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皇泽寺博物馆藏瓷器赏析 |
 
广元皇泽寺博物馆藏瓷器赏析 唐志工 杨 栋 夏 林 广元位于四川北部,北邻陕甘两省,嘉陵江纵贯南北,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就是四川盆地与中原北方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交往的重要通道,古称“蜀道”,又名“金牛道”。此地可北越米仓山入汉中,走褒斜道越秦岭直抵关中平原;南经昭化古城越牛头、云雾二山过剑门雄关,跨涪江走白马关到成都入夜郎进滇缅。据《华阳国志》记载:“蜀王封其弟于葭萌”。广元境内的昭化古城是四川最早建县的地区之一。从考古资料来看,广元已有近万年的人类历史文明在此繁衍。 广元皇泽寺博物馆藏古代瓷器独具特色。从汉代青釉画像砖到唐宋时期广元窑黑釉瓷。下面重点介绍几件馆藏精品瓷器,它们于1996年5月由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张浦生等先生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 1 南北朝青釉鸡首盘口壶 高32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3厘米,腹径21.3厘米。圆唇,盘口,高颈,鼓腹,深腹壁,平底,盘口与肩部一侧为单龙首双柄,另一侧为双鸡首短流,其中一流口略残,肩部左右两侧各饰一桥形系。由口内施青釉至足跟,肩的局部聚釉较厚,通体釉面多细小开片。 鸡首壶创烧于三国,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以后逐渐消失。 鸡首壶在南方的江、浙一带曾大量出土,我馆这件藏品是在1958年昭化南北朝岩墓中出土的,这反映出当时四川益梁地区和南方建康及邻近地区的紧密交流与联系。 2 宋广元窑酱釉玳瑁纹瓷碗 高2.7厘米,口径13.4厘米,底径5厘米。圆唇,撇口,斜腹壁,平底,内外施酱釉,内饰黄色玳瑁斑。1958年广元老城大西门窖藏出土。 3 宋广元窑黑釉带盖双耳罐 通高18.1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7.7厘米,腹径15.6厘米,盖高3.2厘米,盖直径12.4厘米。直口,短颈,双扁耳,微鼓腹,圈足。内外施黑釉至腹下部,足根平切,腹下部至底下部施白色化妆土,盖内无釉,露泥砂胎,素面,盖顶饰小钮。1975年广元红星大队宋墓出土。 广元窑在今四川广元市中区磁窑铺,始烧于唐代,停烧于南宋末年。烧瓷品种较多,以烧黑瓷为主,兼烧酱釉、绿釉、黄釉瓷等。 广元窑的瓷器主要流行于川北地区及邻近的陕甘两地,这件瓷器是目前保存最好的代表作品之一。 4 宋耀州窑印花瓷碗 高6.1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4.4厘米。圆唇,敞口,斜腹壁,圈足。足壁较薄,足根平切,外底略外凸,内外施青釉,多开片纹,外圈足中部以下露胎,碗内模印海水和缠枝花卉纹。1977年昭化镇城关宋墓出土。 耀州窑是北方著名窑场。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末。它以盛产独具风格与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而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这件瓷器釉色精细纯净,釉面多开片纹,有一定透明度,肉眼可见釉中大小气泡。 由于工作关系,我们曾多次上手这些馆藏精品瓷器,现谈几点认识,以示同道来共同探讨与鉴赏。 1 南北朝青釉鸡首盘口壶体形较大,上手感觉体重、青釉厚薄不均,其原因是高温流釉所致。拉坯工艺不很标准,修坯不精,感觉瓷器底部与腹下壁胎厚,双柄部可能为实心,烧制温度不是很高(与同时期器物相比较)。其龙柄部位的龙头小、长颈,与南北朝时期所流行的龙体审美特征相符,即与同时期铜鐎斗的龙头柄部特征相同,也与此时佛教石窟中龛楣外双龙交尾的头小、身长特征也相同。因此双龙柄的时代特征明显。另外,从整体造型上看特别讲究对称,肩部前后双龙柄与双鸡首对应,左右两侧桥形系相对应。双龙柄既增加了使用时的承重力度,同时又与双鸡首增加流量来减轻承重量相对应,工匠独具智慧的设计和独特造型,在同时期的众多产品中具有代表性。而其他特征如:盘口、双鸡首、桥形系、胎骨、烧成温度、青釉色调相对而言,其流行的年代跨度较长,在鉴别时可对应参考与综合分析。 2 宋广元窑酱釉玳瑁纹瓷碗胎薄、釉薄、体轻,口沿、外底手感光滑,碗内釉面刺手,可能是表层聚积的少量钙质造成的。近年来新发现的荷叶盖罐、小罐,釉色多与此相同。总的来讲,广元窑中该品种较少,烧制比较成功。 3 宋广元窑黑釉带盖双耳罐在广元窑址中多有发现,数量上仅次于黑釉茶盏。凡此种器物,多出自广元地区的南宋中晚期石室墓中之腰坑内。釉色漆黑光亮,釉面手感光滑,釉面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开片,一般不易发现。腹下部显露出护胎釉,有开片状裂纹,外底与足根多数有细石英子颗粒作介质粘附,少量器物没有粘沙。肩与口部饰对称双扁耳,其断面呈梭子形,是广元窑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此类带盖规整器和釉色上佳者极少。 4 两件宋龙泉窑粉青斗笠碗手感较沉,施釉厚,口沿外聚釉,釉面光滑,气泡细小且密集,拉坯、修胎精细。此类器物数量较多,多出于窖藏,但品质上佳者极少见,此两件器物实属珍贵。 5 宋耀州窑印花瓷碗,釉色透明光亮,釉面呈桔皮纹,气泡明显,不聚釉。开片纹呈不规则形,唇厚,腹与底壁较薄。碗内印花图案精美清晰,器形规整。拉坯、修胎精细,手感体轻。当为耀州窑印花类瓷器中的精品。 5 宋龙泉窑粉青斗笠碗 高5.1厘米,口径14.8厘米,底径3.7厘米。圆唇,敞口,斜腹壁,小圈足。内外通体施青釉,无开片,足跟露胎,泛火石红,素面。1958年广元老城大西门窖藏出土。 6 宋龙泉窑粉青斗笠碗 高4.9厘米,口径14.9厘米,底径3.6厘米。圆唇,敞口,斜腹壁,小圈足。内外通体施青釉,无开片,足跟露胎,泛火石红。1972年12月广元南门搬运站窖藏出土。 斗笠碗因覆置似斗笠而名,始见于五代,两宋时期南北各窑多有烧制。 龙泉窑在今浙江龙泉,号中国青瓷之都,窑址多达百余处,其烧制的瓷器器型繁多,造型多样,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 此两件瓷器形体优美,光素无纹,釉色呈粉青色,器表莹润如玉。 (责编:雨 岚) 出自: 《收藏界 》 2009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