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一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5/6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十二面倒数第五行:

「凡夫带业往生同居土,以亲闻佛训故,无退转故,寿命无量故,故必於此一生,圆断诸惑,圆净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三土,故曰圆生四土。」这段文总结前面我们学习的四种净土,这四种净土里面,无比殊胜的就是同居土。不但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是第一殊胜,即使是在十方世界无量诸佛所说的一切法门,极乐世界的同居还是第一殊胜。我们要不把这桩事情认识清楚、认识明白,对於深信切愿总会有欠缺的感触,唯有通达明了之后,深信切愿就圆满了;圆满的信愿,就像蕅益大师所说的,必定往生。往生到同居土,究竟殊胜在哪里?这一小段给我们说清楚了。凡夫带业,要知道我们是凡夫,我们不是圣人,不但大圣没分,小圣也没分,小小圣我们也做不到。从这个地方我们深深感触到,也无比的惭愧。学佛怎么学?第一要持戒,不持戒就没根。所以在家学佛三个根,出家学佛四个根。第二要修行,要真修行,你才会有成就。真修行,我们带业求往生,那就是要发愿、要念佛,信愿行三个条件你总得要具足。真有愿,这个愿怎么生的?知道这个世界苦,苦不堪言,知道苦,我们才愿意脱离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诱惑的东西太多,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的诱惑,知道苦就不受诱惑。我要想得到世间这些享受,自己一定要想想付出多少代价,值得吗?不值得。纵然在这个世间做了国王,世间人所说的,「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你能享受几年?大概历代帝王里头,享受最长久的无过於康熙,康熙做了六十一年皇帝。干隆不敢超过他的祖父,所以做六十年,把王位让给他儿子,自己做了四年太上皇也就走了。所以你想想,能享几时?福报享完之后到哪里去?出不了六道轮回。既然出不了六道轮回,那就可想而知,他一代不如一代,我们讲一世,一世不如一世,这是事实。这就是你付出的代价,修多少世的福报才能做一次帝王,一次享尽了,又要沦落多少世,那又何必?这是我们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的,然后,不但世间帝王没有法子诱惑我们,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也不能够诱惑一个修行人。修行人觉悟了、明白了,世间无量劫不过一弹指而已,还是把方向、目标确定,决定回归自性,回归大圆满,自性是大圆满。世尊在《华严》里面为我们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要把这个找回来,这是本有的,本有一定找得回来。六道跟十法界本来没有,这是一场恶梦,恶梦一定可以醒得过来,醒来就没有了。我们相信,真正醒过来心有余悸,六道苦,十法界苦,这作一场恶梦。所以,清醒过来不容易,真的清醒过来。

我们很幸运、很不容易,听到佛菩萨的教诲,了解事实真相,不需要断惑就能证真,这个真是稀有难信之法。极乐的同居它是净土,它不是秽土,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三个好处,这三个好处无与伦比。第一个好处「亲闻佛说法」,这是不容易遇到的。听什么佛说法?给诸位说,到极乐世界听报身佛说法。在西方极乐世界,三身即是一身,一身即是三身。我们在这个世间,纵然跟释迦佛生在同一个时代,有缘见到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你亲自听到法身、报身佛给你说法,哪有不开悟的道理!第二「不退转」,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所以佛告诉我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萨,这多难得。我们在这个世间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进步太少,退步就太多了,真叫进一步退十步,所以不容易成就。第三「寿命无量」,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正的无量寿,不是一个有量的无量数,是真正的无量数。所以,必定在这一生当中,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当中,圆断诸惑,圆满的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也就是《华严经》上说的执着、分别、妄想全断了。圆净四土,圆满证得清净四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所以生同居就是生上三土,同时生上三土,圆生四土,这是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我们果然有这个认识,有这种认知,怎么能不向往?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得到?能!肯定能得到,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这个愿不愿意就是你是不是真的认知,真认知之后,这个世间你才能真正放下。这世间还有没有放下的,换句话说,你对西方极乐世界认识模糊、不清楚;真的认识清楚,那还有话说吗?肯定成就,什么都放下了。放下之后,我们现前的工作,刚才也提到过,第一个,要把根本、基础打好,四个根,《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沙弥律仪》,持戒。有这个基础,真干,不真干不行,真干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三个,弘经。这是大乘,大乘最后一句话说「劝进行者」,净业三福一共十一句,前面十句都是自利,末后这一句是利他,自己成就了,一定要帮助别人,就是自行化他。末后这一愿,那是你完全进入境界了,「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要帮助天下的修行人破迷开悟,了解事实真相,跟自己一样发愿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就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修行一条路,一个方向、一条大道,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再接着看下面这段,「又此土修行难,退缘多故」。处处障碍,这个障碍是什么?就是帮助你退转的,也就是许许多多的诱惑,你要是禁不起诱惑你就退转。谁在诱惑你?魔在诱惑你。冤亲债主都是魔,你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亏欠他们太多,他们迷惑颠倒,他们要报复,他们要索取;欠命的要还他命,欠债要还钱,没还,他心不甘情不愿,总是要找你麻烦,何况后面还有大魔王做他们的依靠。我们也是迷得太深、迷得太重,诸佛菩萨想帮忙帮不上,不是佛菩萨不帮你,帮不上。怎么帮不上?不相信,不听话,受不了诱惑,好了,就退转了。「故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也」,为什么?退转了,道理在此地。今天这个世间,你六根所接触的,你细心去观察一下,哪一样不是名闻利养的诱惑、不是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你能够受得了,能够禁得起考验吗?所以退转的人很多,这是正常现象。真正能不退转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善根深厚,这种人不退转;另外一种人就是经教的薰习,虽然宿世善根不厚,但是他这一生的缘殊胜,一天都不离开经教。这种薰习也要有基础,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根柢好,四个根真扎下去,行愿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真干!有这个基础,天天不离开经教,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

经教的学习一定要遵守老规矩、老办法,中国自古至今还没有看到一个离开老办法成就的,没看到。老办法是阿难尊者留下来的,阿难尊者结集经藏,他上台去讲经他怎么讲?复讲,没有自己的意思。讲台上加上自己的意思,错了,为什么?自己的意思从哪来的?从心意识来的。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的时候,经教,他讲的东西从哪里来的?自性流露出来的。你没有能转识成智,你是从阿赖耶识里头流露出来的。自性流露是真心的流露,阿赖耶流露是妄心的流露,用妄心你怎么能成就?所以,佛家世世代代讲经都守着这个老规矩,自性流露。我们没有见性,怎么办?没见性,照老祖宗的方式来讲,别掺杂自己意思在里头,那就是复小座,都是这样成的,就是在近代都不例外。

我记得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接受香港同修的邀请,圣怀法师(去年往生的),邀请我到香港讲《楞严经》。我在香港遇到演培法师,演培法师那个时候是大法师,出了名的,香港的四众同修租了一辆巴士,带他到香港参观旅游,正好我在香港讲经,也就邀了我。我跟演公也很熟,演公就跟我谈到佛学院,他说佛学院出不了人才,他就指着我,他说你今天在这里讲经,你也不是佛学院出身的。没错,我们都是讲小座出身的。我们在台中,李老师开了个经学班,招了二十多个同学教讲经,怎么讲法?讲小座。那时候相当艰难,没有录音、录像,这些设备都没有,靠什么?靠笔记。笔记,谁有能力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记下来?没有这个能力,那就同学互相帮忙,老师讲这部经,教你们讲,你们同学每个人都记笔记。但是他的方法,一次教两个人,这两个人坐在老师对面,等於说其他的人都是旁听,教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学了之后,下个星期他上台讲给大家听,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他记不下来,同学帮忙,每个同学所记的统统交给他,他拿回去之后再去整理,把它写成一篇完整的讲稿。这个讲稿写成之后,要在班上讲一遍,老师也来听。讲一遍当中有修正、有补充,然后他再写第二遍讲稿,第二遍讲稿还是要上台给同学们做一次复讲,大家肯定了、可以了,第三次上台对信徒们讲。一个星期讲一次,一个小时,要费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个方法很笨拙,但是非常有效。一个小时的讲稿要写八千字,每个星期要写八千字的讲稿。实际上他不到两个小时,他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一个讲普通话,一个讲闽南话,好像是翻译,其实是同样一个讲稿,两个人上台讲,实际上讲经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八千字的讲稿。很不容易,苦学出来的。学讲经,大概一部经,老师规定至少不能少过三次,至多不能多过十次;十次就是两个月,一个星期一次,三次就是三个星期。真有效果!学习讲经那个时候,确实像李老师所说的,吃饭不知道什么味道,睡觉睡不好,这一个月、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心全力都在经上,这叫苦学。

所以讲经基本的条件,第一个,理解力要强、记忆力要强,没有这两个条件,没有法子讲经。听经的学生很多,讲经是从听经学生里面选拔出来的,他有这两个条件,听经能够理解、能够记得,没有这两个条件就没有办法学讲经。我参加这个班,在这个班里面学习非常有受用。我还没有轮到老师教我讲经,也就是我还没有资格坐在老师对面,那是要上台讲的,我是在后座,在后面旁听的。我的便宜刚刚好就是这两样长处,我理解、我记忆力很强,我听老师一个小时的讲演,要我上台去复讲,我至少可以能讲到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班上那些同学,我对他们的帮助就很大,他们漏掉、忘掉的时候都来找我。我多次告诉过同学,我学讲经的时候就是一个月一部经,我在台中住十五个月,一年三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这十三部经我都能讲,我在旁听听会的。因为老师教学这个顺序他是按先后,我是最后加入那个班的,所以我的排名排在最后,没有轮到我,我就离开了,那时候出家缘成熟了。所以一出家我就教佛学院,我学了十三部经,能讲十三部经,就教佛学院。复讲很辛苦,非常受用,不从这个方法学,在佛门叫科班出身,就是完全依照规矩学的,不依照规矩学的非常困难,讲老师的东西,讲别人的东西。

所以我这次第十一遍讲《无量寿经》,我采取讲老师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东西,演义。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夏老是什么人?黄念祖老居士知道,没说,不说好。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再来人,这个事情做不出来的。你看宋朝王龙舒做过,清朝魏默深做过,彭际清也尝试做过,都不圆满,都有缺陷。到这是第三次,夏老重新来会集,费了多少时间?十年。不容易!这是给我们做示范,给我们做榜样,谦卑、虚心。黄念老禀承老师的嘱咐,给这个经做个注解。黄念祖老居士亲自听夏老讲《无量寿经》,搜集经论、古大德的注疏、论述总共一百九十三种,引证的。这是菩萨再来,不是凡夫,他们出现在这个世间,唯一的使命就是完成这个工作,这部经解要普度末法以后九千年的众生同归极乐,这个缘多殊胜。我在台中住了十年,亲近李老师,这个缘也是无比的稀有,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解。我遇到,还没有遇到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我遇到的是李老师的眉注,我用他的眉注讲了三、四遍才遇到黄老居士,遇到这个注解的本子。这次完全讲注解,遵从古大德所说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没有自己的东西,经是佛说的,解是菩萨说的。学习古大德的谦卑、恭敬,那我们的修行道就容易了,就不是难行道。

我们再往下看,「极乐成佛易,无退转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要往生?就为这个。不取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太难了!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都介绍行人(修行人)求生净土。诸佛如来没有私心,不为自己,都是想帮助别人成就,哪个地方缘殊胜就介绍他到哪里去,念念想着众生得度,念念想着众生回头、众生成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经中往生正因品云: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圆证三不退。「诸往生者」,这一句重要,四土三辈九品,无论是哪个品位,无论是什么样根性的众生,只要你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也好,也是阿惟越致菩萨。「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这是肯定的,这句话是说凡圣同居土。为什么?金色身、三十二相,同居土所现的,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相是一样的。

「极乐胜於十方者,首在带业凡夫,一生彼国,便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此翻不退。」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下面讲,「又不退有三义」,这给我们解释出来,不退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位不退,入圣流」,圣人,圣流,圣人的俱乐部。要什么样的条件?在我们这个世间要断见惑,你才能入圣流。圣流是小乘初果,大乘,《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里面初信位的菩萨,这在佛法叫小小圣,初果。要放下身见,不再执着身是自己;要放下边见,决定没有对立的念头,不跟一切人对立,不跟一切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这放下了。再放下成见,就是自己的意思,没自己的意思了。成见又分为因上的成见跟果上的成见,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这两大类的成见都没有了。诸位要知道,这清净心现前,刚刚现前,清净平等觉。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也全都放下了,为什么?完全依圣教的教诲,对圣教决定没有丝毫疑惑。

一般人学佛困难,以为经典里面,他有自己的意思,认为这个不适应现代社会,这几句不适合我们现在修学,他起这个念头。起这个念头他就有障碍,他就入不了圣流,他起烦恼、他起分别、他起执着。如何我们面对着经教,不起分别、不起执着,那就对了。难!非常难。特别是戒律,我对於戒律能有一点信心,章嘉大师费了三年时间,他非常有智慧,善巧方便。因为我入佛门是从学术这个路子契入的,跟方老师学哲学,这里面就有严重的分别执着。方老师那个时候他也有,他说佛法里有一部分是高深的哲学,还有一部分是迷信的宗教,那些东西我们应当放弃。所以在十个宗里面,方老师只着重在性宗跟相宗,性相两宗是哲学。我受他这个影响很深,特别是对於戒律,戒律是日常生活的规范,中国跟印度,中外不一样,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规范,外国有外国的规范。中国规范是从古时候儒家讲的礼,这是中国规范,而礼,每个时代又不一样。三代之礼都有修订,要适合於现前生活状况,像法律一样,它隔个几年要做一次修订。像古代行礼,最敬礼是三跪九叩首,那个时代,现在我们最敬礼是三鞠躬。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古代跟现在不一样,所以我们只学它的精神,不要学它这些方式。

123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六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十一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