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经典成立史论(四十五) 原著/望月信亨 中译/印海 (续上期) 第二节 姚秦罗什所译传之梵网经 《梵网经》于现藏之本中具足题名是“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有上下二卷。上卷说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之菩萨修道之四十位,下卷内列举十重四十八轻戒·《历代三宝记》第八在鸠摩罗什译经之条下举出《梵网经》二卷,其下注云:弘始八年于草堂寺三干学士最后出此一品。梵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译讫,融影等三百人一时共受菩萨十戒。见经前序·僧肇笔受。《大唐内典录》第三,《开元释教录》第四等内亦为之列在罗什译经目中,并加与《三宝记》同文之注。此等皆依经前序说此经为姚秦弘始八年(四O六)鸠摩罗什之译。然而,其所谓经前之序者,宋元明三本所载与高丽本不同。不但如此,此等诸本所记述与《出三藏记集》第十一所载之《菩萨波罗提木又后记》亦有异。今试以比较此三种之记文。 波罗提木又后记 未详作者 夫穷像于玄原之无始,万行始于戒信之玄 兆,是故天竺鸠摩罗什法师,心首持诵,什 言:此戒出梵网经中。而什法师少肮大方, 齐异学于迦夷。淳风东扇,故弘始三年,秦 王道契百王之业,奉心大法。于消遥觐中, 三千学七与什参定大小乘经五十余部。唯菩 萨十戒四十八经,最后诵出。时融影三百人 等,一时受行修菩萨道。岂唯当时之益,乃 有累劫之津也。故慧融书三千部流通于后 代。持诵相授属诸后学。好道之君子,愿来 劫不绝。共见千佛,龙华同坐。 高 丽 本 矢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 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 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此经本有一百十 二卷六十一品。什少践于大方,齐异学于迦 夷。弘始三年淳风东扇、秦土姚兴道契百王, 玄心大法。于草堂之中,三千学士与什参定 大小二乘五十余邻。唯梵网经最后诵出。时 融影三百人等,一时受菩萨十戒。岂唯当时 之益,乃有累劫之津。故与道融别书出此心 地t品。当时有三百余人诵此一品。故即书 走品八十一部流通于后代,持诵相授嘱诸后 学。好道君子,愿来劫不绝,共见龙华。 宋元明三本 沙门僧肇作 夫梵网经者盖是万法之玄宗,众经之要旨。 大圣开物之真模,行者阶道之正路。是以如 来权教虽复无量,所言要趣莫不以此为指南 之说。是以秦主识达圜中神凝纷表。虽威纶 四海而沾想虚玄,虽风偃八荒而静虑尘外。 故弘始三年淳风东扇,于是诏天竺法师鸠摩 罗什,在长安草堂寺,及义学沙门三千余僧, 手执梵文口翻解释,五十余部。唯梵网经一 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 明菩萨行地。走时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 菩萨戒。人各诵此品以为心首。师徒义合, 敬写一品八十一邻流通于世。欲使仰希菩提 者追踪以悟理故。冀于后代同闻焉。 由此对照可知此三种记文,是记述同一事项,然其中波罗提木又后记之记事最简单,而且已经收入《出三藏记集》中,所以大概是最初制作;而高丽本之前序是其后就彼后记加以改窜,宋元明三本之前序更为之修补罢。今《三宝记》中说见于经之前序,其文句与高丽本一致,因而可知彼之前序于隋开皇十七年(五九七)以前已被改作矣。 高丽本之前序是改窜菩萨波罗提木又后记之文没有错,然而何故称为《菩萨波罗提木义》者被改题为《梵网经》?又“菩萨波罗提木又乙与《梵网经》果真是同本否?此等问题首先应要考究一下。《法经录》第五众律异译之下记载:《菩萨戒本》一卷,后秦弘始年罗什译。又,众律失译之下举出《菩萨波罗提木又经》一卷,又,众律律疑惑之下记: 梵网经—一卷。诸家旧录多入疑品。右一戒经 依旧附疑。 这是说《菩萨波罗提木又经》 一卷是失译经,《梵网经》二卷,诸家旧录多编入疑品,因此今亦附于疑录中,即将《波罗提木又》与《梵网经》作为别本,非但如此,认为此二部之外,别有罗什译之《菩萨戒本》一卷。此中,作为有罗什之戒本大概是依于《梁高僧传》第二罗什传中列举彼译有菩萨戒本;又同书第六道融传记述:“道融请罗什出菩萨戒本”罢。可是,《出三藏记集》第二所载罗什之译经日中未列出此戒本,同时于同书第十四中亦未言及菩萨戒本之事。《梁高僧传》所载之罗什传工要是依据《出三藏记集》,却将彼集中未记载之菩萨戒本新加入,这应认为是信用彼《波罗提木又后记》之记事所致。又将其本作为道融之请译,想必是依于彼后记中说:融影三百人等一时受行,又有慧融书三千部之记载而想出来的。若是如此,则《梁传》之所谓《菩萨戒本》即应作为指彼《菩萨波罗提木又经》而言。然而,今在《法经录》中作为别本,是将彼《梁传》之记事与“波罗提木又后记”之记事视为是传完全另外一件事之故。又将《菩萨戒本》作为罗什译,《波罗提木又经》作为失译,应作为是专信《粱传》之记事,而不信《波罗提木又后记》之佐证。但此“后记”似乎僧祐亦不相信,此事由《出三藏记集》中虽载录彼文,在罗什译经目中却未列有《波罗提木又经》一事可以得知。又,《彦琮录》及《静泰录》中,除《梵纲经》外,亦末记载《菩萨戒本》及《波罗提木又经》。这是把此二经与《梵网经》视为是同本罢的缘故。《大唐内典录》第三,《开元录》第四等中之罗什译经目下,将《菩萨戒本》与《梵网经》同时列举,其中,《开元录》则推想:《菩萨戒本》也许是指《梵网经》之下卷而言。又,因为《菩萨波罗提木又经》在其后记中写有;口萨十戒四十八轻最后诵出”,所以,其内容也许与今之《梵网经》下卷相同。又其经名想是来自于《梵网经》下卷之“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又”之语。果真如此,则《波罗提木又经》是指《梵网经》卜卷,又《菩萨戒本》应该说是《波罗提木又经》之异名,因而今之《梵网经》即应该认为是在彼经之前新加上卷而成者。《菩萨波罗提木又经》被改题为《梵网经》,又彼之“后记”被改窜成为《梵网经》之前序,即是加上此上卷之时罢。彼之上卷菩萨阶位之说与下卷之十重四十八轻无有联络交涉之关系,想是基于此种理由。若果然如此,则《法经录》以此三本为不同经本,应是讹谬之说。到底是何年代发生改题等之事虽然不详,但依据《历代三宝纪》十一记载,《梁高僧传》著者慧皎著《梵网戒疏》,及陈垣之《炖煌劫余录》中说有建元年之后记之《梵网经古写本》存在而加以推断,应该认为在萧齐高帝之顷(四七九—四八二)此事已经流行。总之,《法经录》说诸家旧录多将此经编入于疑品,所以得知在隋开皇以前已有其本广行于世,而诸家大概将此编入疑录中之事。 若《梵网经》是于《菩萨波罗提木又经》加上卷,又高丽本之前序不过是彼波罗提木又后记之改窜,结果此经系以《菩萨波罗提木又经》为本,而有关其翻译之传说亦应作为根据彼“后记”而来。然而精查彼“后记”见其可疑点不少。首先“后记”虽载有“天竺鸠摩罗什法师心首持诵,乃至菩萨十戒四十八轻最后诵出。时融影三百人等一时受行修菩萨道”,可是《出三藏记集》罗什传中均末记述此等之事。非但如此,彼之传及《梁高僧传》之罗什传、弗若多罗传、卑摩罗又传等中记载:罗什就卑摩罗又受《十诵律》,又与弗若多罗共译《十诵律》,以《十诵》为戒范之事。若果如此,说罗什诵出;口萨十戒等”应是非常可疑之事。又依据《出三藏记集》第十四记载,卑摩罗又来关中时,彼向罗什问曰:“汝于汉地大有重缘,受法弟子可有几人?”罗什答曰:“汉境律经未备。新经及律多是什所传出。三干徒众皆从什受法,但什累业障深故不受师敬二丽本中作师教)耳”。此是三干徒众虽皆是受法弟子,可是自己是犯戒之身,故不受师之敬礼之意罢。盖以犯戒之身为人授戒之事,迄至近代仍从未有过,所以罗什恐怕于长安亦未曾举行十诵之授戒等事罢。何况彼于十诵之外,更诵出十戒四十八轻,以此授予融影等三百人之事,想是不可能有的事。但《梁高僧传》记述罗什译《菩萨戒本》等,乃如前文所述系以“后记”为依凭,此外未发现有任何文献。若果真如是,罗什诵出十戒之说,应认为全系“后记”之新创。况且《梵网经》之文笔拙劣,毕竟不能与罗什之译文比拟。又“后记”中载有三千学士与什参定大、小乘经五十余部,可是《出三藏记集》第二所载之罗什译经目唯列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同书第十四之罗什传中记述有三十三部(丽本是三十二部)三百余卷,与今数相比皆缺少二十部。又,三干学士云云,也许是承受《出三藏记集》等中之三千徒众之说罢。至于此等徒众与罗什共同参定大、小乘经之事,则任何记传均无记载。又,此经卷下记载:“三干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此似是释尊时代有三千学士闻佛自诵十重四十八轻,顶戴受持之意,然而此种事经论中未曾有记载,完全是与罗什门下三干徒众相互混滥,乃不待多言矣。 又,“后记”中说,什言:“此戒出梵网经中”。又,高丽本之前序中说:“此经本有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三本前序中说:“梵网经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明菩萨行地”。又,明旷之《天台菩萨戒疏删补》卷上说有一百五十二卷·六十一品。法藏之《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一记云:“什公相传云:西域有十万颂·六十一品,具翻应成三百余卷”。此中,高丽本前序云有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并非有根据,而是此经中列举有佛性本原品、如来百观品、十天光品、千海明王品,一切众生天华品、法品、解观法门千三昧品,观十二因缘品、罗汉品、光音天品、心地法门品、贤劫品、十无尽藏戒品、八万威仪品、灭罪品、制戒品、梵坛品、无相天王品、十无尽戒法品、佛华光王品等之品名,因此推定原本中有很多章品,然而,特别作为六十一品,也许是从《梵网六十二见经》想出的主意罢!又,把它作为一百十二卷,大概是以每一品约为二卷之比例计算,以此加于彼《波罗提木又经》作为上卷,也提供名为:首萨心地品”之理由罢!又三本前序中作为一百二十卷虽亦可视为是十二卷之误写,下过或者是将一品一一卷之比例更加以明确者亦未可知。法藏之十万颂三百余卷说,或许是根据义净之《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所说之持明咒藏之梵本有十万颂,若唐译当有三百卷之说罢。此经无同本异译,虽说有六十一品,其中其他任何品皆无被翻译之事实。《历代三宝纪》第四,于后汉康孟详之译经目中列有《梵网经》二卷;,其下虽有注“初出见吴录”,但根本是虚传,不足以信。又西藏藏经中虽收有《梵网经》,但这只不过是汉本之重译而已。 其次,就其本文棺加研究,首先,此经之标题有各种各样而不一定,亦应可数为可疑之一,此经在《出三藏记集》第十一名为《菩萨波罗提木又》,《历代三宝纪》第八,《开元释教录》第四等名为《梵网经》。高丽本名为《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法藏之《菩萨成本疏》名为《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智顗之《菩萨戒经义疏》又别称为《菩萨戒经》。像这样一经附有种种名称者,在他经中罕见其例。 (未完·待续) 摘自《中国佛教》第39卷第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