是应该有足够的估计、清醒的认识。我们虽然是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恐怕距离“大师级”还有很长一段差距,现代一些高僧大德陆续离去,我们的青年人才接不上,仍然是青黄不接呀!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狠抓学风。我们现在的道风抓的不错,只是学风还跟不上,学风抓不好,我不相信会抓出什么真正的道风来!现在要使学风与道风协调起来。现在社会大学中,研究佛学的状况比我们教内要好,但正法到底由谁来住持,这一点大家要认真地思索一番。在制定院训时,我说了一句“有德有才重用”,希望大家狠抓这一点。在佛学院,你只抓道风,你忘了自己是在干什么!佛学院首先是学校,其次才是寺院,这一点大家要认真想一想。 我们的成果,说我们的失误,都是为了把我们佛学院办得更好,今天的中心只有一点,“开 创九华山佛教教育的新局面”,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大家认真地探索。有几点看法,请大家讨论一下:(1)在办学机制上,是不是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现在我们的学风很成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竞争机制。在社会学校中竞争机制起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2)目标明确,考核规范。从我们这五届学生来看,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我们的佛学院是中级佛学院,中级佛学院毕业生的水平应该是什么?至少需要从佛学与社会文化课程两方面来衡量。外面人反映我们学生素质差。我想问大家,我们的毕业生社会文化水平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水平?我并不作太高要求,起码高中文科水平应该达到吧!恐怕有人是达不到吧!达不到高中毕业水平却发了中级佛学院毕业证,这种情况我希望不要再继续下去了。我了解了一下中学情况,现在高中毕业,是用会考这种方式,请大家讨论。我希望我们的每次考试都尽量用标准化试卷。第二届研究生毕业时,我建议请几位社会大学上的教授来鉴定,用真正的研究生水平来衡量,当然我们与社会学校研究生有所不同,但古汉语、英语、论文答辩等很关键的科目必须用研究生的水平来衡量。所以教务处对平时考试要作规范化要求。(3)在佛学学习中有二科很重要,古汉语、逻辑。解放前我们念的是四书五经,古文基础打得好,看经相对容易,现在学校学生古文素质偏差,希望在第六届与研究班的课程中,加重古汉语的份量。逻辑,刚晓向我建议开这一科,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学好逻辑对于弘扬佛法是会有很大帮助的,况且玄奘法师也强调学因明,以前五届学生,没有开设逻辑,我看这是一个失误,在第六届课程中,一定要开设逻辑,至于研究班开逻辑还是开因明,你们看着办吧! 佛学院建院十周年纪念日马上就要到了,原计划到时邀请朴老来,可是传来了朴老往生的消息。回想起在这十年中朴老对中国佛教教育,对我们九华山佛学院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我感到我们没有能向朴老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建议在纪念册中,把朴老写的《调寄临江仙》放进去。同时也把这个纪念册作为对朴老往生的纪念。 ——6月1日对《九华山佛学院建院十周年纪念册》编委的谈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