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僧侣在中国书法艺术上的贡献(续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僧侣在中国书法艺术上的贡献(续完)
  田光烈
  (续上期)
  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O五年、八十岁)明、清间高僧。江西南昌人,明太祖十六子宁王朱权后裔,小名夺。山人八岁能诗,少能悬腕作米家小楷,能冶印,尤善丹青。曾娴举子业,为诸生。十九岁明亡,南京失陷,遂剃度入奉新山为僧。不数年,竖拂为宗师,住山十数年,讲经,听众常百余人。旋又入道,晚年仍为儒士。或谓山人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八大山人四字,其书画题款,以草书联缀,似哭之、笑之,有哭笑不得之意。为僧后,常用字号顿多,皆有反清王朝之涵义。时慷慨啸歌,世以为狂。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人得之争藏并以为重。清张庚《画徽录》云:“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书法有晋、唐风格。《清史稿》卷五百四有传。
  释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年、四十九岁)明、清间高僧。广东番禺人。俗姓万,字阿字。年十六,抵雷峰依天然,年二十二、奉师命出山海关。三年乃归广州,住海幢寺。旋复北上,终归隐海幢。佛学修养甚深。亦善书,受其师天然影响,而致力于李北海,以少用方折之笔,故不免略趋圆熟。然低昂俯仰,亦自奕奕动人。
  释光惊——(一六三七——一七二二年、八十六岁)明、清间高僧。广东番禺人。孝廉方国华次子。原名颛恺,字麟趾。邑诸生。父殁后,学佛于鼎湖山庆云寺。初名成惊,后从平阳字派,改光惊,号迹珊,或作迹山,别号东樵。晚栖大通寺。光惊出身于书香节行之家,中年为僧,精于佛学,诗文书画亦见誉于时。晚年作书,尤遒劲雄逸,老笔纵横,有颜鲁公晚年行草骨力古健之风姿。所作《侮竹》诗卷,自言用竹笔书,真沈着浑厚处,非一般毛笔所能力致。
  个亭和尚——明、清间高僧。浙江海盐人。俗姓陈,名梁,字则梁。自称散木子、又号命者山翁,亦称浣公。明亡后为僧。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称梁“善书工诗。”
  忍头陀——清初高僧。俗姓陶,名汝鼐,字仲调,号密庵。明亡、萝发鸿山,号忍头陀。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云:“仲调诗古文有奇气,书法险劲,名动海内,有楚陶三绝之目。’丽陀湖南宁乡人也,有《广西涯乐府》、《嚏古集》、《寄云楼集》、《褐玉堂集》、《嘉树堂集》行世。
  释净伊——清初高僧。浙江嘉兴人。俗姓丁,名元公,字原躬。布衣,晚为僧,名净伊,字愿庵。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云::元公“工书、精缪篆。’清朱彝耸《静志居思话》云:元公“书书俱逸品,精缪篆,诗亦不层作庸熟语。”
  释一足——清康熙年间高僧。号斯雹子。《湖南通志》云:一足“康熙初来醴陵、卓锡云岩寺,善书、工诗。”
  释破门——清康熙年间高僧。湖南衡州人。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云:“师能诗善书,书法为湖南第一。“又云:“师临智永《千字文》,深入晋、唐闾奥,绝无近人蹊径,黄慎轩而后,不可多得。’近人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云:“破门和尚狂草,高处落笔,远处养势,怀素之嗣响也。”
  释道济——清康熙年间高僧。字石涛,号清湘老人,又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瞎耸者。清张庚《徽画后录》,谓明楚藩后,莫详其由来。阮元所藏石公册,后有江都员炖题识,谓石涛于画后,往往钤靖江后人印。靖江王系明高皇伯兄南昌王孙守谦,石涛名若极,应是嗣王亨嘉嗣。清秦租永《桐阴论画》道济“尤精分隶书。王大常云:“大江之南,无出石师之右者。”可谓推许之至矣。’有《苦瓜和尚画语录》行世。《清史稿》卷五百四有传。
  释超然——清乾隆年间高僧。浙江海宁人。字友莲,号松溪,白马庙僧。原名张远。清蒋宝龄《墨林今话兰五:“超然工书,学董文敏,藏其嘉帖最多,暇则临模,不肯缀管。人以缣素请者,必扁户为之,勿令窥视,故其书画,多有静妙之致。”
  释达受——清代高僧。浙江海宁人。字六舟。蒋宝龄《墨林今话》云:“六舟篆、隶、飞白、铁笔并妙,扬手尤精绝,能具务器全形,阴阳虚实,无不逼真。精鉴别古器及碑版之属,。阮太博以金石僧呼之。’清梁章钜《椛联丛话》云:“六舟精于金石、篆、隶之学,并工书画。”
  释印山——清代高僧。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评印山真及行书能品上。’
  释道开——清代高僧。清吴伟业《悔村诗话》云:道开“能诗,兼善书画。’
  释可询——清代高僧。湖北江夏人,号铁舟。清蒋宝龄《墨林今话》云:可询“书近苏、米,烂然天真,慧趣自作。”
  释觉铭——清代高僧。江苏青浦人。号静远。前书又云:觉铭“书法有仆老之致。”
  释雪舫——清代高僧。浙江余姚人。名觉堂。前书又云:“雪舫工行车书。”
  释寄尘——清代高僧。湖南湘乡人。前书又云:寄尘“工书法。’清袁枚赠诗曰:“几笔银钧字,珠娘扇上皆。”
  释虚谷——二八二三——一八九六年,七十三岁一清代高僧。俗姓朱,名怀仁,别号倦鹤,又号紫阳山民。安徽歙县一或说江苏扬州)人。书画家。在太平军兴时出家。卖画为生。晚岁居上海城隍庙。书法和画一样,不受陈规拘束,行书下笔淋漓,富有独创性。书迹见《明清楹联》(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释竹禅——二八二四——一九OO年、七十六岁)清代高僧。俗姓王,四川梁山(今梁平)人,著名书画家。壮岁云游上海及大江南北,晚年归任梁山双桂堂方丈。擅画竹、石、人物,著有《画家三味》传世。书法独特,草书学怀素。并历时五十年创成“九分禅字’,与高僧含沏交谊甚厚。
  释弘一(—二八八O—一九四二年、六十三岁)近代高僧。俗姓李,名叔同(别名甚多)。前半生驰名于艺术教育界,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以之传人国内的先驱者之一,中年出家后,又成为我国佛教律宗的高僧。自幼爱好书法、金石,对碑帖临摹,极端严格。晚年屏除一切,独出胸臆,造诣极深。其致书龙溪马海髯言书法、篆刻云:“朽人于写字时,皆依西洋昼按图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屏除,决不用心揣摹。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观之,斯可矣。不唯写字,刻印亦然。’盖全面调和,为法师始终信持之美术观点。所以他的书法“蕴藉有味。就全幅看,许多字是互相亲和的,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不抗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画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移动一丝一毫不得。再就一笔一画看,无不教人起充实之感,立体之感。有时有点像小孩子写的,那么天真,但一边是原始的,一边是纯熟的,这分别又显然可见。总括以上这些,就是所谓蕴藉。毫不矜才使气,意境含蓄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叶圣陶《弘一法师的书法》与《全面调和》载中国佛教协会编:《弘一法师》
  三、僧侣书法家中之最有影响者
  古代僧侣书法家中最有影响者,前有释智永、中有释怀仁,后有释怀素。
  释智永——南朝陈、隋间高僧。生卒年不详。会稽人,俗姓王,名法极。人称永禅师。冯武《书法正传》云:“僧智永,右军七世孙,第五子徽之之后,与兄孝宾,俱舍家人道。永师远绍祖风,兼备诸体。”所退笔头,置之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簏皆满,取而痉之,号退笔冢。人来求书及请题顗者如市,昕居门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谓铁门限。其弟子之著名于书法者:有智果、释述、释特、辨才、虞世南等人。宋苏轼《东坡题跋》云:“水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又云:“水禅师欲存王氏典刑,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于绳墨之外矣。”明解缙《春雨杂述》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义、献而后,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清初梁嗽《评书帖》云:“晋人后,智永圆劲秀拔,蕴藉浑穆,其去右军,如颜之于孔。”
  释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历史贡献有二:一为发“水字八法’之旨趣,遂为隋唐学者宗匠,二为临集《千字文》,开后代书法家爱写《千字文》的风气。
  关于“水字八法’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唐张怀璟《玉堂禁经、用笔法》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该于万字。二兀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云:“永字之有八法,于中又为二十四法,通前共三十二势,使初学者下手运笔有昕依归。凡学书,必先学“水字八法—,学且熟,方可学二十四法。于此三十二势,习之既精,方可结构成字。如此,则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恪度矣。’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二《永字八法》云:“隋僧智永发其旨趣,授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八法’是崔、张、钟、王以来所传的笔法,为书家必由之径,是由智永发其旨趣,授虞世南,才广为流传的。“八法’具体广为流传的情况,元刘有定注郑杓《衍极》是这样叙述的:
  “隋释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顿能傅其学。又亲受法于萧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法复传于唐焉。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页亲师欧阳,或云虞、褚同师史陵,陵、隋人也。欧阳询传陆东之,东之及见永师,又世南之甥也。陆传子彦远,彦远传张旭。彦远,张之舅也。旭又得褚遂页余论,以授颜真卿、李阳冰、徐浩、韩混、邬彤、魏仲犀、韦玩、崔邈等二十余人。释怀素闻于邬彤,柳公权亦得之,其流实出于永师也。徐浩传子顼及皇甫阅。崔邈传褚长文,韩方明受法于寿及邈。皇甫阅传柳宗元、刘禹锡、刘归厚。归厚传侄纬、纬传权审、张丛、崔弘裕。弘裕、禹锡外孙也。弘裕传卢潜、潜传颖、颖传崔纡。柳宗元传房直温。有刘埴者,亦得一鳞半甲。’
  这说明隋、唐以来,关系书法艺术极大的“水字八法二有时它代表整个书法的涵义),是由智永发其旨趣传授下来的,这是智永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伟大贡献。’
  其次是他临集《千宇犬》
  《干字文》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指命给事郎周嗣兴,用一千个不同的字体编写的小册子。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便于记诵。是我国封建时代学童的启蒙读物。相传智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三十年,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让人临习。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而且都是精品。宋米芾《海岳名言》云:“智永临习《千文》,秀润圆劲,八面俱备。’清何绍基《东洲单堂金石跋》云:“智师《千文》,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千字文》自智永写本流传后,它的影响极为重大。一方面,学者们对《千字文》注释、续编或改编,诸如《千字文释义》、《千字文考略》、《续千字文》、《赓易千字文》之类,达数十种之多;一方面隋、唐以后书法家受其影响,形成了爱写《千字文》的风气。著名者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裴行俭(真草二体)、赵模、孙过庭、欧阳通、张旭、释怀素(草书)、释高闲?释元雅、释贯休。五代有徐弦(篆书)。宋代有王著(《补永禅周散骑千字文》)、释梦英一篆书)、赵惟吉(真草二体)、周越一草书)、李唐卿(篆书)、文同、苏轼一草书)、黄庭坚一草书)、米芾一小楷)、吴说、宋徽宗(瘦金书)、宋高宗一真草二体)、宋孝宗(真草二体)、宋理宗、陈瑛(篆书)、释缘暨(草书)。元代有赵孟俯(六体)、管夫人(赵盂俯妻)、鲜于枢(草书)、班惟志、朱侯、揭溪斯一真草二体)、钱页右(四体)、吴志淳、周伯琦(四体)。明代有胡廷弦、文徽明(四体)、陈佑(小篆)。清代有王澍(五体)、孙凤居辑自太极以下一百三十体《千字文》,名曰《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文》(一九八五年沈阳古籍书店出版尤悔庵、周介庵鉴定本可供参考)。近代有张廉卿(楷书)二罩炳鳞(篆书)。此外许多大部丛书,还用《千字文》编号,其影之大,于此可见一斑。
  释怀仁——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贡献最大,次于智永者,为释怀仁01初唐高僧,太宗时居长安弘福寺,尝集王羲之行书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序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三藏法师翻译的佛经所撰写的。序中崇佛教为圣教、真教,说玄奘法师“多怀贞敏’、“早悟三空’,推崇他是“法门领袖’。后附支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时王义之早巳逝世,因李世民酷爱王义之书法,遂由释怀仁按内容汇集羲之行书,勒石刻碑。因名《集王书圣教序碑》。周越《古今法书苑》云:“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委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戍萃其中。’相传王羲之行书字迹,大都集摹于此碑。碑建于唐高宗成亨二年二(七二年)原碑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碑林。康有为《赓艺舟双楫、余论第十九》云:“《圣教序》唐僧怀仁所集右军书,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称异才。
  自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流行之后,唐、宋以来,凡习右军行书者,靡不以此为楷模。另一方面,自怀仁开集右军书之先河后,唱于和喁,继起者著名的有:唐玄宗时释大雅、集右军行书为《镇军大将军吴文残碑主见孙星衍、邢澍《寰宇访碑录》卷三)。唐代宗时,田名德集右军行书为《清净智慧观身经铭》。萧森撰并集王右军行书为《大唐京兆府美原县永仙观碑丫。唐文宗时,唐玄序集王右军行书为杨颖排纂删缀的《新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九八三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宋拓本;另一宋拓本“清康熙商印宋荦旧藏,’今藏故宫博物院)。北宋口口集王右军行书为《宋摩腾大汉灵异记碑》。宋释静万集右军书为《宋慈云寺碑主见明赵岖《石墨铄华》)。宋释怀则集王右军书为《摄山栖霞寺碑主见明王世贞《弁州山人稿》)等。古今集王右军书者十八家(见含旦和书谱》卷十一)之才。亦有集他家书者:如金人口口集柳公权书为《普照寺碑》。元人虞集有《集欧字碑》。于此可见怀仁对中国书法艺术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释怀素——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僧侣书法家中影响最大者为释怀素。唐代有两怀素:一为初唐京师恒济寺怀素,唐高祖武德七年——周万岁通天二年(六二四——六九七年、年七十四岁)南阳人,俗姓范,玄奘三藏法师之弟子,律宗东塔宗的创始人,为律学大师;二为藏真怀素,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德宗贞元十五年(七三七——七九九年,年六十三岁。此据陈垣《释氏疑年录》)长沙人,俗姓钱,大历十才子诗人钱起之侄,为书法大师。两怀素相距百年,《全唐诗》、《全唐文》均误认为一,而《书史会要》等,更以书法大师之怀素、为律学大师之怀素,谓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误也。此不可不辩。
  书法大师怀素,唐代高僧。其自叙云:“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顿好笔翰,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贱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二见《怀素自叙帖真迹》)自谓得草圣三昧。退笔堆积埋于山中,号曰“笔冢’。宋陈思《书小史》谓“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顿好笔翰,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再三、盘板皆穿。吏部尚书韩陟见而贤之曰:“此沙门札翰,当震宇宙大名。—好饮酒,及酒酣兴发,虽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时人谓为醉僧。受笔法于金吾兵曹邬彤,邬彤谓怀秦曰:“张旭长史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于此。’颜鲁公尝问师曰:“夫草书于师授之外,师有自得之乎?”师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拆之路,二自然。—
  历代论怀书者甚多,今举其要者: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授笔掣电,随手万变。’董迫《广川书跋》卷八云:“书法相传,至张颠后,则鲁公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故鲁公谓以抂继颠,正以师承源流而论之也。然旭于草字则度绝绳墨,怀素则谨于法度。’又云:“当其手笔调和时,忘神定气,徐起而视,所向无前,故能回出唐诸子右。’又云:“怀素似不许右军得名太过,谓汉家聚兵,楚无人也。其与阮籍言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气亦略等矣。观李广射石、秦人扑虎,皆在气未失时,使心一改而气已栘,虽有勇决刚果,何施于用耶?怀素气成乎技者也!直视无前,而能坐收成功,天下至莫与争雄,其气盖一世久矣!故能终身不衰也。’舍且和书谱》云:“怀素精于翰墨,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皋、钱起之徒,举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为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人不以为过论。又评者谓张长史为颠,怀素为抂,以珏继颠,孰为不可?及其晚年益进,则复评其与张芝逐鹿,兹亦有加无已,故其学之者,亦若是也。—又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动,宛若有神。—
  宋憎大觉跋怀素书(佛说四十三罩经》云:“师书妙绝今古,落笔纵横,挥毫电掣,怪雨狂风,随手变化,隐见莫测,较之(千文)、(自叙)、(圣母)诸书,更有清逸瘦劲通神之妙,如青莲花开向笔端,此亦书中第一义也,非师之廊然无圣,何能至此乎?’
  宋苏轼评怀素书云:“此公能自誉,观者不以为过,信乎其书之功也。然其为人傥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近乎有道者耶!”(见(唐怀素草书食鱼帖跋》)
  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卷八云:“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二兀赵孟俯跋(唐怀素论书帖》云:“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缴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明项元汴亦云:“此(识书)一帖,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要其合作处,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不知其肘下有神,皆以狂称之,殆亦非心会者。—明王世贞《弁州山人稿》评怀素《千文》云:“字字欲仙,笔笔欲飞。”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素师书本昼法,类僧巨然。”清梁献(评书帖)谓怀素草书,“间参篆籀。’吴云跋怀素《千文》亦云:“素师此帖,笔笔从篆籀得来。”高士奇跋怀素《自叙帖》云:“唐怀紊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其(自叙)一卷,尤为平生狂草,然细以理脉按之,仍不出于规矩法度也。”王文治跋怀素《小草千字文》云:“右军草圣之室,自唐以降,罕有能人及之者。颠张醉素皆从右军出,而加以狂在怒张,论者病之。然素师得右军淡处,独胜余子。右军草书无门可入,从素师淡处领取,殊为得门。此意董香光屡发之,惜知昔者希也。是帖晚年之作,纯以淡胜,展玩一过,令人矜躁顿忘。”
  怀素是佛门中继释智永之后,杰出的牢笼百代的大书法家。唐、宋、元、明迄于现代,学草书者,无不取法怀素。论其书者,亦不下数十百家。以上所举,仅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几种:说他的草书,源于二王者,有项元汴:说它出于篆籀者,有黄庭坚、梁嗽、吴云;说它本于画法者,有董其昌;说它不离魏、晋法度者,有赵孟俯;说他得右军淡处,而作可学王书之蹊径者,有董其昌、王文治;说他晚年的成就,可与草圣张芝逐鹿者,有舍且和书谱)。这些论点,见仁见智,虽各不同,大都从技艺着眼;涉及怀素的思想问题者有两家:一为苏轼,一为释大觉。二家说法虽异而其义则同。忘怀遗虑、率性任真,怀素书法之所以神妙也。
  佛法自东汉传入之后,开始影响我国文化各个领域,书法家受其影响,送使我国书法艺术具有更浓厚的书卷气,和义趣幽渺的佛家思想的哲学品格。唐自禅宗兴盛之后,士大夫争谈禅悦,又以遗文得义、忘义了心相尚,书法家复受其影响,竞相以“入于法而出于法’相煽。所谓“出于法’者,犹禅之解缚去黏、、破执遣滞,以冀率性任真而明心见性也。
  禅宗自六祖慧能以后,得其法而弘传者,有南岳怀让(公元六七七——七四四年)与青原行思(?——公元七四O年)二派,承其法者,又分五家七宗,禅学遂风偃全国。南岳怀让得法于曹溪之后,住衡山(在湖南长沙与衡州之间)般若寺(从前天台宗第二祖师慧思的道场)潜修,得马祖道一而创立洪州派。青原行思得法于曹溪,传其学于石头希迁(公元七OO——七九O年),希迁于天宝初也到湖南衡山的南寺弘法。当时衡山的禅师如怀让等都很推重他,怀素稍后于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正是两派禅学兴盛时代,他又是湖南长沙人,长沙正是两派禅法交相辉映的地带。此时此地的名流学者,犹抵掌嬉笑,争谈禅悦,况佛门弟子如怀素者乎?所以他《自叙》谓“颇好笔翰’者,是在“经禅之暇’。可见读经参禅是他的本色,而书法乃其余事。我们研究他的书法艺术思想,应该从他所从事的“经禅’中去参究。此中消息,惟苏轼与释大觉知之。
  苏轼说怀素“为人傥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近于有道者耶。”“没人操舟”之说,见于《庄子》。《达生篇》云: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
  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
  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心也),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
  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
  也。凡外重者内拙。”
  没人之近于道者,在其忘怀遣虑,解缚息驰,心无妄念,意无矜系,生死沉沦无动于中,覆却万变而不得入其心,虽履于万仞之渊,而能游忍有余,逍遥自在,庄子谓之重内不重外,即注意内心的修养而不为外物所移,亦(逍遥游)之意也。东晋高僧支遁论《逍遥游》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急而速,故遥然靡所不为,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怀素由此意境而作书,故其书超迈。
  其次:宋释大觉跋怀素草书(佛说四十二章经》云:“此亦书中之第一义也,非师之廓然无圣,何以能至此乎?\廓然无圣’一语,见宋释这原(景德传灯录)卷三:谓禅宗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于梁武帚普通八年十月一日至金陵,
  “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
  德?师曰:并无功德。帚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
  小乘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
  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三帝
  又问如何是圣缔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帚曰:对肤者
  谁?师曰:不识三芾不领悟。师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
  回江北。”
  这一则公案,须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云《金刚经》·同参。〈金刚经〉云: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否也,世
  尊!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
  见如来。’
  从梁武帝与达磨租师的对话来看,梁武帝虽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但在达磨看来,他所作的都是小乘功德,小乘只知人空而不知法空,所以以身相执如来(梁武帚所谓“圣”,从语言文字执“第一义”,所谓法执也。《华严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如来法身无相,故言“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黄蘖禅师云:“夫学道人,若欲得知要诀:但莫于心上著一物。佛真法身,犹如虚空。此谓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虚空与法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与涅槃无异相,烦恼与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也。”二乘凡夫不知法空,于身相执如来,不见佛性,长沦生死。大乘先觉之人,悲心急切,为凡夫解黏去缚,遗疑破执,不惜作过激之语;达磨祖师云:“廓然无圣’,云门禅师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皆此慧也。《金刚经》又云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摩,应知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
  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李文会云:“菩萨之心,心常空寂,无诸妄念,不生不减,不动不摇,即是清净心也。凡夫之心,无明起减,妄想颠倒,取舍、善恶、凡圣等见,是名浊乱心也。不应住色生心者,心若清净,即不被诸境惑乱也。’黄蘖禅师云:“心若清净,何假言说。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路,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你清净法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众生之心,本无一物,但以六尘竞起,物相遂生,烦恼炽盛。所谓无一切心者,即心上不著一物,不为外物所移,支遁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也。’《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凡夫被物转,菩萨能转物。如是转者,故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于佛如此,于法亦然。慧能大师《坛经》偈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读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著,长御白牛车。”“有无俱不著”,即《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谓也(《坛经》原本云:“能闻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开悟。”)。南岳怀让禅师一系的马祖道一,在思想上主张“触类是道”,在实践上主张“任心”,讲究息业养神,任运自然,一切皆真,即发挥《金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义。这在《庄子》便是“凡外重者必内拙’,而主张重内不重外。在《楞严》便是“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在支遁便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在达磨便是“廓然无圣’。在黄蘖便是“莫于心上着一物”。这些道理可归结为二语曰:忘怀遣虑、率性任心。这就是怀素从“经禅”中所得到的思想境界(吕澄先生指出:“禅宗从道信以来,东山法门已经不是单纯的以《楞伽》为根据的了,他们的说法较前有了很大的变动,并遂渐扩大了禅法的范围。在“藉教悟宗”的经教部份,已经包括了《般若》、《维摩》、《法华》、《思益》、《华严》等经。慧能的思想也受了这种影响,不拘限于《楞伽》,而吸收了诸经的说法。”(《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二二二——二二三页)。从忘怀遣虑、率性任心的思想境界出发,在实践上所以他能创造出妙绝古今、牢笼百代的“第一义’书法艺术。他的草书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存世书迹如《佛说四十二章经》、《自叙帖》、《论书帖》、《食鱼帖》、《千字文》、《东陵圣母帖》,《秋风辞》、《早春诗》、《自咏诗》、《寻道帖》、《贫道帖》等等,是祖国一份不可估量其价值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结语
  以上略录历代僧侣书法家二百九十三人,大都是一代宗师,法门龙象,二六时中,修持精进。咸以暮鼓晨钟,青磬红鱼之暇,以余力从事外学:或妙彻三玄;或精通四子;或纷披风什,歌咏诅谣;或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并精于翰墨,踵事钟王,八法九势,铁画银钩。对中国书法艺术有特殊贡献者,除智永、陵仁、怀素三僧外;余或精意临习(有的学二王、有的学智永,有的学颠张狂素、有的学虞欧褚颜,有的学苏王米蔡,有的学松雪香光)方轨前秀;或摹刻字帖一如宋释希白)嘉惠后昆;或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如五代释贯休书,自成姜体,宋释政禅师喜求儿童字,观其纯气,导孩儿体,);或作蝇头细书一如宋释栖公于掌大小册中,写《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释法晖于一小经塔上,写《妙法莲花经》、《楞严经》、《维摩诘经》第十余部,不差毫末一;或善速书一如释敏传飞翰如蚕食叶,俄倾千字丫,或以书法入画(如释温日观以草法画葡萄);或作柳叶书一如元释明本);或作特大书(如明游僧于殿壁上作径数丈大字);或作左手书一如释道生能以左运笔如飞纸上,端楷超逸,有铁门限之风);或以竹笔作书(如明释光惊);或破陈规,匠心独运(如清末释虚谷);或创九分书(如释竹禅);或以西洋图案画作书(如释弘一)。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承学之士,各相慕习,风流所煽,至今不绝。历代僧侣书法家对中国书法艺术贡献之大,于此可见一斑矣。
  摘自《内明》第207期

 
 
 
前五篇文章

楞枷宗与禅宗的历史真相

礼佛、访胜、西域行——玄奘三藏法师圣迹巡礼记实(一)

历史的启迪与回响——解读《太虚诞生百年国际会议论文集》

莲花常盛 古寺重辉——记龙岩莲山寺

两宋时期佛教在壁画装饰艺术中的投影

 

后五篇文章

2008年《寒山寺》冬季号编者寄语

唐代木构建筑的“双璧”———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

唐代佛教寺院地理分布的缉补

汤一介:论“天人合一”

王维的诗情画意佛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