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二集) 2012/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六三页倒数第四行,看科题「求法皆获善利」。请看经文: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

佛叫着,『诸』是一切,一切『善男子』及一切『善女人』,『能于是法』,「是法」就是净土法门,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若已经求这个,已经求、已经修学,那现在求,或者是将来求,就是无论(这是三世)是现在求、已求、当求统统得到最殊胜的利益。为什么?前面说过,佛法是佛对于九法界一切众生究竟圆满的教学,能帮助人回归自性。自性本善,中国老祖宗说,「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是佛性。所以世尊告诉我们,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佛是福德智慧圆满具足之人,一个有福德、有智慧之人。这个福德智慧是圆满的自性,所以这里头有大慈悲心。明心见性最殊胜的第一德,就是圆满的慈悲心现前,没有任何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悲是拔苦,看到众生苦,一定要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离苦是悲心,帮助他得乐是慈心,所以慈悲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为什么?因为佛知道众生的苦是从迷来的。迷了自性,你的想法、看法、做法都跟自性相违背,觉悟自然就相应。性德的核心是慈悲,慈悲从哪里来的?慈悲从孝敬流出来的,它的根是孝、是敬,对父母是孝、对长辈叫敬。净宗《观经》里面讲的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是天经地义,是性德的核心。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圣贤就从这核心里头流出来的,一切众生都是这个核心流出来的。为什么有的是圣贤、有的是众生?与性德相应的是圣贤,与性德相违背的就变成众生;也就是觉而不迷是圣贤,迷而不觉是众生。

圣贤决定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用什么方法?用教学。所以我在马来西亚讲了十桩事情教学为先,这里面有说到佛法。在世间安身立命,这部经上佛教导我们,教我们安身立命,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这经上也教我们,这个经的内容太丰富了,无论我们从事哪个行业,一定要懂得三福六和,这个业才能够光大,你的家才能整齐,也要教学为先。建国君民,这经上我们讲了,也是教学为先。乃至于礼义之邦,稳定和谐,现在国家要求的社会稳定,如果不教学,不教圣贤的学术,也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圣贤的这个思想、理念,不教这些东西不行,稳定达不到,和谐也达不到。

国丰民安,最明显的,佛法里面讲的三种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人人都能够修,国丰民安。春秋时候,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这在历史上是了不起的一桩大事,一个国家被灭亡,还能够兴起来,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一个,没有看到第二个。越王勾践能跟人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国家恢复之后,他就不用你、不要你了,国家大难的时候他要你,安定之后他就不要了。范蠡聪明,他对于勾践非常了解,所以国家一恢复,他就逃了,改姓名为陶朱公,去做小生意买卖。三年发财了,他把他所发的,得来那些财物,救济贫穷人家,散财。统统散了之后,又从小买卖做起,三年又发,三聚三散,说明布施愈施愈多。范蠡做出榜样来,大家看到了。所以中国人供财神,供谁?就是范蠡,向他学习,真正生财之道是散财,帮助这些贫苦的人。非常有道理,佛经上讲的他做到了。所以国丰民安,国家富强这是因,人民安定是果报,人民生活都能过得好,都靠教学。

太平盛世,这是古人讲的,「政教尚德」,政治、教学都讲道德。古人教给后人后世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只要守住这四科,永远不变更,这个世界就是太平盛世。今天这四科全没有了,父子有亲,现在父子没有亲,夫妇也没有别,长幼也没有序,君臣无义,朋友无信,都没有了,五伦被破坏了。五常,一个字都没有了。五常,仁义礼智信,今天社会细心去观察,多半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五个字都没有了。管仲讲的四维也没有了,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也没有了,八德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社会怎么能不乱!拨乱反正,还是靠教学。真正把伦理道德恢复了,人人都讲求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在佛法里头人人都学习十善、六和、六度、普贤十愿,自然长治久安,要靠教。

诸佛报土,教学为先。佛菩萨教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三种施,三种果报,福德,功德,着相修是福德,不着相是功德。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四十九年,每一个宗教创始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教学。这些宗教教学的中心理念就是爱人,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怎么爱?教他就是爱,不教就是不爱。父母爱子女,用真诚心去教他,自己给儿女做好榜样,将来儿女成人,德行、智慧、事业超过父母,这家庭兴旺,书香门第,世世代代传家。极乐世界也是教学为先,阿弥陀佛的教学,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没有一样不圆满。所以极乐世界是大圆满的教育,为一切诸佛称赞、尊重,认为他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都在这经本上念到。所以你遇到了,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部经典,能不求吗?

谚语有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现在学佛,有求好像不是必应,那这是怎么回事情,怎么有求没有应?我们把佛误会了、曲解了,以为他是神、以为他是仙人、以为他是宗教。这个宗教是外国人讲的宗教,中国人这宗教两个字的意思非常好。我们常在国外走动,把宗教这个名词用中国这个字的意思解释给大家听,没有一个不欢喜。中国宗教这两个字,宗它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尊重、崇拜;教也有三个意思,教育、教学、教化。那这两个字连起来,是人类或者说一切众生最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这每一个宗教听到都欢喜,这个意思太好了。但是在外国文字里头,不是这个意思。中国早年翻的时候把它翻成宗教,这意思真是翻得好,翻译的人真有学问、真有智慧。

正因为如此,宗教在中国是被尊崇的、是被重视的。何以见得?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来推动,这个可以推到尧舜的时代,四千年前。那个时候政府设一个官员,叫司徒,徒就是学生,所以司徒是管教育的。历史上记载,最初主管教育这个人名叫契,他掌管教育,宰相下面重要的一个机构。以后在汉朝不称司徒,称为礼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古时候事没这么繁杂,所以宰相下面六个部,六部,宰相有事不能视事,或者生病了不能上班,礼部尚书代理。六部里头排名第一个是礼部,尊重教育、重视教育。

中国本土有个道教,中国本土的宗教。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来,不归宰相管、不归礼部管,谁管?皇上亲自管。这就对它特别尊重,管宗教的是皇上管。宗教的道场都称之为寺,这寺还得了!你们要是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去游览,你会看到故宫里面有这个牌子,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寺。那是什么?皇上办事的机构。皇上有九个寺,寺的长官叫卿,宰相下面办事的机构叫部,皇上的叫寺。寺是什么意思?永久设立不会被撤销的,这称寺。部是可以被撤销的、可以被建立的,不是永久不变的,寺是永久不变。所以宗教教育的场所统统称寺,跟皇家这个一级办事机构完全相等,这是对于宗教的尊重。

宗教这两个字在中国过去,皇家真正做到了,不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但是满清亡国之后,政体改变,走向民主,这个寺有名无实了,这桩大事情也没有人真正去管理,所以渐渐衰了。衰到现在,我们看到是变质了,走向了迷信,以为这是神权,让人产生重大的误会。所以夏莲居老居士提倡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他的意思,佛教里寺院庵堂这是古时候的称呼,帝王时代有,民主时代没有这个称呼了,佛教也要改革,佛教称什么?称学会、学院。修学的道场称为学会,研究的机构称为学院,像培养人才称学院,就是大学。

中国佛教变成大学,唐朝时候就改革了。研究历史的人说,这是佛教在中国一次重大的革命行为。原本佛教教学是私塾的,释迦当年教学跟孔子差不多,私人教学,没有组织。把佛教变成大学来办,这是禅宗第八代马祖、百丈禅师。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提倡集体学习,依众靠众,在当时起很大的作用。方东美先生给我讲过很多次,中国佛教要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大学,丛林的主席就是方丈、就是校长。下面有三个纲领执事,就是分三个部:第一个教务,有教务长,在佛法里面称为首座,首座是教务长,主管教育的;第二个是维那,这都是梵语,维那是管训导的,学校的训导长;第三个是监院,监院是总务,是总务长。三个名称不一样,跟现在学校里头的执事职务完全相同。所以它是变成学校,有组织、有规模。这部底下分科、分组,正式成为一个大学。这个只有在中国有,外国佛教没有。今天,这些名称还有,执事没有了。我们也听说,某寺院里有几个首座和尚,没有讲经、没有教学。维那也不是管秩序,只是在上殿的时候,他是指挥,没错,他是敲大磬、引磬,也没有训导这个意义在里头。监院还是,监院是管总务的,这个还有。所以教育在寺院见不到了!

两百年前,中国各地大大小小这些寺院都讲经,没有一个地方不讲经的,都教学,指导在家居士(叫佛门弟子),教他们修行。那这两百年怎么变质?西方文化传到中国来了,中国自己本身衰了,看到外国人用着军舰、大炮这些先进的武器侵入中国,中国人没有办法抵挡,这就认为外国好,向外国学习,对中国的东西冷漠了,对祖宗留下这些教诲开始怀疑了。经过五四运动,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后面再经过文化大革命,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扫地出门了,没有了。所以现在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大家感到很陌生。佛教也不被人欢迎了,佛教本来面目不见了、没有了。日本比我们丢得还早,我在日本讲经,那边的法师告诉我,日本是四百年前寺院庵堂都讲经,像中国一样,也是外国文化传到日本之后,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冲击,大家念头转变了,重视科学,对于伦理道德漠视了,造成现前的状况。

西方科技发展到今天也出了问题,问题很多,自己没有能力解决,所以今天西方人,他到中国来学习、到印度来学习,希望找一点智慧、找一点方法,让这个社会秩序恢复安定和平。找不到!怎么找不到?懂得中国文化这些人,他们见不到。纵然见到了,讲给他们听,不相信、怀疑。怀疑怎么能解决问题?我们是遇到这个缘,才发现这些问题,知道今天要叫人相信,只有做出榜样来,没有做出来,人怎么说,他都不会接受。我们在联合国会议当中,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大家,就碰到这个事情。离开会场,这些会友在一起聊天、吃饭,就问到,问我,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做不到。我听到这句话,给我非常严重的打击,我说,这才是现在问题的核心。这怎么办?所以是逼不得已在汤池做了这个实验。实验意外的成功,这才把我们的信心燃起来了。当时人家问我,我也怀疑,我也不敢说现在能有效的做到,不敢讲,所以必须要通过实验。实验之后,我们才晓得,证明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证明佛所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自己才坚定信心。没有通过这个实验,不敢,不敢肯定,虽然说,心里还是有疑问。虽然英国汤恩比博士说,只有中国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能拯救这个世界,谁认识、谁懂得、谁肯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的问题。

大乘是法,这部经典真是大乘的精华,大乘教里头,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真正的精华全在这部经,全在这部集注。我们修学佛陀教育,得到这个本子够用了,从这个本子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有时间、再有精力,涉猎其他的佛所说的一切经,轻而易举,真正是一经通,一切经通。古人的修学遵守这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心是定的、心是净的,定净就开智慧。智慧开了,真正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这个能力是所有人都有,只是你现在心乱了,你不能集中。你能集中,这种能力本能就现前,不是佛有、菩萨有,我们没有,不是。我们现在这个念头乱成一团,这一团糟,妄想多、杂念多。清除妄想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本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方法对于清除妄想、清除杂念非常有效。只要肯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很快就感到效果。

我年轻喜欢看书,看得很杂,看得很多,那个时候没有学佛,所以在一般同学里面来说,我的常识非常丰富,那什么?我读得多。我在学校读书,不跟人争名,我自己读书的标准,考试及格就可以了。所以我交卷,这我同学都知道,我都是第一个交卷,题目没有答完。我一计算,大概有六十五分以上,我就交卷了,六十分及格。上课我很用心听,听这一遍就不再复习了,应付考试没有问题。我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头读我想读的书,所以我读的书比人多。学佛之后,李老师教我一门深入,只能学一样,不能学第二样,严格要我遵守。我没有法子,只好遵守。可是三个月之后,我发觉了,我的心清净很多,好像有一点智慧。半年之后,我跟老师报告,我说这方法好,我已经感受到了,心清净多了,妄念少了、杂念少了。没有想到中国有这么一套方法。在古人说这很平常,在我们初学的是很新鲜,从来没有过的,我们都是广学多闻,没有用过这个方法,这一用才知道,真有好处。

以后学讲经,其实是讲注解,这老师指导的,我们哪有资格讲经?开悟才有资格讲经,没有开悟讲注解,这是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注解要讲古注,为什么?古人注疏都是开悟的,不开悟不敢注疏,不像现在人,现在人胆大,所以古注可靠。古注里面去选自己能看得懂的,能够把它用现在的白话文说出来,所以我们做翻译。当然一定会遇到注解里头有困难的地方,古人注得深,文字也深,看不懂怎么办?老师说,可以参考今人。今人指定了几个人,老师当年给我们指定的,谛闲法师,那时候都还在,没有问题,慈舟老法师,这都在大陆,他们有著作,圆瑛法师、谛闲法师,谛闲法师的学生倓虚法师,指定大概有六、七位法师,这些东西可以看,这是老师肯定的。没有老师指导,那对我们初学真困难,我们如果找错了参考资料就麻烦了。

台湾圣严法师,我们同届,我们受戒的时候同届,我们两个人在一个班上,他是班长,也很早出来讲经。有一次,他遇到困难,讲《大乘起信论》,在台北善导寺,讲到第三天,听众没有了,只剩下几个人。他来找我,问我怎么办?我说你有没有参考注解?他说有,我说谁的注解?太虚法师的。我说那当然,你再讲一天,人就没有了。他说那怎么办?换,换注解。他说换哪一种?我说你找慈舟法师的。真的,这本子他找到了,依慈舟老法师这个讲义来讲。过两天给我打电话,感谢我,听众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这就是没有人指点他,我这是李老师教的,我们就少走很多弯路。

今天我们遇到这个本子、遇到这个集注,这是大乘成佛之道的捷径,最快速的一条道路、最稳当的道路、最直捷的道路,成功又特别殊胜,怎么能不干!所以一定要知道,要求这个法门、要求这个经典、要求理解它,然后你依教奉行,必定『皆获善利』。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安住无疑免堕」。

【汝等应当安住无疑。】

这个话太重要了!

【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

佛的话都很有味道,你看,这个『珍宝成就』的『牢狱』。这是什么?你不求往生净土,你就生天道,天道就等于珍宝成就的牢狱,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虽然生到天了,将来天福享尽,还要往下堕落,这个比喻很有味道。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0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0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