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0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5/13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一十一面,第六行当中下半段看起,从《钞》这个地方看起:

这个《钞》是《弥陀疏钞》,莲池大师讲的。昨天我们因为时间到了,最后这一段我们今天把它补出来。莲池大师在前面说,「着事」,执着在事上的修学,就是念佛,「而念能相继」,我真干、真念还能够往生净土,所以说「不虚入品之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他没有悟理,肯定是生在下面二土,就是同居土跟方便土。如果「执理」,执着大乘所说的第一义谛,讲的真理,万法皆空,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他就不念了,无念就是念,不念了,这个样子「反受落空之祸」,他将来不能往生。不但不能往生,在六道里他还得到地狱道去受苦。什么原因?他做出一个错误的样子,自己受害那是应当的,会影响别人,有别人看到了,学他的样子,这个责任你不能不负。害自己的罪轻,害别人的罪重,影响愈大,你的罪就愈重,影响的时间愈长,你在地狱里住的时间也就长,这是个很可怕的事情。

《钞》里面又说,这样的人确实多,不是少数,他没有开真实智慧,他是世智辩聪,我们一般讲强词夺理。这样的人,听到大乘经上讲的空,他就以为什么都可以不执着,把大乘经义完全误会了。大乘经深,绝不是世智辩聪所能够悟入。什么人能懂?真诚恭敬的人能入。古大德,连印光大师都常常叮咛、嘱咐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至诚恭敬才能得益,与智慧浅深没关系,甚至於你认识字不认识字也没关系。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次经都没听过,你们在《坛经》里面,看前面他一段的历史,在黄梅住了八个月,没进过禅堂,没有进过讲堂。忍和尚只是分配他的工作,到柴房里面去劈柴舂米,这在寺庙里头做苦工。古时候进寺庙一定是先为寺庙服务五年,为什么?修福。不是说你到寺庙去享受,人家供养你,你有多大的福报!所以,进寺庙是叫五年学戒,学戒什么?学规矩,服劳役。每一个人进寺庙都要做的,修福。人有福报才能够开智慧,中国古谚语有所谓是「福至心灵」,你的福报到了,你的心就灵了,忽然聪明,智慧开了。由此可知,没有福报的人心思冥暗,就是糊涂、愚痴,不开智慧,没福报。可是有福报的人,如果没有善友引导,他就变成世智辩聪,就变成狂慧,那就错了。他那个智慧是用到邪的方面去了,变成邪知邪见,那造业就更深了。这种人对人没有恭敬心,狂妄自大,肯定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这个底下说,「於自本心曾未开悟」,明心见性这桩事情他完全不知道,「而轻谈净土,蔑视往生,为害非细」。这个事情,我自己早年就这个样子,对净土不了解,以为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度那些没有知识的人,阿公、阿婆、没有文化的人,是给他们开了个方便,以为是这样的,还自以为我们是真信,真了解。李老师苦口婆心劝了我十年,常常劝我,我不反对,但是我不肯修。不肯修,总以为这是世尊对於下愚众生所用的方便法门,不是对於上根利智的。这个错误的念头很深,连李老师都没办法替我拔除。我跟诸位讲过,我相信净土是从《华严》、《法华》、《楞严经》里面起信的,这些大经大论把我引入净土。我学这些大经大论,到最后发现什么?这些经论最后统统导归净土,这才开始认真去研究它,去关注它。以后慢慢就有了进步,渐渐就明白了,才知道净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我在黄念老这个序文里面写了这么一句话,念老看这篇序文,他特别赞叹这句话。不契入境界说不出来,真的认识了,这句话是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

「为害非细」,这就是害处太大了。对净土有甚深的研习、研究,还要真干,你才会真懂。天天听经,听了做不到,没用。这个没用二个字的意思很深,包括什么?包括你听经听的没听懂,你听懂了哪有不真干的道理?听经没落实,没懂。为什么没懂?没有诚敬,轻视净土,没把念佛放在心上,是这么个道理。对自己来说,这一生无比殊胜的缘分错过了,当面错过。为什么?你这一生能成佛,这个机会多难得,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生碰到了,碰到的时候,没有善友引导你,真不容易相信。我这一生是遇到真正善知识,还拐了个大弯。我这个病是知识分子的病,知识分子就是广学多闻,喜欢搞这个。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知道,不愿意搞,要广学多闻,这知识分子的通病。现在才知道,一门深入比广学多闻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可以得定、可以开慧,广学多闻不行,学的什么?学的都是些皮毛、知识,不开智慧,对开智慧它造成障碍,这个障碍叫所知障。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了,可惜我们年轻没看懂,看懂就好了,没看懂,到老才恍然大悟。我要在年轻,二十几岁就看懂了,我今天成就不是这样的,我相信应该可以跟这些大开圆解这些人可以能达到他们程度。就是不懂,老师对这个问题没有能够解释得透彻,解释得透彻我服,服了就好办,我对老师尊敬。你说这个缘分多么难!幸亏在《华严》、《法华》、《楞严》上,这个基础上悟到了,真正明白了。

「所谓豁达空,拨因果」。豁达空,执着空,错了。佛在大乘经给我们说真空不空,这个意思现在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为什么说真空不空?说真空,因为它没有三种现象,这真空。为什么说不空?它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万法。惠能大师开悟末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不空。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它变现出来的,所以它能生、能现。但是它真的什么都没有,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说它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是什么?我们现前所接触到的,六根接触到的。能接触到的是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到的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前面五根跟五尘是色法,用现在的话说物质现象,第六意识跟法尘是精神现象,能生能现,所生所现那是自然现象。科学把宇宙万有归纳,不外乎这三大类的现象。这三大类的现象自性里头没有,自性不属於这三种现象,没有这三种现象。但是自性遇缘能现这三种现象,能生这三种现象,所以说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就是一切有,就是三种现象,三种现象虽然是有,相有性没有。所以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不要以为相是真的,相是假的。

真正觉悟了,明了了,相是假的,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你才能够做到随缘妙用。随缘妙用就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你喜欢怎么做都好,菩萨有没有意见?菩萨没有。为什么没有意见?万法皆空,了不可得,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菩萨心地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他得大自在。凡夫的心里头千头万绪,古人所说的,理不清这杂乱的现象。理不清杂乱现象全是空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只要你肯放下,真正看破了,放下,你就跟佛菩萨一样。这个时候心是什么?这经上讲的,你的心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我自心,是我本性。所以,对於空有的定义要认识清楚,不能误会,误会这就是豁达空。拨因果,以为没有因果报应。还有不少人认为因果报应是迷信,不合科学,那就是「莽莽荡荡招殃祸」。对自己来讲,招来的病痛,这是你个人的殃祸;招来的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是引导你到三途去的,特别是到地狱,引导你到地狱,堕到地狱那就是灾祸了。对我们的环境来说,这个「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就是社会动乱,社会的秩序失常了。再就是居住的环境,山河大地不坚固了,山河大地会带来许许多多的灾变,与我们起心动念有密切关系。

「读者当三复斯言」,这是念老慈悲,能够遇到这部注解,你念的时候要多念几遍,要多想想经论里面的教诲。「慎勿执理废事」,要谨慎,千万不能执着理而把事修废掉了。事修里面所讲的是定课、散课,净宗里面无比殊胜的妙法就是念佛,这一句佛号要好好的念。你看自古以来修净土的人定课,或者是一天一万声佛号、二万声佛号,有十万声佛号,定课。世间在家学佛,事务非常繁忙,没有时间念佛,慈云灌顶法师劝他修十念法,定课是十念法。早晨起床洗过脸之后,面向西方,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合掌,恭恭敬敬的。一口气叫一念,一口气不拘佛号多少,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晚课也是这样。这是给工作最繁忙,没有时间念佛定的早晚课,这个容易。平常有空就念,那叫散课。真念,真信,真正想往生西方。你要想他,他是不是真信真愿?你看他是不是真干,他真干就是的,如果他没有真干,他那个真信真愿都是假的,你看真假从这里看法。这就是修无师所说的,「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能说不能行,是假的,不是真的!

你说他不信,他好像又很信,你说他信,他露水道心,他把持不住,所以在生活当中它起不了作用。这是我们看别人,别人是我们一面镜子,看过别人要回光返照,我怎么样?就得受用。因为自己看自己的毛病看不到,总以为自己样样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这是凡夫的通病,人人都有,自己也有。所以要懂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最好的镜子,贵在看到别人马上就回光返照,这就起作用。我们照镜子,看到脸上有脏东西,赶紧回过头来把脸洗干净。这是镜子的作用,而不知道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都是我们的镜子。但是我们照这个镜子,不能回过头来修理自己,错就错在这里。真正修行人叫会照,不会修行的人叫不会照。

「讳言他佛,轻视净土,而自招殃祸也」,这个殃祸可招大了,不是小祸,大祸!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是地狱业,必定堕地狱。净宗持名的法门,居然它有能力帮助五逆十恶的人,一生都能够往生作佛,这个经法还了得!它确确实实是经中之王,法中至尊,没有超过它的。你对这个法门你毁谤、你不相信,你轻易的对它批评,你该受什么样的殃祸你自己晓得。这个结罪不是跟自己结的,跟自己结没有这么重;因为你这样做,有意无意影响许许多多人轻视净土,影响许多人对净土丧失信心,这个责任你全部要背上,这个结罪就麻烦了。你的影响力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愈长是什么?不但你批评,你还把它写成文字,文字会流传后世,会影响后世的人,这就是影响时间长。传播得很广,那影响的空间大。结罪从这里结,你招的殃祸无法想像。我现在看到这些经文,心有余悸,为什么?年轻刚学佛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的人。幸好回头了,要不回头还得了!没回头,真的,对阿弥陀佛、对这个法门半信半疑,轻易的批评。好在我没有丢开教,对教下兴趣是非常浓厚,特别是《华严》、《法华》、方等、般若、法相,特别爱好。不知道净宗是第一法门,不知道净宗是所有大乘到最后统统归到这里来。这是我从《华严》、《法华》、《楞严》里面发现的。《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最后回归到大势至、观世音。《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如果没有这些大乘经,那我就是自招殃祸,肯定堕阿鼻地狱。上辈我们就学到此地,下面是中辈,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这是修善愿生。

【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这是中辈往生,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略论》云:中辈生者,有七因缘」。这些我们都是应当要学的,无论我们将来往生是生在什么样的地位,这二品经非常重要,「三辈往生」跟「往生正因」。为什么?这二品是专讲往生的方法,换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具备什么条件,就在此地,这个东西重要。就像我们现在在国外移民一样,你要具备哪些条件,条件统统具足了就顺利通关。这二品经我们要是熟透了,我们能做得差不多就真有把握往生,你有信心,你不会怀疑,而信心是往生第一个条件。所以,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你怎么会相信这个法门?怎么会相信阿弥陀佛?怎么会相信极乐世界?这个东西你看不见,你也听不见,你也摸不到,你怎么就相信?我们今天相信的第一个依据叫圣言量,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骗人,佛菩萨讲的话都是真话。

古时候,古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往来,第一个条件就是互信,我相信自己,我相信别人,别人也相信我。现在的社会互信没有了,不但互信没有,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他还有什么成就?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人,那是什么人?三途里头的人,地狱、饿鬼、畜生。有人说,现在的人连饿鬼、畜生都不如,我们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细心去审查,就知道他说的是有道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教育出了问题。不是今天出了问题,这二百年来全出了问题,换句话说,教错了,现在再回头不是个简单事情。回不了头,回不了头就是社会继续乱,灾难继续多,愈来愈频繁、愈来愈严重,看严重到什么程度的时候,人才会一下醒过来。醒过来找老祖宗,找别人都没用。像小朋友,三、四岁小孩,遇到最困难他怎么办?他找他爸爸妈妈去,他不会找别人。我们遇到实在不能解决了,那只有找老祖宗,老祖宗真有办法。他将这些办法都记在经典里面,流传给后世,帮助后世子孙解决疑难杂症。后世子孙如果不去读、不去学,那是祸有应得,这个灾祸你是应该要承受的,你不听老祖宗的话。谚语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个亏就是灾难。

中辈往生这七个因缘,就是七个条件,「一者,发无上菩提心」,跟前面上辈三品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发菩提心是往生先决条件,凡是往生的,没有一个不发菩提心的。菩提心,用蕅益大师的解释就好懂。蕅益大师的解释很简单,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真信有阿弥陀佛,真信有极乐世界,真信依照阿弥陀佛的教诲,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我往生,这叫真信。真信接着是真愿,我愿意在这一生到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还有留恋吗?没有了。有留恋的,那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富贵学道难。富贵人觉得这个世界还不错,还很美好,不愿意离开。所以佛教弟子,教他什么?教他吃苦、教他持戒,一生严持戒律,生活非常困苦,他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世尊末后这二条教戒是给弟子做逆增上缘,好事!生活愈苦愈好,愈苦你会愈精进,你会愈发愤,你对这个世间就愈不会留恋。吃得太好,穿得太好,居住太好,不想走了,这地方不错,极乐世界虽然好,我还没见到,现前的好处我见到了,我享受到了。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没有讲堂,我们今天建个富丽堂皇宫殿的讲堂,你就舍不得离开。死了以后怎么办?舍不得讲堂,讲堂里头有什么东西?有老鼠、有蟑螂、有蚂蚁,你就变成这些东西,你就投胎干这个,为什么?舍不得离开。你看多可怕!释迦牟尼佛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所以他老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一生不要讲堂,不要居住的房舍。晚上睡觉,树下一宿,三衣一钵,日中一食,这就是他老人家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的生活方式,真舍得。我们要懂,要能体会到佛陀那种真诚的慈悲,时时刻刻念念都在为我们着想,如何让我们对这个世界,这个虚幻不实的世界不生留恋,他想出这么多方法出来。我们能依教奉行,那就是真的好弟子、好学生。所以,受苦受难的时候立刻想到释迦牟尼佛,那我们受这一点小苦小难算什么,佛受的困难比我们多得多了,大得多,多得多。我们的心就平静了,不再以为这是困难的事情。所以要发心。

「二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这二句,三辈九品完全相同,那你就晓得,这是最重要的条件。一个方向,专念,专念是不怀疑、不夹杂,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不忘阿弥陀佛。「三者,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这个重要。斋是不过中食,叫斋,斋不是素食的意思,过中不食叫斋。佛是一天吃一餐,这一餐是在中午,但是他不过中。不过中是什么时候?应该在现在来讲,十一点到十一点半,这个时候不过中。这是每天吃饭的时间,早晚都不吃。早晨的功课是托钵,早晨时间托钵,托钵一定是在城市乡镇,人多的地方,才能托一钵饭。释迦牟尼佛这个僧团很大,出家人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上释迦牟尼佛是一千二百五十六人,这是佛的僧团。我们一定会想到,还有一些居士,别的地方的出家人,其他宗教里面的出家人,有不少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的。他不是一辈子跟的,有的人学一、二个月,一年、半年,三年、五年,很多,他们的生活方式跟僧团完全相同,也都是三衣一钵。佛陀的在家弟子,他们有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跟释迦牟尼佛学。这个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教育,他不是宗教。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0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五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