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二集) 2012/9/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页,请看第七行:

我们学到最后的这两句,「天龙、药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就是经教里常讲的天龙八部,是佛法的护法神。天,我们介绍过了。昨天讲到「龙」,特别启示、启发到,龙在佛经里头表法是善变,千变万化,代表就是社会、人心、万物变幻莫测。西方广目天王,手上拿的就是龙,左手拿的龙,右手拿着个珠。龙是善变,这个珠子不变,事变理不变,相变性不变,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非常的深广。前几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几个朋友来访问,谈到现在社会的动乱不安,大家都在寻找如何帮助社会安定,化解冲突,那这个就是龙,龙蛇。我们中国有宝,那就像个珠,这宝是什么?这宝就是《群书治要》,《群书治要》确确实实可以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安定和谐。

所以我就想起,四王天的表法,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把它学会,落实在自己生活,我们才得佛法真实的受用。四大天王是护法神的首领,护谁的法?护自己的法。哪一个人明白、懂得了,护你自己的法,这多重要。东方持国天王,保持的持,国家的国,也就是护国。怎样保护这个国家,保护我们个人,保护我的家庭,保护我的事业,扩展到保护这个世界,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够过到圆满幸福这一生,你看这个意义多深。用什么方法?天王手上拿的这个道具,就是表法的。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琵琶是弦乐器,梧桐树木做的,有四根弦,这是乐器。它在演奏的时候,如果弦松了,弹不响;如果太硬了,弹会怕断掉;所以这个弦一定要弹到恰到好处,不松不紧,这就叫中道。所以它代表真正的意思,用中,用中道,不偏不邪,不过分,也不能不到位,也就是他用得恰到好处。这个恰到好处就是道、就是德,道德就是恰到好处的标准。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四根弦。在佛法里面,就是十善、六和,如果我们能做到,天下就太平了;再提升一级,四无量心、六波罗蜜,也是四根弦,真正能做到,佛家称他作菩萨,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是东方持国天王给我们的教诲,我们要能够看得懂,要能够知道它的意思,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上。

五伦是讲人跟人的关系,人跟人什么关系?净宗讲到究竟、讲到大圆满,净宗最高的一个层次,常寂光。你看四土,我们能够把执着放下,不再执着,不再有成见,心就清净,就能够随缘了。也就是说,我不跟一切人计较;一切人跟我计较,我都接受。我为什么能接受?因为我知道,一切万物,它都跟零相等。现在科学家提出零点能量点,这名词用得好。万事万物统统等于零,无论你怎么计较,全是妄想分别执着,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怎么?真的,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这些杂念妄念全都没有。全都没有,不怕你计较,为什么?计较再多,统等于零,你的心多平和。所以心要住在零点,不要有一二三四,跟什么人都能相处,跟佛菩萨能相处,跟妖魔鬼怪能相处,都真正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心要不在零点,这个做不到,这是哲学的最高峰,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六祖他开悟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零点就是自性,所有的妄念、所有的杂念、所有的万法都归在万法,万法是从零点发生的,它永远等于零。不能说它现在起作用,它不等于零,不是,它永远等于零,它没有时间,它没有空间,这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一切时、一切处都等于零,你计较它干什么?你为什么计较?你迷了,你才计较。如果你觉悟了,无论他说什么,一笑了之,回他一句话,阿弥陀佛,这高明到极处,让我们心里面充满了阿弥陀佛,我们这一句阿弥陀佛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这样这个念佛的人生活在常寂光里头,他的身心跟光明融成一片。那个迷惑颠倒的众生,他生活在六道轮回里头,你跟他计较吗?你跟他计较,你就到轮回去了,你就堕落了。你不跟他计较,相安无事,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万法全体是常寂光,无时无处而不圆融,一切法都融在常寂光,跟常寂光融成一片、融成一体,不一不异,圆融一体。万物就是我的法身,万佛本自一体,所以《华严经》上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讲这个话千真万确,一点都不错,万事万物就是我的法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跟我本来是一体。我们在今天,这六道众生迷失了自性,把事实真相看错了。这些迷,障碍了我们的眼睛,障碍了我们的清净心,让我们看不到事实真相,而看到了无量的杂念、无量的妄想、无量的差别,看到这些东西,看到这些生灭不住,科学家也告诉我们,相似相续的虚幻境界。这个虚幻是自然现象,它妨不妨碍真心?不妨碍。迷了,是自己把它造成妨碍;觉悟了,没事,丝毫没有妨碍。众生跟佛只是一念差别,一念觉悟,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变成众生。这个事实真相,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其实一切万法,哪一法不是佛!所以经上常讲,这是真正觉悟的人,「当相即道」,道是自性,道是性德,我们六根面对着这个现象是自性,明心见性;「即事而真」,真是真心,真心在起用,万事万法真心在起用。

四大天王的护法,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就得到天王的护持,天王没离开我们,永远没离开。用什么护持,一定要知道,传统文化里,四科失掉了,四天王不在了,不见了;佛法里面,十善没有了,六和没有了,四摄没有了,六波罗蜜没有了,护法神也不见了。你明白了,你清楚了,我念念不离开祖宗教的这四门伦常八德,佛菩萨教导我们的十善业道、六和敬,或者我们说浅一点、容易懂的,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六波罗蜜,你是真正菩萨,四大天王这些护法都围绕着你身边。可以说,它圆满落实在《群书治要》里头。在佛法,圆满落实我们现在学习的这部《无量寿经》里头。《无量寿经》是大乘法的治要,《群书治要》是中国古圣先贤所有典籍里面的治要,最重要的,这一部《无量寿经》是一切大乘佛法里头最重要的。这就好像西方广目天王手上拿的那个珠,如如不动,这才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自己如如不动,才能够帮助众生,特别是帮助苦难众生,让他们学持国天王,负责尽职。学增长天王,这增长,求进步,中国古人说的「日日新,又日新」,天天求进步。落实在多看、多听。广目天王教给我们多看,用什么看?用如如不动的清净心去看,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照见五蕴皆空就等于零。

五蕴代表三种现象,色代表物质现象,受想行识代表精神现象,物质、精神现象之所依就是自然现象,阿赖耶的业相,你全用上了。见,眼用上了,闻,耳用上了,嗅,鼻用上了,言语,口用上了,造作,身用上了,起心动念,意用上了,活学活用,这叫学佛,学了真管用,学了真正得大自在。必须要学,如果不学,你就造业。你造业,肯定出不了六道轮回;恶业,三途苦报,善业,人天果报,出不了轮回。一定要看破,看破什么?它全是假的,我们才能够把道德守住,把道德发扬光大,乐在其中。孔颜之乐、佛菩萨之乐,于是我们就能体会得到,我们也能够享受得到,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把它归纳起来说,简单的讲,大家容易记,持国表中道;增长表智慧,没有智慧不能提升,知识无法提升,智慧能提升;广目观察,西方天王教我们怎么观察;北方天王教我们多闻。多闻要懂得防止污染,也就是说多闻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这是菩萨。凡夫看到、听到,受影响,他的心不清净,他的心不平等,他没有定功。龙,我们就说到此地。

第三,「夜叉:梵语夜叉(又作药叉)」,音比较接近,从梵文音译的,翻成中国的意思,「勇健」,勇猛、健壮,「亦名暴恶」。换句话说,夜叉里头有两种,一种是闻佛法的,接受佛法的熏陶,那就是勇健。另外一种,没有学佛的,没有学佛,他的习气很重,他有暴戾的习气,刚强、暴戾,他能害人。这一类的夜叉,这是不善的,他造的这罪业非常严重,如果遇不到佛法,不知道忏悔,不知道回头,将来的果报都在地狱。佛经上说,「有三种:一者在地」,人道、畜生道、饿鬼道里头都有,「二者在虚空」,空中,「三者在天。地夜叉不能飞腾」,就是他不能飞行,「虚空与天二夜叉,皆能飞行」。福报大!皈依佛,都是佛的护法神。

第四种、「干闼婆:梵语干闼婆,华言香阴」,阴就是五阴,色受想行识,就是身体,「阴,即身也」。他很难得,他不吃酒肉,用什么营养自己身体?香,所以他闻香,酒肉不吃,他闻它的味道。我们供鬼神,供养这些饮食,他闻气味,他并不尝这个东西,所以叫香阴。他们是帝释天王的乐神,这现在的名词叫什么?宫廷里面的乐队,表演,音乐表演,他们就是专门做这个的。大多数是忉利天有大法会的时候,大活动,邀请许多嘉宾或者天神聚会,他们在这里表演。这个是干闼婆领导的,他是好像剧团的团长、乐队的队长。「在须弥山南,金刚窟住」,须弥山南面有个金刚窟,石窟,他们住在那里面。「天主欲作乐时」,这个天主就是玉皇大帝,忉利天主,需要他的时候,一燃香,他们闻到了,这就来了。那这个干闼婆他就上天,到忉利天去表演。

第五种,「阿修罗: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以男多丑而女端正故,又云非天。谓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而行非天也」。这一类的众生,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在世间修上品十善,所以果报跟忉利天差不多。忉利天主,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他的福报赶上玉皇大帝,但是他没有德行,贡高我慢,瞋恚心重、好胜心重,不能容忍。在世间学佛,这学佛的人能看得到,好强、好胜,烧香,他要烧第一炷香,你叫他烧第二炷香,他就不高兴;出功德,他也出得很多,总要超过别人,跟人比赛,这种心。所以他的福报修得大,他生天,但是天上另一类。因为天是修十善业道、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真正生天的因。他这个做的功德跟修天道的差不多,但是心地不善,福报很大,所以他也到天上去享福,享福带着恶劣的习气,好强、好胜、好争、好斗,天天都跟别人搞斗争。所以阿修罗王又称非天,他在天上,跟天不是一类的。谓此神果报最胜,邻次诸天,实在讲跟诸天差不多,但是他的行为没有天人的德行,天人有慈悲心,天人有德行,他们没有。所居,「其所居宫殿城郭器用,降于地居天一等」。地居天,四王天是地居天,忉利天也是地居天。如果在忉利天,跟忉利天主差一等,就是差不多,还差一点;如果在四王天,他跟四王天也稍微差一点,几乎是相同。「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间」,那这个非天,他们的社会跟人间差不多,也有婚丧喜庆这一些仪式。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断恶修善,就要知道修善里头不能没有清净心、不能没有慈悲心,清净慈悲的善业是生天,是享天福。如果有好胜的心,有争名夺利的念头,还有嫉妒障碍的念头,都会落在这一道,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第六个是「迦楼罗:梵语迦楼罗」,翻成中国话叫「金翅」,翅膀,「即金翅鸟神」,叫大鹏金翅鸟。「其翮」,翮就是翅膀,是金色的,所以叫它做金翅鸟。这两个翅膀,「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可见这个鸟身体之大。三百三十六万里,在太虚空当中不算大,但是在地球上就很大,为什么?地球的直径还没有三百三十六万里。我们太平洋,从中国到美国的西岸是一万公里,就算一万公里,一个公里是两个华里,那太平洋中美距离,中国里是二万里,公里是一万里。三百三十六万里,那绕地球几个圈,不是一个圈,哪有这么大的鸟?也许在天上看到,人间看不到。「颈有如意珠,以龙为食」,所以龙最怕的是金翅鸟,金翅鸟吃龙。这个龙如果皈依三宝,金翅鸟就不得其便,就不敢吃它,这也是护法神。

第七个,「紧那罗:梵语紧那罗,华言疑神」。疑是怀疑,不是他自己有怀疑,别人看到他有怀疑。为什么?他跟人一样,不同的,头上长角,头上长一个角。所以你说他不是人,像人,跟人一样,多了一个角。他也是帝释天主的乐神。所以帝释天主的乐神有两个,一个是干闼婆,一个是紧那罗。在天宫当中所谓天乐盈空,天乐都是他们演奏的。最后一种,第八个,「摩睺罗伽:梵语摩睺罗伽,华言大腹行」。这就是蟒蛇,蛇,蛇走路是用腹部,腹部伸缩产生的运动。「罗什法师云:是地龙」,这是什么?蟒蛇是大蟒神,很长,所以真叫大蟒。

这是八部,这些人,世尊讲《无量寿经》的法会当中,他们都来参加,大众当中他们算一众,护法神众这一类。参加这个法会,「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他们也见到了,「及见无量寿如来」,就是阿弥陀佛,也见到了。见到极乐世界是见依报。见到佛、见到阿罗汉,「声闻」是阿罗汉,是小乘,「菩萨」是大乘,「围绕恭敬」,围绕着阿弥陀佛。「譬如须弥山王,出于大海」,这一句是比喻,将须弥山王比喻作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从大海当中超出来了。这个五种原译本里面的经文都抄在此地,让我们同时看到,「五译同申」,五种译本里头都讲到,「足证确自原经,决非传译有误」。这让我们相信,它决定不是传写错误,决定是真实的。也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的时候,阿弥陀佛示现,极乐世界都让大家看到。

下面一段,见正报。前面是见依报,这里讲的正报。「分三」,三段,第一段法说,第二段是比喻,第三段是合法、合喻。我们看经文: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

这是当时大家所看到的佛菩萨。我们看注解,「当时会众」,释迦牟尼佛讲经的时候,参与这一次的法会,都见到「极乐依报种种庄严」,这是前面所说的。又看到,「正报阿弥陀佛,功德巍巍,相好光明,圣众围绕」,这是这一段经文,这里头有很深的意思。包括我们今天诸位同修统统在内,无论是在电视机面前,或者是在网路面前,你读到这段经文,听到这一次的讲演、分享,我们也都是这一会当中的大众。我们虽然没有见到,当时在会的人统统见到了,给我们做证明,决定不是假的。而且五种原译本里头统统有这段经文,说明真实不虚。这里面得不得到受用,全在自己有没有信心。果然有信心,得无比殊胜的德用,为什么?真相信,没有一点怀疑了。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这样的美好,最难得是阿弥陀佛讲经教学不中断,在那个地方学习进步很快;换句话说,成佛很快。我们一定要知道争取,不能让它空过。我一定发心,像阿难一样,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底下这一句经文是比喻:

【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明现照耀。】

这个经文,『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须弥山全称为须弥庐山王」,中国人喜欢简略,把这个里头的尾音省掉了,只称须弥山。须弥山,是「十山王之一。正报光明无量」,故云『明现照耀』,光明现前照耀十方。这个地方讲到十个山王,这也是经上常说的。《华严经疏》里头讲的,「十山王」,在《三藏法数》,「十山皆称王」,这个十山是大山,「依海而住,高出一切诸余小山」,佛用它比喻十地菩萨修行,「同入如来智海,高出一切二乘诸行」。二乘就是声闻、缘觉。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一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四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