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种茶:僧一行在外海茶庵 |
 
观天、种茶:僧一行在外海茶庵
“想不到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还在这里种过茶,观过天象,这个旅游资源应该好好包装、利用起来。”中国旅游策划专家郑建平在江海区外海镇茶庵公园考察时曾这样说。 近日,记者到茶庵公园采访,公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将以公园建设改造为契机,进一步把“僧一行”的旅游品牌发扬光大,并通过本报“旅游周刊”向市民征集相关的好点子,如被采纳,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僧一行迷恋“五马归槽” 一行禅师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其中,外海的茶庵寺、新会的圭峰山都留下过他的遗迹。公元705年,他游历到岭南,喜爱上外海的“五马归槽”山,便在山麓搭起茅庵留了下来。他在此观察天象,绘制星图,以种茶度日,因此所居住的草庐名叫“茶庵”。据说以前,茶庵以外都是水,外海就因此而得名。 ■“茶庵寺”还是“茶菴寺”? 一行高僧的学识与为人深为外海人所敬仰。明朝万历年间,在当地一位名叫陈吾德的进士倡议下,乡人合力捐资,建造了一座砖瓦结构的寺庙作为永久纪念,此寺庙以一行禅师所结的茅庐“茶庵”为名。从此,“茶庵寺”的名字便流传到今日。 茶庵寺自从明朝建成后,先后经过多次重修。现在人们看到的是清代光绪年间大规模修葺之后保留下来的风貌,保存相当完好。寺庙依山而建,掩映在古树丛中,清静幽雅,颇有庭园景致。该寺为两进院落式,占地面积234平方米,结构为单檐布瓦琉璃剪边,硬山顶,山墙搁檩。门楣正中刻有“茶菴”两字。有人可能会问:怎么会是“艹”字头的“菴”,而不是“广”字头的“庵”呢﹖其实,这两个字是通假字。“庵”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小茅屋;另一是指尼姑所住的佛寺,“茶菴寺”的“菴”在这里是取第一种意思。 在寺院左侧,有一座与真人一样大小的僧一行禅师全身立像,他身着白色长袍,好似正在仰头观察星空,思索宇宙的奥秘。 ■“无叶井”为一行开凿 茶庵公园有一口水井,相传是一行禅师开凿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井的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龙溪第一泉”的字样。“龙溪”是外海的别称,这口古井是外海著名的“无叶井”。井的直径有一尺,深二米左右,泉水清澈甘美,用来泡茶,甘醇可口,别具香味。 这口井为什么叫作“无叶井”呢﹖这缘于井的周围都种了许多古树,其中一棵乌桕树,树荫如盖,每当金秋时节,红叶飘零,却没有一片枯叶能掉到井里,很是奇怪,“无叶井”也因此而得名。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无叶井”还是看得到一些落叶漂在水面上的。 ■观月台 绿茶园 根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的考察结果,在僧一行原来观察天象的遗址上,外海镇人民政府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重建了“望月台”。望月台是用石块垒成的,有3米多高,石缝间长满了青苔。岁月的沧桑,让很多游人在这里情不自禁地发思古之幽情,叹浩淼之苍穹。 公园内还有茶园,那是为纪念一行禅师而在他的种茶处专门开辟的,估计有十亩左右的面积。眼下正是春季,茶园里的茶树一片葱绿。公园里的工作人员采摘茶叶的情景,依稀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工作人员说,因为这里的茶叶产量少,所以一般不外卖。 ■茶庵公园征集“好点子” 江门市旅游局副局长周锦新说,茶庵公园历史人文景观丰富,是市区不可多得的好景区。尤其是僧一行,更是中国难得的科学与宗教方面的名人,茶庵公园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应突出僧一行的地位,明确这一人文主题。 据了解,为打响“僧一行”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茶庵公园除在网上、刊物上做宣传,以及兴建新的茶庵寺外,他们还将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包装,如设置古代天文仪器,建立“唐一行纪念馆”、向市民征集“好点子”等。对此,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予以充分肯定,并欣然题写了纪念馆馆名。(相关文章见B8版) 茶庵公园新貌 记者昨从茶庵公园获悉,茶庵公园的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斋堂、游客宿舍大楼目前已经建好,钟鼓楼正在建设之中,预计还要用两年时间完成全部规划。目前的门票是人民币一元钱。 吕胜根 卢伟杰摄 历史人物 世界首位算出子午线长度的人 一行高僧俗名张遂,河南乐县人,与祖冲之、张衡、李时珍等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齐名于世。他毕生致力于研究天文学,曾制作出天文仪器“黄道游仪”,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运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712年提出恒星自行观点几乎早一千年。他还是全世界第一个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的人。他主持编订的天文历法《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一行还和梁令瓒等设计制造了用水力运转的浑天铜仪,上刻日月星辰,每昼夜自转一周,和天象符合。更奇妙的是,仪器中还有两个木头人,一个每刻击鼓,一个每时辰敲钟,都能按时自动。它不仅是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机械转动的计时器。 (胜根) 历史传说 茶庵寺又称“六祖寺” 茶庵寺本来是为纪念唐一行禅师而建的,但寺内却同时供奉着佛教禅宗六祖,这是什么原因呢﹖说起来有一段故事。 话说佛教禅宗,是南北朝时期从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来华宏扬佛法的僧人达摩祖师创立的。传至五祖弘忍时,弘忍要把衣钵传给下一代,于是召集门下弟子,命各人将学禅的心得,口诵一佛偈,用以评判哪一位弟子可得传衣钵。大弟子神秀志在必得,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朗声回答: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佛偈一诵出,立即博得了众多弟子的赞赏。弘忍当时只是微笑不语,未置可否。谁知那位平日在香积厨里打杂的典座弟子慧能,也应声朗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教禅宗本来就最讲究“无”和“空”,讲究“见性成佛”。因此,慧能最终得到了弘忍的赏识,被视为理想传人。但鉴于当时神秀党众势大,弘忍只得暗中将衣钵传给慧能,并叫他连夜逃走。相传当年慧能逃脱神秀的追杀后,记着五祖的“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交待,于是云游到茶庵寺(当时属新会)结庐修持。因此茶庵寺建成后,也供奉有六祖慧能的雕像,茶庵寺因此又叫“六祖寺”。 (胜根 江旅导 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