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解析中国现代壁画的后现代倾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解析中国现代壁画的后现代倾向
  苏自兵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传统壁画的特色和现代壁画的发展趋势的特点,分析我国壁画民间化发展的文化成因,指出这种民间化发展的后现代本质是大众参与创作。这一倾向将使壁画艺术成为诸多艺术形式中率先进入民间的先锋,并提出我国现代壁画的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 :中国现代壁画 后现代倾向
  一
  壁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石窟画就记载了人类早期的活动。它起源于人类对四壁围和空间的艺术改造,题材多为自然主义风格,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自发的认识和最早的生产劳动。随着宗教事业的逐日繁荣以及壁画的表现形式与艺术手法的发展,其制作者多为官府画师和民间画工,题材集中反映了宗教、历史和神话等社会主流文化。例如,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壁画兴起,唐代佛教壁画的高峰,宋元时期道教壁画的盛行。壁画艺术总是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技术的变迁。
  在我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科学、经济不够发达,人的自我、人的个性成长和发展缺乏相应的物质条件;甚至片面地认为人的自我、人的个性都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东西,个性就是“个人主义”。因此,重温历史遗梦,再寻唯美情怀成为这时期壁画的主潮。例如,《哪吒闹海》(张仃)、《科学的春天》(萧惠祥)、《白蛇传》(李化吉、权正环)等。纵览这十几年中国壁画的发展,不难发现,其中绝大多数的创作都维系在一种解读上面,即依附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俗风情或生活中具有一定教益的题材。这些壁画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出当时主流文化的特色。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跨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受某些西方文化的、经济的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壁画艺术创作进入多元化发展格局。90年代,大型壁画出现,譬如深圳“世界之窗”世界广场壁雕《世界文明》(侯一民、李林琢等)、大型石雕壁画《中华千秋颂》(袁运甫等)。这些标志性、纪念性的国家文化设施的巨型壁画作品,与景区内雄伟的历代建筑组合在一起,形成气势宏大的世界文化广场。与上个时期的壁画内涵相似,它们从另一个角度集中反映了城市的主流文化。
  值得欣喜的是,小型的室内装饰壁画和壁饰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标志着我国壁画进入空间多元化的时代。随文化多元化发展延伸着自我拓展的新空间,特别是在环境观念的强化与多样交流中,壁画的形式多样已成为事实。这一发展得到现代工业文明、现代科技发展的支持。它们为现代壁画的创造提供着层出不穷的新材料,使壁画出现诸多艺术形式,如绘画、镶嵌、陶瓷、漆艺、浮雕、编结、装置、光电、多媒体等,从本质上成为“各类壁面装饰艺术的泛称”。①壁画艺术正摆脱主流思想的禁锢,与各种边缘思想冲撞、融合,带着强烈的独立思想和个性化特色进入民间领域,吸引了普通大众自发地加入了壁画艺术工作者的创作过程中。
  二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审美走出了传统的艺术领域,而以更丰富、朴实的方式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甚至以一种精神消费方式存在。壁画的存在和发展使我们的现实生活渗入了审美因素以及精神性享受。
  这种精神消费的存在,促使互动和参与成为现代城市壁画设计的主要倾向。壁画作品一方面融入个人的审美情感之中;同时,壁画作品本身的精神和审美意趣也影响到个人生活,提高了个人的审美情趣。更为重要的是,个人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参与创作,使壁画创作融入了个性充分张扬的后现代精神。
  虽然壁画依旧是由个体的艺术家所创作,但其设计与实施过程越来越多地考虑建筑师、空间设计师、社区规划师以及私人的观念和意志。壁画创作变成一种商讨、审议和协作的过程。在国外,情况更是如此。一幅公共壁画作品的诞生往往需要州或市政管理部门、赞助人、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市政工程师、社会团体、附近居民、旅游者等诸方面的协同合作。
  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壁画在最近几年进入了我国的普通商业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甚至普通家庭。壁画成为私人团体或个人借助艺术家传达独立意志的一种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壁画艺术的标志性、装饰性、怡情性等独特个性,促使这种艺术形式先于其他艺术形式进入民间生活,开创了民间参与创作的局面,使得大众参与的后现代精神在壁画艺术上得到突出展现。
  三
  壁画艺术在我国的民间化发展趋势大致有两个动因。
  首先,考察我国现代壁画的发展趋势和成因可以看到,目前人们更愿意接近世俗的娱乐和商业生活。平民化、娱乐性、个性化等价值观进入艺术领域。这些新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壁画的创作。这正契合了中国民众正在重塑价值信念的需求。而快乐、个性、勇敢、和谐是无疑有益于这个社会的优良品质。这种文化性格的苏醒,正显示了一个正在形成、正在表达的城市文化力量,在现代壁画的民间化过程中颠覆着主流意识形态。
  哈贝马斯所阐述“公民自由交流和开放性对话的过程,一种表达意见的公共权力的机制”在壁画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在这种脱离主流文化、脱离政治的越来越私人化的壁画创作过程中,参与壁画创作的人通过感性主义、个性主义、神秘主义、多变和短暂的表现方法,展现形形色色的个人意志。
  其次,“审美活动这个概念可以反映两个基本过程,审美活动无非就是这两个基本过程,而这两个过程形成全部社会审美生活的核心关系:审美生产(创作、创造)与审美需要(感知)。”②壁画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壁画的精神消费者已经从感知阶段过渡到参与创作过程中。这种创作实际上是人们审美情趣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现象。壁画从官方对艺术话语权的把持到盲目模仿,终于走向创作主体的自我表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实践,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达到自我实现、自我确证的目的,这正是人在现实世界展现和敞亮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这两个因素成为壁画民间化的主要动力。而这两个动力无疑都是积极的、健康的,这意味着壁画的民间化能够带来壁画艺术良好的发展趋势。
  四
  中国的壁画艺术形态已出现民间化的倾向,我们将看到更多更好的壁画出现在民间。同时,民间壁画艺术作为一个崭新的角色也将逐渐得到发展和成熟。
  然而,相对于其存在的国际语境、中国本土多元文化程度和公众的审美需求来说,中国壁画的发展仍是稍显滞后的。中国壁画需要继续兼收并容,坚持本土化个性发展的格局,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不断由自发引向自觉。这种个性张扬不仅表现在对受众的审美引导,尤指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引领他们参与到壁画的创作过程中,使壁画艺术成为艺术整体走向民间的先锋。
  注释 :
  ①张静.壁画创作及其他,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03 26-28.
  ②泽列诺夫·库利科夫.美学的方法论课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美学文艺学方法论(上)[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48.
  参考文献 :
  [1]徐志坚.走进壁画——壁画创作与设计,福建美术出版社,2001.6.7-8.
  [2]李雪晖.当代中国壁画创作与公众审美期待,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4.2(81).17-21.
  [3]曹红蓓.谁偷走了城市魅力?中国新闻周刊.
  [4]李雪晖.当代中国壁画创作与公众审美期待,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4.2(81).17-21.

 
 
 
前五篇文章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明朝艺术史之明代的绘画艺术(1)

明朝艺术史之明代的绘画艺术(2)

敦煌飞天:佛教的娱乐与世俗歌舞

九华山寺院藏书

 

后五篇文章

解读敦煌壁画拾零

从历史文化地理学角度评《汉唐佛寺文化史》

白玉寺历代祖师传记

敦煌历史

唐代碑刻与佛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