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6/25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今天我们接着前面的学习,「缘起十义」,从第七看起。

「七,同体相入义。同体相入者」,这个地方举的例子,「谓一缘多缘无别体,故名为同体。若一缘有力,则能持多一。若多一无力,则依彼一缘。是故一能摄多,多便入一;多能摄一,一便入多也。」同体相入的意思。一缘,我们就现前我们这个小道场,这个小道场里面的一个人,个人,这么多人聚集起来形成这个道场,团体是多缘,团体当中的一分子这是一缘,都是发心修学净宗,尤其现在每一位都是发大菩提心来修六和敬。为什么修六和敬?在灾难即将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救自己、要救家庭、要救社会、要救国家、要救世界、要救这个地球。我们彼此都有这个使命感,都有这个责任感、义务感,在这个小团体里面共同来学习。那么一个人,这是一缘,团体,这就是多缘,这是讲同体。

下面说,若一缘有力。我们团体这么多人,有一个人有力。力不好懂,我们说有福报,一个人有福,中国谚语所谓是「一人有福,连带一屋」,这个小团体里面的人统统都有福了。所以一个人有力,能持多一。多一就是每个人,每个人都得到好处,都得到利益,叫多一受惠。若多一无力,譬如像科学家告诉我们的,他们讲,现在都是谈化解灾难,这个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这是多,这是多一,这六十多亿人大多数都是在造作种种不善。造作不善实在讲就没福,不要看到他很有钱,他很有地位,他今天生活非常优越,不见得,那个灾难一来,什么都没有了。那么来生呢?来生更苦。所以什么是福?离不开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真正的福报。那学佛,念佛更是极大的福报,为什么?你能念佛,你发愿求生净土,你这一生就成佛了,你想想,世出世间的福报,有哪一种福报能跟你相比?遍法界虚空界第一福是成佛。回归自性,正是释迦牟尼佛在大经上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这个福报,十方诸佛来讲,讲无量劫都讲不清楚、都讲不完,这个福报多大!就正如同这种情形一样,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是修福,造业!可是一缘,这个多一无力,则依彼一缘。一缘是少数,科学家告诉我们,如果这个地球上能有八千人,八千人,他这个算法是算百分之ㄧ的平方根,六十亿百分之ㄧ的平方根大概是还不到八千人,这是少数,我们把它算作一,八千人修福,六十亿人沾光,享他们的福,虽造业,不至於遭大灾难,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事情我们想想能相信吗?一个人有福,能够帮助那么多造业的人?科学家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比喻,他说假设以一百万人口的都市,只要有一百个人有福就行了。一百万,一百个人真正修福,断恶修善,转迷为悟,依照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学认真去做,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很少数的人,像我们这个道场,一百个人可以找得到,真正发心的,能不能?古人有这个说法,中国人都听说、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就是古人讲的邪不胜正。多数人造业,那是邪,邪知邪见、邪行邪业;这少数人虽然很少,全世界只有八千人,一百万都市里面只有一百人,这一百人正知正见,转恶为善、转迷为悟,每天认真努力向古圣先贤、向佛菩萨学习,这个力量大,这真叫邪不胜正。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要冷静的去反省,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人生酬业」。你来干什么的?佛在经上讲得好,这是讲大多数人,是来酬偿业报的。过去生中修福,到这个世间来享福的;过去生中造罪业,到这个世间来受罪的。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的,你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就这两种原因来的。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这个果报是不是不变的?不是的。我们前面读过,一切法没有自体,从缘而生,所以没有一法是定法,刹那刹那它就在那里变迁。为什么会变迁?随着念头变,一切法决定离不开你的意识,意识就是念头,念头千变万化,前一念是恶,后一念是善,那就变了。变得快的、变得扎实的、变了之后能够保持的,是圣贤教诲。我们知道过去很多想法错了,很多看法错了,现在普遍的,人想的是什么?想的是钱,看的也是钱,钻到钱眼里面出不来,这是现在的社会。在整个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地区,我们常常去旅行、去参观,知道价值观真的颠倒了。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把这个钱看得很轻,而把道德看得最重。所以中国的古社会,人在社会上也有身分地位,以前在这个社会上所谓「士农工商」,中国人排这个顺序是由右到左,这是我们对面看的,士农工商。外国人跟我们是相反的,外国人看东西是从这边开头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像我们讲堂后面赵朴老写的字,「知恩报恩」,这是按中国传统的排法,知恩报恩;外国从反过来,那是「恩报恩知」,就是这个念法。可是士农工商反过来念是怎么念法?商工农士,商摆在第一。真的,整个社会都是商人,你看教书的老师,老师是学商,拿学来做生意买卖,学校就变成学店,医生是医商。你看,无论干哪一行,他把钱摆在第一,这就是商。这跟从前完全颠倒,把伦理道德摆在最后,甚至於最后根本就没有了,瞧不起它,不用、不要了,不必要这个东西,有钱就行了。所以诸位细细去观察,连宗教都变成商店。这要是用中国士农工商来看,能够看得出来。士农工商这是正常的,如果士是第一,这一个缘有力,好!他能指导底下的农工商,社会有秩序。商要是把金钱摆在第一的时候,这个不得了!现在民主社会,民主里头官员是选举出来的,我听说,很多人告诉我,选举是只要你有钱可以买选票,官也变成商了。你说他有钱买选票,他选上之后,他一定是大大的捞一把回去,他一定会赚,一本万利,好像这个世界完全被金钱统治了;在古代不是这样的,古代是伦理道德,学术是在社会上被人最尊崇的。今天的社会有问题了,出在哪里?出在士农工商颠倒,变成商工农士,问题出在这里。地球也出了问题,许许多多灾变发生了,原因是什么?原因还是价值观颠倒。真正的原因,人为的,佛在经上这样说,儒跟道也是这个说法,现在尖端的量子科学家也是这个说法,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所以社会的动乱、灾难的频繁,有没有办法拯救?答案是肯定的,就是这个一缘有力。

今天这个社会这一缘是谁?这一缘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是学佛、学道的人。他们要真学才行,真正学儒要立志做孔子、做孟子,你才真能学得到!学道的人要立志学老庄,学佛的人要立志作佛。昨天晚上,我回去,还有个同修来看我,告诉我一个信息,有些佛门弟子想在广州盖六祖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建个寺庙,好事情,希望我在那个地方将来能讲一部《坛经》,我答应他了,好。一缘有力,这学佛,你看看六祖还得了,我们要知道,六祖见五祖的时候二十四岁,到黄梅去参访五祖,五祖问他:「你来干什么?」他的回答:「我来作佛。」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要见五祖,你来干什么?我来求保平安、求升官发财,都是求这个。你看看他这一开口,他来作佛的。大概五祖一生当中没有碰到这么一个人,他是来作佛的。他真的作佛了,五祖没有辜负他,真的帮助他作佛了。这是什么?这叫学佛,学佛就是要学作佛、学作菩萨。真正学作佛,那得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一生教学。给诸位说,儒释道三家都是作师,他们在社会上地位都是老师,都是教学。三家,佛的绩效最大,什么原因?皇上支持。老百姓、人民一看皇帝支持的,谁不想学!从前佛教是归皇上管的。第二,儒也不错,儒是归宰相管的,是国家来支持的。道,缘就稍微差一点,但是也不少,为什么?道的成就是神仙,想学神仙的人不少,学神仙的人都到道那里去了。三家都是教学。佛家有《大藏经》,道有《道藏》,儒,近代一些学者在编《儒藏》,你去看看三家的典籍你就知道,用现在的话,它是学派,它是教育。所以这三家我们都不能把它当宗教看,那就看错了。

中国没有宗教,要说中国有宗教,那中国拜祖宗,这个拜祖宗是纪念祖宗,不忘祖宗的恩德。更重要的意思,孔子说得很好,这种风气在社会普遍推行,能够收到民德归厚。你看,千百年的老祖宗念念不忘,对於眼前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纪念祖先是启发人的孝心,启动人的孝行,这个意义多深。孝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传统教学的根,没有根,那怎么会有成就。所以这个意义非常之深长。一缘有力就是说的这个,它就能持多一。多一无力,那就依彼一缘,所以在中国社会无论是哪一门,没有不依孝敬的。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的法门八万四千,那是多一;一法是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净业三福的第一福,这是一法。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佛法也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儒跟佛是同一个根。根本既然相同,哪有不和融的道理,自然和融。这些年来,我们接触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宗教,把他们经典展开来看看,也是以孝亲尊师为根本;换句话说,全世界的宗教必有和融之理,这是理,理就在此。宗教从这里生,你细细再观察,这个世间哪一法不是从这里生的。我们今天人人都希望社会和谐、族群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再像佛教说的宇宙和谐,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同一个自性。孝亲尊师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这是一法,这一法有力,不是无力,一切法都能够依这一法,那就有福了;如果背弃这一法,那灾难就来了,就这么回事。所以佛门常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要是违背了性德,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就苦海无边。我们今天看到社会的动乱、地球的变异,什么都不正常了,你回头,把这个有力的找到。这个有力,在中国讲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在佛法里面讲,三皈五戒、十善业道。我们真正能够学习,你立刻能得到的效果,自己身心健康、烦恼少、智慧长,你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效果马上就看到了。

所以一定要记住,法没有定法,随着念头转。今天世人念头都转错了,很难得,我们在这个时代得人身、能闻正法,能学习传统文化、亲近诸佛菩萨,这是多大的福报,这是多么殊胜的因缘!我们回头了,我们找到方向、找到目标了,我们回归到有力,这一缘有力,我们认真学,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力了。真正发心,大家一起来修六和敬的这个人,个个都有力。希望你这个力量你要能在一家发挥,你自己一个人修六和,回家你一家修六和;再慢慢的,让你的亲朋好友修六和,你的邻居修六和,真干。从哪里干起?从《弟子规》干起,从礼敬诸佛干起,头一个学的有礼貌。以前我们疏忽了,见到人不打招呼,现在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和睦,我不要求别人跟我和,我要要求我跟别人和,我跟别人和,见到别人要亲切打个招呼。这个东西要有智慧,分寸要拿捏得很准。尤其居住在都市,现在住的都是公寓房子,同住一栋大楼的人,见面点个头,微笑问个好,这是分寸。这种态度做三个月,三个月之后可以跟他深深鞠个躬,慢慢让他习惯。如果一开头九十度鞠躬礼会把他吓倒了,他说这怎么回事情,会吓住,所以慢慢来。那我们相信半年到一年的时候,那个大楼和睦了,你一个人带动这个群体,得真干才行!诚心诚意,真诚心,主动的为大众服务,跟大众结缘。

就像我们过去,往年在台中学教,李老师告诉我们,讲经弘法的人法缘非常重要。有的人没法缘,讲得是不错,很好,听的人很少,没什么人听;有些人讲得并不怎么样,法缘好,听众特别多,这什么道理?老师给我们讲法缘不一样,你得要跟人结缘。怎么结缘法?老师在这边讲经,讲经的这一天,我们这些学经教的同学都到大门口做招待、做接待,特别是看到新面孔的这些同修,或者是初来的,或者是从外地来的,我们亲切的接待他,带他找座位,照顾他,亲切照顾他,这就结了法缘。老师还告诉我们,买一点糖果放在身上,来听经的一个人送一块小糖果,结缘。所以得让人有好感,别人到你这个道场来,觉得你道场人都非常亲切,宾至如归。这些都是在修六和敬。你平常在家,居家亦如是,特别是住在公寓里,家家户户要懂得照顾,佛法里面讲要知道问讯。这个小点心一个星期可以送个一、二次,花费不多,非常有限,也欢喜。我们这边有些光碟,结缘的一些小册子,在我们居住地方都可以赠送,他喜欢就给他介绍。问题是在你真有心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心是菩提心,度众生的心。有心当然就要有行为,我们一个人没有力,我们依团体,我们依靠团体,团体有力。下面说,是故一能摄多,多便入一。一能摄多,这是我们讲道场,这个场有道,道是一,能摄多,许许多多人,许许多多人都到这里来了。多能摄一,一就入多,自然就融入这个团体。这是同体相入的意思。

我们再看底下,下面第八「同体相即义。同体相即者,谓本一多一,同是一体,故相即也」。譬如本一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多一是大众;或者我们从教学里面来讲,用这个比喻也好,本一是老师,多一是学生,同是一体,所以它相即。「盖本一有体」,这个体就是智慧、技能,「能作多一」,就是能给众人,就是指导众人,有这个能力来指导大众,多一是大众。「多一无体」,这些学生没有老师的智慧,也没有老师的技术能力,「由本一成」,老师指导他、教导他,学生都成就了,这统统都属於缘起。「多一即本一也」,学生学成之后,学生跟老师的智慧能力就相等。「故本一有体,则多一无体,多一有体,则本一无体。」这话怎么说?最初老师教学生,到后来的结果好,学生超过老师,我们中国人所谓「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这个教学成功了。如果这个好老师一生教学,学生都不能超过老师,这个教学是失败的,为什么?这个世代、大时代水平往下降落,一代不如一代。一代不如一代,责任谁负?老师负,老师没有尽心尽力,老师没教导好。你看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总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超过自己,家庭的福;如果一代不如一代,衰了;家如此,事业也是如此,你经营一个行业,你下一代不如你,再下一代更不如你,你的事业就完了,你如何能保持一代比一代超越。没有一行不是这样的,政治也是如此。

你看从前作官的戴的那个帽子,那个帽子叫「进贤冠」,前面一层低,后面一层高起来,代表什么?前面这一层是我这一代,后面是我底下的一代,希望我底下一代的成就要高过我。怕你忘掉,让你处理公务戴上这个帽子你就想起来。学生不能超过老师,这是教育失败,老师惭愧。所以学生超过老师是应该的,为什么?学生踩在老师的肩膀上上去了,这是好老师,这真正的老师。可是我们也曾经看到,听到的就更多,老师不愿意学生超过他。学生超过了,老师嫉妒,有没有?有,自古就有,历史上记载的例子就很多,这不是好老师。可是那个老师都很有德行、很有学问,嫉妒的烦恼太重,很不容易把它化掉。这个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从哪来的?从我慢来的。我慢是末那识里面的四大烦恼之ㄧ,这个东西不好,障道,造罪业。父母对儿女有责任,要抚养、要教导他、要成就他,老师对学生亦复如是。可是今天老师不容易找到,今天学校的老师,学店,老师都变成商人,问题是贩卖知识,拿钱才教,不拿钱就不教;拿的钱再多,也未必真教你,这太难太难了。这就是世风日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灾难?我们就晓得、就明白了。我们自己怎么个做法也就知道了,尽心尽力去帮助人。

可是,老师想找一个学生,真正肯学的,也不是容易事情。从前李老师跟我讲过好几次,一个好学的学生想找一个老师(好老师)真正教他,可遇不可求。你在一生当中真正遇到了,你肯定会成就,可以说没有不成就的。哪一个好老师不希望自己有传人,而且希望传人一定在他之上,为什么?老师把所有东西传授给学生。学生除了承传老师的,他一定还学其他东西,那他就会在老师之上,无论在德能上,肯定要超过,这是老师欢喜。老师找一个这样的传人难,到哪里去找?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所以在过去,一个好老师一生找不到传人,只有一个方法,著作,着书立说,希望后世有人读到他的书,跟着他的教诲学习。眼前找不到,寄托於将来,这是着书立说的本意。所以我们看看古人的用心多么善良、多么纯真,在现在真找不到了。我这一生还遇到三个老师,非常非常不容易,冷静去想想,无比殊胜的缘分。我遇到这三个老师不是学商,三个老师我都没有缴一分钱的学费,跟着他都学了很长的时间,没缴学费,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再也找不到了。所以这末后一句是多一有体,则本一无体。多一有体,学生当中有得三昧的、有开悟的、有证果的,老师有的时候没开悟,老师有的时候没证果,学生成就了。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十八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二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六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