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扶风法门寺塔基出土金银平脱秘瓷的初步研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扶风法门寺塔基出土金银平脱秘瓷的初步研究

  ——兼谈中国古陶瓷的金彩装饰

  卢建国,韩金科

  [西安]文博,1995年第6期

  33-35页

  --------------------------------------------------------------------------------

  在扶风法门寺塔基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稀世瑰宝中,有两件口沿银棱、腹壁斜收、深腹、坦心、圈足的秘瓷碗,内壁釉色淡黄,外壁装饰黑漆地平脱金鸾鸟银团花纹饰。此种秘瓷碗在我国考古史上前所未见;在我国悠久辉煌的陶瓷史、科技史上,是一次突破性的重大发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根据塔基地宫内《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和《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帐》(以下简称《衣物帐》)碑铭与文献记载,咸通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至咸通十五年正月四日,懿、僖宗二年为迎送“佛指”将14件秘瓷,其中包括两件银棱漆金银平脱秘瓷碗,及金银器、丝织品等千余件珍宝供养瘗埋于塔基。《衣物帐》载:“……真身到内后,相次赐到,……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子共六枚”,这两件秘瓷碗即碑铭“内二口银棱”碗,物与“帐”两相符合,物与史相互印证。

  纵观我国古代瓷器装饰技艺从商周至唐初数千年间,瓷器表面除了施以青、白、黄、黑等单色釉,具有装饰艺术效果外,其他装饰技艺主要是在瓷胎上粘贴浅浮雕型的适合装饰图案,如兽首、花瓣和枝叶,或者采用刻、划、剔、印等技巧,构成阴纹线条纹样,作为装饰图案,而后再施釉烧成。伴随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鼎盛阶段的唐代,陶瓷手工业也呈现出蓬勃大发展的形势,利用各种金属呈色剂作为装饰彩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陶瓷表面披上了五彩缤纷,绚丽斑烂的彩釉装饰。河南巩县与陕西铜川唐三彩的烧造成功,鲁山、郏县创烧了花釉瓷器,南卓《羯鼓录》记载:“鲁山花瓷”;湖南长沙同官窑创造出以黑、褐等色彩釉,绘画与书写瓷器的新颖装饰艺术。法门寺塔基出土的银棱金银平脱秘瓷,则是以贵金属为装饰材料,采用“平脱”技艺,新创造的陶瓷“金彩”装饰工艺,它是唐代陶瓷装饰“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观察分析秘瓷银棱金银平脱制作技艺特徵,可以判明:此种装饰工艺渊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的漆器装饰技术和艺术。

  我国漆器萌发于新石器时代。战国至汉代,工艺技术已达到精妙绝伦的水平。装饰方法主要有漆绘、油彩、锥画、银釦等。唐代漆器更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新工艺、新品种相继出现,进一步创造出了堆漆、镙钿、金银平脱、以及夹苧造像和剔红漆器等。

  秘瓷碗口沿和圈足的“银棱”,源于西汉中期以后漆器盘、樽、盒、奁等流行的“银口黄耳”或“釦器”之作,即在器物口沿上镶镀金或镀银的铜箍,亦称“银釦。”秘瓷口沿“银棱”,是仿效“银釦”工艺,改革铜箍,而用延展极薄的银箔,贴于秘瓷口沿,即成“银棱”。回顾唐代陶瓷装饰,仿效漆器“釦器”之术,唐代初期已经开始。陕西礼泉唐张士贵墓出土的22件彩绘瓷俑,全是男骑马乐俑,高25厘米,瓷质坚硬,白胎表面施黄釉、白釉或青釉。……马的鞍鞯和革带涂黑色,笼头上贴金〔1〕。郑仁泰墓有男立俑2件,通高69厘米,衣帽全绘彩贴金〔2〕。乾县唐懿德太子墓铠甲男骑俑, 马头面帘贴金〔3〕。上述陶瓷马、人俑的“笼头”、“面帘”、 “衣帽”的“贴金”之术,是直接继承漆器“银釦”工艺,将金箔剪成方形、长方形、或宽带状几何图形,用漆胶类粘合剂贴人马俑的表面,构成金彩装饰陶瓷器,亦即文献中指出的“金釦瓷器。”

  五代至两宋,越窑青瓷仍沿用金、银、铜包镶口沿(也有包镶圈足的),《十国春秋》、《吴越备史补遗》、《宋两朝供奉录》以及《宋会要辑稿》诸文献中, 在贡瓷条目里有“金棱秘色瓷器”、“金釦”、“银釦”的记载。宋代北方定窑白瓷,也出现了镶金、银口沿的瓷器,《吴越备史补遗》中指出为“金装定器”。如河北定县静志寺与净众院两座舍利塔基中出土一批有镶嵌金银口的“金装定器”〔4〕。

  秘瓷碗外壁的金银平脱装饰图案,是源于汉代漆器工艺的基础上,又直接吸收借鉴盛唐时期新兴的“金银平脱”工艺,而创造出的瓷器装饰新工艺。

  唐人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说:“中宗令扬州造方丈镜,铸铜为桂树,金花银叶,帝每骑马自照,人马并在镜中。”这里所说的“金花银叶”,大致就是用金、银箔剪成的花朵、枝叶,“平脱”于铜镜背面,构成金银平脱“金花银叶”纹铜镜。此类铜镜实物,在西安有天马鸾凤纹(直经30厘米)〔5〕、鸾鸟绶带纹铜镜(直经22.7 厘米)出土〔6〕。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记载:“安录山恩宠莫比, 赐赏无数,其所赐品有金平脱犀头匙筋,金银平脱隔锟钝盘、平脱着足叠子、银平脱破觚……银平脱掏魁织锦筐……银平脱食台”。宋人乐史《杨太贞外传》卷上记载“贵妃亦赐录山有金平脱装具玉盒、金平脱铁面碗”。唐代金银平脱装饰工艺的应用,推波助澜地促进了陶瓷器金银平脱装饰的产生与发展。

  观察分析秘瓷碗金银平脱的特征,对照明隆庆黄成撰、杨明注《髹饰录》相关记载内容,推测法门寺塔基出土银棱金银平脱装饰的制作工艺程序大致是:

  1、选择确定黄釉秘瓷为装饰器物;2、设计制作纹样。首先以碗外壁为装饰部位,以金鸟银花为适合图案,相间连续排列为构图。接着,选用捶辗薄如蝉羽,厚度约在0.01毫米以下的金箔与银箔,使用不同形状与用途的小平錾、圆錾、将金、银箔分别雕凿镂刻成金鸟、银花平面型适合纹样;3、使用漆或胶之类粘合剂,精致入微地将金、 银箔纹样相间排列,粘贴于适合装饰部位;4、 在粘贴金鸟银花的秘瓷碗外壁上,开始髹涂面漆、待漆层阴干后,再次髹漆,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面漆掩盖金鸟银花图案为止;5、精心打磨“推光”, 使金鸟银花显露出来,黑漆地色与金银花纹光洁莹润。因金银花纹脱露于黑漆之中,而金银箔与漆层厚度平齐,触摸时手感光滑,故名思义,而称“金银平脱”。

  从碗壁髹涂黑漆至今存在的事实看,“抛光”、“平脱”后工艺程序即告完成。再没有高温烧成,或其他加温焙烘现象。

  唐代秘瓷金银平脱碗,在我国浩翰的文献和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均不曾见到,实属弥足珍贵。平脱金鸟银花,纹饰纤细繁缛,刻划精细入微,艺术效果雍荣华贵,富丽堂皇。华丽无比的金银图案,精湛绝伦的工艺技术,令人叹为观止,这两件碗的发现,解开了秘瓷许多历史之迷,在科研方面,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和意义。

  宋代以后,陶瓷表面金银平脱装饰产生了深刻的发展变革,原先采用的金、银箔镂刻,发展成为用金粉描绘图案的“描金”技艺。南宋末年人周密在《志雅堂杂钞》中指出:“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

  宋代以后,瓷器金彩装饰更为盛行,除“贴金”图案外,又出现了用金粉描绘图案的“描金”技艺。另一重大革新是将“贴金”、“描金”的瓷器,再经过700—850℃温度焙烧,金色即可牢固贴附在釉面上,然后用玛瑙捧、光滑的石英球,还有用稻谷壳等来磨擦,使釉面光滑明亮。如赤峰大营子辽应历九年(959 年)附马墓出土的白釉瓶上绘有金彩云龙图案〔7〕。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的元代瓷匜,通体施宝石般的钴兰釉,器内描绘金色流云、折枝花叶图案〔8〕。 生产金彩瓷器的地区日渐扩大,遍及我国南北各地。河北定窑、福建建窑、江西吉安永和镇吉州窑等瓷窑系,均有黑釉、白釉贴金、描绘金彩花卉、云龙等植物、动物图案。明、清两朝至今,生产和使用金、银装饰的金彩瓷器的范围就更加扩大了。

  扶风法门寺塔基出土的秘瓷银棱金银平脱碗,是弥足珍贵的历史瑰宝;是我国陶瓷金彩装饰首创阶段的实物资料,补史正史,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陶瓷金彩装饰工艺技术与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尤其是越窑历代陶瓷匠师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陶瓷金彩装饰,曾对世界陶瓷装饰发生过广泛影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明的组成部分,也属于人类物质、精神的共同财富。

  注释:

  〔1〕陕西省文管会、昭陵文管所:《陕西礼泉唐张士贵墓》, 《考古》,1978年第3期。

  〔2〕陕西省博物馆、乾县文教局:《唐郑仁泰墓发掘简报》、 《唐懿德太子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7期。

  〔3〕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文物》,1972年8期。

  〔4〕刘向群:《唐金银平脱天马鸾凤镜》,《文物》,1966年1期。

  〔5〕珠葆:《唐鸾鸟绶带纹金银平脱铜镜》, 《考古与文物》1981年3期。

  〔6〕《赤峰县大营子辽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6年3期。

  〔7〕王莉英:《故宫博物馆藏唐黑釉兰斑腰鼓和元兰釉描金》,《文物》1978年11期。

 
 
 
前五篇文章

高僧玄奘的遗骨迁葬地

关于《云冈石窟编年史》

观修的智慧与欢喜——藏传佛教五大金刚的艺术特性

寒山寺大钟大碑诞生

刘一闻:弘一法师的书法

 

后五篇文章

佛陀与人间同在——欣赏《佛陀在人间》画册有感

佛教文化在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佛教书画:西域记风尘

佛教书画:百代画圣

佛教旅游项目的开拓(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