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三教互补的伦理精神 |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三教互补的伦理精神 在古代,儒佛道三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三维一体的基本框架,支撑着整个传统文化的大厦。这不是说儒佛道比其他诸子百家有着更强的实力,而是指涵蕴于这一事实中的三教互补的精神实质。从伦理思想的角度看,上述本质内涵上的互补,便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何谓“伦理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它所体现的是生活的根本秩序、行为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的内在追求。一个民族的伦理精神,反映着该民族基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风貌。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深层结构,也是它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大众心理上的积淀与自觉,它是儒释道三家伦理思想的融汇对中华民族长期熏染、影响的结果。 一 天人合德的不同途径 如所周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对社会生活根本秩序的设计是“天人合德”。所谓“天”即伦理化了的宇宙秩序,是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的本根,也是一切道德原则的高度概括。因此,天人合德之天并非苍苍空间,也非纯粹自然界,而是指事物的本然,即伦理──本体的实质。中国传统伦理的所谓天人合德,也就是道德主体向伦理本体的回归。 伦理道德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名词,但其含义与现代的规定有一些差别。按其本文的原义,伦理类也,理者治也,事物之所由也,合而言之,伦理指治理人际(人伦)关系的基本原则。道为由此及彼之路,德者得也,是对道的获得、占有。实际上,伦理一词侧重指称社会一般道德,而道德一词则主要指个体的道德品性。伦理一词,古今语文形式相同,而其内涵则大相迥异。现代意义的“伦理”,是指对道德的哲学概括,或者说,是关于道德的理论,或根本的道德精神。古代“伦理”一词不具备这些涵义,在古代思想中与现代“伦理”一词相当的是“道”。道不仅指称原则、方法,更指称一切学说的根本、一切存在的本根,在伦理学上,它就是对根本伦理道德精神的概括。 |
|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