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一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一集) 2012/9/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0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页,我们从第七行看起,第七行第二句:

《宋译》,这段文前面都读过,念老将经文上这一段,「礼佛现光」,他将五种原译本说这一段文字,全都节录在此地。让我们明了这段话确实是佛说的,五种不同的本子统统都有,这非常可信,在这个地方帮助我们建立信心。《宋译》这里面说得比较详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这就是经教里面常说的八部护法神。这些神也都在现场,佛讲经的现场。世尊说到这个地方,极乐世界现前,阿弥陀佛现前,大家同时都见到。

我们参考资料里面,节录《佛学大辞典》的术语,特别为我们解释「比丘」这个字的意思。比丘是梵文,翻译中国为乞士,翻成乞士,乞是乞食,他是沿门托钵。士,在中国古代是社会上最有地位、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称之为士。这个乞丐不是普通的乞丐,是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乞丐。所以保持它的原文,这个对它叫尊重不翻,是可以翻译的。实际上,比丘这个意思里头,还有破烦恼,两个意思在里面。「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这就变成四个意思。这个地方,字典里头有简单的解释,也解释得很清楚,我们念一念。「苾刍之梵名,或以乞士、破烦恼之二义解之」,这个二义,「或以净乞食、破烦恼、净持戒、能怖魔之四义释之」。

下面就分成这四条来讲,第一个「乞士者,以彼自无所营」,营就是经营,他自己无所经营,也就是说他没有从事于生产的事业。那怎样维持身命?底下讲了,「乞人之信施」,别人的布施供养。这些人对于他有信心,知道这个托钵的人有道德、有学问,所以这个布施称为信施。这个样子,「乞人之信施而清净活命」。佛在世的时候,制度很严,比丘接受信施只限于四种,第一个是饮食,第二个是衣服。饮食是天天需要的,每天只准出去托钵一次,如果次数多了,社会大众就觉得这个出家人贪心、好吃,对佛法就产生怀疑、批评,这就不尊敬了。所以避免这些事情发生,比丘每天托钵只有一次,而且只限于七家,七家托不到,你就回来,就托了空钵回来。回来其他同伴托得有多的分给你,不能到第八家,到七就为止。有些人家富有的,这一家就给你足够的饭菜;有些人家,普通人家大概给你几调羹,确实要托三、四家你这个钵才托满。钵的大小叫应量器,自己能吃多少就用多大的钵,不能太大,当然也不能太小,所以要适中,钵的大小是应自己的食量。用这个方法养身。

「破烦恼者,以修圣道而破烦恼故」。烦恼的根就是个我,我是烦恼的根,没有我,烦恼就没有了。所以比丘修行,第一个要破身见,真正知道这个身不是我,五种见惑里头头一条。那身是什么?身是个物质现象,物质现象里头当然有精神现象,佛法称之为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个东西就叫做身。色受想行识,任何物质无不具足,这个事实真相,近代科学家才发现,这是从研究物理里面发现的。有些专家学者一生专门研究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宇宙的奥秘被现代科学家揭穿了,发现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质是念头所产生的幻相。因为它的频率太快了,所以我们对它没有办法觉察。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现象,就是五根所接触到的五尘,色声香味触,这叫五尘,全都是念头波动产生的现象。

佛在经上有说,在《菩萨处胎经》,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佛问弥勒菩萨,说心有所念,凡夫心里起个念头,这很平常的事情,哪个不起?天天起,一天不知道起多少念头,没有人觉察到。佛突然提了这个问题。他说这一念里头,有多少念、有多少相、有多少识?经上的原文是这么说的,「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这里头问了三桩事情,多少个念头?多少个相分?相就是物质现象;多少个识?识就是精神现象,就是受想行识。凡夫一念里头有几多?弥勒菩萨报告说,这一弹指,一弹指这个时间很短,「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色,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只要是物质现象,里面一定有受想行识。我们这才明了,天天念的《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五蕴是什么?这五蕴就是讲这一念所产生的念、相、识。念,我们说它做自然现象,识是精神现象,相分那就是色相,物质现象。所以佛这个问题问出来,问的是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在一念当中产生的。

这一念时间多长?要用三十二亿百千这个数字来说,是三百二十兆。现在我们用的单位,最小的单位是用秒,一秒钟我们能弹几次?我相信有体力比我好的,身体比我强壮的,一秒钟应该可以弹五次。三百二十兆乘五就是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秒钟它的波动现象有一千六百兆次,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小时候看电影,我几十年没看电影,不看电视、不看报纸,这些媒体统统不接触大概有五十年了。五十年前的电影,从黑白到彩色有声的,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刚刚搬到城市里居住,还不太久,城市里头有个电影院,那个电影是黑白的,没有声音的。电影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以后黑白的有声音了,就是有声,听到它讲什么了。最后进步到彩色,进步到彩色的,好像我看就不久了,二、三年以后我就断掉了。那个时候的电影统统是用的幻灯片,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去播放,一秒钟二十四张,也就是一秒钟它的镜头打开、关闭二十四次。我们就被银幕上的画面欺骗了,好像是真的一样,不知道全是假的。现在佛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的这个境界,无论是物质、无论是念头,包括自然现象,它的频率是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我们怎么会知道它是假的?

可是这桩事情被现在科学家发现了,今天科学家的科学仪器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的时间,一千兆分之一秒,科学家能够把它捕捉到。所以科学家肯定这个世界上没有物质现象,物质全是假的。这个说法跟《金刚经》上佛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是一个意思。科学家将《金刚经》这两句话证明了,千真万确。这些能帮助我们看破身相,不要执着身是自己,身不是自己。学佛,头一个条件就是把身放下,身要不放下,就不能称比丘。为什么?他破烦恼,这烦恼的根。还执着自己这个身,这是凡夫,跟比丘的定义不相应。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好,这位祖师他出生在明朝末年,圆寂的时候在清朝,这是我们净宗一位了不起的大德。他告诉我们,他研究戒律,他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的比丘了。这个话含义很深,那也就是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进入末法时期了。末法时期没有证果的,还有修行的,但是修行的功夫不到位,达不到这个境界。我执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观念淡薄一点,没有真正除掉。

南宋以后到今天,经过元、明、清三代,一千多年了,现在到哪里去找比丘去?真找不到了。找不到怎么办?弘一大师教导我们,这是近代也是修净土一位高僧,他研究戒律,很像蕅益大师的行谊。他告诉我们,我们出家,受了戒,千万不要自以为得戒,那是假的。假的为什么要去受?避免嫌疑,你要没有这个形式,人家瞧不起你,说你是假和尚。你去受了戒,受了戒拿到戒牒,世间人承认,自己心里有数,佛菩萨不承认。世间人承认那个戒牒是为凭据,佛菩萨承认是你真的断了五种见惑,这才是比丘,小乘是须陀洹,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知道。蕅益大师为后人做表率,他受了三坛大戒之后,他就把比丘戒退了。受戒很麻烦,仪规很多,退戒很简单,在佛菩萨面前烧三支香,佛菩萨给我证明,我这比丘戒退了,就行了,说这句话就可以。所以一生,他自称菩萨戒沙弥,这就能够体会到,他菩萨戒可以做到,沙弥戒可以做到。

比丘戒要随分随力去修、去做,得不到,因为比丘戒,佛的规定至少要五个比丘为你羯磨传法,你才能得到。现在一个比丘都找不到,所以你不可能得比丘戒。那菩萨戒、沙弥戒,没有出家人传授,我在佛面前发愿自己受都可以得到,这就方便了。发愿自己受戒,谁做证明?地藏菩萨《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有轮相,用轮相来做证明。蕅益大师说,末法得戒,除这个方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所以比丘叫清净比丘,他的心真清净,清净心没有烦恼。这是破烦恼,修圣道而破烦恼,烦恼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七情五欲、贪瞋痴慢,他这个统统放下,心里面没有这些概念了。生活很简单,天天出去托钵,确实做到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什么念头都没有,接受佛陀的教诲,依教修行。

「净持戒者,以受持尽形净戒故也」。尽形,形就是身体,叫尽形寿。我这个身体有一天,这个戒律我就要受持一天,我就得依教奉行;身体没有了,这个戒也就到此为止。所以叫一生受持,这尽形寿受持。受持这里头特别重要的就是净,戒帮助你得清净心。五戒是根本戒,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受持。第一个不杀生,决定不伤害一切众生,不但不杀他,伤害都算犯了戒,轻,杀他是重。所以大乘经里面佛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不能叫众生生烦恼,叫众生生烦恼就错了,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第四「能怖魔」,这个魔是天魔,就是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这个天王的名字叫波旬。为什么称他作魔?他不喜欢人离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他所管的,他统辖的,他希望他的人多,人民多他就喜欢。你要修道,超越六道轮回,他障碍你;你只要不出轮回,他不会障碍你。所以,你修四禅八定,他不障碍你,你要是修般涅槃法,他就障碍你。般涅槃是印度话,前面我们学过,叫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灭,寂灭是对烦恼讲的、对现相讲的;圆满是德能上说的,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这个六道里头没有,十法界里头也没有,要超越十法界你才能得到。小乘人修的是偏真涅槃,天魔就障碍他,想种种方法去破坏他。破坏的样子,我们可以从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里面看到。八相成道,小乘经论里头有降魔这一说,大乘里头没有,大乘心量大,没有魔,魔也是佛。所以,大乘讲魔跟小乘不一样,大乘,与性德不相应的叫魔,与性德相应的叫佛。

这个说法的范围非常深广,一个大乘人,与三皈相违背的,那就是魔。三皈第一个,「皈依佛,觉而不迷」,这是佛弟子;如果我们迷而不觉,这个迷就是魔,把我们的觉障碍住了。「皈依法,正而不邪」,我们还有邪念、还有邪行,那就是魔;邪就是魔,不邪就是佛。「皈依僧」这个意思是清净无染,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如果被外面尘境染污了,这是凡夫,不是佛弟子,真正不染这是佛弟子。你看,三皈依我们做不到。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三皈依学起。三皈依开始,三皈依也是终结;从觉正净开始,最后觉正净圆满,圆满叫成佛。用什么方法来修觉正净?落实在十善、在六和敬、在三学、在六度、在普贤十愿,这些全是属于戒、定,戒学跟定学。戒定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个人就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人叫成佛了,大乘教里面叫法身菩萨。所以比丘跟比丘尼这个称号,里面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明了,我们得认真学习。

说实在的,我们生活在现前这个时代,学佛的人很少,真学佛的人,为什么?真学佛的人一定要依经典做依据。印光大师说得很好,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有经典做根据的;没有经典,那你是盲修瞎练,不是真学佛。现在这个社会,通宗没有了,通教也没有了,从佛教经典里面得一些佛学常识这种人很多,把佛经当作世间学术去研究,出家人大有其人。路走错了,为什么?把戒丢掉了。佛法修学它有次第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丢掉了,你的心怎么会定下来?也就是说,经题上讲的清净心、平等心你从什么地方得来?古大德从持戒得来的。后面那个觉,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它是从定来的,清净心、平等心就是定。我们今天的心不能清净,杂念太多、妄想太多,有杂念有妄想这不行。今天的环境,环境在制造杂念、妄想,我们又没有办法离开这个环境,这就是今天修行的难处。还有很少很少的人,真的住到深山里面去,与外面整个隔绝,在这个里头修苦行。有,有这种人,很少数,一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这些人,真修的人,他不要名闻利养,所以他修成功也没人知道,他也不希望人知道他。其中专门念佛的,他就求往生,最后他真的往生了。这样的人,他在这个世间,可以说他是住在如来正法时期,末法里面的正法。由此可知,世尊所说的法运是活的不是死的。

末法里头有正法,我们也就回过头来去看,正法里头有末法。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讲了不少大乘经典,那是正法。你看,佛讲经,有很多人听经,听了之后依教修行,依教修行都证得果位,证阿罗汉的、证辟支佛的、证菩萨果位的大有人在,正法。经上还告诉我们,这个大城里面,跟释迦牟尼佛见过面的,知道有这个人,曾经见过面的,这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知道而不清楚释迦牟尼佛这个人,我们能相信吗?你要不相信,你在香港住这么多年,住公寓大楼,跟你隔壁那一家姓什么你知道吗?他叫什么名字,晓不晓得?好多都不知道,左右邻居都不知道,住了几十年,不晓得他姓什么、名字叫什么,见面都不打招呼的,彼此都孤立。这就正法里头的末法。经上还给我们说,还有三分之一连释迦牟尼佛名字都不知道,根本不知道城里头有讲经说法这个事情,他不晓得。完全不晓得不就像在灭法里头一样吗?晓得而不清楚的,那不就是末法吗?由此可知,法运在人不在法。

这桩大事是早年方东美先生告诉我的,佛法在世间,在哪里?在经典里面。方老师告诉我,不在寺庙,我问他为什么?寺庙里面的大众他现在不学了,寺庙里藏的有经典,他不学,他只会念经,经里头什么意思他不知道。学佛的人,心里面只是祈福,求消灾、求其福报,目的不是在求戒定慧,求戒定慧学佛的人太少了。我们知道,依戒定慧修学的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为什么?他终究会证到般涅槃,也就是说必入涅槃,他永远离开十法界,魔王恐怖。如果是为求福、为求生天、为求人天福报、为求长寿、为求多子多孙、升官发财,为这个,这是变成宗教了。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宗教的佛教,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没有教人求人天福报的。都教人修行证果,最低限度得证须陀洹果,这是真实的成就。为什么?只要你证得初果,你在六道就有期限了。期限多长?佛说的,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你就证得阿罗汉,你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他有期限的。而且怎么样?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他严持戒律,不造三恶道的业,所以他不堕三恶道。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一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0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0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八三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三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