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六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六集) 2012/9/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十八页,倒数第四行看起:

「二者不信不可称智,不了佛智体绝对待,离过绝非」。前面不思议智是转前五识所成就的,这个第二是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就是不可称智。凡夫、二乘、权教菩萨都不知道,这些是大乘教里头的秘藏,甚深深密之法。佛智,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体绝对待,智之体就是性德,性德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我们今天讲绝对,对面是个相对,还是对待法,换句话说,它这两者都不是。这就是大经上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凡是能够言说的都是对待的,凡是能够思惟想像的也是对待的。能思所思,能见所见,能说所说,统有能所。可是自性里面,这些东西全没有。全都没有,怎么个说法?不但说不出,念头都达不到,叫无法想像。

言语没法子说,叫言语道断。心思不能想,叫心行处灭。这两句话说得好,但是没有人能够体会得到,只是说这桩事情不能说、不能想。不能说、不能想,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被无明盖覆住了。实实在在说,我们都是因为没放下,起心动念太深了。能够见到阿赖耶,起心动念放下了,能有几个人做到?大乘经里面佛说八地以上;五十一位菩萨,大乘菩萨最高的四个位次,他们知道,他们见到了。他们虽然见到了,也说不出来。如果真说,也就是此地所说的,众生、凡夫、二乘、三贤菩萨们都没有办法理解。

下面,「昙鸾师曰」,昙鸾法师讲,「不可称智者,言佛智绝称谓」,没有办法讲,说什么都不是。宗门大德有所谓「说似一法即不中」,说不出来,这就不可称量。「非相形待」,就是不相对待,也就是说它没有相对的。我们能体会到的,全是相对的,说大,大的对面有小;说长,长的对面有短;说是,是的对面有非,统统是相对的。不是相对的,你就说不出来,它不相对待。「何以言之」,这没法子说。「法若是有,必应有知有之智」,法有,一定有个知有的智慧。法要是无,也应该有知无之智。「诸法离于有无」,非有非无,所以没有知有之智,也没有知无之智。「故佛冥诸法」,冥是离开,二边不着,「则智绝对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换句话说,「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你没有办法知佛,所以叫不了佛智。「佛智离此四句」。有,是一句;无,是一句;亦有亦无,是一句;非有非无,是一句,佛这四句都没有,你怎么知道它?四句推演,推演到百非,就是推演到一百句,「佛智离四句、绝百非,体离对待」,只能够意会,不能言传,言语达不到,言语只能描绘一个彷佛,真的达不到。

惠能大师开悟了,描绘性德、作用,自性的性德,法尔如是,他说出「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不动摇,能生万法」,他只说这五句。从这五句里面你去体会真实,我们能不能体会到?不能。为什么不能?我们用的是妄心。什么时候你能体会到?你一说就明白了,必须得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不起心、不动念是破无明。破无明就见法身,就是这个事实真相,这是一切法的真相,叫诸法实相,是一切法的根,是一切法的本源,是一切法的理体,一切法都从它生、都从它现。它不是一切法,能生一切法,人人都有,个个不无,绝对是平等的。佛有,我们都有,蚊虫蚂蚁也有,花草树木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也有。没有它,虚空也就没有了。

所以,体离对待,「故曰不可称智」。不可称,你没法子说。「智不可称,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称」。这个地方昙鸾法师统统落实在净宗,因为前面说过,念佛法门为不可称智所建立的、所成就的。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念佛,人人都知道,但是佛号功德没有人知道,纵有人知道也讲不清楚。我们要不是看这些参考资料,也说不出来,也体会不到。没搞清楚,当然有疑惑,所以这个疑是正常的。不疑,那你是法身菩萨,八地以上。所以你有疑是正常现象。断疑生信,这个能够断疑,不怀疑,没搞清楚,不怀疑,那是你的善根,无比殊胜的善根。这个善根从哪里建立的?对佛的信心建立的。我知道我程度不够,佛说的,佛决定没有妄语,我智虽然达不到,但是佛说的,我不怀疑。这个属于善根。这个善根虽然带着疑,这善根不可思议,他往生净土没有障碍,而且往生净土很快他就悟入境界。为什么能悟入?他没有怀疑,所以他进步就非常快速。有疑?有疑就没办法,不是说你进度慢,不是的,就是障碍你开悟。所以圣教,佛菩萨的教诲决定不能疑惑。「念佛往生为不可称智所成。于此有疑」,这叫「不了不可称智」。

佛这五种智慧,就是自性性德所流的这五种智慧,五种智慧其实是一种,作用不同,说之为五种。对这有疑,就是对自己自性有疑,正确的,有疑就是迷。佛说的,一切众生迷失了自性,所以称众生;他要觉悟了,觉悟就是佛。众生跟佛就是迷悟不同,众生觉了就成佛,佛要不觉、迷了就叫众生。众生修行,修成佛了,修得很辛苦,费了多长的时间,成佛之后会不会再变成众生?这是个大问题。在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刚才说的。世尊为他开示,有一段很长的经文,最后结论是肯定成佛之后不会再动念头,不可能再有一念不觉。佛用黄金做比喻,金矿,凡夫现前的状况像金矿有纯金,但是有很多脏东西夹杂在里头,修行就等于提炼,黄金经过冶炼变成纯金,再不会变成金矿。佛用这个比喻,让学道的人放心,你成就是永远的成就、永恒的成就。为什么?他融入常寂光了。

「三者不了大乘广智」,这是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疑佛不能实度一切众生」,实度是真实度众生。「复疑一切念佛众生岂能皆得往生净土」,有这种疑虑的人很多,念佛的人都能生净土吗?那净土能容得下吗?我们地球就这么大,现在七十亿人口,再来七十亿还得了吗?这地球上人满为患。你就想到,极乐世界每天从十方诸佛刹土往生的众生有多少?不止七十亿,真的是无量无边,净土容得下吗?容得下,一点都不显得拥挤。什么原因?它是法性土。如果是阿赖耶这个法相土,那就不行。它是法性土,法性没有大小,不可思议,无法想像,跟此地佛智一样,智土是一不是二,所以法性也有这个意思。「故于阿弥陀佛作有量想」,这是众生的习气,在我们这个世间讲,这个习气很正常,甚至于说有科学根据。

对治这个疑惑,这才说「大乘广智」。佛的智慧,「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这个讲得圆满。这个智不是学来的,没地方学。惠能大师开悟,第三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他没说,佛在《华严经》上说了,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具足这个。如来智慧德相是自性本具的,此地这五种智慧是本具的智慧,谁都有,迷了的时候它不现前,觉悟的时候它现前。实际上,迷了的时候它变质了,还是起作用。我们眼能见、耳能闻,前五识不是起作用吗?可是范围太小了,没有自性本具说得那么大。第六意识也起作用,分别。第七识也起作用,执着这个身是我。这个作用全都小,小得不能再小,所以造业受报。

如果这个社会大众普遍都造业,麻烦大了。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不能怪别人,要怪自己,在这一个阶段没有圣贤到世间来教化。为什么圣贤不来?众生没修福。你看,说来说去,说到最后还在自己,我们没有修福,天天在造业。如果我们都肯修福、都肯学好,圣贤就来了。不想学好,圣贤来了都骂他、拒绝他、不接受他,圣贤不来。圣贤不来,为什么?他来,你对他侮辱,你对他轻慢,这造罪业,不就加重你的罪业!所以菩萨来,慈悲;不来,还是慈悲。来与不来,不是他那一边的事情,是我们众生这一边的事情。我想学好,他就来了。这个缘所谓是可遇不可求,不必要求,你真想学好,你就会碰到好人,就有好人教你。你不想学好,你就决定遇不到好人,为什么?遇到好人,你会骂他,你会轻慢他,造罪业。

在这整个世界,我们要了解这个地球上的事实真相,我们会对中国充满了希望。中国人虽然造业,社会搞成这个样子,他的底蕴厚!过去千万年老祖宗教得好。只是最近这两百年,特别是知识分子,被西方科学技术迷惑了,认为这个东西万能,中国古圣先贤讲的东西没有用处,对于老祖宗丧失信心、失去信心,起了怀疑,这就是现前灾难的根源。没有人教他,教他,他也不接受,他不相信。科学,要拿证据来,拿不出证据,没人相信。说古时候怎么怎么好,不相信,那是人家写出来的,不是真的,未必是真的,依旧把它看成人类的一种希求、一种幻想,不承认它是事实,那这就是灾难来了。必须经过灾难的洗刷,让他头脑再恢复清醒,真正想求圣贤、求佛菩萨来救他,这个时候来了。这个完全也是性德法尔如是,自自然然的演变,不是没有原因。

明白这些,知道人生在世,求什么?求智慧,这个重要!智慧从哪里求?智慧跟圣人学习。我们自己具备的条件是真诚清净心,这就能成就。心不真诚、不清净,得不到,圣贤佛菩萨来教你都没有用处。这也就说明现在圣贤为什么不出世,人不能接受。不能接受,我们不知道,那就不谈了;知道这些事情,不能救也得救,不能帮也得帮,帮得很辛苦,还非帮不可。那我们得掌握住这个缘分,我们能够做的,尽心尽力,我们就做圆满了。

古籍幸亏还好,还没有完全丧失掉。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最严重的浩劫,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但是祖宗有德,重要的东西还是保存下来了。干隆做了一桩好事,编了这一套《四库全书》。我们在文革期间,心里面最担心的,就怕这个东西毁掉了。这个毁掉了,我们民族智慧的根拔掉了,那可不得了。在台湾的读书人,心里头都有这个牵挂。台湾有一套,想印,成本太高。一部,在那个时候要一百多万,将近两百万,不是普通人能买得起的。学校里面,学校有图书舘,一年买书的费用大概就这么多钱,要买这部书,买其他的书就没有钱了。真难!所以商务印书馆只印了三百套。世界书局印《荟要》,只印两百套。它印要花成本,怕卖不掉,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印出来总比不印好,不印的时候,只有一套,现在印的时候,总有二、三百套。前年,纪念中山先生革命一百周年,这个书局发起再版,做为庆祝百年,通知我。我希望它多印,所以我买了一百套《全书》、两百套《荟要》,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大学图书馆,让他们收藏。我知道灾难是全球性的,但总不至于完全毁掉,总会有几套留下来。我们的目的留个几套,将来再翻印都有办法。如果一套都没有了,那是人类的悲哀!我们今天只能做到这个。

那个书,第二个我们就想到,要有人去学!上一次我到马来西亚,为什么?就为这个事情,我去劝学。劝谁?劝马来西亚华校的老师、校长。他们是读书人,他们知道怎么样去读、怎么去研究、怎么样去教学,这些都是他们拿手的。我去这一次,反应很好,希望每个人一生专攻一部经,一定要遵守老祖宗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要学太多,不要学太杂。一部,就有开悟的可能。为什么?你用心专一,你不杂不乱,这个你心是定的,你的思惟想像就在这个范围,这就入定。定久了,他就开悟。开悟的条件,你能够降低欲望,把学这一门东西当作自己一生第一个欲望,其他的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这种欲望放下不要了,你的心清净,清净到平等就会开悟。

开悟,要知道,不一定要佛经。你在禅宗里去看看语录,很多开悟的与佛经毫不相关,这什么?定到一定的程度,不一定什么东西敲一下,就把他敲通了,就开悟了。雨打芭蕉,他在听,开悟了。这不是读书。心地真正净到的时候,听人家唱一首歌,开悟了。这个《禅宗集》里都有。我们明白这些事实,就体会到佛经上所说的,开悟是要心清净平等,不是说你读很多东西,不是的,与这个不相干。所以读书是什么?读书修清净心,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如果不读书,一个小时,你想有多少个杂念?有多少个妄想?一个小时在读书,这一个小时不打妄想、不起杂念,修定!这些道理只有中国人懂,中国人会用。读古书是高声朗诵,确实像念佛一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用得纯,时间用得长,不定什么时候豁然开悟。这一开悟,世出世间法全明白了。

禅宗的教学,开的是天才班,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不一定要念很多书,这个什么?讲悟性。他听东西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这讲悟性。有很好的悟性,可以修这个法门。给你讲一样,就知道一样,甚至于一样都搞不清楚,这就不能学这个法门。所以一生专攻一门。真正悟了,悟了一切都通了。一切通了,他还是专门这一门。这什么意思?这是慈悲,这是教学,给初学的人做出榜样,让他真正相信,没有怀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么个道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智慧开了,无法不知,无烦恼不断,这里头再加上无业障不消,统统消掉;无善不备,无众生不度,能普度众生。但是众生得度要有缘分,没有缘分,菩萨度不了他,为什么?他不听。他跟你学,阳奉阴违,不肯认真去做,这就是没有缘。所以经教里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你在佛门皈依了、出家了、受戒了,不一定就是有缘。你没有受戒、没有出家,你不是佛门弟子,但是看到佛经这个好处,你依教奉行,真佛弟子,你得受用。

真正得圆满的受用,古德说得很好,只要具足六个字,你就能得圆满受用,这六个字是老实、听话、真干。老实人就不会自作聪明,他不会想东想西,你教他怎样,他就怎样,老老实实,他不会转变的,真听话,真干。谛闲老和尚的锅漏匠,他的成就就这六个字。具足这六个字,没有一个不成就的。遇到真正善知识,不肯干,不听话,喜欢东西很多,样样都想学,学了一辈子,一样都不通,每一样学一点皮毛,就是常识。在世间管用,为什么?广学多闻。他的记忆力好,能言善道,甚至于著作等身,这我们都看见过的,现在什么?学者专家,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来生?来生肯定还是搞六道轮回。如果心行不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还得堕三途,决定比不上一个老实、听话、真干的人,那一种人决定有成就,念佛一定往生成佛,而且往生的品位很高。

我们接着往下面看,「欲明佛智,无不运载」,这个运载就是普度。「运载一切,皆入无余」,就悟入无余涅槃,慈航普度,这叫「大乘」。特别是净土,净土叫莲宗,莲花化生。莲花像一只船一样,你坐在这个莲花上就走了。那个动力从哪里来的?从阿弥陀佛来的。阿弥陀佛以他的神力,让这一朵莲花落在七宝池里面。这个七宝池与往生的人有缘,真正发愿往生,七宝池就长一朵莲花,莲花上刻的有你名字,一点都不会错。临终的时候,佛拿这个花来接引你。佛的神力,把这朵花还送到原来莲花出生的地方,七宝池中。没有疑虑的,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如果有疑惑的,对这五种智有疑惑,虽然这个花落在七宝池里头,花不开;什么时候你的疑情断掉了,花就开了。有开得很快的,明朝的袁宏道,他是生边地的,但是没有多久,花就开了,因为他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的毛病,改过、忏悔,花就开了。

「其所运载,无限无际,故名广智」,大乘广智,佛用这个智慧能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无限的,没有边际的,叫广。「又于诸法门知之穷尽」,这就是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全知道。他怎么学的?他开悟了,就从一门学的。古德有说,「一经通,一切经通」。因为佛法跟世法不同,佛法是一个理,你在一部经上把这个理明透了,一切经都是这一个理,所以一通一切通。一个法门明了了,一切法门统统明了,没有障碍,包括所有的世间法,你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这叫神通;其实不是神通,是自性本具的能量,这个能量非常非常大。

现在量子力学家发现,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议。念力是什么?起心动念,这是讲的阿赖耶识里面的第六意识、第七识。实际上这个能量是有限的、有边际的,不是无限无际。科学家今天发现的念力,说念力不可思议,是不可思议,它什么都知道,佛说它有限。它的局限,宇宙大,局限在虚空法界,虚空法界之外,它不知道;对内,局限在阿赖耶,阿赖耶之外,它也不知道。阿赖耶之外的是性德。所以他不能明心见性,他们所知道的确实是知识,实际上比个须陀洹都比不上。须陀洹可能没有他们这样的智慧,但是须陀洹决定不堕三恶道。虽然他在六道里头,没有出六道,他只是天上人间。人间寿命尽了,生天;天上寿命尽了,到人间来。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证阿罗汉,他就脱离六道轮回了。所以哲学家、科学家不如须陀洹。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佛经里头有哲学、有科学,一定要用戒定慧的方法去修,它真管用;用科学的理论、用科学的方法,不管用,你能够见到这个现象,但是自己得不到受用。

下面说,「故能广契群机,悉皆度脱」,这是我们必须要相信的。「如来大悲大智,于诸有缘,无不运载而入涅槃」。一切众生跟佛菩萨都是有缘人,都是佛度脱的对象。那哪些人叫无缘?不是真的无缘,他迷得太重了,执着太深了,他不相信,这就叫无缘;什么时候断疑生信,这个缘就现前。所谓无缘是暂时的,不是真的。当你在迷得重的时候,佛菩萨回避你,不来;你觉悟了,你知道苦了,你想离苦得乐,佛菩萨就来了,缘就成熟了。一切法不离自性,心现识变,哪能说没有缘?我们跟佛菩萨缘都是平等的,佛菩萨没有待这个人厚、待那个人薄,没有。佛菩萨对众生平等,但是众生根性有上根、中根、下根,对上根讲大乘,对中根讲中乘,对下根讲小乘,应机说教。看你的程度,你是小学程度,他就教小学,小学课程教你,你是中学程度他就教中学,你是大学程度他就教大学,完全看众生程度。这个程度,不像现在学校,你读多少书、学多少年,不是的,实际上用这个是做比喻,众生,就是看你的烦恼习气,很薄,上根人;很浓,下根人,从这里分的,完全是烦恼习气。这三种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是自性里头没有,全是习性。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三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二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五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五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