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明月 古寺永乐 |
 
天心明月 古寺永乐 □黄贤庚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钟声月在天。”这对古老的楹联,把天心永乐禅寺描绘成天地交融,仙凡合一。 天心永乐禅寺,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之中心。它环三十六丹山,襟九曲碧流。周天星汉拱枢极然,群山拥簇泰然至尊。自古以来,为佛家释子所向往,盛名远播,蜚声环宇。 永乐禅寺始建于唐,因位于山之中心,故名山心庵。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敕建天心永乐禅寺。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名僧德客和尚由福州鼓山到该寺任住持。在他的主持下,大兴土木,广辟佛殿,此后盛倡曹洞禅宗,成了十方僧俗朝拜修行的古圣道场。为佛教界所瞩目仰视,跻身于“华胄佛教八名山”之列。 旧时的永乐禅寺,占地近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禅寺、斋堂、香客楼、钟鼓楼、偏殿,乃是山中华屋巨构。 天心永乐禅寺之所以有广泛影响,还得益于武夷茶王大红袍的襄助。闻名于世的武夷茶王大红袍就生长在毗邻的九龙窠,曾为寺院所有。寺僧以此为荣,不但增加了寺中收入,还提高了寺庙的声名。可谓茶以寺名,寺以茶显。 因年久失修,寺院破烂不堪,岌岌可危。1989年该寺经批准正式对外开放,重光名山古刹工程倍受重视,十年来寺庙范围权属得以确认,占地近100亩,便利了寺庙的扩建和僧人的生产、生活。投资100多万元开辟、铺设了近3公里的柏油公路,方便香客游人前往。 尤为令人瞩目的是投资700多万元,在新址上重建的大雄宝殿。占地800平方米,高16.5米,单体之大,为数不多。其风格为仿宋重檐歇山式建筑,共竖72根大柱,高基座,斜屋面,四周回廊,红色琉璃瓦,花岗岩的地面、圆柱、围栏、基座。整个建筑工艺精湛,古朴、端庄、凝重。殿内安坐三尊黄铜浇铸的大佛,每尊高5.16米,重6吨,金光灿灿,熠熠生辉。殿内香火安全齐整,佛香绕梁。殿前高大香炉鼎鼎,香烟缭绕,再现名山古刹的风度,令人叹为观止。 名山古寺的开放、重建得益于原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厦门南普陀主持妙湛大和尚和台湾颇具名声的传孝法师、台湾开证上人高僧的支持,同时与主事的监院释泽道是分不开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莅临为寺题额。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的僧人、游客也慕名前来拜谒游览。 天心永乐禅寺将按总体规划和设计蓝图,分散再建观音殿、大王殿、藏经阁及武夷佛学院等等。还将进一步保护、治理好周围的生态环境,使“华胄佛教八名山”盛景重光,武夷宗教文化弘扬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