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释迦牟尼佛再一次地称呼舍利弗,对他说道:‘舍利弗呀!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自从成佛到现在,一劫一劫的算起来,已经有了十个大劫的时间。’

  前面已经把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圣号解释过了,现在再来研究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共有多少年代。‘劫’,是印度话,全名是‘劫波’,译成中国话是‘时分’,也就是‘时间’。有小劫、中劫、大劫的分别。人寿最短是十岁,每过百年增一岁,增到八万四千岁,每过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样一增一减,共计经历了一千六百八十万年,才是一个小劫的年代。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所以说,一个大劫有八十个小劫;十个大劫,不是有八百个小劫吗?阿弥陀佛成佛已经有八百个小劫,以我们平常的数学基础看来,对这十大劫的时间,实在是太长太久了!真是个数不清的天文数字。但是,以西方极乐世界来说,是很短很短,没多长的时间!《无量寿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充满光明,无所谓日月星辰,也超越时间观念,也无所谓小劫中劫大劫。真正说起来,十个大劫,在西方极乐世界,才刚刚开始呢!以娑婆世界来说,阿弥陀佛成佛已经有十个大劫了,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才刚刚开始在说法。怎么知道刚刚才起头呢?《华严经》及《万佛名经》都这样讲:‘娑婆世界一劫,在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昼夜。’所以八百个小劫,在西方极乐世界才只有八百天,以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来计算,岂不是还不到三年,不是才刚开始吗?这里讲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与前面序分的‘今现在说法’,是前后互相呼应的。

  讲到阿弥陀佛的成佛,是从‘应化身’来讲的。就好像释迦世尊成佛,也是‘应化身’。我们读佛传,知道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有所谓的(1)降兜率,(2)托胎,(3)出生,(4)出家,(5)降魔,(6)成道,(7)转法錀,(8)入涅槃等‘八相成道’。阿弥陀佛也是经过了这个过程才成佛的。根据《无量寿经》上说:很久以前,有尊古佛名定光佛,从定光佛向前推算,数到第五十三尊佛──世自在王佛成佛时。阿弥陀佛正是当时的国王。这位国王信仰佛教,非常虔诚,听到世自在王佛说法,顿觉人生无常,了解一切荣华富贵,都将是转眼成空,便毅然发心抛弃王位,出家修行。出家后法号法藏比丘。并在世自在王佛前发四十八种大愿,要建设极乐世界,要广度众生。有愿必成,结果真的成佛了,号为阿弥陀佛,所建立的国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完全是他的愿力所完成的。

  ‘于今十劫’:是说明阿弥陀佛发愿,成佛以来,已经有十大劫这么长久的时间。这是对娑婆世界的‘贤劫’讲的;如果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日月星辰的现象,连劫数的名称也没有。所谓‘贤劫’,这是现在住劫的名称。过去的住劫,名叫‘庄严劫’;未来的住劫名叫‘星宿劫’。为什么现在的住劫,称为贤劫呢?因为在二十个增减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称为‘贤’,也称为‘善’。本寺每年循例‘拜千佛’,拜的就是现在贤劫千佛。

  谈到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以前,在因地中修行的史迹因缘,除了刚才所介绍的法藏比丘外,《法华经·化城喻品》中,也讲到阿弥陀佛过去生,修行成佛的经过,这里顺便介绍,让大家了解一下。无量劫前,有一位大通智胜如来。他还没有出家之前,是一位很贤明的国王,生了十六位王子,个个都是文武双全,国王认为后继有人,决定退位,自己发心出家修行,结果成佛。本来他认为任何一位王子继位,都非常理想,谁知道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十六位王子,谁也不肯继承王位,都抛弃荣华富贵,追随大通智胜如来出家,最后他们也各自成了佛。其中第九位王子,在西方成佛的,就是阿弥陀佛。更不可思议的是,第十六位王子,在东北方成佛,名为释迦牟尼佛。按照《法华经·化城喻品》中的说法,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在过去生中,曾经做过嫡亲同胞兄弟呢!你们想想,岂不是非常的不可思议吗!所以我们讲《佛说阿弥陀经》,要了解阿弥陀佛的历史,不只是净土三经:《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中有讲到他的史迹,在其他的大乘经中,如《法华经》、《悲华经》等等,都介绍过阿弥陀佛过去生中应化的事迹因缘。

  平常你们都念过‘三途八难俱离苦’这些佛学名词。‘八难’就是人生的八种灾难,其中一种苦难是‘佛前佛后难’。我们虽然得了人身,但是没有福报亲逢佛陀出世,过去佛已经圆寂,不在人间;未来佛还没有出世,这就是佛前佛后。试想想,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圆寂,而当来下生弥勒佛还未降生,所以我们算是佛前佛后难。但是我们有幸,听了《弥陀经》,阿弥陀佛成佛已经有了十大劫,他现在正在说法,如果要超越佛前佛后难之苦,就要至诚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发大愿,到西方去亲近弥陀慈尊。听闻佛法,对于学佛,修持佛法,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又舍利弗!彼佛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舍利弗呀!阿弥陀佛还有无量无边的声闻乘弟子,都是证了阿罗汉果的,数目太多,不是普通人用一般的算法,所能够计算出来的!’

  ‘声闻’:佛教分为‘大乘’、‘小乘’。小乘包括‘声闻乘’、‘缘觉乘’;大乘就是‘菩萨乘’。声闻、缘觉、菩萨称为‘三乘’,再加上‘人乘’、‘天乘’、总称为‘五乘’。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声闻弟子,自然包括缘觉在内。什么是‘声闻’?‘声’,就是声音,‘闻’,就是听。不管是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或是十方世界诸佛的任何佛土,只要是弟子们亲自听到佛跟大众讲苦、集、灭、道‘四谛法’以后,了解真理,得到证悟,就叫做‘声闻’。

  ‘缘觉’:声闻是出在有佛时代,而缘觉是出在无佛时代。‘缘觉’包括自修‘十二因缘法’,或因为在世间‘春看百花开,秋看黄叶落’的现象而觉悟。所以称为‘缘觉’,或叫‘辟支佛’。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弟子,是些什么人物呢?是声闻,也包括了缘觉众。这些弟子,并不是普通的声闻,缘觉众,而是证了阿罗汉果位的。说到阿罗汉,《金刚经》里提到,可分为四个阶级:(1)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是印度话,译成中文是‘入流’或‘预流’。是预备进入圣人之流,最初见到真理之光。这是属于‘见道位’。(2)二果斯陀含:‘斯陀含’,是印度话,译成中文是‘一往来’,就是证到这个果位以后,得再到欲界来受一次生死。这是属于‘修道位’。(3)三果阿那含:‘阿那含’,是印度话,译成中国话是‘不来’,从此不必再来欲界受生死。这也是属于‘修道位’,不过比较高一点。(4)四果阿罗汉:‘阿罗汉’,是印度话,译成中文是‘无生’,不再到三界来受生死,这是属于‘无学位’,也就是完成了小乘一切的修学阶位。这四种果位,完全是小乘修行的一个进度,所经历的阶段。是渐次断尽烦恼,所证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么多的声闻弟子,都是证了四果阿罗汉的最高境界。

  ‘阿罗汉’有三个定义:除了刚才讲到‘无生’外;第二是‘杀贼’,贼是烦恼贼。一般的强盗是有形的盗贼,王阳明曾经说:‘擒山中之贼易,擒心中之贼难。’强盗打劫后,躲到山里去,要去抓他很容易;可是每人的心中有好多盗贼,想把他抓起来,是很困难的。修道的人,要把所有烦恼断尽杀光,才能证阿罗汉。学佛所为何事呀!有人说,我的心里烦恼太多,怎样才能去除烦恼呢?有句成语:‘欲除烦恼须无我’,假如每天感到烦恼重重,受不了,太难过,那就要把‘我’打破。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认为这是我的,那样也是我的,你欺负我,侮辱我,常常把自己放在第一,当然烦恼就多了。想要没有烦恼,就要把自私的我放下!‘我’是‘手’和‘戈’合成的字,一说到我就要动干戈,所以要去除我,才不会有烦恼。日本人跟中国是同种同文的民族,日本人把我就写成‘私’,可见人一有了私心,就会有烦恼。要成为罗汉,就要杀烦恼贼。要打破烦恼,就不要存有私我的心。你想要烦恼,就尽量把自己看得很大;你不要烦恼,就得把我放下,一切尊重别人,就不会有烦恼了。第三是‘应供’,阿罗汉已经证无生,把生死烦恼断除,可得到人天的供养。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阿罗汉弟子,有多少呢?也是没办法用一般数学计算出来的。这是形容西方证果的圣者,都是无量无边,是不可计算的。

  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还有许多的菩萨众,数目也和声闻众一样的算不清楚。

  ‘菩萨’,是印度话,完整名称是‘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单,就称‘菩萨’。译成中国话是‘觉有情’。佛、菩萨像,有的是用泥塑木雕的,有的是用金属塑造的,有的是用纸画的。佛教徒到佛寺里来,诚心礼拜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或是礼拜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许多菩萨,如果认定那就是真真实实的佛菩萨,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管是佛也好、菩萨也好、罗汉也好,这许许多多塑像都只是代表。好像菲律滨人民尊敬民族英雄扶西.黎刹,中国人敬仰国父孙中山先生,因此塑个像作为代表,以为纪念,那并不是他本人。同样的道理,佛寺里供奉的佛、菩萨塑像,都只是象征性的,并不是真正的佛、菩萨在那里。

  每个佛教徒,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了解不管是佛、是菩萨、或是罗汉,都是由人修持而成的;只不过,一般人是糊糊涂涂,懵懵懂懂的。成了佛、做了菩萨,就跟一般人不一样,他们是觉悟了。所以讲菩萨的定义,以中国的意思是:‘觉有情’。‘有情’,是有情识、有生命、有感情,包括一切人类及动物(有时也称为众生)。只是菩萨是已经具足了少分或多分觉悟了的有情。更进一步,菩萨以所了解的佛法去教化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觉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菩萨就叫‘觉有情’。刚发菩提心的觉悟得少,称为‘初发心菩萨’,修持久的,发心大,就是‘大菩萨’。依一般世间的学问知识,进学校受教育,分有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学士)、以及研究所(硕士、博士),依据他们的学历来分等级。同样的,菩萨也有修证的层次:初发了菩提心以后,称为‘十信位’,而后渐次修证,进入:‘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十地’,再深入‘等觉’(像十四的月亮,光亮就差那么一点点)、到‘妙觉’时(正是十五月圆时),那就成佛了。

  经文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在一起的,除了无量数的声闻缘觉外,还有无量无数大菩萨。这两句是说明菩萨的数量,难以计算;在《无量寿经》中,更以二十多种具体的譬喻,加以赞叹菩萨的功德:菩萨的智慧无量无边如大海;菩萨的三昧定功如须弥山;菩萨放出的慧光超过日月光;菩萨的慈悲心之大如虚空;……有关菩萨的功德,纵然经过了百千万劫,也赞叹不尽的!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牟尼佛又叫舍利弗说:‘舍利弗!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成就了前面所提到的种种无量的庄严:具备阿弥陀佛的无尽光明;阿弥陀佛与往生人民无量的寿命;还有难以计算的声闻和菩萨众。这种种的好处,都是阿弥陀佛无尽的功德,集合而成的!’

  这一段是总结前面‘彼佛何故号阿弥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及‘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这三段经文。说明阿弥陀佛称为‘无量光’、‘无量寿’的原因,更有无量无数的声闻和菩萨弟子。这许许多多,都是根据《无量寿经》的记载,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大愿中的第十二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成就‘无量光’庄严的由来);十三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成就‘无量寿’庄严的由来);十四愿:‘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成就‘无量无边声闻众’庄严的由来),及‘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神,悉皆如意。’(成就‘诸菩萨众’庄严的由来)。总而言之,极乐世界所有种种的庄严,都是由弥陀如来的无量功德所成就的!

  从前面的七重行树、七重罗网,直到这里为止,都是描写西方圣境‘依’‘正’庄严是如何的美妙,前后共强调了五次的庄严,这说明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应该虔诚发愿,往生到那庄严的世界去!

  (二)特劝往生以发愿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接著,佛又叫舍利弗道:‘舍利弗!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所有众生,包括声闻及菩萨众,都一直精进地向前修去,都会成为阿鞞跋致,从来没有一个因为畏难,而退转下来的。’

  ‘阿鞞跋致’:是印度话,译成中国话为‘不退转’。凡是因念佛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众生,就永远不会再退转。‘退’,进的相反词,是退堕;‘转’,是转变。就是说: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后,在那种环境中,永远不会改变志趣,永远不会退转,而堕落到人、天道中,或者堕入三恶道里去。

  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后,就那么稳当,而不退转呢?有一部专门解答有关净土经论问题的《十疑论》,书中提出五点来说明:

  一、一切生到西方去的众生,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摄持,就不会退转了。《无量寿经》里的法藏比丘曾说:‘我作佛时,闻我名号,归依,精进即得于诸佛法,永不退转!’

  二、一切生到西方去的众生,经常在阿弥陀佛的慈悲光明照耀之下,只有发菩提心,念念增长,所以不会退转。这就好像我们在日光普照之下,那里会跌到阴沟里去呢?

  三、极乐世界的鸟儿、树林、风声、水声、天然乐声,都在演说微妙法音。一切生到西方去的众生,听了这些法音,随时会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只会精进,当然不会退转了。

  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后,朝夕相处的善友,都是大阿罗汉和大菩萨,引导著大家趋向佛道。没有那些邪魔外道的诱惑、包围,也不会受衣、食、住,以及眷属等各种问题的打扰,那里会退堕呢?

  五、当众生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跟阿弥陀佛一样寿命长久。除非自己发愿,要到其他的国土去化度众生,否则,永远也不会离开极乐世界,在那种优越的环境中,当然是不会退转。

  不退转可分为三种:

  一、位不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已成为罗汉、菩萨,成了圣贤,就不会再退转到凡夫位置上来。

  二、行不退:‘行’,是指所修持的行动。菩萨的行动是专一的,既然发愿要常度众生,决不会退下心来,做为自了汉,成为小乘行者。

  三、念不退:‘念’,心念、正念。成为菩萨,只有一个正念,不会有其他杂念。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将来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佛经中说:过去纵然犯了五逆(弑父、弑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十恶(身三、口四、意三)重罪,只要能虔诚称念阿弥陀佛,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这种带著所有罪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佛教的专有术语叫‘带业往生’。这个问题可能引起怀疑:既然有重罪,居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那先比丘经》有个譬喻,可解答这个问题。

  从前有位弥兰陀国王,辩才无碍,每次看到出家人,总要提出种种问题来质疑。‘带业往生’也是他的疑问之一。当时有位那先比丘,有很高深的智慧,常会为他解答问题。

  有一次,国王问那先比丘:‘念佛带业往生,实在很难信?’

  那先比丘反问国王:‘把一块又大又重的石头,放置在水上,会沉下去吗?’

  国王不以为然地说:‘这还要问,石头这么重,又不是一张纸,一定会沉下去。’

  那先比丘再问:‘以你的意思,石头一定会沉下去,不能浮起来了。要使它不沉,可以吗?’

  国王肯定地回答:‘当然不可以!’

  那先比丘说:‘如果将一块大石,放在大船上,石头会掉下去吗?’

  国王一听那先比丘的比喻,明白他的意思,觉得很有道理。同样的,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就是一条大愿船,由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用这么大的船,可以帮助众生们,把所有的罪业,负载到西方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分九品莲花:带业往生的众生,当然是‘下品下生’,在莲花苞胎里,慢慢忏悔、听佛说法、念佛、修持。经过十二大劫以后,才花开见佛,这时候才算修行圆满。所以念佛的优点是可以既往不究,仰仗弥陀大力愿船,即可脱苦而往生。佛经上告诉我们,临终时,遇到大善智识为我们开示、忏悔、能虔诚念佛,一无杂念,都能决定往生,这是一种‘十念法门’。

  假使我们依照大乘正常道的修持法,必须修到‘初住菩萨’,才得到‘信不退’;修到‘初地菩萨’,才得到‘行不退’;一直修到‘七地菩萨’,才得到‘念不退’。生在娑婆世界,是一个‘五浊恶世’,使我们退堕的逆缘太多,很难永远坚持下去。所以古德很恳切地告诉我们:‘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在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众生,不只是从此以后不会退转,其中还有许多已经到达‘一生补处’最高地位的大菩萨,数量之多,不能用普通数字来计算,只可用无量无边和无量数的大数目,笼统地来说明了。

  ‘一生补处’:‘一生’,是说还要到人间来受一次生死。说明白一点,就是还要再投一次胎,而后就成佛了。‘补处’,候补的意思。大家处在菲华社会,了解一般的社会团体,有所谓‘候补理事’或‘候补监事’的职位。等待理事或监事有缺空,候补就升上来补缺。每个佛国土,也有同样的情形。当佛国土的教主涅槃后,就得有一位菩萨来递补他的位置,这位菩萨就称为‘补处菩萨’。像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弥勒尊佛继后就当来下生,在龙华树下成佛。弥勒菩萨现在的位置,就是候补,也就是‘补处菩萨’。上次谈到菩萨的阶位,最高的是‘等觉’与‘妙觉’。‘补处菩萨’就是‘等觉’,成了佛就达到‘妙觉’的地位。譬如十四、十五晚的月亮,十四晚的月亮看起来已经很圆了,不过还差那么一点点,十五晚上,月亮才是最圆满的。补处菩萨好像是十四晚的月亮,成佛的妙觉,才是十五浑圆无缺的满月。

  西方极乐世界有‘西方三圣’:教主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补处菩萨。大家是不是会有一个疑问:西方极乐世界有那么多的补处菩萨,目前观世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已经等了许久,将来阿弥陀佛涅槃后,观世音菩萨补上教主的位置,而后是大势至菩萨,那里会轮到一般念佛往生的人呢?研读佛经,我们应该知道,虚空是无量无边的,虚空中有十方世界,国土也是无量无尽的。每一佛土都有一尊佛,所以佛也是无量无边的。这些佛都有涅槃的一天,当然也需要无量无边的补处菩萨来继承佛位,一生补处不一定是接继阿弥陀佛的位置,是可以接继十方世界,任何一处佛土的。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释迦牟尼佛又叫舍利弗,对他说:‘舍利弗呀!众生们听到了极乐世界,有这许许多多的好处,就应当赶快发愿:祈求将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去才对!为什么学佛的人,都应该发这个誓愿呢?因为一生到西方去,就能够和许多最上等的善人,聚会在一起修持、研究佛法,一起度众生!’

  这一段经文,是正式劝导念佛的人,应该要发大愿。

  修净土法门,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三资粮’。信、信仰;愿、发愿;行、实行。一般学佛的人,对佛教具备了信心,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人,虽然跟著大家念佛,心里却打个问号,认为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里所讲:‘从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个极乐世界,那个世界的教主,叫阿弥陀佛’,是神话,是乌托邦,是理想国,完全是幻想的,那就是缺乏信心,一切都无从谈起了!假使听了《弥陀经》,相信是释迦教主无问自说,是教主特别慈悲,金口所讲的佛法,百分之百的接受,毫无疑问,深深地相信:佛是圣者,是真语者,是实语者,一定不会骗人的。具有这种态度,就是具备了第一个条件──有信仰了。可是有信仰是一回事,能不能发愿往生西方,又是另一回事。发愿就是立志。有句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要完成一番事业,或做一门学问,一定要立志。信仰有西方、信仰有阿弥陀佛,进一步要发愿,要立志,希望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学佛,修持佛道,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入道。有人研究净土法门,有人修禅宗,有人研究唯识,有人依天台修止观等,或是选其他法门来修持。不管出家的也好,在家也好,四众弟子们对佛所讲的佛法,是绝对没有疑问的,是必定会信仰的。但不一定都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咱们隐秀寺的讲堂,挂有太虚大师及慈航大师的照片,他们二位大师就有各自不同的发愿:太虚大师是修弥勒法门的,学习弥勒菩萨的精神,发愿要生到兜率内院去,而不是求生西方;慈航菩萨临圆寂时发愿说:‘我死后,还要投胎出世做人,还要再做法师,广度众生。’又如能仁中学前任校长妙钦法师,遗嘱里写:‘我死后,不要为我念阿弥陀佛,只念释迦牟尼佛。’他认为念阿弥陀佛,到西方去,只是一种方便法门,不是修学佛法的‘正常道’。想要成佛,必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一步一步,按步就班的,历久不怠地修持过来,才是修学佛法的‘正常道’。以上所举三位法师的例子,都是佛法行者,相信有净土法门,但没有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话又说回来,在座诸位(包括我在内)的根基、智慧,有没有像太虚大师及慈航菩萨那么了不起?死后有没有生到兜率内院去,来世还可以做人的把握,假使有把握,就可以跟他们走,假使没有,就老实念佛比较稳当。

  住在菲律滨,常听人家说,菲律滨有个碧瑶,气候凉爽,是避暑胜地,你相信有那个地方,心里想,一定要拨个时间去观光享受两天。有意思到碧瑶,就是发愿;如果没有要去的意念,虽然相信有碧瑶,那地方也与你互不相干。立志到碧瑶去,一直发愿也没有用,还要付之于行动,订个日期,买公共汽车票,或是坐私家车,往你所向往的地方去,这样才可以到达目的地──碧瑶。修净土的人,希望达到往生西方的目的,具备了信仰的条件,也发愿要到西方去,还要有实际的行动──一心不乱地,虔诚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

  前面所讲过的,只是介绍西方有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西方‘依报’的环境中有:七重行树,七重罗网,还有好多莲花,好多鸟儿,好多好多的殊胜境界。还有‘正报’的阿弥陀佛以及那些大罗汉、大菩萨的身份。过去所介绍的这一切,主要是启发我们仰慕心和信念,一心向往那个地方,进而发起到西方去的大愿!

  从这一段开始,是令我们建立了信仰以后,更要发大誓愿,有了坚固的愿力,才能奠定往生西方的基础!

  ‘众生闻者’:‘众生’,众缘和合而生。佛教的法界观分六凡、四圣(佛、菩萨、缘觉、声闻)为十法界。六凡又称六道众生,包括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及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除六凡外还有声闻、缘觉为二乘圣者。二乘圣者证了阿罗汉以后,不再来人间受生死,也不想度众生,自觉自了而已,称为‘独善众生’。菩萨、具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除了要求本身觉悟,他也发愿广度一切众生,希望其他众生也同样觉悟,称为‘大道心众生’。这十法界除佛而外,其他的上至菩萨界,属于九法界,都叫做众生。‘闻者’,就是听了上面依正种种庄严功德,就应当发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诸上善人’:‘善人’、好人。西方极乐世界中,有那么多大菩萨、大阿罗汉,有些甚至是‘一生补处’,既将成为佛位的大菩萨,当然都称为‘上善人’。另有一种解释,‘一生补处’的‘补处’菩萨,位居等觉,除了妙觉的佛以外,是程度最高的,所以称为‘上’。生到西方去是跟他们在一起,因为数量很多,所以称为‘诸上善人’。

  (三)正示持名以立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佛又叫舍利弗说:‘舍利弗啊!你应该知道,千万要记得,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句佛号是主要的行门,但也不可以缺少善根,也不可以不深积福德,要有这种种因缘,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因缘’:我们试用一粒豆子来说明。豆是从那儿来的呢?是由豆的种子来的,豆种就是‘主因’。如果把豆种放在桌子上,可以生出豆来吗?当然不可以。应该放在土里,需要人工栽培、用水灌溉、阳光照晒,才会生长、开花、结果,豆才会生出来。这许多的条件,就叫做‘助缘’。世间所有的事物,都跟豆一样,需要‘主因’和‘助缘’,才能形成。以我们人类来说吧,人从那儿来呢?人过去造了种种恶业,藏在第八阿赖耶识中,让人类在六道中轮回。阿赖耶识是投胎的‘主因’,假使没有父精母血的和合,就没有孩子的出世,所以父母是‘助缘’。豆子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是什么?就是善根、福德。善根是‘主因’,福德是‘助缘’。

  ‘善根’:‘善’、是纯洁,善良的。‘根’、如树木的根,有生长的意思。讲到往生西方去的主因是善根,包括两个成分:第一是发菩提心;第二是常念阿弥陀佛圣号。菩提心是一种‘觉道’之心,也可说是种利益人民的爱心。我们要往生西方,并不是逃避现实,真正还要发愿度众生。执持名号,是信仰元素之一,依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临终正念,必定可以往生西方。

  ‘福德’:《观无量寿经》有一段经文,说明要往生西方净土的助缘是要修‘三福’:

  一、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看了《观无量寿经》的文字,了解念佛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第一条件要有孝心。修学佛法最基本就是学做人,不能说整天只懂得念几万声佛号,待人接物,什么都不必管了,连自己的父母或翁姑都没有一点孝心,如果是这样,念佛是没有效用的。最近菲律滨亚谨诺总统到中国大陆访问,本来中国政府官方的安排,是让她直飞北京。她是姓许的后代,她认为她的根在福建漳洲,所以她要求先到祖家谒祖,我们看到她这样做,非常感动。学佛的人不要忘本,不要忘记‘孝顺’二字。

  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古德说:‘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修福为先。’想脱离生死苦海,应该以念佛为第一要务,想得到人天的福报,就要修持以上这些福德行为。

  以上第一项,孝顺父母,为‘世间福’,是做人的根本。第二、三项,为‘出世间福’,是净业正因。

  我们如果‘发凡夫心’,是无善根;‘发小乘心’,是少善根。不做利人的事业,是无福德,做了而希望酬报,是少福德;必须发大菩提心,念佛名字,为‘正因’,再以无所求的作福为‘助缘’,以此大因大缘,才能往生西方。所以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往生西方,要具备无上善根,修行一切福德,这样赶快生到西方去,才会得到‘上品上生’。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有一位老人家,到祇树给孤独园,求佛陀让他出家。当时是舍利弗接待他,舍利弗入定观察,发现他没有出家的善根。又不能直接告诉他跟佛无缘,就婉转地说:‘老人家,出家的生活实在辛苦,恐怕你受不了,还是回家吧!’老人家一听,非常失望,伤心得嚎啕大哭,说:‘我一片诚意来要求出家,为什么不接受我呢?’他这一哭一闹,惊动了释迦牟尼佛。佛陀帮他观察,看出老人家具有善根,可以出家。究竟他有什么善根呢?时间太长太长,除了佛陀看得到以外,一般人,包括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内,都看不到。佛陀看到在无量劫以前,老人家是个樵夫,有一天,到山上砍柴时,遇到一只老虎。老虎本来就是出来找食物的,看到当时的老人家,就扑过来,想把他吃掉,他怕极了,赶快爬到树上去,那知老虎不肯罢休,发出最大的威力,要把树拔起来,老人家在惊慌无助的当儿,一声雷震的‘南无佛’顺口而出,这一声‘佛’,吓得老虎立刻逃跑,而且,就因为这一句佛号,种下了今生可以出家的善根。他非只出了家,同时不久也证了圣果。可见只要虔诚地念一句佛,功德就很大了。《法华经》有首偈:‘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诸位善友,到佛寺来听讲《阿弥陀经》,千万不要听完就算了,回家后有空要多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每一句佛号,都是成佛的金刚种子,早晚会结成成佛的圣果!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释迦牟尼佛又继续叫《弥陀经》的当机众舍利弗,对他说:‘舍利弗啊!如果有善根的男子和女人,听到“阿弥陀佛”的圣号,能够时时刻刻受持、观想、诚心念诵、称念“阿弥陀佛”的洪名,不管一日、二日、三日、四日、甚至五日、六日、七日,一直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前面二段是讲‘信’、‘愿’两资粮,这段文是讲‘行’。想要完成任何事业,脱离不了理论与行动。中国儒家所谓的‘言顾行’或‘行顾言’,就是说言行要一致,理论与行动要互相配合,不能单凭口讲,凡事都要付诸行动。中国有位大思想家──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佛法的修持步骤有‘信、解、行、证’,‘教、理、行、果’,或‘信、愿、行’。‘行’,实行,是脚踏实地,认真去修行。佛教不是空谈理论,对实行非常重视。每一部佛经的最后,都有‘依教奉行’的指示。‘行’,可说是学佛最根本的课题。佛经里告诉我们,身为一个佛教徒,除了要了解佛经,还要付之行动去修行。离开了‘行’,就等于是‘说食数宝’:肚子饿了要吃饭,嘴里光讲吃,不管是如何的山珍海味,没有把东西真正吃下去,肚子绝对不会饱的;又如银行职员,每天替人家数钞票,这些财产都是别人的,跟他们一点都不相干。

  ‘善男子、善女人’:这是一句总括的话。包括一切学佛的人。‘善’是指有善根的人。不管出家、在家,只要是信佛的男女二众,都是有善根的。为什么‘善’称为根呢?‘根’、具有生长的意思。为什么一颗树会碧绿青翠呢?因为它有根,继续在生长,假如没有根,树就枯萎了。学佛的人,内心都是善良的,这颗善良的种子,就是将来成佛作祖的根本。再说一个譬喻,今天在座寿星的亲友,一向跟佛教没多大来往,根本谈不上信佛,可是因为亲友的关系,受到寿星的邀请,来到佛寺了,看到大家在上香、献花、点灯、添油,自然不好意思,也跟著上支香、献束花、点盏灯、添个油,以佛教的看法,这是种了善根。这善根种子种了下去,将来因缘成熟了,就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这就是将来成佛的‘正因’。

  ‘闻说阿弥陀佛’:‘闻’、是听闻,用耳朵听。听到了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在我们的心田中,无形中种下了一粒成佛的种子。佛经里告诉我们,学佛的人,‘闻’是最重要的。佛说:‘一入耳根,永为道种。’即是过去没有看过佛经、听过佛法,今天陡然由耳朵听到佛经中的任何一句话,传到心田,永远成为修道的一粒种子。如果能听闻佛法,将来就会依法慢慢修持,总会修持到成功的一天。《华严经》上有首偈:‘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欲生善道,暂时不闻佛。’学佛的人,信佛以后,最主要的是听闻佛法,听闻佛的圣号。因此具有善根的人,发了以上的大愿,意思是说,宁可生到恶趣(地狱、饿鬼、畜生道)里去,只希望能听到佛的名号,就是最好的了;反过来说,如果听不到佛的名号,就算能生到天上或人间等善道,我也不要。为什么呢?能听到佛的名号,听佛讲佛法,用功修持,才有成佛的一天。生到天上,享受无尽的乐趣,一个人在快乐中不会想到修持的。佛经上又说:‘佛、菩萨不会在天上出世,而是生于人间,及在恶道示现。’在天上,没有机会听闻佛法,一旦五衰相现,不幸堕落三恶道,那就万劫不复。能听到佛名,尤其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最重要的。

  ‘执持’:‘执’、拿著,不会动摇;‘持’、持守,不会忘记。说明白一点,听到阿弥陀佛圣号以后,就一心一意,时时刻刻在念诵、记忆这一句圣号。换句话说,就是为佛号,奉献上我们的整个心灵,心永远与佛号融合在一起!

  执持佛的名号,以时间来说,应该要多久呢?经文告诉我们:‘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若’,或者,假定的意思。假使我们能在一天、两天、乃至七天当中,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话,那我们至诚的心念,必定与阿弥陀佛的愿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随时会接引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

  ‘一心不乱’:专心一意,把全部的心力集中在一个地方,没有其他任何杂念。要求我们念佛达到一心不乱的境地,是极不容易的。平常我们所说的心,是象形字,是物质的肉团心。这里‘一心’的心,是指精神方面的意识心。我们从早到晚,从晚到天亮,就算是夜里做梦,这颗意识心,都像猴子一样,蹦蹦跳跳,没有一刻休息的时候,又像野马一样的到处奔走,一般用‘心猿意马’来形容。一个人,从出世到死亡,辛辛苦苦忙了几十年,总是为散乱的妄心奔波,攀缘不息。念佛人,时时刻刻诚心的念佛,即以一句清净的佛号,紧紧缚著意识心,不让它乱动!如果能够用阿弥陀佛的圣号,控制自己的这颗妄心,净念相继,心佛打成一片,犹如止水,亦如明镜,微波不兴,纤尘不染,那才是‘一心不乱’的境界。

  念佛人程度不一样,有的是利根、有的是钝根,用七日的时间,来说明‘一心不乱’,含有两种意义:

  一、利根的人,一日就能不乱;钝根的人需要七日才能不乱;中根的人,程度高低的不同,说不定二日、三日、或四、五、六日。

  二、利根的人,能保持七日不乱;钝根的人仅保持一日不乱;中根的人,有的能六日不乱、有的五日、四日、或三、二日,不一定。

  一般人总难免不发生疑问:经文上告诉我们‘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然而,我们念佛已经念了好几个月、好几年、甚至数十年,为什么还不能达到一心不乱呢?那是因为:

  一、我们的业障太重,罪业、过失太多。《地藏经》上说:‘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生到这世界的人,不管是这一辈子,或是前一生,从早到晚、从小到老,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免不了会犯错,点点滴滴的堆积起来,罪过实在太多太重了,只是我们没有省察而已。这么重的业障随著我们,念佛自然不能一下子就达到一心不乱。

  二、念佛工夫不够力,或是修持不专心。

  三、念得不如法。

  现在顺便介绍念佛最起码的条件──念佛四诀:

  一、口须念得清清楚楚,不可夹杂闲字。

  二、耳须听得明明白白,不可模糊放过。

  三、声须调得匀匀净净,不可忽高忽低。

  四、意须养得绵绵密密,不可时断时续。

  藏经里有一部书,提到有一百种念佛的方法,现在介绍十种比较简单的念佛法:

  一、高声念:大声念,声音会集中,意识会专注。人多声大会吵人,假使在家一个人或到山头上去念,声音越大越好。

  二、低声念:不会吵到人家。

  三、金刚念:嘴动,别人听不到声音。

  四、默念:嘴不动,也没有声音。自己心里在念,别人不知道。

  五、追顶念:一句顶一句,不能停下来,这太伤神了。如中气足,还年轻,不妨试试看。

  六、痛切念佛:悲痛的念,一面专心的念、一面恳切的念得声泪俱下。

  七、调息念:随著一呼一吸,有节奏地念,每一呼念一句,每一吸念一句佛。

  八、礼拜念佛:在佛前,对阿弥陀佛圣像,每念一句,顶礼一拜。

  九、结期念佛:自己限定时间念佛,如精进佛七,在一星期中,诚诚恳恳地念佛。

  十、晨昏十念法(十口气):早上及晚上各念十口气,有佛像对著佛像,没有佛像对著西方。

 
 
 
前五篇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三)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二)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一)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九)

 

后五篇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五)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六)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七)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八)

净土深义【法藏法师】(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