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六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8/15马来西亚华严讲堂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三十六面第一行,从第二句看起,「菩萨能化」,从这看起:

「菩萨能化无量身应现微尘刹,无有住处,无有朕迹,如电激空中,无所从来,去无定迹。菩萨平等,无有先此后彼等分别心,如电光照物,无彼此先后分别。」这是《会疏》里面的意思,是说参与世尊无量寿这次法会当中的菩萨,人数无量无边,都是法身大士,这些人智慧、神通、道力都跟诸佛如来平等,我们在《华严经》当中看到。只是无始无明的习气还没有断干净,但是智慧、神通、道力跟诸佛如来是相同的。所以他有能力化身,化多少身?无量无数无尽的身相,应现在微尘刹土。这句话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这些人,常寂光跟实报土的这些人,他们感应的能力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微尘刹中的众生有感,他们都能应。我们今天的世界,也很可能是一粒微尘刹土,究竟的真相我们凡夫不知道。而且,刹土正是中国古大德所说的大而无外,往大处去看,今天讲宏观世界,世界没有边际,没有边,无穷大;向小处看,看微尘,一粒微尘里头有刹土,那个刹土里面还有微尘,微尘里面又有刹土,其小无内,找不到内。大是无量无边,小是无穷无尽,这是什么?这是自性,自性不可思议。

如来跟这些大士们,他们证得圆满的心性,明心见性了,见性之后我们问他有没有住处?没有。要是真的给你说住处,处处都是常寂光,所以就没有住处,处处皆是实报土,实报土没有一定的方所。十法界里面这些众生有住处,这住处怎么来的?我们晓得,意念当中产生的幻相、错觉,这才是事实真相。没有住处,自己执着有个住处,没有方所,执着有个方所。大士们已经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有住处就是应无所住。释迦牟尼佛见性了,住无所住。「无有朕迹」,朕迹就是预兆,他来了,来了没有预兆,他离开了,离开也没有预兆,来无处来,去亦无处去,痕迹都没有。这里举个例子说,「如电激空中」。闪电,下雨天我们看到闪电,闪电从哪里来的?一刹那这个光就没有了,它到哪里去了?来无处,去亦无踪。菩萨应化在大千世界、应化在十法界,就像闪电在空中,刹那出现的这个现象。说实在的,佛菩萨应身如是,我们十法界、六道众生,我们的身叫业报身,他们没有,他们是众生有感,自自然然应现,感应道交绝不失时,什么时候感,什么时候就应,一次错过都没有,没有丝毫差错。

众生在六道、在十法界是业力牵引,你的心地染污、不清净,决定生六道轮回;心地清净,净而不染,那你肯定生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这讲我们娑婆世界。秽土里面,就是六道,有善有恶,善心善行生三善道,通常讲的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这叫三善道。实际上,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阿修罗,除了地狱没有阿修罗,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罗。天有阿修罗,其他三道,人有阿修罗,畜生有阿修罗,鬼有阿修罗,六道里这四道都有阿修罗,只有地狱没有。天阿修罗算是善道,其余的,人间阿修罗、畜生阿修罗、饿鬼阿修罗都不能算是善道,只有天阿修罗算善道。这三善道、三恶道,心行不善感应的是三恶道,心行善感应的是三善道。善恶的标准是佛所讲的《十善业道经》,那个是标准。所以佛劝众生不能不修善,不修善来生到三途去了,三途太苦了。

菩萨虽然应化在十法界,特别是在六道,我们住在六道,菩萨的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菩萨虽然有应,但是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所以说「无有先此后彼等分别心」,他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没有分别,什么都照到。我们有业障,太阳虽然美好也照不到,这什么业障?你躲在房间里面,太阳照不到你,你出门打一把伞,太阳也照不到你。那是你自己有业障,你障碍了,不是太阳不照你,是你不想让它照。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就像这个样子,普照一切众生,「如电光照物,无彼此先后分别」。为什么?他已经证得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当然就没有彼此先后的分别,一体嘛!这个境界我们学佛的人要发心,他们证得了,我们也应该证得,这才对。

底下有个注解,黄老居士的注解,「上云菩萨一念」,前面说,上云是前面说,菩萨一念,「普至十方」,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念周遍法界,「故其神速,超过光速无量亿倍」,决定不是光的速度、电的速度能够跟它相比。这就是如同《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示三遍」里的第一条,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周遍法界这个意思要跟经典上讲的相应,无量无边的世界,乃至微尘刹土,佛家常讲的十方刹土、微尘法界,十方刹土是宏观宇宙,微尘法界是微观的宇宙,一念普至,统统达到了。这是讲「化现其身,犹如电光」,《金刚经》上讲的无住生心,六祖惠能大师也在这一句里面大彻大悟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下面这两句,离见解缚。「裂魔见网,解诸缠缚」,缠是缠绕的缠。「裂者,破也」,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裂是破,「魔者,《智度论》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魔,实际上说是折磨的意思,人受折磨,痛苦不堪,梁武帝感到折磨比鬼还可怕,就把这个磨字,磨本来底下是个石头,把那个石头去掉,改成一个鬼,魔鬼一样。这个字是梁武帝发明的,中国古字里没有,没这个字。所以诸位看古老的本子,里面还用折磨的磨,就是它还是用个石头,不是用个鬼,要知道这两个字意思是一样的。它障碍我们的法身慧命,它破坏我们的道法,我们所学的道、我们所修的法、我们所修的功德善本。善本是什么?善本就是十善,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从十善出生的,十善像个根,所以称之为善根,善本跟善根是一个意思。它把你的善根破坏,把你功德破坏,功德是定慧,这些就叫做魔,魔的意思范围非常广泛。

「见」,见指什么?下面说「指思虑」。所以见这个字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狭义的,我们眼见、耳闻,广义的用一个见字就全部都代表,六根起的作用就用个见字。中国人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所以这个见字里面包括思虑,我们的思想、推求,我们的研究、决定,这些都可以用个见字来做代表。见的意思很广,包括邪正,有正见、邪见,正见叫佛菩萨,邪见就是魔见。正见,我们用这个地方话来说,成就我们的慧命,成就我们的道法、功德、善本,这是正知正见。如果说魔见,魔见是邪见,它破坏我们的慧命,破坏我们的道法、功德、善本,这就是魔。《止观》,天台家的《摩诃止观》第五卷有这么一段文,「一切凡夫,未阶圣道,介尔起计,悉皆是见」。我们把下面一句念下去,又《大乘义章》第五卷说,「推求说之为见」。所以它包括思虑、决定,这些意思都在里头。「此上是广义,凡有思虑、计较、分别、推求」,计较就是执着,思虑是妄想,推求是我们现在讲的研究,这一类的,「等等」,都叫做见,「悉名为见」。

「又《止观十》曰:作决定解,名之为见」,这个意思比较狭,前面是广义的,这个是狭义的。「唯指具决定性之知解」,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叫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执着他的见解是正确的。像现在一般人执着宗教是迷信,宗教是不是迷信?他说他有研究,宗教确实是迷信。可是也有一些人说宗教绝对不是迷信,宗教是智慧。你看看,两种人执着这个决定不一样,为什么?这里头有邪有正。有人决定是正确的,有人决定是不正确的,不正确他认为是正确,这就是讲成见,佛陀教给我们都应该要放下。你看此地说,「见有邪正」,有邪见、有正见、有有见、有无见、有断见、有常见,这些统统都叫做邪见。这个意思就深,只要你有见就叫邪见,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见,没有邪正,也没有有无,也没有断常,自性清净心当中什么见都没有,那才叫正知正见。诸佛如来,他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只要有个念头起来他就不觉,他就不清净,他就不平等。这个意思很深,但是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魔见网者,邪见参差交络,令人难於脱离,譬如罗网」,所以佛经上常用邪见网,魔见网就是邪见网。《华严经》说,「我慢溉灌,见网增长」,成见从哪里生的?五种见惑里面,见取见跟戒取见都是中国人讲的成见。戒取见是从因上讲的,见取见是从果上讲的,都是执着,坚固的执着,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根源在哪里?根源在傲慢,瞋恚心里面所包括的,贡高傲慢、狂妄自大。反过来是恭敬、虚心,他就不会有这个毛病,凡是自以为是的,肯定就堕邪见网,他不生智慧,他生烦恼。像下面《智度论》第十一卷所说的,「是人邪见网,烦恼破正智」,魔见网就是邪见网,智慧就没有了,智慧变质变成烦恼。其实正智是般若,德能、相好并没有失掉,只是变了质,因为你心里有三毒。贪瞋痴是三毒,有时候佛讲五个,叫五毒,贪瞋痴再加上傲慢、再加上疑惑,叫贪瞋痴慢疑,五毒。五毒攻心,你能不迷惑吗?你的正智不见了,烦恼起来了。佛教人修行,修什么?从哪里修?就从这个地方下手,把三毒、五毒放下。能放下吗?能。为什么?它不是真的,真性里面没有这个东西,真性里头有戒定智慧。

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真性里面有五伦、有五常、有四维、有八德,自性本来具有的。这些东西用一个字来代表,用一个字代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一个字就叫「善」,本性本善。什么是善?五伦善、五常善、四维善、八德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字里面就是这四大科。五伦是讲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山河大地的关系,今天讲人跟地球的关系、人跟宇宙的关系,讲关系的都叫伦理。佛法讲得最完备。中国圣人也了不起,居然也说到「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跟《妄尽还源观》上讲的就没有两样,佛法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在中国古籍里只有这几句话,轻描淡写的带过而已,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事情经上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你什么时候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成佛了,对於这些事实真相你就彻底明白,究竟就是彻底明白了,真的,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大乘经上常讲「法外无心」,法是法相,法相全是心现的,法外无心;「心外无法」,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离开心想没有一法可得。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明白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把这关系处理好,这叫德。

我们中国人讲五常,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讲伦理,发展到最后,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发展说明什么?说明整个人类是一家人。外国宗教里头有说,人从哪里来的?人类的原始始祖,神造的,亚当、夏娃是人类的祖宗,全世界的人类都是亚当、夏娃的后代,都是他的子孙,一家人,说得很好。亚当、夏娃从哪来?神造的,所以神是人类真正的源头,他造的,这是宗教的说法。在佛法里面讲,自性是本有的,不是任何人创造的,本来就有,本性本来就有,本性本善,本来就有。宇宙、生命、万物怎么来的?佛经上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生一切万物。阿赖耶是什么?阿赖耶是个妄心,在法相唯识经论里面,佛告诉我们,阿赖耶是一半真一半妄。它的体是真的,是真性,那一半妄,妄就是它的妄动,它一念不觉它动了,动了就是起了一念。这一念什么理由起的?没有理由;什么时候起的?没有时候;在哪里起的?没有处所,它就是这一动,妄心就现前。真心能现能生,妄心能变,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妄心。妄心,今天科学家说叫意念,我们心里面起的念头,这个念头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这佛经上给我们讲的宇宙的源起。咱们多看、多学习,然后在这里面求贯通,讲得都很有道理。他们说神造的,神,在佛法里神是谁?神就是阿赖耶,所以阿赖耶也称之为神识,这是佛经上的名字,它造万物。所以他说万物是神造的,我们学佛的人承认,神识造的,神识的能量不可思议。

我们要返妄归真,中国圣人说得好,「克念作圣」,念是妄念,你能把妄念克服,你就是圣人。凡夫随着妄念转,苦不堪言,圣人能克服妄念,妄念没有了,正念就现前,那是圣人。妄念是烦恼,正念是智慧,佛家的名词叫菩提。转妄成真,这叫学佛!克服的具体方法,就是放下欲望,欲望不是真的。佛法里面常讲五欲六尘,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种,世间人都喜欢,财色名食睡。可是佛经上讲,这五种是什么?叫地狱五条根。这五样东西是人的一生不能缺少,你没有办法离开它,佛教导我们,对这五桩事情适可而止。什么叫适可而止?日常生活用它,不起贪心、不生瞋恚,喜欢它,没有贪恋,讨厌它,不发脾气,这就叫适可而止。对它清清楚楚,一点不迷惑,这叫不痴。自己的态度,无论是生活、待人接物要谦卑,对人对事要恭敬,没有傲慢,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深信不疑。你看贪瞋痴慢疑就没有了,那你过的生活是正常的生活,你过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在早年,方东美教授教给我的,把佛法教给我,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贪瞋痴慢疑,这就是最高的享受。对於五欲六尘要能够克制,也就是讲适可而止,有一点点就满足了,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贪而无厌、怨恨不舍,那个人生就很悲哀、就很可怜,苦不堪言。本本分分的过日子,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每天只要能吃得饱、能穿得暖,有个地方可以遮蔽风雨,够了,知足常乐。不必去营求,营求是苦不堪言,一定要活在这个世间,让自己身心都没有压力,现在人讲的没有压力,轻松愉快,这个日子多好过,这个日子多美满!不要去自找苦吃,每天心里忧虑、操心,操不完的心,那是自找苦吃。觉悟了,把这些千头万绪的东西彻底放下,不就没事了吗?放下就成佛了,成佛就没事了。成佛之后教化众生,那个多自在!教化众生,你看无住生心,能现无量无边身,不着相,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能现一切相。现相教学,为众生做种种示现,还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才叫高明,高明到极处,这才叫法喜,这才叫极乐。所以极乐,一念觉你就证得极乐,一念迷那就苦不堪言。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教化没别的,无非是教他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是放下、舍弃,苦的根源就是贪瞋痴慢疑,你得把这个东西把它拔除,这不是好东西。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二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六十八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二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二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一九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