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长子县名扬华夏的法兴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长子县名扬华夏的法兴寺

  在长子县东南20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160米的慈林山。山上有一座名扬华夏的法兴寺,法兴寺始建于后魏神鼎(后凉吕隆的年号)元年(公元401年)。 据说, 当年有一高僧云游至慈林山, 十分欣赏这里的佛地风光, 便在山上修了这座慈林寺。 唐高宗上元元年, 李治皇帝从开封去太原, 途中曾游览慈林寺、改寺为“广胜寺” 并送给寺院两株牡丹花。 宋英宗治平年间,赵曙皇帝又把广胜寺改为“法兴寺”,法兴寺因年久失修,面貌破旧,加之所处位置正是慈林山煤矿的主要采掘区域,七十年代后期出现地面陷庙基裂缝,殿宇倾斜,院墙走形,有倒塌被毁的危险。经县、市、省沿至中央文物部门反复勘察研究,确认这座北魏建筑原地已不能修复,于是,便确定把法兴寺搬迁到对面的翠云山上。

  翠云山与巍峨峻峭的慈林山东四相对,山峦叠翠的丹朱岭屏列于北,银带似的太洛公路与焦(作)太(原)铁路相交,东山脚下终年流淌着清澈明快的丹河水,山风吹来,松涛哗哗,白云飘飘,入川如入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法兴寺于1980年动工搬迁,现已基本竣工。新建的寺院座落于翠云山南麓,占地面积60亩,是原寺面积的6倍。寺前新修的停车场与山脚下的崔庄村连为一体。入口处巧妙地保留了二棵长存山坡、伸向前方的柏树, 象黄山的迎客松一样,以它四季常青的绿色,欢迎游客的光临。停车场周围垂柳下的长凳供游人乘凉歇脚。从停车中场登上60个石阶方到山门。此门属于复建部分。

  法兴寺原址的平面布局形式,雏形定于唐代,并经宋、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增建,清代的一次竟用十三年之久。但漫长的历史中常遭损毁,山门不知何年己荡然无存。“后魏建修知创始,大唐完构夏更新。兴废几经春”这就是对法兴寺历经沧桑的真实写照,新修的山门是依照遗址尺寸而复建的。进入山门后对称地立于东西两侧的是关帝殿和迦兰殿。关帝殿三间,为明清两代风格,内供俸关帝神,迦兰殿为新增的建筑。穿过两殿位于中轴线上的便是舍利塔。此塔在法兴寺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记载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唐高祖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做潞州史时曾到法兴寺观光,他看到这里风景壮丽便大施钱财扩建并亲自主持建造了这座石塔。将自己珍藏的37颗舍利子和大藏经赠送给寺院,并被保存在这座石塔之内。他主持建造的石塔,虽经千年风吹雨淋,至今仍完美无缺,矗立如故。该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我国现存古塔中这是绝无仅有的。当年建塔时正逢佛教臻于极盛的唐代,郑惠王赐予舍利子和大藏经更造成深远影响,后人都把此地称作福地,从而才带来了法兴寺的兴盛。舍利塔后,前殿之前有一座燃灯塔。燃灯塔隔柱上刻有“唐大历八年清信士董希璇于此寺敬造长明灯台一所”之句,所以人们又叫它石雕长明灯。国内现存唐代石灯塔仅有三个,法兴寺这盏石灯造型最精巧,雕刻最工细,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古石雕的珍品前殿,又叫园觉殿, 是寺内最大的建筑,建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66年)。殿高约8米,石门框,格扇窗、骨架全为石柱、木柱支撑,斗拱肥硕、飞檐腾空,气势非凡,雄浑庄重。顶为六架椽悬山顶,五脊六兽。殿内的18簿佛像多为宋代泥塑。殿中石砌一“凹”字佛台,中尊释迦佛像高约3米,端坐方形莲台上。左为文殊、普贤菩萨列座。台前分站两位护法金钢。南海观音则与释迦佛像背向而坐。两边靠墙竖着12尊圆觉像,或裸露上身,或披衣裸,面庞圆韵,高髻秀眉,神态庄重俊逸,服饰色彩柔和,衣纹起伏流畅富有韵律感。特别是一手托腮作思考状的圆觉像,神情溢于眉梢,流于眼角,造型优美逼真。

 
 
 
前五篇文章

本波教昌都寺的“羌姆”

北环线八大必游寺庙

阿尼仓姑寺 西藏拉萨城中唯一的尼众道场

阿坝藏区文物考察纪行

台东知本温泉清觉寺精进佛七道场简介

 

后五篇文章

初雪黄寺访经记

对大昭寺转经廊壁画的解读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建窟史迹再探

佛道历史上的几次大争斗 戊午之辩道者屈

佛教与小说艺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