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二集) 2012/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5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0七七页,从第五行当中看起:

「闻者闻名信受也。以名具万德故,能令闻者慈心清净。慈心者,发起大慈心也。清净者,纯净无垢也。欢喜者,内心喜乐也。踊跃者,欢欣奋起,形于身口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是说『得闻佛声』,这一句经文在五种原译本里面都有,文字小有差别,内容完全一致,这确实证明话是佛说的。闻者,这个闻的意义一定含着有信受,真正相信、真正能接受。这个法门,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一切诸佛都介绍、都讲这部经,就是《无量寿经》。因为这个法门、这个方法确确实实是世尊普度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就能够圆满成佛,所以说是无比殊胜稀有第一法门。有没有人信?有。什么人信?宿根深厚的人,也就是说,像经上所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遇到必定得无量诸佛的加持,所以他能信;不但能信,他能解,他能接受,他能奉行。如果有好的善友引导他,他这一生就能够念佛往生。

下面说的这几种现象,显示他宿根的深厚,根深厚从哪里看?从底下这几句。听了,『慈心清净』,发慈悲心,这也就是发菩提心。清净,纯净无垢,真心能够现起来。凡夫平常所用的是妄心,八识里面的第六意识跟第七末那识,他用这个心,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听了欢喜,就是法喜充满,内心喜乐。这个喜乐有来头,生生世世都希望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但是都没有能够得到,这一生碰到这个法门,知道这个法门一定满足生生世世的大愿,他怎么不欢喜?踊跃,就是我们中国所讲的喜形于色,他内心的欢喜,他表现出来了,所谓是手舞之,足蹈之,这是身,口里面欢喜赞叹。

『衣毛为起』,从这个地方看到他的宿根非常深厚。善友,我们一般讲老师,看到学生有这种状况出现,就知道这个学生善根非常深厚,这个经没有白讲,决定有人深信不疑,决定有人依教奉行,决定有人往生净土,讲经的目的达到了。『泪出』,是眼中流泪,「盖如是之人皆从佛道中来。佛所得之无上菩提,名为佛道」,从佛道中来,过去生中学过。「《法华经方便品》云:是诸世尊等」,这一句话是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叫诸世尊,就是诸佛。无量无边的诸佛,「皆说一乘法」。一乘法是这一生成佛的方法,它不是成菩萨,不是成声闻、缘觉。说大乘、小乘这叫二乘,说声闻、缘觉、菩萨叫三乘,这个法不是二乘、不是三乘,是一乘法,一乘法就是决定一生成佛。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怕你遇不到,你遇到了,你真听懂了,你这一生决定作佛去了。

「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你看就这么简单,只要他真相信,只要他真肯发愿,愿生净土,只要他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这么简单。所以菩萨不相信,声闻、缘觉不相信,修学八万四千法门的人没有一个相信,道理在此地。相信的人就太走运了,不相信的人就怀疑,哪有这么简单?修行多年、修行几辈子、修行多少劫,还没有看到佛道的边缘,这种人大有人在,哪有这么简单就成就?这就是他为什么不相信,道理在此地。那我们要想想,我们能够相信,什么原因?经上说得很清楚,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遇到这个法门,诸佛如来就加持你,在冥冥当中加持,你能听懂,你能相信,你能发愿。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地球上遇到大灾难了,遇到这个法门,机会到了,我去极乐世界了,一丝毫忧愁都没有,欢喜无量,这是真的。如果佛菩萨留我们,那我们要行菩萨道。往生极乐世界成就自己,还是为了度众生。现在眼前众生有苦难,真正肯发愿度众生的,舍己为人的,这个人很难找。如果你就是诸佛菩萨所找的对象,他肯定加持你,你在大灾难中没事,你会平安度过。这不是自己有幸,是苦难众生有幸,就是还存留下来的众生他需要。我们自己需要的是极乐世界,去亲近弥陀,这是我们需要的。可是诸佛菩萨总是把众生需要摆在第一,地藏菩萨最明显的代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是佛菩萨的本愿。

「又因行名道」,道是什么?道是菩萨行,行叫道,所以「佛道者,到于佛地之万行也」,就是六度万行,这是佛道。『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过去生中他曾经是修行过,不是修小乘,修大乘,小乘是声闻道,他修的是佛道。「乃佛之赞语」,这是佛对他的赞叹。「正如《金刚经》曰: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就是讲我们现在,当来世就是将来,释迦牟尼佛在世讲《金刚经》的时候说的,将来后五百岁,这就是说五个五百岁最后的一个五百岁。这五五百岁,佛经上讲五种坚固。第一个五百岁,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算的,解脱坚固,持戒就能证阿罗汉果。第二个五百岁就不行了,人的根性没有那么纯、没有那么厚,持戒不能成就,要修定,所以第二个五百岁要禅定坚固。第三个五百岁,禅定也不行了,必须要学习经教,叫多闻坚固,从研究经教还行,有能够入佛境界的。第四个五百岁,愈来愈往下降,真正修行的人少了,喜欢修福,塔寺坚固,到处建庙、建佛刹修福。第五个五百岁,这坚固,五种坚固,斗诤坚固。我们生在最后的这五百年,二千五百年,现在,真的佛所讲的一点都不差。你看看,第一个解脱坚固,禅定成就,多闻成就,塔庙成就,现在是斗诤坚固,「斗诤坚固」这是经上的原文,现在斗诤坚固,如果不斗诤,那佛说的话不就说错了!

这佛说的,「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这讲《金刚经》。《金刚经》,在末法时期五五百岁斗诤坚固,听到这个经,能相信、能理解、能受持,这个人太稀有了。「何以故」,这为什么?「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听到《金刚经》才能够信解受持。如果四相都有,听《金刚经》,这信解受持全有问题。现在人谁相信?念的人很多,真正解其义的人不多,许多人把它当作哲学来研究,变质了,不是依教修行。《金刚经》讲般若,般若讲空,般若讲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不但体是空的,相也不是真有,教人放下,放下就见性了。

「灵峰《破空论》释曰」,蕅益大师他著作里头有一种叫《金刚经破空论》,他在里面解释,「此即信修大果也」,《金刚经》上这一句话说,信修大果,第一稀有。「设复计有少许我人等相,决不能信此经」,只有真正四相破了,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对这个经你能够契入,你能够悟得其中的境界。如果四相没有断干净,还有四相存在,蕅益大师这个话说得很肯定,绝不能信此经。我们看过学《金刚经》的人多,学了之后怎么样?跟我们境界差不多,还很执着,我没放下。「设于此经信解受持,决能了达我人等相,当体即是无相」,蕅益大师这几句话说得好,他要真的能够信解受持,这个人决定能够明了通达我人等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他怎么样?他放下了,这一放下,他就解脱了,他就得大自在。这些话全都是真的。

《金刚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这个经里面重要的几句开示要记住,前半部无四相,后半部无四见,境界更高,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无四相,阿罗汉证得,辟支佛证得,别教三贤菩萨证得,也就是说,四圣法界他们证得。破四见就不在四圣法界,不在十法界,他最低限度也到实报庄严土,《华严经》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他到这个境界,真成就了。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如果不放下,对我们念佛往生确实是障碍。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放不下,就这一句话。什么时候我们真正放下,那就是前面所讲的,我们用佛眼看众生,佛眼没有分别,佛眼没有执着,佛眼没有起心动念;我们用佛心来修行,佛的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片慈悲,慈悲遍法界,称之为大慈大悲,没办法再称赞,称为大慈大悲。培养这个心,这经讲念佛可以培养,为什么?念佛可以把自己的佛性念出来,入佛境界。

「准是而论」,以这个为标准我们来说,「本经乃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比信《金刚经》还难。《金刚经》是般若、是大乘,这个经是一乘法,是《华严》、《法华》的精髓,古德赞叹它「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蕅益大师说的。《华严》、《法华》是一乘大经,一乘大经里头的精华,你得到了,你必定成就一乘法。所以,「若能生信,当知是人,不是凡人,而是一切世间希有之人」,你能够相信,换句话说,就是证明你现在的烦恼业障习气轻了。为什么?你性德的智慧德相透出来了,这个能信就是透出来了。不能信,业障习气很重,还是把它压住了,它冒不出来。现在你已经放松了一点,它透出一点出来了,所以称为稀有之人。

「若于圆教能生实信,圆解圆修,可称圆人」。四教藏通别圆,极品,上上乘圆教,圆教根性的人不多,若是圆教根性,这一生决定成佛,参禅肯定大彻大悟。古时候有,现在没有了,为什么?古时候的缘殊胜,圆人来投胎也有障碍,这个障碍在佛法叫隔阴之迷,你一投胎就迷了,前世事情记不得了。前世底子虽然好,也有迷,但是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好,父母懂得教你。父母真懂得的,从怀孕就开始教你,就小心谨慎照顾你,这母亲恩德多大!纵然母亲疏忽不知道,你一出世,一生下来,你这个家族的人都会教你。从前是大家庭,大家庭对于后代非常重视,父母偷不了懒。为什么?上头有祖父母、有曾祖父母、有高祖父母,天天看着你,你不好好的教,你怎么能对得起父母?这是家里头负责传宗接代的人,代代都要好。这个环境好。

现在人不知道了,怀孕没想到教你的这个事情,生下来之后也没有。几乎生下来,你睁开眼睛接触的就是电视,电视来教你,这就杀盗淫妄。从小在这个环境养成,烦恼、妄念一天比一天多,把你自性里面过去生中修习的功德全给障碍住了,它并没有把它毁掉,就是障碍住,它不起作用。这样养成了,你叫他相信佛法、相信净土,真难,真是难中之难,在我们这个现前真难。真难,我们还遇到了,还有一点信心,一定要勉励自己,这一生得来不容易。如何补足我们的善根福德?念佛,觉明妙行菩萨这一句话,「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妄念),许汝法身活」,你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就在我们要把这个一念放下,也就是什么都别管了,于大体还不能造成障碍的都可以不管。如果于大体有障碍,障碍正法久住,障碍弘法利生,这个可以管,为什么?慈悲心。小事就不闻了,懂得现在人的根性,他的业障习气很重,一切随他去,我们成佛要紧,成佛之后再来度他们。

所以,圆教能生实信,净宗是圆教,这个经本圆中之圆。能够圆解,圆解,你理解,就活活泼泼,智慧真开了,什么状况之下怎么去运用它,活的,它不是死的,极其灵活。引导众生能信、能解、能受、能持,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圆解圆修,这是圆人。「圆人修行一日,可当常人修行一劫」,这真的,他聪明,通常人修一劫,等于他修一天。极乐世界人修一天,等于我们这边人修无量劫,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有智慧、神通、道力,你就能变化、能分身,自己的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在听讲经,分身,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这别人做不到的。供佛修福,闻法修慧,福慧双修,无量无边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这个世界见一尊佛都好难,见个菩萨、见阿罗汉不容易,你在极乐世界,十方一切诸佛想见就见,念头才动,你的身体就已经站在佛前面,就这么样的方便。所以修行没有比极乐世界人更快,道理在此地。

这一品最后的一段,「叹疑惑难度」。前面不疑,好度,现在反过来,对这个法门有疑惑的人。请看经文: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这个现象多,非常普遍。我们自己回过头来问自己,自己学佛,开头对这个法门,就像经上所说的,不相信。我感谢李老师,李老师苦口婆心把净宗介绍给我,我都没能相信。第一个介绍给我的是忏云法师,我在他茅蓬住了半年,他把这个介绍给我。我读了三本书,《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弥陀经圆中钞》,这是《阿弥陀经》三大部注解,《疏钞》莲池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的,《圆中钞》幽溪大师的。忏云法师要我把它的科判节录出来,画成表解,把经文补上去,变成科会。我都做了。做了之后,对于佛法里面这种方法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才真正晓得什么叫好文章。好文章从头至尾都不会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多一个字可以拿掉的、可以删掉的,少一个字就不通了。文章写得这么好,用科判一判就完全知道了,章法结构严密整齐,从这个地方就体会到思想体系,不能不叫人五体投地。

在忏云法师那里半年,体会到这一层。我信不信?不信。但是佛经文章之美,欢喜,无论哪一部经我看到都欢喜。那个时候知识分子的习气重,喜欢研究、喜欢理论,对于修行没放在心上,这就是什么?搞佛学的。我进门是搞佛学的,方老师是搞哲学的,进门受他老人家影响三年,还好不深,三年之后我就回头了,我就知道,它比哲学还要广泛、还要深入,哲学不能包括它,它能包括哲学,哲学不能包括它,有这么个概念。到台中,李老师把《印光大师文钞》给我,要我学印光大师。我读了《文钞》之后对净土宗有敬意,对它很尊重、很尊敬,它太慈悲了,体会到这一层,但是还是不肯学。老师虽然多次劝我,甚至于说,你看看历代这些大法师,慧远、善导、永明延寿、莲池、蕅益,这都了不起的人,他们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以后变成净土宗的祖师。我们不妨也跟着他走走看,走错就算了,走对那我们就成功了!用这个话来劝我。我还是阳奉阴违。

我跟诸位说过,我真正接受是讲《华严经》,这是偶然一天心血来潮,想到什么?文殊、普贤怎么成就的?善财童子,这是文殊的得意门生、入室弟子,他修什么法门?这就有了问题。有了问题找答案,再很仔细的去读《华严》,发现了,文殊、普贤统统是修净土的,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我那个时候寒毛直竖,这怎么回事情?你看《四十华严》我讲了一半了,真叫囫囵吞枣讲的,善财修什么不知道。现在有了问题,从头再来细细一看,一下就看出来了,原来第一位善知识就是吉祥云比丘,修什么?般舟三昧,专修念佛法门。般舟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不睡、不坐,它叫佛立三昧,这九十天,可以站在那里,可以走动,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这个是要有很好的体力精神,身体不好的人做不到,年老的人做不到。九十天一期,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精进念佛。

吉祥云比丘修这个法门,对善财童子开示二十一种念佛法门。二十一不是数字,是表法,表大圆满,这是密宗的表法。《华严经》十个宗派东西它统统都有,所以它是圆满*轮,中国人讲先入为主,这就是他主修主学的。看到最后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完全明白了,彻始彻终善财童子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于是也豁然明了了,这五十三参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平常早晨起来,睡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所看的一切人事物,就叫五十三参。用五十三位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做代表,全是佛,全是佛在那里表法,我们要认识。

方老师告诉我,《华严》有深奥的理论,有精密的方法,末后还带表演,文殊、普贤、善财童子五十多位善友表演给我们看。表演什么?演这个理论,《华严》的理论、方法,如何落实在工作、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活《华严》。所以方老师佩服到极处,全世界的教科书找不到能跟《华严》相比的,它做出来给你看。他一生喜欢《华严》,没有一天不读它,《华严》是他的主要功课。《华严》最后导归极乐,我对于极乐,这个净宗,净宗经典,才特别重视。所以看到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即是小本《华严》。莲池大师注这个《弥陀经》,完全用华严家的这个架势,把《阿弥陀经》提升跟《华严》平等,这个非常了不起!因为他那个时代,社会大众瞧不起净土宗,对《华严》没有话说,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一个注解出来的时候,把它提升跟《华严》一样,净宗真兴起来了,净土宗中兴的祖师。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五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四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0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三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九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一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