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南靖县文物遗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南靖县文物遗产收录

  浮山文化遗址:浮山遗址 [南靖县山城镇 青铜时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发现。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采集的石器有大、中、小形石锛,穿孔石戈,石环等;陶器有豆,杯,罐,壶,釜及大量灰硬陶片、褐釉陶片。陶片纹饰有条纹、曲折纹、几何纹、弦纹、组合纹以及刻划符号等。

  道源亭:位于南靖靖城尚寨村北1公里处的宝珠岩山巅。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原为木构,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改为石构。亭为石仿木结构,系三层六角亭阁,平面24·72平方米,高12·32米。第二、三层均有栏杆,使用八角石柱。尚存清乾隆重建碑一方。

  文昌塔:又名东塔。在南靖靖城湖林村堤岸边,位于九龙江畔。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1986年又修塔顶。塔为楼阁式砖石结构,高21·9米,七层八角空心造。夯土心石砌基座,有海棠纹石栏,平面29·38平方米。无层檐而置叠涩牙子。塔身以青砖砌成。西北面开拱顶门。葫芦状塔刹。明万历、清乾隆、同治建塔、修塔碑三方,分别嵌于底层内外壁。

  注生娘宫:位于南靖县城民主西路口。建于清代,供奉注生娘娘。面积61·52平方米,紧靠民房,宫前临街,单开间单进,前接卷栅顶门廊,外置木栅栏隔街。今尚存清乾隆、嘉庆重修碑三方。

  聚精堂:在南靖奎洋上洋村。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清乾隆元年(1736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1985年再修。此堂面积368.5平方米,由门厅、天井、两廊和正堂组成。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门外置抱鼓石一对,门额挂木质“大夫家庙”匾。

  登云岩寺:在南靖山城六安村。清初建,供奉观音佛祖,后有重修。寺坐西南向东北,占地约3000平方米,以穿斗式柱架的正殿为中心,四周间以弄式天井,外围是后回廊、左右厢房和前围墙相连围成。寺内存有清乾隆、嘉庆重修碑二方。

  圣龙宫:在南靖奎洋店美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后有重修,宫内供奉吴真人(大道公)。宫坐东朝西,面积140平方米,有前殿、天井、两廊和正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宫内有石刻楹联14对,其中有清康熙进士庄亨阳所撰书“大道无私情也厚也高也明也;真人有象瑟兮 兮赫兮喧兮”。现存清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碑。

  长兴堂:古称弥陀堂。在南靖和溪迎富村。宋时建堂于村后山,明嘉靖四年(1525年)迁建于今址。堂面积150平方米,由门厅、天井、两廊和正堂组成。现存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及嘉庆、同治重修碑。

  丹桂堂:在南靖奎洋仙岭村。为尤氏祖祠,始建于明,清代多次重修。有门厅、天井、两廊和正堂建筑,左右有对称厢房。1932年红军攻打漳州时这里曾驻过红军部队。

  东山祠(书洋镇书洋村):在南靖书洋内坑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清康熙、道光年间重修。1986年再修。祠坐东朝西偏南,面积245平方米,有门厅、天井、两廊和正堂。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有梭形石柱。祠前有水池,池旁有清嘉庆、道光年间石旗杆各一对。

  东山祠(梅林镇官洋村):在南靖梅林官洋村。建于明,清重修。为面阔三间建筑,由门厅、天井、两廊和正堂组成,左右附有厢房,总面积150平方米。

  枫林祠:为简氏祠堂,在南靖书洋枫林村。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道光四年(1824年)重修。1923年再修。祠由门厅、天井、两廊和正堂组成,面积420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柱架,悬山顶。祠外有清代进士竖立的石旗杆高7.5米。

  福庆堂:福庆堂 [南靖县金山镇下泳村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宣德年间( )建,历代修葺。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坐南向北,单进,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内墙嵌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碑1通,高1.56米,宽0.74米,额题“福庆堂缘田记”。外墙嵌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碑,额题“南靖县下泳官山碑记”。碑文892字,内容为福建布政使司守漳南道右参政洪,判处县监生陈墉恃强占地引起的诉讼案。保存明天启七年(1627)石炉1只,高0.39米,宽0.58米,厚0.34米。

  显应宫:武林显应宫 [南靖县靖城镇武林村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初始建,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建筑面积220.9平方米,坐南向北,祀玄天上帝、将军公、夫人妈、大王、龟蛇公、张赵胡、枷南爷等。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构架,硬山顶,梁架间施斗拱。木构件雕刻精美 明间有4根石柱,径0.24米,联:“显道惟彰保民若赤,应求不爽降福孔偕”、“龟麓夙凭万古神威永奠、武林资御千秋庙貌重光”,两廊为卷棚顶。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修碑记。

  安善堂:安善堂 [南靖县船场镇世禄村 明、清 县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王公庙”。相传宋代建,原址在庵坑。明天启二年(1622)迁今址,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洪水冲毁、重建。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坐东北向西南,单进。1992年按原貌改为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穿斗式混合木构架,歇山顶。堂左右两廊对称双层厢房、膳堂、花圃等。堂内存明天启二年(1622)“樵物山记”,清乾隆三十年(1765)“漳州府列宪廉明碑记”,清道光十八年(1838)“店溪安善堂捐题碑记”各一通,前为山林禁约、文明交易等,后为建庙捐资者名单。清宣统六年(1914)石香炉2只,圆铜香炉1只。

  开山祖庙:俗称土地公庙。在南靖县城山城村。建于明,清咸丰九年(1859年)重建。面阔三间硬山顶建筑,面积78平方米。今尚存明建庙碑残片和清咸丰重修碑。

  赖太史家庙:在南靖南坊割竹村。系清进士、翰林院编修赖翰禺页的祖堂。清代建筑。有门厅、天井、两廊和正堂。今尚存“三世荣恩”等清代木匾5块和大学士蔡新等题书的清代石刻多方,还存有黄绫圣旨一件。

  凉路亭:又称安龙岩。在南靖金山新内村。建于清代。为面阔三间悬山顶建筑,亭前有小院和大门。此处古为漳州到龙岩通道,时有一村民终日在此施茶水,后人刻碑以颂,碑今尚存。

  十一层岩:十一层岩 [南靖县山城镇翠眉村 明-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岩前岩,祀三宝佛神像,庙宇“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1989年重建。坐北向南,单进,砖木结构,面积142平方米,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堂中有圆石柱刻联。

  徐坑宫:在南靖金山新内村。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建。坐西北向东南,由门厅、天井、两廊和正殿组成。面积144·6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供奉保生大帝。现存明代石香炉、瓷大筒炉和一木匾。

  崇德堂:崇德堂 [南靖县金山镇庵后村 明代]

  又称“溪仔大宗” ,为安后、荆都一带吴姓祖祠。明代始建,1975年重修。堂占地面积264平方米,坐北向南。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梁架彩绘花卉、人物。前、后堂竖8根圆石柱,6对楹联。墙基、石门均用规格条石铺成;大门左右1对石抱鼓,浮雕鸟兽纹饰。门额刻楷“崇德堂”。堂中匾额及门前石旗杆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追来堂:又称王氏家庙。在南靖金山水尾村。始建于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重修。祠坐北朝南,面积226.5平方米,有门厅、天井、两廊和正堂。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梭形石柱。大门两侧置抱鼓石。现存明河东运使王命爵所题“王氏家庙”刻石额匾和明正德四年(1509年)木匾。

  内洞庙:内洞庙 [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不详,现存清式建筑。庙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坐北向南。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砖木构架,,歇山顶,梁架雕刻精致,柱粗大,径1.2米,高2.9米,柱础为方形石板、宽47厘米。现存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五月十七日告示碑1通。

  追继堂:追继堂 [南靖县书洋镇下坂村水尾 清代]

  刘氏宗祠。清雍正三年(1725)建,同治二年(1863)、1923年重修。堂占地面积246平方米,坐北向南,前厅、两廊(天井),土木结构。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呈长方形,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梁架间施斗拱驼峰。透空雕饰以狮、凤、花卉。祠前竖立清乾隆庚辰(1760)、嘉庆二年(1797)、二十年(1815)、同治年间( )石旗杆共8根。

  合兴宫:合兴宫 [南靖县山城镇鸿砵村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年代不详,1994年再重修。建筑面积272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正堂前连门庭,后天井、厢房。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卷棚轩顶,连结堂前廊柱。石构大门,对联:“合道德尊神无偏无党、兴仁认邻里以妥以安”。前墙左右两圆石窗,堂前建卷棚顶廊庭,与正堂檐口石水槽连结,两边立二石柱承托。正堂后墙设左右两小门,通后座厢房。习俗家历元月十三日晚举行大规模“火烧神”活动。

  碧云岩:碧云岩 [南靖县和溪镇林中村西3公里尖峰山东麓 清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白石岩”。岩上百米高巨石依山耸立,巨石下有“文昌阁”、“棣华书院”。明正统年间(1436-1449)始建,清康熙年间( )当地文人林光岳首倡重建,亭台楼阁参差错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废科举办学堂。因远离民居,“棣华书院”历经沧桑,已毁。“文昌阁”于1983年后重修,占地面积15平方米,为单体砖木结构,悬山顶,祀文昌,供木雕魁星神像1尊。有一对石刻楹联。

  大石佛:大石佛 [南靖县和溪镇和溪村西南1500米山坳 明代 县文物保护单位]

  刻于高约30米的岩石上。像高约3.53米,面东南。光顶,宽眉细目,笑口微开,无须,轮廊清晰,面目慈祥,两耳垂肩,隐约有布纹饰,纹条似象形文字。左臂间雕一孩童坐像。佛像下部无雕饰。佛背有多处洞穴。

  鹅仙洞:鹅仙洞 [南靖县金山镇东建村鹅髻山巅悬崖峭壁下 宋、明、清 县文物保护单位]

  “鹅仙洞”为“九鲤飞真寺”的泛称。寺坐东北向西南,傍山巅岩石砌护基2-3米,分上下高低二进,中天井,右山门,砖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1995年在原址改建。右墙外砌27级石阶进山门天井,前殿面积70平方,穿斗式,重檐歇山顶。面前敞厅,前墙两圆窗居左右。四方大窗居中,堂中四根宋元八角石柱,高1.86米,刻柱联:“鹅髻仙踪千载在,鲤湖今古万年青”、“予测人生祸兮福兮犹能断、梦幻真幻吉乎凶乎亦可知”。登九级台阶进入主殿,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殿前卷棚轩顶,左悬钟,右悬鼓,神龛供九尊“九鲤湖仙祖”画栋雕梁。殿前左右两小门。存明代石焚纸炉,炉高0.59米,宽0.61米,厚0.4米,雕狮麒麟图案。山门额刻“九鲤飞真”,门联刻“鹅峰开胜景九鲤寄仙踪、寤觉人间世深山午祖钟”。

  石门岩:石门岩位于南靖船场梧宅村,面积约3000平方米。岩上有“玉泉洞”、“鹿苑”、“豹隐”等多处石刻;有“龙吐气”及石锣、石鼓、挡风强台等胜景。

  雨仙洞:雨仙洞位于南靖山城元湖村,碑为坊式,高2米,竖石柱2支。明万历乙未春三月,南靖知县陈宗愈祈雨于此。碑横额1·56米,镌刻“雨仙洞”三字。距半公里以石构筑“遇雨祠”,祠旁立清嘉庆十六年永丰司文公及山城汛张公率乡人祈雨碑记,碑高0·82米、宽0·42米。

  奉宪禁示碑:在南靖和溪村内,有清乾隆年间碑记一方,高1·35米,宽0·75米。镌刻:“特授福建漳州府正堂加七级纪录三十一次全:南靖县武林丹桂寺具呈叩宪蒙批以杜祸端等情……示仰和溪总暨乡人等知悉嗣后凡有棍徒蠹役仍敢设馆圩中开赌色娼窝盗宰牛以扩横抽货物吓诈乡民等项滋事许尔等协同地保立即孥禀本府……毋违特示 乾隆五十七年十月 日给”

  红军标语(靖城镇圩底):靖城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靖城镇 1931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红军书写在墙壁的宣传口号。分布在光明路16号、中华路34号、后街30号、中山路110号、中山后街32号。字体有简体、繁体,书法多种。内容为“穷人不打穷人”、“消灭张贞”、“请看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投降帝国主义;民权主义禁止民众开会,民生产义,加租加税息,勒捐”。还有“国民党十大罪状”、“共产党十大政纲”、“国民党四字经”等长篇内容。

  红军标语(靖城镇草前村):草坂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靖城镇草坂村红塔社 1932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红军15军44师写于墙壁上,内容为“创造铁的红军”和“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

  红军标语(南坑镇南坑村):下坑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南坑镇南坑村下坑 1932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红军书写于墙壁上。内容为“欢迎白军士兵当红军”、“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打土豪分田地”、“拥护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工人罢工自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等。署名“红军”、“红军十五军四十五师一百三十四团政治部”。

  红军标语(船场镇赤坑村):赤坑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船场镇赤坑村 民国时期 县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书写于墙壁上的“给赤坑工农群众的一封公开信”。全信415字,内容大意为: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的军队,民众不要受国民党欺骗宣传避入深山。

  红军标语(梅林镇梅林村):梅林红军漫画墙 [南靖县梅林乡梅林村墟内 民国 县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绘于墙壁上。内容为“日本并吞中国恶想”、“救救台湾、救救孩子”的漫画,署名“抗日讨蒋军抗敌后援会宣”。

  红军标语(奎洋镇东楼村):下楼厝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奎洋镇东楼村下楼厝巷 民国 县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书写于墙壁上。内容为“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署名“抗日讨蒋军3.3”。标语所在房屋位于水库区内,已拆毁。

  红军标语(和溪镇斗美村):云水坑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和溪镇斗美村云水坑 1932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红军书写于墙上,共三处:内容“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士兵不要打士兵”、“反对日本出兵东三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拥护革命领袖”、“实行自由结婚”,署名“红军特务连”;内容“反对军阀混战,打倒蒋介石走狗”,署名“红军”,内容为“打倒帝国主义”,署名“13·3特务连”;内容“反对富农、反对地主”,署名“红军13甲特”。

  红军标语(金山镇安后村):山边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金山镇安后村山边自然村 1932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红军书写于墙上,内容为“拥护中国革命”、“打倒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工农不要打红军”、“打倒民团、兄弟来当红军”、“红军万岁”、“男女平等”,署名“红15军43师1·八.八团宣”。

  红军标语(龙山镇双明村):下坑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龙山镇双明村下坑自然村 1932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红军书写于墙上。内容为“打到漳州去,扩大革命战争”、“打到漳州去,消灭张贞匪部”、“打到漳州去,活捉张贞”。

  红军标语(龙山镇南蔗村):南蔗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龙山镇南蔗村 1932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红军书写在墙壁上,内容为“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武装”,署名“红军川宣”。

  红军标语(丰田农场):烘盘红军标语墙 [南靖县丰田农场烘盘村 1932年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写于墙壁上,内容为“消灭张贞残部”,署名“红军丨四一”。

  巧安楼: [漳州南靖梅林镇长塔村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此楼是属罕见的小型四方楼。巧安楼始建于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通廊式。楼外边长13.1×12.76m,楼高三层,前楼二层高5.92m,后楼三层高10.1m2。占地面积167.15㎡,有23间房,1部楼梯道,大门1个,楼门坐北朝南,楼墙厚一层0.89m,二层0.76m。现居住赖姓家人1户4人,其祖籍为龙岩适中。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瑞兴楼:[漳州南靖和溪镇林坂村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康熙年间,为2堂2横式五凤楼。主楼三层,封闭式小五间,楼门开在底层。中厅为后堂,三层共15个房间。前堂一层,与后堂隔一天井。前堂和天井两侧,各建平房3间。外侧又各建1列5间平房,构成左右两侧各有一狭长条天井。天井两端各有一敞开式小厅(亦称“过水”),借以连接主楼与前堂为一体。前堂门外有一晒埕和围墙,围墙外是一半圆形池塘。后围墙成弧形。大门开在围墙右前角。瑞兴楼建筑依中轴主楼、中天井和前堂向两边展开对称,前低后高,共36间,是小型五凤土楼代表作。1990年尚有林氏20户130人居住楼内。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威惠庙: [漳州南靖龙山镇宝斗村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宝斗威惠庙,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4),1997年重修。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庙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坐北向南,单进,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堂内四方柱,柱础浮雕鸟兽、花卉;梁架雕刻精致;前堂一拜亭。现存一个清代石香炉及竖立在拜亭下的一对1.8米高的碑刻:“开疆拓土兴兵南国定乾坤,漳玄大业伟绩丰功世代传。”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益美楼:[漳州南靖和溪镇林中村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方形土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3688.04平方米,建筑面积4060.04平方米,主楼三层10.米,通廊式,左右及后面有单元或二层护楼,围墙内主楼前有大砖埕,主楼前围墙外还有一大砖埕。主楼天井有一口水井,围墙内砖埕边有一口水井,主楼大门坐西向东。现住有32户,125人。为林姓家庭。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裕德楼:[漳州南靖书洋镇塔下村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座西北向东南,距今己有200多年,原楼每层32间,四层共128间,设有四个梯上下,一个大门出人,楼外直径23米,属中型圆土楼。楼内一层为橱户,二层为仓库,三、四层为卧室,置有石碓、土砻,挖有一口公用水井,井水清澈甘甜,滋润着楼里八户张氏人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裕德楼被军阀张毅烧毁。

  1972年开始修复前半楼,每层10个房间,一间楼厅,二间梯道,一共13间,四层共52间。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镇平楼:[漳州南靖和溪镇乐土村距镇约3公里处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圆形土楼。1994年有修缮,最后一次修缮在1999年。该楼外径25.8米,内径9.8米,楼高10.8米三层;单层17间,共有51间。占地522.53平方米,建筑面积1341.4平方米。楼内一个梯道,一个大门出入。坐东朝西北。底层墙厚1.25米,一至三层楼外墙无开窗,至第三层开窗。家庭姓氏黄姓。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示头土楼群:[漳州南靖梅林镇头村距南靖县梅林镇西北9公里处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该土楼群共有8座土楼,其中4座圆楼,3座方楼和1座半圆楼,站在头村山顶往上看,犹如“七星伴月”。

  永盛楼建于1959年至1962年,该楼因建在沼泽地上,建了三次均倒塌,最后建成半圆楼,现楼中间部分柱子倾斜较厉害。楼外径32.5米,内径25米,墙厚一层 1.1米,二层1.05米,三层1米,楼高11.45米,21开间,3层共63间,设一个梯道,二个大门出人。该楼系董氏家族居住,现有住户11户56人。

  东昌楼建于1970年至1973年,为圆形楼,楼外径 45.4米,内径25.6米,墙厚一层1.2米,二层1米,三层0.9米,楼高11.35米,36开间,3层共108间,设有二个梯道,一个大门出人。该楼系董氏家族居住,现有住户18户86人。

  福昌楼始建于1939年,为圆形楼,楼外径38.2米,内径21.6米,墙厚一层1.3米,二层1.25米,三层 1.2米,30开间,3层共90间,设二个梯道,一个大门出人。该楼系董氏家族居住,现有住户9户40人。

  华兴楼建于1983年至1985年,为圆形楼,楼外径 37米,内径21米,墙厚一层0.7米,二层0.65米,三层为0.6米,楼高11米,24开间,3层共72间,设二个梯道,一个大门出入。该楼系苏氏家族居住,现有住户6户32人。

  永昌楼始建于1769年,为方形楼,楼外径35.4米,内径16米,墙厚一层1.5米,二层1.3米,三层1.2米,四层1米,楼高14米,28开间,4层共112间,设四个梯道,一个大门出人。该楼系苏氏家族居住,现有住户 23户126人。

  东华楼始建于1739年,为方形楼,楼外径28.8米,内径13米,墙厚一层1.1米,二层1米,三层0.9米,楼高11.3米,26开间,3层共78间,设有四个梯道,一个大门出人。该楼系苏氏家族居住,现有住户3户10人。

  福兴楼始建于1749年,为方形楼,楼外径30米,内径10.1米,墙厚一层1.2米,二层1米,三层0.85米,22开间,3层共66间,设一个梯道,一个大门出入。该楼系苏氏家族居住,现有住户1户4人。

  明华楼始建于1929年,为圆形楼,直径30.1米,墙厚一层1.4米,二层1.2米,三层0.9米,楼高10.9米,24开间,3层共72间,设有二个梯道,一个大门出入。楼前有一坐墩,雕刻美丽的鹿和鹭。该楼系苏氏家族居住,现有住户3户12人。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石头贯: [漳州南靖南坑镇村雅村 近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进建筑。前进为平房25间,后进为二层楼75间共100个房间。远望像一弯新月,近看却像一把大交椅。

  整座土楼由25个斧头状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面积42平方米,正中间为大厅,大厅和两端的房间设有公共梯道。大厅两边各以两间为一个居住单元,住一户人家。每个单元前开一门一窗。前进屋做客厅,后进屋做卧室,中间天井一边为过道,一边做灶间,每户人家的卧室各开有小梯口,二楼的通廊与三道公共梯道相贯通。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炽昌楼: [漳州南靖书洋镇下双峰村 民国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圆形土楼,单元式。始建于1930年(庚午年),占地面积2289.06平方米,建筑面积6042平方米,直径54米。坐东向西,一个大门,门顶有防火灌水道。底层墙厚1.6米,楼高三层,其中5个单元楼分为4层楼,高13.7米。天井埕由卵石铺就。该楼分成20个单元,20个梯道。每个单元构成:前厅平房,一个门进出,一个小天井,底层内房分成二间,一个梯道上下,至顶层,二层以上有走廊且有开窗。每个单元由夯土墙隔就。现住邱氏家族16户70人。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顺裕楼: [漳州南靖书洋镇石桥村田中央,距书洋镇13公里处 民国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动土兴建,1937年建成,为圆形土楼。楼高四层半16.9米;底层1.65米;每层72开间,四层计288间房。楼中楼又有房间80间,整座楼共计有368间房。一个正大门,二个侧门出入,大门上有防火灌水道。楼外径86米,楼内径63米,占地面积5805.85平方米,建筑面积22834.65平方米。圆楼内设有四部梯道,正大门坐北朝南。楼内为通廊式结构。楼内有水井二口。三、四层楼墙外才开窗。楼内现有住户35户,151人。家族姓氏姓张。

  大门上面三块方形大木板书“顺裕楼”三字,为赵体书,写得劲健秀美。石雕门额横批“三多九如”,石刻联“顺时纳祜,裕后光前”。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砖仔楼: [漳州南靖山城镇汤坑村 明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西畴献瑞楼”,位于山城镇汤坑村,为砖石结构的双环圆形楼,建于明中叶。楼为2层,规整条石砌至一层,二层青砖墙体。红砖、条石铺天井。大门为青岗石大石板构筑。主楼外又一环双层楼。

  1999年10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楼: [漳州南靖书洋镇田中村吕厝(山梅公路边)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康熙癸卯年(公元1663年),前后花了近3年时间才建成,属中等偏小方形土楼,高4层,16米,每层16开间,共64间,占地面积为676平方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由一个大门出入,4部楼梯分布在4个角落,为夯土、木构土楼,该楼穴位“烘炉地”。楼前有一个池塘,楼左边有2株古树,楼右边为吕氏土楼民房。龙潭楼为吕氏最早的祖籍地,2001年龙潭楼被定为南靖土楼博物馆馆址。

  该楼底层外围墙1.73米,发普通夯土构成,墙体异常坚固,大门板127公分厚,大门板上方安有3眼竹管泄水洞,用不易蚀朽且耐火又坚硬的“咬冬木”制作,可以和来防兵匪火攻门户。楼顶屋4角外墙出挑建有4个空中楼斗哨台。龙潭楼防卫设备齐备,是现存土楼中突出的一例。

  明末清初,田中村吕氏人家为了生计,赴台湾新加坡等地谋生。是台湾吕秀莲的祖籍地。改革开放以来,吕秀莲兄弟吕传胜曾多次回祖籍地探亲,台湾宗亲并有捐款。

  1999年10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碑刻: [漳州南靖靖城镇靖城小学 元、明代碑刻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后铺设于靖城小学操场作讲台用,碑文已破坏,文字不清。

  该碑刻高310公分,宽115公分,共三块。原有二尊石雕神像,约3米高,埋入地下,1988年春挖掘一尊,破坏严重。

  1983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碑坊: [漳州南靖船场镇集星村电站对面古道旁 清代石刻 县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贞节坊,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为肖廷宣妻刘氏所立。坊朝南,四柱三间,宽4米,高4.5米,顶双石横梁框内横刻:“圣旨”,左右浮雕狮子。下横梁左端横书镌:“汀漳龙道习振翎”、“漳州府知府莫太”,右端横书镌“南靖县知县刘朝祚,南靖学教谕赵锉、南靖学训导程锦”。内柱联:“失偶仅廿三龄克尽母仪妇道;守贞历五十载无惭地义天经”。落款:“赐进士出身山西和顺县事加三级年加眷弟郑王振拜题。闽浙总督汪志伊,巡抚部王绍兰、提督学政汪润之,布政使司瑞麟、按察使司李赓芸。嘉庆二十二年丁丑二月吉旦。”外柱联:“鸾镜早分一片冰心凝入地、龙章特贲千秋石柱屹擎天”。落款:“乡进士愚弟大献屯首拜题”。现保存完好。

  1988年7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石雕碑刻: [漳州南靖靖城镇镇政府大院内和影剧院 明、清代石雕 县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于1978年毁,原址建影剧院,现存清康熙四十一年四月成立“南靖县许报开垦古田洲税银兑入学宫碑记”,碑高305厘米,宽115厘米,嵌在墙上,左边墙上嵌“迁善”石碑,二块龙柱现为办公楼支柱。影院后置道光庚寅,正月庶候宫恩晋出“岣嵝”碑刻一块,两龙柱建影院支柱,保护一般。

  1983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岩画: [漳州南靖南坑村村雅村 商、周石刻 县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甘棠孟洋柏畲水田后坎一不规则岩石上,朝向东北,高1米,宽2米,岩石左上角有马蹄形蹄印纹石刻、石上部有似“天王”字样、下部有似“天后王”字样、上中部有似人形舞及卧伏等刻痕,痕迹模糊。

  1988年7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陈天资石刻坊表: [漳州南靖靖城镇玳瑁山下 明代石刻 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齐楚总藩”坊,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石仿木构,四柱三间,高5.2米,上额为“齐楚总藩”,下额为“闽左辖刘子兴为楚左辖陈天资致敬立”。背面上额为“进阶一品”,下额为“闽左辖黄琮为蜀左辖陈天资覃恩立”。

  1988年7月被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五云岩石刻: [漳州南靖金山镇河乾村319国道的半山顶 明代石刻 县文物保护单位]

  据《南靖县志》记载:有清代汀漳龙道单德谟题刻的大“寿”字,字径约1米;清代吴 刻“嵌云”2字,字径约0.5米,字苍竞有型,飘逸俊美,对研究当时的书法很帮助。五云岩寺现存有二块乾隆年代碑刻,具有艺术研究价值。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龙井、摩崖石刻: [漳州南靖山城镇紫荆村 宋·清名胜古迹 县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山城紫荆山上,该山五峰叠翠,古树参天,悬崖峭壁,奇岩怪石等自然景观和遗存历史古迹龙井·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是历史上南靖八景之一。

  龙井,宋代,属宋代屯兵“兵防寨”时,因生活用水需要,在“兴牌庙”旁挖一水井,水质甘甜,人称“龙井”,井径1米,深8米,现为兴牌庙管理人员及众多旅游者饮用。

  摩崖石刻属明、清等人学士写刻石,遍布紫荆山上。经考察,摩崖石刻12处,有行书、楷书等书体,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

  附属文物: 兵防寨,始建于宋代,毁于何时不详,现在的建筑为原址重建。占地面积920平方米,城门楼高7.7米,墙高4.4米,墙宽2.85米。城门上石匾额刻:“兵防寨”。两尊明代石雕像“翁仲”。

  1999年10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林大桥(旧桥): [漳州南靖丰田镇距镇政府2公里处 苏维埃时期革命文物 县文物保护单位]

  为钢筋混凝土大桥,位于漳龙公路319线,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全长174.60米,十九孔,跨径8.5米至9.5米,1932年4月16日,由毛泽东同志亲自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在这里战胜国民党四十九师的张贞部队,胜利进驻漳州,保护完好。

  1983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标语(城关镇和平村): [漳州南靖城关镇和平村 苏维埃时期革命文物 县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民国21年)红军书写在大庙口及民主西路的标语,内容有“筹备自治是国民党压迫工农新方法”及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第45师政治部发民歌形式书写的《告白军士兵歌》:“士兵出身是工农,没有工做没田耕,受压迫才当兵。哎哟……”共12行60句384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现破坏严重。

  1983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南华岩: [漳州南靖梅林镇璞山西1.5公里处 明代名胜古迹 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始建。旧县志载:南华岩在长窖总,大石立于左,瀑布垂于前,乡人简凭营建,“宗人府丞唐朝彝读书处”。岩左侧下约半公里处有二条尺瀑,一曰“月峡寒泉”,一曰“园潭瀑布”。尚有南华岩八景古迹。民国初,粤军陈炯明部驻漳州师长林烈游南华岩后,曾作诗一首:“南华岩畔日西斜,寂静禅房照落花,遍地兵戈犹未息,乐游此地不还家。”“文化大革命”期间毁,后重建。分上下岩,上岩为孔庙,下岩观音庙,祀观音。有左右厢房、凉亭、学堂等。建于石壁陡立的半山腰上;以天然石壁为棚。

  2002年至2006年,梅林镇政府各方集资近100万元,修建了观音庙、孔庙,以及修复了原来的旧学校,同时投资兴修了山梅公路至南华岩风景区600米的水泥道路。南华岩风景区已列入南靖的旅游景点之一。

  1983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桥亭: [漳州南靖船场镇梧宅村石门岩 明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桥亭”,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1967年被毁坏。1984年重修后于桥梁边题名“安济桥”。石拱风雨桥,南北走向偏西,桥为河卵石干砌,长15米,宽4米,拱跨10米,矢高7米,高24米。桥上建双层桥屋,面阔三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悬山顶。高5米,底层为信道,旁置短木梯登二层木板阁楼。始建时有石柱刻联和石雕,1967年毁。

  1983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 [漳州南靖梅林镇梅林村旧圩尾,距县城71公里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至民国有3次重修(1916年、1981年、1980年),1981年,海外侨胞捐资1万多元再次修葺。天后宫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建筑面积257.5平方米,正殿面积58.4平方米,坐东向西偏南。砖木结构,高低两座相连,前座单层祀关圣帝君,后座双层,楼上祀圣母娘娘。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式。。屋脊用水泥雕饰双龙戏珠。屋顶四角亦饰有四条小龙。木构件透空雕饰,彩画有八仙图,二龙戏珠,蝙蝠,花卉等纹饰。天井为规整条石铺设,与楼下“关帝庙”相连。大门两旁立二根石雕(浮雕),其八棱形底座六有雕刻小龙。

  天后宫是内地供奉的妈祖娘唯一的一座古建筑。天后宫前殿为一层建筑,安奉关羽神像。天后宫后殿为二层建筑,安奉妈祖娘林默娘神像。

  宫内今存清道光、光绪重修碑二方,有诸多镂雕木刻构件和2根精美浮雕龙柱。1、明末清初,当地魏姓人家,为了生计,许多族人飘洋过海,赴台湾、新加坡等地谋生。族人为求庇佑,兴建天后宫,奉礼妈祖,企求保佑飘洋过海的族人的平安;2、目前,在台魏姓裔孙有3万多人

  天后宫是研究妈祖文化的部份文物之一,1986年列为梅林镇的旅游景点之一。

  1983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宝树径岩: [漳州南靖山城镇汤坑 村明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清代、民国期间均有维修。为砖、石、木结构,坐西向东。单进、左右厢房,前砖埕、围墙。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左侧一口水井。

  主殿主祀观音及三宝佛,后殿主祀千手观音。1994年再次重修。

  1993年6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追来堂: [漳州南靖金山镇马公村 明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68年),清光绪十二年(1853年)及1994年重修。为马公、碧溪、河墘等村吴氏祖祠。堂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堂内竖10根圆石柱,均有楹联,八角柱础浮雕鸟兽、花卉,梁架雕龙刻凤,工艺精致。大门两旁有1对卷纹石抱鼓,左右门墙开一对夔龙纹圆石窗。保留明代建筑风格。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紫云山: [漳州南靖书洋镇下阪村 明代风景名胜 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石壁庙”。始建于明代,主祀观音佛,并供奉临济宗紫云山开山大川和尚和各代禅师。庙占地面积117.4平方米,坐西向东。有两座二廊一天井的古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屋脊饰二龙戏珠、梁架间施斗拱。两廊卷棚式内顶,门楼卷棚顶前步廊。左悬鼓,右悬钟。铸钟铭文:“漳州府南靖县永丰里板寮紫云山募缘首……。康熙辛酉年正月初十,十方同立”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另左龛供一木制和尚神主牌。

  1993年6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前坂帝君庙: [漳州南靖靖城镇草前村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关帝庙”、“前坂庵”。建于清初(具体年份待考)。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992年重修。庙占地面积334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前堂、两廊(天井)、正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斗拱明间两攒,悬山顶。堂内竖清光绪十八年重修6圆石柱,各刻对联“仪容表云霞千载长存,精忠炳日月古今美泯”、“两蚕眉锁住汉家社稷,双凤眼看破曹氏奸瞒”、“秉烛非避嫌赤心有汉、释奴岂报德白恨无曹”。前堂卷棚顶,门前门枕石1对。

  1993年6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下坂土楼群: [漳州南靖书洋镇下坂村 元戊申年至1969年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下版土楼群分布在上节和坑口李两个自然村,其中上节6座:裕昌楼、聚源楼、声远楼、涧滨楼、辑光楼、永安楼,除永安楼建于1967年外,其余5座均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裕昌楼已经600多年了。上节自然村居住的是刘氏家族,而坑口李的住民却姓李。在德兴楼、福兴楼、东阳楼、翰兴楼、东进楼、聚源楼等6座土楼中,2座己400多年,1座300多年,1座100多年,另外2座建于1967年至1969年,只有30余年的历史。

  在下版村依山傍水处,巍然屹立着一座大圆楼,它就是闻名退遮的裕昌楼。该楼始建于元朝中期,楼高5层18.2米,每层54开间,共270间。

  裕昌楼是全县最古老的土楼,最为奇特的是楼内的柱子不是直立,而是倾斜的。站在土楼底层往上看,史见二楼以上回廊文柱左倾右斜。我好奇地登上二楼,心情紧张地沿着回廊走了一圈,所幸的是有惊无险。听楼里人说这座土楼建成后不久楼上的回廊支柱便开始倾斜,最大倾角15度。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土楼外墙已遍体斑驳、龟裂,但楼内居民却平安无事,这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下版土楼群还有两座紧密相联在一起的土楼,被人们称为“姐妹楼”,这就是东进楼和翰兴楼。它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两座楼均为圆楼;建造时间都在1967至1969年;楼的建筑规模差不多,都是3层,高11米,直径东进楼43米,翰兴楼46米,东进楼每层32开间,共96间,翰兴楼每层30开间,共90间;现楼内住户都姓李,东进楼住20户110人,翰兴楼住22户228人。

  辑光楼是下版土楼群中建造时间最早的方形土楼。该楼建1449至1453年,楼外边长为28米,楼高4层14米,每层有26个房间,共104间,占地1200平方米。大门一个座西向东,设12个梯道,走廊为封闭式,现有刘氏家族7户25人居住楼内。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慈济行宫: [漳州南靖和溪镇林坂村 元未明初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麟野社鲤鱼山西北,始建于元末明初,后殿1993年重建。属七星伴月地形,枕岗带水,案山起伏朝对,左右狮峰雄居拱卫,实为形勝之地。.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土木结构、仿古建筑,重檐,悬山式建筑。桔红色琉璃瓦,上面用瓷片堆雕十二条龙,木构上还有许多精美的木雕花,内容有吉祥图案、狮、象、马、龙、花、鸟等图案,还有彩绘图画。慈济行宫背靠鲤鱼山,两边各有二间厢房,前面一停车场。

  宫后和四周栽种栲树500多棵,各种花草1000多株,自然环境规划力求和福建省亚热带雨林连成一片。

  1983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列为县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桥、水尾庵: [漳州南靖龙山镇南坪村风霜岭下 1932.明革命旧址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代,所在位置,是古时漳州通往龙岩、江西赣州的必经要道·中平铺古驿站旧址。坐西向东,单进,砖木结构,左边另筑回廊和厢房。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现存石虎、石狮各1只。存碑刻为清代雍正年间进士、知县金鼎锡题诗:“匹马上高原,极目穷千里,凉风乱江树,孤云不敢起,彭泽未辞官,奔走应如此,黄菊秀可餐,不宜大官米,悠悠远树暮,花对夕阳紫。”

  1932年红军进漳时,先遣队11师33团以此为宿营地和临时指挥部。

  1998年11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后眷楼: [漳州南靖金山镇后眷村 清代古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乾隆年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3000多平方米,为长方形二层楼。天井内南北两侧各建一列楼房与主楼连接,形成一个中心大天井和4个单元小天井。全楼共有9个大门18个厅堂108个房间。以规格条石砌墙基及铺筑天井,青砖为墙,楼外广阔大埕红砖铺地。

  1999年10月被县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前五篇文章

龙岩地方志——寺、院、庵、楼、祠、堂、宫、庙

龙岩地方志——摩崖石刻、碑刻

华安县文物遗产

观慈寿寺

关于振兴杨岐普通寺的建议

 

后五篇文章

深山里的“圆明园”——且停寺

世外桃源净影寺

书法碑刻——珍贵的名城资源

寻访西方禅寺

也说扬州文峰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