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八集) 2012/5/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4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六十页倒数第五行:

第四,『起立塔像』,这就是造像、建塔。「塔」,梵语称为「窣堵波」,翻成中文是庙的意思。中国的庙是供奉祖先的,中国在上古时代祭祖先,所以非其鬼这是不会祭他的,这祭祀就显得是谄媚。一定是自己的亲属,自己的祖先,这是应该祭祀的,慎终追远,这是孝道。所以庙供神,供鬼神的。最初是供祖先,以后也供神,所有一切供奉神明的地方都称之为庙。或为「方坟」,因为它的形状多半是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方形的占多数。「谓置佛舍利处也」,佛陀灭度之后火化留下来很多舍利,佛弟子把这个舍利请回去建塔供养,要供佛的舍利。

《会疏》里面有说,安塔有三种意思,为什么要供佛的舍利。第一个「表人胜」,这个人太殊胜了,人中稀有,对人类做出最伟大的贡献,这个人值得一切人尊敬、景仰,向他学习,表这个意思。有人说供养佛菩萨,佛菩萨保佑我,这个观念有两种,真正明白的,这是正确的,不了解其中真实义的那就是迷信。自古传到今,现在明白的人不多,迷信的人很多,都把他当作神明供奉、供养,他会保佑。其实他是真保佑,但是你不懂得。真保佑什么?向他学习,这是真保佑。他有大智慧,他有殊胜的理念,有很好的生活处事待人的这些德行、这些方法,有伟大的成就,对于一切众生做出了贡献,样样向他学习,这就真的保佑。我们供养阿弥陀佛,每天念佛、每天拜佛,如果不向阿弥陀佛学习,所得的好处很有限;如果你供养他、礼拜他,真的想学他,那个利益就太大太大了。学到最圆满,你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你,你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这个利益就无量无边。所以对他不认识、不了解、不透彻,你怎么学他?

诸佛菩萨、世间圣贤都是我们的好榜样,什么榜样?幸福美满人生的好榜样。我们希望社会安定,希望众生生活在一起和谐,互助合作,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幸福快乐,阿弥陀佛就是最好的榜样,他居住的地方叫极乐世界。我们要想真的快乐就得向他学习,认真研究他的经典,研究明白了,认真努力去效法、去落实,这样我们自己就变成阿弥陀佛的化身。开始学学得不到家,是化身,学到家了就是阿弥陀佛的真身。我们一家人学习,这个家园就是极乐世界;一个小镇、一个县城人人都能够学习,这个地区就变成地球上的极乐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差别?理上没有差别,事上有差别。事上差别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烦恼习气断干净了,纯净纯善;我们这个地方居住的众生,包括自己,我们也在断恶修善,但是断得不干净,习气还存在,这就是理上相同,事上有差别。

我们在这个世间不可能影响整个世界,阿弥陀佛不但影响他居住的那个星球,甚至于他影响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这就像中国古籍里头所说的,汤王以七十里而王天下,这就是汤王圣明,他的领土只有七十里,不大,像现在一个小乡镇。古时候的七十里大概只有现在三、四十里,古时候的度量衡小,周文王百里,也不过现在五十里而已。王天下是什么意思?他所治理这个地区治得好,样样都好,可以做为天下诸侯国的榜样,这些诸侯国尊他为天子。这个天子跟以后的天子不一样,以后的天子是皇上,那个时候国家没统一,都是小国。百里这就叫大国,还有小国三十里、四十里的,简直就是一个乡镇,没统一,这些小地方的领导叫诸侯。经典上记载,商周时代,商比较少一点,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有几百个诸侯国。周朝时代,历史上记得很清楚,八百诸侯,就是八百多个城堡,每个城堡是一个诸侯国。有的大的诸侯国有几个城堡,小诸侯国一个。尊汤王为天子,向汤王学习修身、齐家、治国,跟其他的诸侯国和睦相处,学这些道理、学这些方法、学这些经验。这一个做好的这个国等于说领导全世界,那个时候叫天下,影响到天下。所以国家不在大小,你做出好榜样,你起了作用就影响到整个世界。

秦以后统一了,统一的这些帝王,都用他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做榜样。自己居住这个城市现在叫首都,从前叫京师,首都没有京师的意思好。京是什么?大城,师是师范,这个大城里面的政治、制度、教学,各行各业都可以做其他城市的榜样、其他城市的模范。京师的首长京兆尹,在现在就是首都的市长,他的使命很大,担子很重,因为他要把这一个市做为全国的示范点、示范城市。上面皇上天天督促他,样样都要好,样样都做到全国第一。所以京师这个名称好,意思很明显,听到京师,住在京师,我就是别人的好样子。我家在京师,我的家是所有家庭的好样子,要不然这京师两个字名实就不相符,一定要名符其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现在全都没有了。哪一个城市做,哪一个城市就是模范、就是榜样。实在讲,这个模范、榜样一定要京城做,为什么?别的地方做了,别的地方变成全国第一,那个地方领导全国,这国家领导人怎么办?这是事实摆在面前。所以第一个做榜样的是谁?皇上。他是这一国家人民的榜样,这一国人都要能像他,有他的德行,学他的智慧。他的家是一切家庭的榜样,他居住的城市是所有城市的榜样。人胜。

第二个,「令他信」。别人相信,因为你真做出来了。你没有做出来,光是会说不会做,没做到,人家不相信,自己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对社会、对大众做出真实利益,做出真正的贡献。第三个,「为报恩」。令他信是事,报恩是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法?报父母之恩、报老师之恩、报国主之恩。没有贤明的国主,政治怎么可能做得这么好,人民能够过到太平盛世、安定幸福的生活?国主之恩,国主懂得教育,把人全教好了。安塔有这三层意思。

「《法华经》曰:诸佛灭度已」,就是灭度之后,「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有金、有银、有颇梨,这个颇梨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水晶,古时候没有现在的玻璃。水晶是透明的,经典上讲的颇梨,水晶。「或有起石庙,栴檀」,这是木造的,栴檀香、沉水香,「木樒并余材」,这都是最好的木材,用这些来建造,还有「砖瓦泥土等」。这就是讲建造塔庙这个材质都是选最好的,尽心尽力去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如果在旷野里,那就地取材,旷野里头泥沙多、石头多,用这些东西来建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童子,小孩,他们游戏,在沙土里面用沙堆成一个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是说建塔的功德。怎么说他已经成佛道?他知道有佛,阿赖耶里头已经有佛的种子,这个种子叫金刚种子,永远不坏,遇到缘它就起作用。童子,阿赖耶识里头有佛的种子,他将来长大遇到缘必定修行,必定学佛,说不定一生成就。如果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

所以建塔,这个塔放在这个地方,有人从这经过看到,都会知道这是佛的塔,阿赖耶识有佛的种子,每见一次,每提醒一次,佛的种子渐渐成为有力量,薰习时间久了它起现行。如果没有种子的,他一定会问,这个地方这个小塔,这是什么东西?这是什么用处?这一问他明白了。这是什么?这是度他,帮助一切众生下成佛的种子,功德在这个地方。所以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建塔的作用,建塔的功德。

下面讲造像,「像,指佛像。据《增一阿含》」,《增一阿含经》里头有说,「佛升忉利」,释迦牟尼佛为报母亲之恩。佛出世七天,母亲就生忉利天,福报太大了。世尊是姨母带大的,他母亲的妹妹,姊妹两个都嫁给净饭王,净饭王的妃子。为报母亲恩,到忉利天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孝经,在忉利天宫讲的。「优填王忆佛」,这是当时一个大国王,那么久的时间见不到佛他想念,于是「用牛头栴檀雕佛像高五尺,是为此土」,此土是指我们这个地球,「雕像之始」。这有人造像了,给释迦牟尼佛造一个木雕的,这是檀香木雕的,牛头栴檀,檀香木里头最好的。这檀香木雕了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像,高五尺,是因为想佛,佛到忉利天去了,想佛,雕一尊像天天看到他。

「《法华经》云: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为了佛造佛像,为佛的智慧、为佛的道德、为佛的教化、为佛慈悲普度一切众生,给佛造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为什么?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深深印在这个人的阿赖耶识里头,因为他造一定把它造出来,观想、观像,四种念佛他具足这两种,想佛的像怎么样把它雕出来。「又《造像功德经》曰:若人临终发言造像,乃至如[麦/广]麦」。这个意思是,像中国的小麦,体积很小,造的像不大,现在我们讲微雕,用一粒米,或者用芝麻这样小的东西雕成的佛像,「能除三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发心做这个。微雕是要非常细心,还得用放大镜,没有放大镜那是很好的眼力,一般人眼睛老花了看不清楚。现在的微雕用机器,用大的放大镜,倍数高的。我们在博物馆参观,有看到微雕的,微雕艺术现在很普遍,雕刻经文的非常之多,一个很小,大概在一寸的方圆,能够雕一部《金刚经》,五千多字,大概只有指甲这么大。雕刻佛像、菩萨像、罗汉像非常精美,人要观看用放大镜细心去观察、去欣赏。这有没有好处?有。跟大的相不一样,大的像一看,看过了,不仔细。这仔细看,用那种真诚恭敬心仔细看,所以印象深。这个印象深就是阿赖耶种子深,这种子有力。有力是你不会忘记,见过一次还常常想到,提起来这个印象立刻现前,就起现行。所以它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经上说的这些话全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不知道,这就是它有很深的道理在。

下面是『饭食沙门』。就是斋僧。「以饭食供养僧众」,在中国俗称为打千僧斋,供斋,请一千个出家人,这个修福!大富人家喜欢修这样的功德,实在是修福德。世间人学佛毕竟求福的多,求慧的少,求福的人多,喜欢福报。「《六波罗蜜多经》云:以食施者,当施五事」,就是布施饮食这里头含着有五桩事情,这是说他的福报。第一个「施命。若人无食,难以济命」。布施饮食就是供养他的身命,他的身体离开饮食就不能活下去。所以这个布施功德就大,用我们现在讲是救命,还有哪一桩好事能比得上这桩好事!所以接受布施的要感恩、要祝福、要回向,把自己所修学的回向给施主、回向给众生。第三「施力。以是食故,增益气力」。有气力才能工作,修行也要有气力,没有气力那就生病了,生病就妨碍你修行、妨碍你工作,可见得饮食施命、施力。

第四,「施乐。以此食故,身心安乐。五者施辩。若饥饿者,身心怯弱。言说謇讷,不能辩了」。你就是再有智慧、再有辩才,如果你在饥饿的时候,饿得力气都没有了,话都说不出来,你怎么能跟别人辩论?怎么能够教化众生?这些,饮食是多么大的事情。第五施辩,布施饮食增长他的辩才。「饮食充足,身心勇锐,得大辩才,智慧无碍」。所以这身体的健康关系非常大。佛经里面所说,「*轮未转,食轮先」;换句话说,吃饱了有力气才能转*轮,转*轮就是教学。自己修行、教化众生都需要健康的身体,要很好的精神气力,这才能办事。我们知道布施这五种事,知道它的意义,知道它的真实功德,我们就会喜欢布施。

「饭食沙门者,经云:正令得满四天下宝,其利不如请一清净沙门,诣舍供养,得利殊倍」。这是佛在经里头勉励在家同学,要知道布施沙门,出家人,布施他得大利益。大利益在哪里?他修行,他有成就,是你布施有功,他成就之后,他能够弘法利生,也是你布施饮食之功。即使你这一生只布施过一次,这个出家人将来成就弘法利生,所有功德都有你一分。这一分不能缺少,缺少可能他的身命就断了,身命一断,修学、弘法利生全都等于零。这个布施多么重要!

经上说的比喻都不是妄语,都是实在的。经上说清净沙门,持戒、修定、开智慧的这些修行有成就者,这是清净沙门。还没有得清净心的,甚至于还造作罪业的,要不要供养他?要,你供养他,你所得的功德利益是圆满的。他自己有他自己的业报,我有我的业报,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现前这个环境,如何能够修清净功德?经上讲得好,只要我们自己心清净,境界就清净。我们用清净心供养一个不清净的修行人,我得的功德是清净的,他修的功德不清净,我得的是清净。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经上佛说「境随心转」,我们能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这就对了。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佛门真广大,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众生会修都修成圆满功德。所以禅宗老师测验学生,常说「你会么?」问题在会不会。境界没有问题,因为境界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借假修真,你要会这个本事,你每天修积的都是真实功德,都是无量无边。所以得利殊倍,所得的利益超过满四天下珍宝布施。

底下一段,『悬缯然灯,散华烧香』。「缯,帛之总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丝织品,丝织品的总名称为缯。「悬缯」,是用缯造成的幢幡宝盖,这些东西悬挂在佛殿,佛的大殿显得格外的庄严,目的是接引初学,而且都有表法的意思。《百缘经》上有一段话,「佛在世时」,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有婆多迦」,有这么一个人,过去曾作一长幡悬挂在毗婆尸佛的塔上。「从是以来,九十一劫,常有大幡覆荫其上,受福快乐」。这个长大的幡可以遮蔽风雨,也遮蔽太阳。这个人以后出家得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这是说悬挂幢幡宝盖。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五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八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四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九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