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十一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5/16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十三面倒数第五行,从当中看起。我们从:

「弥陀之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圆融具德,超情离见,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故非思量分别之所能知、语言文字之所能及,故云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我们看到这里,前面我们学习到这一段。这是早年的祖师大德们苦口婆心,帮助我们对净宗法门建立信心,为我们说出弥陀的本愿,确确实实是期望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能成就无上菩提,这叫一乘愿海。这个事情能做得到吗?经论上常常说「浊恶凡夫,五浊恶世」,造作恶业的这些凡夫能在一生成佛吗?这个话谁能相信?实在说,有没有人相信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不能相信?让我们想起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给我们讲六个信,六个信第一个就是信自己,第二才是信他,这个他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如果对自己没信心,没信心的人多,不是坏人是好人。我初学佛的时候,有一个好朋友同事,是我们班上的一个秘书,我们常常有往来。我学佛,他太太不敢上佛寺,不敢进大殿,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自己造的罪业太重,不敢见佛菩萨。好人,不是坏人,知道自己起心动念、行为不善,知道,不是没有良心,知道,不敢。这个对於净土法门,就很难在一生当中得到利益。听到能信、能理解,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上根人,不是下根。

《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能信、能解、能发愿、能照做,这就是上根人,这里说的专接上根是指这些人。这显示什么?显示出性德,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德能是不可思议。宇宙万法是自性所现所生的,自性能生能现、万德万能,没有说这桩事情它做不到,在经上没有这种说法。佛不度无缘之人,那个无缘是他不接受,他不能依教奉行;他要接受、他要依教奉行,没有一个不得度。我们在前面读到,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得生。语气这样的坚定,让我们看了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是性德起用。所以一定要晓得,六字洪名圆融具德,为什么?超情离见。这一句把道理说出来了,六道凡夫有情执,四圣法界没离见,超情离见四个字就超越十法界,超情是超越六道,超见是超越四圣法界。所以举体,体是自性,事理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称为一真法界。诸位要知道,一就是真的,二就妄,就不是真的。所以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多,起心动念就是妄,为什么?起心动念就二,一动就是二。道家也是这么说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说得有味道。一是什么没说清楚,只说一,二是什么也没有说清楚,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学了《华严》、学了《妄尽还源观》,很清楚,一是什么?一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二是什么?二是依正庄严。三是什么?三是示三遍,也可以说三是阿赖耶的三细相,真的三生万物。道家的这些圣哲给我们起了这么一个头,没细说,佛法里头细说,显一体是一,起二用是二,示三遍这三,三生万物。《还源观》上讲的三遍,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精神现象,都具足三种周遍。第一个「周遍法界」,第二个「出生无尽」,变化无穷,这能生万物,第三个是「含容空有」,《还源观》上讲的。照大乘里面讲,一是自性、也叫法性,二呢?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无明是什么?阿赖耶。你看,一真一妄,二了,一是真心,二是妄心,妄心出来了。妄心里面有三个特性,三种现象,业相、转相、境界相同时出来,科学家说能量、信息、物质,这是能生万法。能量是阿赖耶的业相,也就是振动,现在科学里面讲振动,转相是信息,境界相是物质,从这里生起来的,这是讲宇宙、万法,人生是讲自己,从哪里来的,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宇宙怎么来的,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为什么会有变化,这些变化全是转相,也叫见分,它起的作用,《还源观》上三种周遍,这是第二种,出生无尽,这句话就是变幻无穷。它为什么会变?因为有情众生他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一切境界相都随着他念头在转变,就这么个道理。念头清净变净土,念头不清净变秽土,念头善变善境界,三善道,念头不善现三恶道,千变万化。

佛告诉我们,你可别当真,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诸佛菩萨跟六道众生生活在一起,为什么生活在一起?他本来就在一起,只是你自己不认识,你迷了,本来是在一起的。在一起,我们住秽土,他们住净土,这什么道理?其实大乘教理我们常常读,读了什么?你在生活上就忘掉,你没用上。心净则佛土净,他们这些人觉悟,心清净,所以跟我们住在一起,他还住净土。我们呢?我们心染就住秽土,我们心善就住天道,心不善住三途,十法界依正庄严,没离开当下一念,这完全给你讲真话。你说哪个境界不是华严境界!你找不到一处是在华严之外的,找不到;换句话说,究竟圆满的就是华严境界。无量寿是华严境界的核心,无比殊胜的圆满,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一就是真,动个念头就是妄,一真就没有了。谁见到一真?谁住在一真?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以上,确实跟我们是重叠的,是没有离开的。所以不是思量分别之所能知,思是第六意识分别,量是第七识执着,我们用第六识、用第七识,也就是说用执着、用分别的心,你决定不能够了解真相。

所以大乘法里面教导学人,离心意识参。我们世间东西叫研究,不明了的时候好好研究研究,研究没有离开心意识,还是用它。佛法呢?佛法不用心意识。为什么?心意识是妄心,心意识就是阿赖耶。心是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识是第六意识,所以心意识是阿赖耶,妄心,不是真心。不用阿赖耶了,不用阿赖耶,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不用末那,末那就变成平等性智;不用意识,意识是分别,不分别了,不用它,意识就变成妙观察智。转八识成四智,在《华严经》上,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你脱离了十法界,你住在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在同时同处,这很神奇,同时同处,不同维次的空间,就不同维次,如果把维次突破,你就看到同时同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维次,所以四土三辈九品都在一起,一点障碍都没有,那个世界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那叫一真。分别思量、语言文字都无法去形容它,唯证方知,所以说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九法界的众生如何能信能解?要靠佛力加持,佛菩萨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而且还细说。我们真听懂,真明白,相信,不疑惑,叫解悟,不是自己亲证的境界,佛菩萨跟我们说,我们真懂、真明白。

「行人若能於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我们相信这个法法尔如是,不是什么人创造的,不是什么人发明,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自性,自性有体、有相、有作用。《华严经》上讲的「大方广」,大是形容它的体,方是说相,广是说作用。自性也有体相用,体的体相用那太微妙,真的是唯证方知。相的体相用、作用的体相用,我们从亲近佛菩萨,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我们稍生信解,生起少分的信解,信解都不是圆满的。这少分的信解,遇到净宗法门,能够真正发心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依教奉行,执持名号,这个愿望一定能成就,这就是上根人,为什么?他一生成佛。这就是弥陀一乘愿海,稍生信解的人都能入弥陀一乘愿海,这还得了吗?「故云专接上根」,上根是这么个解释法。可是我们要很冷静、客观去看这桩事情,对净宗念佛求生净土,真正一点怀疑都没有,全程肯定的接受,依教奉行的人不多,真不多!这对谁说?对净宗学人来说。一般修净土的他是不是真心?不是真心。真了解了?没有。他那个信心是古人讲的露水道心,或有或无,有时候有,有时候他就没有。这也是显示出这个心是动的,念头刹那刹那在转,转得太快,转的速度我们无法想像。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换算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你说这个速度多快。所以从这些振动当中,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讲得很具体,十法界依正庄严种种色相不相同,原因是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振动频率慢的就变成物质现象,物质现象里面非常坚硬的泥沙、石块,我们现在说变成固体的。振动频率再快一点的,就变成树木花草、变成一些动物,也是物质,比较柔软一点;动作再快一点的,变成自然现象,频率不一样。我们就眼前这个例子来说,实际上它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我们理解、明白了,有科学的数据。所以这个法门,弥陀如来专接上根,一生圆满成就。

「同时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如来就是阿弥陀佛,他老人家从真实慧中,这个真实慧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这个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精神现象的根源,它起两个作用,一个是物质现象的作用,一个是精神现象的作用,精神现象是从真实智慧里面,从这个根里面发生的;物质现象是从德相里面生的,智慧、德相这是自性本有的。所以自性里面德相就变成物质现象,自性里面的智慧就变成精神现象。在佛法里物质现象称为色法,精神现象称为心法,心法通常在自性里面是见闻觉知,在阿赖耶里面称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从哪来的?从见闻觉知里头来的。真实慧中开演这个法门,净土法门,净土的物质世界,大家都晓得,西方极乐世界它是物质世界,不过这个物质跟我们这边物质又不一样,它比我们的物质殊胜,殊胜在哪里?它们的物质现象里头,精神现象特别明显。我们这个世界的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它比较迟钝,不是没有,有,你不容易发现它有,它在那里起作用,它起的作用你不知道。其实十法界的依正庄严,跟西方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一丝毫差别都没有,而是什么?而是境随心转。我们地球上居住的人愚痴,所以物质现象也愚痴,人愚痴,它也愚痴。西方极乐世界的居民,他觉悟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物质现象它也觉悟,就这么个道理,真的境随心转,一点都不错。

你看它们的物质现象能说法,表法非常明显。我们这个世间物质也表法,只有什么人看到?心地清净的人、观察敏锐的人他看到,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我们一般烦恼习气很重,迷失自性很深,看不出来。这些大道理我们要能掌握住,对我们现在修学就大有帮助,帮助你开悟。时时刻刻都有小悟,都有悟处,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变成大彻大悟,所以人心不能不在道上。什么是道?大乘佛法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道;在世间法里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道。我们把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用这十二个字统统代表,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这十二个字,都能与这十二个字相应,那你就叫行道。你行在道上,你没有离开轨道,你将来一定能够证道,这十二个字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开演这个法门。所以末后一句念佛,这个念佛重要,唯有信愿持名你才能回归性德。极乐世界是性德成就的,极乐世界是性德的大圆满,你说它多重要。我们不从这个道,从另外方法去证得,很难,为什么?它要断烦恼习气。这个法门告诉我们,不需要断烦恼习气就能成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就能生净土。所以弥陀欲惠众生真实之利,欲是他的愿望,这个惠是给予,给予众生真实的利益。

「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故此甚深之法,复又傍及中下也」。弥陀这个法门必定是方便究竟的,这方便到家了,没有再比这个法门更方便的,普遍可以加被一切根性的众生,这三根是上中下,所有不同根性的众生遇到这个法门都能得利益,而且都能够一生成就,下下根人也能一生成就,这个了不起!下下根就是五逆十恶,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遇到善友劝你学这个法门,可是你得相信,立刻回头,发愿求生,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个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我们知道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萨,真正不可思议。确实是下下品,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所表现的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没两样,这不是他修得的,是阿弥陀佛加持他的,所以他就有能力像其他菩萨一样应化在十法界教化众生,他就有这个能力。如果不是净宗法门,他要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六道十法界里面去帮别人?他一定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也就是证得圆教初住的地位才行。要是勉强,我们把这个标准降低,降到最低也是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他超越六道轮回,再回到六道,他能帮助六道众生,他不会再迷惑。三种不退,他证得位不退;诸佛菩萨以威神加持他,帮助他达到行不退;念不退他没有,他还没有得到。这是慈悲心很重的人,自己还没有大成就,有这点小成就,就急着去帮助别人,这一类的。

所以我们如果把事实真相都了解,你才真正知道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太殊胜!我们学净土,学净土就是学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必须有阿弥陀佛的宏愿,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愿一切众生悉登彼岸,这个彼岸是大般涅盘,就是究竟成佛。弥陀本愿,我们没有这个本愿的话,跟阿弥陀佛就不相应。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很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如果你心量很小,只顾自己,没想到别人,这个与阿弥陀佛的愿不相应,你发愿求生净土能不能去?不能去。原因在哪里?你跟阿弥陀佛的愿性质不一样,阿弥陀佛是为普度众生的,遍法界虚空界一个众生都不舍的;你是专为自己,没有想到别人,你也发愿求生,愿的性质不一样,那去不了,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所以古圣先贤把这部经跟《华严经》,看作是等量齐观,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心量不大怎么行?在本经,你看看夏莲公分的这四十八章,也叫四十八品,第二品「德遵普贤」,太明显了。经文上「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之德就是十大愿王,每一愿的境界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所以称为大愿。不是对某一个人、某一个地区,不是的,它的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没有这么大的愿,跟阿弥陀佛就不相应。所以蕅益大师跟我们说出往生的条件,能不能去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浅深。现在我们知道,往生是第一桩大事,品位高下不在乎,到那个地方亲近阿弥陀佛,向上提升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自己能勇猛精进的话,那速度太快了。所以十方菩萨没有一个不向往极乐世界的,什么原因?就是把修行境界提升的速度加快。至於上根我们不会怀疑,下根、下下根很愚痴的人不能轻视,为什么?有缘分听到这个法门,看到净宗经典,见到佛菩萨形像,肯定是多生多劫学佛人。为什么这一生这个样子?情执、烦恼太重,迷了,迷得太深,情执太重,所以这一生当中都没有遇到佛缘,临命终时才遇到。虽然是临命终时遇到,不迟,把他阿赖耶识过去那些种子都引出来,这个速度太快,刹那之间阿赖耶的种子已经出来了,他最后那很短的时间他就接受,他就相信、就发愿,他真的佛来接引他往生。这里头讲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可思议,这我们凡夫不知道的。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十一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十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一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