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三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5/15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一十六面第七行,从头看起:

「又《观经》中品三种往生者,皆未言发菩提心。生极乐后,所证亦皆声闻乘果。如中品上生,花开即得阿罗汉果。中品中生,七日花开,得须陀洹,经半劫后,成阿罗汉。中品下生亦是七日后得须陀洹,但须过一小劫,方成阿罗汉。皆是小乘圣果也。」这是念老引用《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中品三种往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相当於本经三辈当中的中辈。本经三辈都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观经》上没有,没有这样的文字,中三品都没有说发菩提心。生到极乐世界之后,所证的果都是声闻果,小果。我们知道,中辈的三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方便有余土,下辈的是凡圣同居土,上辈三品是实报庄严土,确实不一样。总是修净土的人根性不相同,於无始劫以来修行习气也不相同,感果当然不一样。

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的,这是各人修因之所感,如果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那就不一样了。因为四十八愿第二十愿愿文里头有,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没有说中三品除外,没讲,也没有说下三品除外。由此可知,下品下生生到极乐世界,也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佛愿一加,那就都成了阿惟越致。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地位?是上三品的地位,上辈往生。这个是粗说,略说;要细说,跟《华严经》上没有两样。上辈往生里面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不是三辈,四十一辈,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些果位的人在极乐世界住实报庄严土。但是极乐世界跟别的世界不一样,它虽有四土三辈九品,理上有,而事上,事上看不到。事上他们是平等世界,大众都能够聚会在一堂,这个不能不知道。也就是说,上上品的人跟下下品的人在一个教室上课,天天见面,时时会碰头。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一点不能不知道。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他说「如中品上生」,举个例子来说,「花开即得阿罗汉果」,相当於我们这个世间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超越六道了。六道是凡圣同居土,超越六道当然他是方便有余土。这是中品上生的,到那个地方花开见佛。而中品中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七天花才开,花开的时候他不是阿罗汉,他是须陀洹,小乘里面的初果,确确实实他是圣人,他不是凡夫。「经半劫后,成阿罗汉」,他的根性不如前面的一类。而中品下生也是七日后花开得须陀洹果,中品中生的人半劫就成阿罗汉,中品下生的人要一小劫才成阿罗汉。那我们也知道了,前面所讲的半劫是半小劫,不是大劫,是小劫,成阿罗汉。都是小乘圣果,在我们这个世间,娑婆世界,四圣法界。我们就知道,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

底下说,「善导大师谓」,这是善导大师说的话,「中品上生,是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人」。那就是说为什么他们不生实报土而生方便土?过去生中,学小乘的时间很长,带着有浓厚的小乘习气,他是上善凡夫之人。「中品中生是小乘下善凡夫人」,这善,修善功夫不一样,一个上善,一个是下善。而「中品下生是世善上福凡夫人」,这说明前面是修出世间法,中品下生修的是世间法,世间福报,上福,凡夫人。世间福报跟出世间福报在事上讲是相同的,都是修十善业,修十善、修六波罗蜜,我执没有破。诸位要知道,小乘人,小乘须陀洹八十八品见惑断了,他修十善、六波罗蜜,就不是凡夫一类,他证果了,他修的善与诸佛菩萨相应。所以,世善跟出世法不相应,也就是说他有分别、他有执着,这一类的凡夫。

「上之经论,似与本经相违」,跟本经所讲的不一样,就是《观经》上所说的。「本经中辈皆是发菩提心之大乘行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皆不退转於无上菩提」,这《无量寿经》上讲的不一样。「又《往生论》曰:二乘种不生,盖谓二乘种性之人,不能往生」,《往生论》上所说的跟本经所讲的相应。「此则契於本经而违於上之经论」,上面所引用的是《观无量寿佛经》,跟《观经》讲的不一样。「如上相违之处」,这两种经讲的不相同,「《净影疏》解之,甚为详善」。《净影疏》,隋朝慧远法师,他有《无量寿经义疏》,是慧远大师的著作。后人尊重他,不称名,称净影,净影是寺院的名字,他住在净影寺,称为净影寺的大师,这是对他的敬称。古人有这个习惯,通常不称名,称字,我们出家人也有名也有字。只有老师称名,在家父母称名,父母、老师一生都是称你名。除这两种人之外,连你的祖父母、伯父叔父、亲朋好友,都称字而不称名,这是对你的尊敬。不像现在人,现在没有了,现在称人是连姓带名,这个在古时候是最不客气的,连姓带名称很不客气。现在都不讲这些了,可是我们要知道。远公大师的解释那就比较详细,也讲得好,善是好,解释得好。

「疏曰」,这是《净影疏》,「天亲作往生偈」,《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作的,这个里面讲「二乘种皆不得生」。二乘种不生,换句话,肯定西方极乐世界全是大乘根性,没有二乘种性,凡夫去往生的也是属於大乘根性的。「《观经》宣说小乘众生,亦得往生,其义云何」,这是什么个道理?「释言」,这是解释,「言二乘种不得生者,就此国中,往去时说」。此国是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时候来说二乘种不生。「小乘众生先虽习小,临欲去时,要发大心,方得往生」,这个话说得好。他临命终时,他修小乘的,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大乘,就转小成大,他就能往生。如果他坚持小乘,那他就去不了。所以在临终往生的时候,一定是回小向大。下面说得很好,「若用小心」,就是小乘心,「求生彼国,无得去理」,在理上讲不通,这是决定不可能。「为是天亲言,二乘种不得往生」,所以天亲说的话是这个意思,得要搞清楚。小乘人临终回小向大,就能生到极乐世界,而是中辈往生。

「问云,若言去用大心,何故至彼证入小果」,往生的时候回小向大了,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证的是小乘果位,而不是大乘果位?这下面是解释,「由其本习小乘多故,本在此处,多学观察苦、无常等」,这是说,他本来在娑婆世界修学小乘的时间很长。本在此处,他的根本在娑婆世界,平常学习的都是观察苦空无常,这是小乘人所学的。「至彼」,就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了,西方世界也有讲小乘,佛也说。我们晓得,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树木花草都说法,七宝池里面八功德水也说法,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众鸟也说法,你喜欢听什么他就说什么。小乘人修学小乘,没证阿罗汉果,他欢喜听这些。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喜欢听什么法门,你就听到佛菩萨乃至六尘,都给你说这个法门,让你欢喜、觉悟。所以到达,「至彼闻说苦、无常等」,至彼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也听到说苦空、无常,「即便悟解,故证小果」。这个小果要跟大乘对比,阿罗汉相当於大乘《华严经》上七信位的菩萨,八信位就是辟支佛,九信位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十信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是大乘十信位的上面四个阶位。你说他小乘可以,你说他大乘也可以,大乘七信以上。

「以本垂终发大乘心,求生彼故」,小乘决定是回心向大,发大乘心。也就是蕅益大师所讲的,对於净土法门、对於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真信、真想求生,具备这两个条件他就往生了。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小乘人他自己修证的功夫不一样,有人修到初果、修到二果了,往生就很容易证得阿罗汉果,小乘的四果,大乘七信位的菩萨,更胜的可以提升到第八信、第九信。「在彼国中」,在极乐世界,「得罗汉已」,实际上就是我们用《华严经》来说,证得七信的果位,「即便求大」,菩提心就生起来,大就是菩提心。昙鸾、道绰这些大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在前面都学过,这就不再多说了。再看下面这一段,下辈往生。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个三辈往生,我们要特别留意学习,为什么?我们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这两品经文,二十四跟二十五,讲的是方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去。上、中辈的条件我们不能具足,下辈是肯定可以做得到的。下辈往生有三个因缘,你看条件愈来愈简单了,中辈是七个因缘,这只有三个因缘。「一、发菩提心,二、一向专念,三、至诚愿生」,真想去,不是假的。应不应该去?决定应该去。你要是留恋娑婆世界,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肯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

我们虽然是得人身,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遇到灾难,什么灾难?我们把本性丧失掉了,人性丧失掉了,把良心丧失掉了,把道德丧失掉了。换句话说,二千五百年前,左丘明着的《左传》里头有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这三个是常道,如果就文字上来说,常是五常,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我们今天无智、无礼、不仁、不义、不信,这五个都没有了。五个都没有了,人连畜生都不如。现在不但是连畜生不如,连鬼都不如,鬼里面修行的很多,修行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也不少。你们看我每天讲经讲得很快乐、讲得很高兴,什么原因?人听懂的不多,鬼听懂的很多,人往生的不多,鬼往生的很多,我看到很高兴,没有白讲。这桩事情总得要晓得,要有至诚心。

「与中辈相较」,跟中辈比较一下,「只是不能作诸功德」。前面中辈三品的都修有功德,我们今天没办法做功德。什么叫功、什么叫德?这两个字要搞清楚,修行有功夫,你自然就有德。譬如我们用事相来说,大家容易懂,持戒有功,三昧是德,因戒得定,三昧是定,你得到了。修定有功,开慧是德,智慧开了。我们今天没有,没有功德,今天修的是什么?福德。梁武帝那个时代,达摩祖师从印度到中国来,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他做国王的时候,用他的威德为佛教建立四百八十座寺庙,度出家人,他做功德主,修供养,几十万人。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很得意,在法师面前夸耀,我建这么多寺,护持佛法,供养这么多的僧众,他向达摩祖师请教,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梁武帝听了这句话很不高兴,送客,不跟他谈话了,把他送走了,以后再不见他。达摩祖师不会说话,但是达摩祖师是老实人,可是改一个字就行了,他问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可以回答,福德很大很大。他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跟福德差别在哪里?功德是清净心,梁武帝心不清净,还夸耀自己,这个夸耀就属於福德,就不是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法,不着相是功德,着相就是福德,这个我们要知道。他还在别人面前夸耀,那不是福德吗?那哪是功德?那不是功德。功德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只能感受人天福报;或者说五道里面的福报,六道除地狱道,畜生跟饿鬼道都是有福的,他在五道里头享福。下辈往生的人,我们就知道,他的执着、分别习气非常重,所以他没有办法作诸功德。这句话我们听了要能警觉,我们这一生能做多少功德?如果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名闻利养,还重视得失,那么就功德都没有,所修的全是善法,不是功德。可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中辈没有分,下辈有分,下辈往生没问题。

下面说,『欢喜信乐,不生疑惑』,这两句话可重要了,这是「即十念必生愿中之至心信乐」。『以至诚心,愿生其国』。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我们能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四句就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有,那我们就肯定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就这四句,我们想想我们自己现在有没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最欢喜的事情是什么?受持《无量寿经》,执持名号,如果是我们一生当中最欢喜的事情,我们对这个事情一丝毫疑惑没有,相信。这个乐是爱好,信乐,不是信乐,乐是快乐,这个地方当动词讲,爱好。我相信,我爱好,没有疑惑。然后以真诚到极处的心,至诚就是真诚到极处,愿生其国,求生净土,你就决定得生。这个话蕅益大师说的,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行人,就是念佛的人,能不能往生净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说得好。你有真信、有切愿,你看欢喜信乐,他有信,他有愿,愿生其国,这就决定得生。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这是我们第一桩大事,什么大事?这一生作佛去了,头等大事,不再搞轮回。我们是不是这个心?是不是这个愿?如果是这个心、是这个愿,我相信,你,古人讲的这句话,心安理得。你的心安了,为什么?理明白了。倒过头来,理得到了,你心一定安。心安,我为什么强调这个心安?这世间灾难与你不相干了,大家有灾难,你没有灾难。为什么?你已经取得西方极乐世界,灾难如果现前,你非常欢喜到极乐世界去了。前面我们学得很多,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念头一动,阿弥陀佛就知道了,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就来接引,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这十六个字是我们能不能往生的关键。如果具足,这四句就是保证书,你说多重要!

这就是《观经》里面的至诚心与回向发愿心。这是讲菩提心,菩提心的体,至诚心,自受用深心,他受用的是回向发愿心,与《观经》的菩提心相应。「且三辈往生咸云」,三辈往生都说,「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是故《净影疏》曰,然此三辈,人位虽殊」,求生净土的人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千差万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辈九品也不一样,品位不相同。「至欲往生,齐须发心求大菩提,专念彼佛,回向发愿,方得往生」,这是完全相同的。这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条件,真正想往生,一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真信、真愿,真信,不怀疑;真愿,你就能真放下。放下什么?娑婆世界的林林总总、点点滴滴全放下了,不再干涉了。

尤其是在往生的时候,往生的时候如果一念放不下,你就去不了。谁能保证自己在临命终时真放下?平常说得很好,临命终他真放不下。所以说放下,他不是真的,是假的。真的要平时去练,现在就干,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一定要看得淡薄,知道什么?知道这个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科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物质现象它的根源是意念,意念是精神现象,意念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有还归无,了不可得,你为什么不放下?不放下你就受其害,放下你就得其益。所以放下是功德,放不下都属於福德,福德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所以佛教给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世间?《金刚经》上四句偈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这个看法,「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讲这些现象的存在,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的存在,就像闪电一样,像露水一样,一刹那,时间很短,不长。真正通达明了,你就很容易放下。

我在早年,曾经就《金刚经》这四句偈,我把它印在透明的胶纸上,这四句话。送给谁?送给每个信徒家里贴到电视机上,看电视就看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提醒大家,电视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实的世界,跟电视差不多,不是真的,何必认真?看破了,它就不干扰你的清净心,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那往生是决定靠得住。清净心是什么心?真诚心,这经上讲的至诚心。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八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五集)

大安法师:用念佛来耕耘菩提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