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宜宾县隆兴地下塔林 讲述“西南佛都”辉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宜宾县隆兴地下塔林 讲述“西南佛都”辉煌

  少林寺除了武术扬名中外,还有一个使之成为著名旅游胜地的景观,那就是历代高僧圆寂后安葬骨灰的塔林。近日,记者从一本宜宾县隆兴乡一学校的乡土教材上发现,在位于宜宾县北部深丘地带的偏远乡镇茂密森林中,竟然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佛教文化奇观:地下塔林!

  迄今为止,当地文物部门已在隆兴乡绵延15公里的山林下,发现了72座地宫,地宫里安放着1300多座僧塔,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下塔林奇观。明末清初,隆兴一带成为张献忠及各路人马混战的战场。清康熙年间征剿吴三桂时,这里又成为双方短兵相接的前线,曾经盛极一时的隆兴寺院在战火中化为灰烬。寺院消失僧侣无踪,地下塔林奇观成为一个历史谜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鼎盛时期

  青山绿水间曾有寺庙数百座

  宜宾县隆兴乡位于宜宾县北部,东经104°27‘,北纬29°1',海拔高度在300米至600米之间。发源于龙泉山的越溪河穿境而过,水流轻柔舒缓,清澈碧绿。两岸植被丰富,青山如黛、绿水似画,仿佛“世外桃源”。

  据宜宾县志记载,早在东汉章帝年间,佛教即由洛阳传入隆兴。隋唐时代开始兴盛,到了宋元时期,禅宗林立,香火鼎盛。共有数百座寺庙、3万余名僧侣。隆兴成为闻名遐迩的“西南佛都”。

  相传东汉章帝年间,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主持夜梦牧童身骑白马,遂尾随其后,一直来到越溪河畔。见此地灵山流绿,万壑青翠,曲径通幽,完全是一片天人合一的佛家境界,即在此建造寺庙,令大弟子清明和尚佛法,将寺庙命名为清明寺。后来成为隆兴四大名寺之一。

  桃源佛国中善男信女络绎于途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1年),隆兴越溪河沿岸有寺院、庵堂、茅蓬300余所,僧尼3000多人,沿越溪河绵延20余公里。两岸翠竹上空香烟缭绕,暮鼓晨钟,端的一片佛家清净之地。

  到了宋元时期,乡间大小寺庙随处可见,僧众达3万人之多。其中清明寺、大小龙寺和老太寺成为佛教界著名的四大名寺,与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和九华山建立起了友好交往。四大名山的法师往来隆兴讲经做法,并吸引了印度僧侣前来交流。每到春秋两季,四面八方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于途,成为远近闻名的“桃源佛国”。

  明末清初,隆兴境内的佛教寺院在战火中被毁于一旦。如今,我们在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西南佛都所能看到的,只有遍布乡野的佛像和乡间寺庙,曾经香火鼎盛的名寺仅留下一些残垣断壁,向人们讲述着昔日的辉煌。

  意外发现

  龟背上刻字已有数百年

  隆兴地下塔林的发现极为偶然。据隆兴乡越溪河旅游管理办公室介绍,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牧童在大龙寺废墟旁放牧时,发现一个石缝中露出半个乌龟脑袋。他叫来大人撬开石块,从一个石洞里捉到一只脸盆大的乌龟,龟背上刻有“开元五年大龙寺放”字样。村民们大惊,进入石洞要探个究竟,发现了一个安放着很多灵塔的石室地宫。

  经文物专家考证,地宫里安放着的灵塔里,盛放着圆寂后的僧侣骨灰,是不可多见的佛教遗迹。随后,当地文物部门又先后在越溪河畔发现多处地宫,里面均安放着僧侣骨灰。

  地下塔林中发掘千余佛塔

  上世纪90年代,这个佛教遗迹被命名为“隆兴地下塔林”,目前共发现地宫100余座,僧塔1303座,分布在大龙、犀牛等8个村,绵延15公里。

  根据部分地宫石龛里空空如也的情况分析,发现地宫前,地下塔林曾遭破坏,已有部分僧塔流失和毁坏。宜宾市副文博研究馆员李伯章认为:“被发现的地宫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根据出土的文物分析,隆兴境内地下塔林的数量还更多,至少有近千座地宫,安放着上万僧侣的灵塔。”

  目前,所有已经发掘的地宫僧塔均已采取保护措施,封闭地宫入口,部分僧塔转移到旅游管理办公室保存,以抢救罕见的佛教遗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众僧石墓群规模十分罕见

  专家考证地宫后发现,安放灵塔的地宫大致有三种建造方法,一是将山丘凿为露天大坑,建好地宫后用土覆盖。二是围绕山丘地势,一层一层建造塔型地宫,最后用土覆盖;三是向山内凿成隧洞,再用条石将隧洞砌成卷顶地宫。每座地宫附近种植大量松柏,把地宫入口掩映在苍松翠柏中。

  据考证,宋、元、明时期,这里寺庙林立,香火旺盛。僧侣圆寂后选择一种独特的葬式,即用石条、石板、石墩建造墓穴,在墓室内设壁龛,将人体火化后的骨灰盛在特制的陶罐内,再将罐置于龛中。

  根据墓室大小,一个墓内有的置百余个骨灰罐,有的置20-80个不等,逐步形成了规模罕见的众僧石室墓群。隆兴石室墓群规模宏大、数量多、设计巧妙、造型壮观,结构复杂独特,是四川省境内唯一保存较完好,在国内外均属罕见的众僧墓群,是研究元明时期佛教文化和葬俗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2002年,被宜宾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毁于战火

  两次大战乱佛都盛况不再

  是什么原因使隆兴成为历史上的西南佛都?几百座寺院、数万名僧侣又为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修筑地下塔林用以安葬僧侣又是源于何种佛教思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教了65岁的李伯章副文博研究馆员。从1973年隆兴发现地下塔林墓葬开始,他即前往考察研究,并从一些地宫里发现了珍贵文物。目前宜宾县馆藏文物中,从隆兴地宫出土的国家二、三级保护文物占50%之多。

  李伯章称,“目前国内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类似遗迹。”他说,发源于龙泉山的越溪河早年水量充沛,河道宽阔,水上舟楫往来,和岷江一样,是连接川南和成都平原的重要水上通道,更是经云南进入东南亚各国的“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隆兴恰好位于这条水上交通要道的下游,是一个重要的水码头。

  茂密的山林和灵秀的山川,使隆兴吸引了无数南下僧侣,逐渐修筑寺庙供奉香火,遂成佛教胜地。明朝末年张献忠入川,曾四次征剿川南。康熙年间清王朝平“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又以川滇交界处作为屏障抵抗清军。两次战乱,使川南一带生灵涂炭,十室九空。

  大肆洗劫后人烟稀少

  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如今百万人口大县的宜宾县,仅有居民200余户。李伯章分析认为,作为佛教胜地,隆兴有众多庙宇僧人,其中不乏精美器皿和金银财宝。不管是张献忠还是吴三桂的军队或清军,到达此地后,均对寺院进行洗劫,在大肆抢劫后,将精美的寺院付之一炬,并残杀僧人和平民。经过几番劫难,隆兴一带变得人烟稀少,虎豹横行。“当时的居民到山上种地,都需要结伴而行,否则就会落入虎口。”

  后来,随着清朝“湖广填四川”,隆兴一带才渐渐恢复生机。西南佛都的暮鼓晨钟和寺院上空的袅袅香烟从此消散。如今,隆兴历史上佛教文化兴盛的唯一证明,就是重见天日的地下塔林。

  难解之谜

  隆兴塔林与少林寺有关?

  据隆兴境内发现的寺院古碑记载,隆兴地下塔林的起源,与陕西法门寺和嵩山少林寺有很深的渊源。

  相传唐武宗会昌年间,法门寺僧人空弘到少林寺藏经阁抄誊经书,恰逢唐王朝崇道抑佛,官兵到少林寺焚烧经书与寺庙。住持命空弘带上高僧遗烬,连夜离开。空弘来到隆兴莲塘坝后,见清明寺上空五彩高照,地上紫气升腾,遂在此住竭习经。为吸取少林寺塔林遭毁的教训,空弘在附近山中营造地宫,安放灵塔。从此,这种方式在当地佛教界流行开来。

  葬于地下源于何种思想?

  佛教界人士认为,隆兴地下塔林的起源,应从佛教的文化思想上去寻找答案。佛教认为人生起于尘土、归于尘土,将遗烬深埋地下,不与凡俗争地,可真正实现远离红尘六根清净的目的。考古专家则称,隆兴地下塔林实际上反映出古代僧人的古老环境保护意识。大寺庙僧侣者众,圆寂后如果都占一席之地,寺庙四周将会灵塔林立,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与佛家一切皆法自然的宗旨不符。

  隆兴境内究竟还有多少僧人的遗烬埋在地宫?这些地下塔林表现了怎样的佛教文化思想?这些历史之谜至今尚无明确答案。

 
 
 
前五篇文章

新疆之谜《古寺之谜》

新疆拜城赫色尔石窟开凿年代

新昌茶文化 源远流长沉积深

心入三摩地 尽报四重恩——记湖北省潜江市清宁禅寺住持心

夏河县拉卜楞寺主要景点

 

后五篇文章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宋景公

法显发现美洲大陆

访游千年古刹——慈云寺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四大贡献

佛教文化与茶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