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探尕尔寺 |
 
独探尕尔寺 关山飞渡 经历过比较系统的越野车技巧训练,拥有多地形实际穿越经验,长途自驾旅行和离路荒野穿越经验比较丰富。曾经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单人单车三次进藏,历时半年,纵深六万五千余里。 目前正在分步骤完成青藏高原的深度自驾旅行计划;继续中蒙边界的草原狼探秘之旅,穿越中国境内沙漠和沙地的核心地带。 对于旅行,惟美打动不了我,惟有狂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得到更深入、更野性的结果,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也曾在最冷酷的季节单人单车深入青藏高原,在那些寒冷的睡在野外荒野的日子里黑夜与孤独煎熬着想家的神经,然后这种感觉又在第二天被西藏高原的太阳抚平。表面上看,我所有的深度旅行都是一个人,一辆JEEP,深入到未知的荒野,但几个月,数万公里下来后,偶尔也会在继续做独行侠和正常旅行之间摇摆片刻。 自驾只是一种形式,最后的结果是影像及人文地理的深度挖掘。自驾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长度,而是深度。非常感谢JEEP的四驱系统,它极大地满足了我对旅行深度的要求,弥补了我个人能力的不足,让我的旅行达至高效。 对于大部分经唐蕃古道进藏的旅行者而言,囊谦只是一个过境之地,囊谦的故事,必定要从两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寺庙开始,他们深藏在唐蕃古道南北两侧的崇山峻岭之间,任干百年沧桑,极少为世事所扰,佛心,人心自然之心合为一心,颇有天人合一,恍然世外之感,此二寺便是尕尔寺与达那寺,我曾三访尕尔寺,并成为国内第一个把车开到达那寺的自驾旅行者,这里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寺庙与修行之地。 峡谷之路 尕尔寺坐落在一处较开阔的谷地,南临神湖,北靠神山,分上下两院,上院里供有镇寺之宝——一对永下停息的转经轮,相传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途中流传下来的。大经堂坐落在温暖向阳的缓坡之上,周围是巴美村的民居。神山顶上,是巨大的灰褐色石峰,上有很多山洞,是修行者闭关所在。据说莲花生大师亦曾在此地修行过。欲达尕尔寺,必经白扎峡谷,其实,现在的我,更愿意称其尕尔寺峡谷,沿着惟一的路进入峡谷,一场神奇的视觉体验便拉开了序幕。 昨晚一场夜雨积聚了浓重的湿气 山峦和丛林此刻被云雾包裹,白扎盐场一侧垭口上的巨大经幡,背景已全然是白色之雾,雨后的空气清新湿润至极在寂静的视野里,牦牛散落在绿色山岗。回想起昨夜,贸然决定离开囊谦县城香达镇夜探尕尔寺,然后是GPS和老的公路路标一起让我落入歧途,进入早已废弃的老214国道,深夜中被岔路,迷途深沟折磨得狼狈不堪。 那个寻路时段的GPS航迹,已然在我往返冲杀间成为一片绿地(因为航迹是绿色的),可以和北京的街心公园图标通用了。关键时刻,还是JEEP的分时低速四驱把我拽离困境,让头晕冒汗开始出现晕车状况的我做出了一个理智的决定:回到之前遇到的公路养路队过夜。 重返那个山沟中的养路队时,已是深夜12点,那两只疯狂的护院狗让我无法下车,所幸的是,单车旅行,我绝大部分时间是住在车里。那夜,有些怀念玉树草原扎西老人的金色虎獒,它威严的气势会让这两只窝里横噤声。 尕尔寺峡谷拥有青藏高原极为少见的峡谷森林景观谷深林密一条崎岖不平的山间碎石路,伴着条迂回曲折的激流,青绿色的河水撞击着岩石,两侧是高耸的危崖峭壁,巨石对峙,山上布满了云杉,松柏。 峰回路转、阴阳切割之间,一人一车独行于沉寂中,竟令初次见此奇景的我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然之感,对比藏区有些寺庙,尤其是那些人满为患 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动辄就要收取高昂门票费用的寺庙,尕尔寺已经于无声处令我折服。 行至一处山坳,下车拍照,惊散了五六只聚在一起作开会状的肥硕旱獭,然后,云雾缭绕的山腰问,传来一阵泉水般轻灵的藏歌,把我怔在原地,以为天籁。但空山音婉,却怎么也寻不到歌者,于是驱车深入这尕尔寺峡谷的分支,见到了双手沾满牛粪的藏族大姐,也见到了唱着歌下山的女儿。 与岩羊的追逐 暮色中,我驾驶JEEP再次抵达尕尔寺北侧的山坡上,停在五个月前的同一地点。一只雄岩羊注视我良久后,转身走向松林,在交配季节的尾声,这只雄羊显得异常疲惫缓行在冬季的黃草坡上,它的妻妾在更高的陡坡觅食。 尕尔寺附近的野生岩羊群,是尕尔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尕尔寺魅力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尕尔寺利用宗教的影响,在藏民中倡导爱惜自然,禁止狩猎杀生,终于达至今天的场景:人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数量众多的野生岩羊们就是幸福的见证者。 寺南侧的峻岭上积满了白雪,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明月,使本就因寒冷而呆滞的星光更加黯淡,不禁想起五个月前,那夜望天,星星密如织网,仰望片刻便有难以透气之感,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与尕尔寺的岩羊展开了追逐的游戏。追逐拍摄野生岩羊属于比较极端的情况,因为距离远,携带的器材多。必须让1EEP把我送到尽可能高的区域。当最后只剩下 条狭窄的马道时,就进入了纯粹的越野攀爬阶段,此时高速四驱根本无法起步,只能依赖低速四驱的超强扭力,在发动机的低吼声中,百路驰MT咬合着隆冬时节的高原冻土,努力向上爬升。 我曾经沿着另一条人迹很少的峡谷向南深入,里面住了几户牧民。但在中途被路中间的一块巨石阻拦,尽管稍微橫向改变路线可以避开前后差速器的碰撞,但前桥下支臂和后桥减震器支架无论如何躲不开巨石的撞击 两侧也没有绕行余地,最后只能搬运石块,垒起一条矮墙,让车右轮压在墙上,增加前后桥离地空间,车骑着巨石通过 实际上就是走单边的特殊应用。 夏季,悄悄接近山顶的岩羊后,在陡坡上拍摄 毫无倚靠,只能右腿蹬直,左膝用力顶在山坡上,长时间一个姿势,左小腿被严重扭伤,以至于后来我开始羡慕英国的司机。因为他们的车都是右舵,不必每次下车都用左腿接地,那几天一下车就痛得我呲牙龇嘴的。 在山岭的侧坡拍岩羊,一定不要处于岩羊群的正下方,有一次,岩羊群发现我接近后迅速转移,几十只岩羊一起跑,耳朵里充满了蹄踏碎石的声音,一块比足球略小的黄色石块飞速滚下,从眼前掠过,然后是脚下百米外的树林中传来重重帥撞击声。 冬季,跟踪一个78只的岩羊群,向上爬的时候,几步一歇,开始是站着,后来是坐着,最后是完全躺倒在山坡上,每次停下来头几口气总有要窒息的感觉,眼前发黑。耳边的风声已经被我剧烈的喘息声淹没。看着岩羊,心里喊:别再跑了,我都喘成这样了,逆风50米你们也能听到了,我这衰样儿你们有啥可担心的呀,没断奶的小羊我都追不上。 那个下午,惟一值得欣慰的 是,我走了一条包抄线,把犹豫不决的岩羊群逼到山梁的一端,面对悬崖,它们只能按我心目中的路线逃跑,但也并不意味着我可以得到满意的图片,因为在与岩羊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最好的背景已经被错了过去。 月光下的尕尔寺 再回到那个有月光的冬夜,在车里煮了面吃,然后驾车从山上下来停在尕尔寺希望小学的院子里。冲锋衣外再套上军大衣,用相机照拍摄月色下的尕尔寺。 就在想像反转片上的乳剂颗粒逐渐被月光催化,萌动的时候,尕尔寺下方几百米外的神湖畔,悠然响起两声令我喜悦的声音,唔——唔——那是高原狼来临了。可惜,即使有月光,我的目力也实在无法分辨几百米外斑驳雪色中的狼,但狼却可以看到我。 我立刻仰起下巴,让下颌与脖子成为一条直线,调整好口形与舌头的位置,尕尔寺的夜空中,开始响起人狼的声音:唔——唔—— 这几年一直在追寻狼的足迹,在中蒙边界线和老猎人一起巡行,看老猎人下狼夹、抓狼,和牧民养的狼一起唱歌,对狼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仅就寻找狼本身而言,以我在内蒙古大草原和藏地旅行的经验看,青藏狼比内蒙古狼更容易接触到。 在与狼互相致意后,村子里的狗开始了大合唱,看表已是夜晚10点多,风吹过,寒意渐浓,我从大衣兜里拿出70度的琅琊台原酒,那还是两个月前驾车穿越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核心区时,哥们儿给的,几口酒落肚,酒精的热和想起朋友的温暖交融在一起,高原的夜不再冷藏地深山中的我也不再孤独。 一切归于沉寂,零星的狗吠也停止了,我继续用狼语向湖畔打招呼,但一直没有回音。过了很久,村西头的山沟里,狗叫声再度沸腾,我站在原地笑,那是狼溜达过去了。狼总是贪婪的,也许它无法得手,但看着牧民畜栏里的牛羊,远远的吞咽口水,可能也算是煎熬中的享受吧。 在那个场景里,忽然觉得尕尔寺所在的巴美村就像是夜晚的动物园,各家的饲养员都睡了,我是拿着手电的值班人,而狼是一个不怀好意的游客。多少年来,这样的故事每晚都要上演,当然,如果被狼抓住点破绽,一场残忍而贪婪的屠戮就会上演,被狼牙扫荡过的羊群我是亲身经历过的,感谢那些忠诚的藏狗们吧,它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和狼对峙的基因。 青藏高原单人自驾车旅行经验 地形、路线: 青海与西藏交界处,位于横断山脉北端,谷深林密,是越野车穿越的典型环境。 在雨季里,峡谷中塌方、泥石流很常见,还会有涉水路况、越野车的四驱和高通过能力是强大的优势。 在山坡谷地停车扎营的时候,一定不能马虎除了手刹外,手挡车要挂上档位、轮胎要用石块顶死,在那种环境发生溜车非常危险。 如果没有向导带路,又没有明确的3ps航迹,就不要走夜路。下国道后就完全没有路标指示了。而国道上的老路标也早已作废,靠车灯和GFS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的,白天看着很简单的事情,夜晚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在深山峡谷中是很危险的。 如果不具备丰富的越野车驾驶经验及技巧,不建议进行单人单车式的深入自驾旅行,尤其是青、川、藏交界处的横断山脉,是地形最复杂的越野穿越环境,山高谷深,稍有不慎或操作不当,就会濒临险境。 以我自身为例 有车手背景,经历过比较专业的越野拉力培训、有多种地形穿越经验,有比赛经历。而且性格是比较谨慎的类型,但旅途中发生的险情依然不可预计、有些发生的事情非常危险,能把旅行坚持下来并保持身体的无恙,的确是侥幸。 装备、车辆 单人单车深入青藏高原,进行为期数月的长途旅行,不夸张的说 是个系统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繁琐,尤其是冬季的旅行,比夏季旅行所作的计划要庞杂得多,车辆零配件、衣物、食品、摄影器材总是把装车变成填鸭。 车辆一定要提前作全车检查。不可靠的或者是已经接近使用期限的零件,坚决更换。同时做全面维护保养,考虑到旅途漫长和超低温气候、最好更换全合成机油,防冻液和变速箱油也要挾成耐低温的。 电路系统的备件一定要准备,比如发电机、传感器、启动马达等。考虑到高原的恶劣路况,减震系统和传动系统也要准备配件,比如减震器和传动轴。水循环系统的备件也是必备的。发动机,皮带、上下水管、助力液、制动液、补胎工具等等,另外,双电瓶绝对是保险的配备。 深入荒野的旅行,对轮胎的要求非常高,最低限度是AT,MT要更有保证。车从平原上高原后,胎压肯定会增高,要放气减压,否则,在恶劣路面行驶,会客易发生爆胎,而且不利于控车,易造成危险。在目前的民用市场,我认为百路驰和库铂的MT都不错。 能承受高强度使用的绞盘是必须的,只有当钢缆把你和JEEP都拽离险境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来自绞盘的温暖,我一直用的WARN。而越野车的另一个必备品是前护杠至少有两次极其危险的时刻,来自澳洲的ARB前杠挽救了JEEP和我,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旅途。 如果沿国道旅行,油料供应一般不会有问题,尽量到中石油或中石化补充燃油。如果离开国道深入偏僻之处,一定要有备用油桶,因为崇山峻岭中的高海拔穿越,车速慢且经常要用四驱,油料消耗很大。我通常是携带三个23~25L的油桶。 油桶一定要用专业的防静电桶,而且一定要选择出油快的,否则,长时间驼着二十多公斤重的油桶站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你不仅腰痛背酸,还会非常烦躁。油桶我推荐WEDCO。 现在的长途旅行对电的依赖是空前的:数字相机、数字伴侣、笔记本、手机等物件成了我们难以离开的东西。所以,一个质量可靠的车载充电器是必备的。有大量摄影工作要完成的朋友尽量多带几块锂电池,在冬季的青藏高原,除非有特制装置,否则,普通的5号碱性电池对数字单反类相机而言,基本没有使用价值。 GPS也是有用的,尽管我认为GPS在我们穿越沙漠核心区的时候更能发挥作用,但在长途旅行中,尤其是经常离开国道或常规线路的时候,在迷路或是深夜找不到路抓狂之时,GPS至少能让你原路退回,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息。 通常我的旅行会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野外,第一选择是住在车里,既安全又保温。在冬季的高原,一条抵御超低温的睡袋是必须的,摄氏零下30度的羽绒睡袋是个起点。帐篷也会携带,是在车辆遇到不可抗力损坏时备用的。车一定要停在尽量平整的地面,拉紧手刹之外,手挡车要挂上挡位,还要用石块垫住车轮,做到万无一失。 心态: 在旅途中,不能用在家时的心态处理问题,要对突发事件做好心理准备。我的车曾在高原某地深夜被一个当地摩托车手撞坏,责任完全在对方,但最后,我被几十个当地入围住,贴身的人已经开始动手,危险一触即发,但镇静救了我,否则 那个深夜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最后,我承担了对方的损失,还要返回省会去修自己的车。 最后想说的是,漫长旅途中的心态控制是最重要的,我经常对自己说:控制好自己才能控制好车;了解一辆车的弱点才能开好一辆车。 所以,我才有信心开着一辆十多年的老车踏上漫漫旅程。 出自: 《户外探险 》 2009年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