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礼佛、访胜、西域行——玄奘三藏法师圣迹巡礼记实(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礼佛、访胜、西域行(一)
  ——玄奘三藏法师圣迹巡礼记实
  胡 子 英
  礼佛参访朝圣迹、同证如来净法身,应是我三宝弟子之最大宏愿。月前,欣悉玄奘文教基金会举办为期两周的“玄奘三藏法师圣迹巡礼”之旅,并由董事长了中长老以其玄奘大学创办人之身分亲自率团前往,窃心向往之!幸承本会理事长净良长老的鼓励,复提报理、监事会议的核准,正式获得事假,欣然报名参加,始有缘追随访问团踏上礼佛参访—西域丝绸之路,半月于兹,全程礼佛,遍访胜境,增长见闻,获益良多,谨将历程琐记撰文于后,以志其盛,并就正于同行诸位法师暨居士大德之前。
  一、首途香港、转进郑州
  九月十九日:为本团西域行之首日,清晨六时,一行五十余人,在团长了中长老率领下,由中国佛教会门前登车出发,驶向中正国际机场。斯时“怪台纳莉”远扬,久雨初霁,朝暾乍现,宝岛山川又恢复一片美景;九时三十分班机准点起飞,十时四十分抵达香港,我们搭乘华航七四七—二OO型的飞机到香港机场。
  中午十二时四十分转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CZ三O七四次班机,飞往进入中国大陆的第一站—河南郑州,郑州地处华北平原,为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为东西南北铁路枢纽,人口约三百万,现为河南省省会。当晚我们夜宿拥有现代化设备的“裕达国贸大饭店”,而远从北京前来全程作陪的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主管宏度法师,已在此专诚迎迓团长了中长老矣,有朋自远方来,别是一番情谊。
  二、先谒玄奖故里、再访龙门石窟
  九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全团搭乘两辆游览车,取道高速公路“开洛段”,离开郑州西进洛阳,一路上车行平稳,视野辽阔,极目平畴,沃野千里,何其壮观!直令人心胸为之一畅。九时许先抵偃师县,偃师位于洛阳市城东,为三藏法师之故里,亦为夏、商王朝都城遗址,惜今已古迹湮没,无法探访。而远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的盛唐时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佛学大师,也兼具翻译家,旅行家的玄奘法师,就出生在这里T偃师县糇氏镇陈河村。
  住在陈河村的村民,多属三藏法师乃兄的后裔,约有十几户人家,现存的古迹景点有:玄奘故里、玄奘墓、玄奘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多处,我们受时间上的限制,仅就公路附近的景点作重点式的参观,先到“玄奘墓”巡礼,据导游告称:此处为“衣冠冢”,墓前有塔、碑、左右为碑林刻有十大名僧及其徒之法号,惜年久失修,不仅塔身多已圮毁,仅剩颓垣状态,即“玄奘大师之负笈图、行状节录、传节录”,文图均已斑剥莫辨,周边环境脏乱,无人清扫,遑论维修!本团一行在此低徊凭吊后,即驱车离去,续访“玄奘故里”,抵达村前,迎面竖立有一方高大石碑,正面镌刻“玄奘故里”四个大字,审视之乃为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所题,此处主要包括:玄奘故居、陈家花园、西原墓地三部份,我们在此稍作停留,但见故居大门为仿隋唐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朱门红柱,区额书有“玄奘故居”四个大字,系出自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之手笔,厅堂前后保存有石磨,石臼、石碾等生活用具,他若花园、墓地等处就无法登临凭吊了。
  离开玄奘故居后,直驶九朝古都—洛阳市,沿途经过国道两旁,隔窗凭眺,映入眼帘的已是一片黄上高原,阡陌中尽是玉米、棉花、烟草及葡萄等经济作物,时序仲秋,正是丰收之农忙季节。下午一时许,进入洛阳市区,旋于中洲路之“牡丹酒店”午餐。
  洛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自公元前七七O年开始,先后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建都于此,故称“九朝古都”,它位于豫西,东接嵩山,西连秦岭,北濒黄河,陇海、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交会于此,土地面积一五二O平方公里,人口约为六百万。洛阳又称“牡丹城”,它以盛产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而闻名遐迩,故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雅誉。
  文化古迹最负盛名的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广化寺、周、汉、隋、唐古城遗址,邙山更藏有凄美哀怨的洛神赋,文化蕾萃,美不胜收。可惜囿于团队既定行程,无缘二参访,只得留待于下次旅游机会。
  下午驱车至城南十三公里处,伊水之滨,参观古佛胜地—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与教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著名的古代三大石窟艺术宝库。它肇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连续营造四百余年,现存窟宠有二三四五座,碑刻题记两干八百余块,佛塔四十余座,刻像十万余尊,雕刻内容除佛像外,更包括建筑、音乐、书法、服饰、医药等,可算是规模宏伟,蕴藏丰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洞窟有:北魏时代的古阳洞、贵阳洞、莲花洞,唐代雕刻的潜溪洞、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等。自公元两千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委员会”正式通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吾人以半日之游,徜徉于各洞窟之间,逐窟欣赏大小佛像秀美之造型,以及丰富流畅的浮雕图案,刻划入微,神态各异,复以此处山水之胜,环境之美,著实令人流连忘返,顿觉尘嚣尽涤。
  三、白马寺古朴典雅、望华山扑朔迷离
  九月廿一日:上午九时,本团一行驱车参访佛教传人中国最早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白马寺址,位于洛阳城东之白马寺镇,占地达一万三千坪(四、三平方公里),肇建于东汉孝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其建造过程,据说有一段近似神话般的故事:汉明帝曾梦见颈项发出白光的佛陀飞入宫廷,于是明帝便遗蔡倍和秦景等十二大臣出使印度,要群臣携回佛教的教义来安邦定国,他们途中曾遇到摄摩腾和竺法兰二位高僧,并请这一一位法师到中原来说法,蔡倍等更利用白马将“四十二章经”及释迦立像,驮回洛阳,从此,才有“白马寺”此一名称。后来,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皆圆寂于此,故寺内的清凉台入口处,尚留有俩位法师的圆形墓可供人凭吊。
  白马寺属木造建筑,古朴而典雅,山门前有花圃一方,菊花绽放,清香四溢,倍增庄严。两旁更有一对石这马,予人以发思古之幽情,大雄宝殿释迦三圣,则是明代所遗留的作品,左右两壁街有七百尊小佛像,栩栩如生,天王殿供奉的四大天王像,雄伟庄严,十八罗汉群像,威武神勇表情各异,寺内的建筑,均呈对称排列,充分反映出汉代的建筑风格。
  我们进入寺内参观,团长了中长老亲率大众逐殿巡礼,并有寺僧从旁作口头简介,可惜殿宇容量有限,无法一次容纳多人进入,加之大雄宝殿亦缺乏照明及扩音设备,致本团众人只得伫立殿外,难能聆听完整之介绍内容而窥其全貌。寺方为保持古建筑之完整,每一殿宇门前,均张贴“禁止摄影、不得触摸”的告示,引领探望殿内,昏暗莫辨,礼佛者仅凭心灵感应而已!
  午餐后,全体于洛阳车站搭乘火车,经“陇海铁路”以五个小时的车程迈向汉唐古都—西安出发,下车时,正值风雨交加,视线迷惘,眼见这具有建筑标志性的古城风貌,竞湮没在一片重重云雾之中而予人以不胜惋惜之叹!
  回忆午后,在洛阳车站上车时,可能是导游与站务人员协调欠周,当长若巨龙般的列车进入月台时,顿时旅客争先恐后,万头钻动,其乱无比。
  车行途中,经过“华山东门”之麓,忆及“华山l为我国五岳之一的西岳,雄踞华西,屏幛中原,神往以久,今日有聿车经胜境,眺望窗外,崇山峻岭,岗峦起伏,气势果然磅礴不凡,难为许多武侠小说的作者,多所描绘,故有“华山论剑”之说,向为读者所津津乐道;惜天候不佳,能见度亦低,华山群峰均被云雾所笼罩,扑朔迷离,无法睹其真貌,遑论拾级登临?吾人只能频频回首远眺,亦可稍释向往之私,颇值追记。六八二)圆寂,寿五十五,一生专修净业,后人尊为莲宗第十祖。著作有七日念佛法门,净土警语等。
  其中从劝发真信下,收录凡十五种法语,劝发真信,乃说明入莲社者,先发真诚信心,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又依智旭之说,念佛有念自佛、念他佛、念自他佛三种,念自他者,得生实报,常寂光二土,念自他佛者,得生同居土。期以三根普被,往生极乐净土也。
  稍后又有济能:号一壑子,浙江绍兴人,十九岁出家,受戒于金栗密和尚,首参圆澄于显圣寺,深入临济堂奥,后遁迹庐山数年,又历游诸方,后归隐姚江云顶山,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O)撰角虎集二卷,鼓吹禅净双修要旨,生卒年寿不详。
  角虎集题名,是取自永明延寿参禅念佛四科简偈文:“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迤”之语。表明以禅净双修为其主旨,依其内容所述:
  净土法门,看之似易,持之实难,所以阿弥陀经称为难
  信之法。夫佛法深旨,令人借西方之弥陀,证本分之弥
  陀,借西方之净土,证本分之净土,证得本分净土弥陀
  ,则西方亦是本分佛土,不特西方是本分佛土,即东方
  秽土,及一切众生:吓本分净土,本分弥陀,乃至十方
  世界,无一微尘,无非我本分佛土也。而这般妙用,总
  在一句弥陀上,此一法门,旨深意远,非博学久造者,
  不能洞达耳。
  同处文,又解释西方净土,具有八义:
  (一)以五色论之,西方为白色,无诸染污,此洁白之象也。修净土者,以一句弥陀,涤身口意三业,此净其因,因果相符也。
  (二)以四季论之,东方为生长之地,春象也,西方为生熟之地,秋象也,犹如凡夫发心于东方,从念佛中往生,乃成熟道果于西方耳。
  (三)以五行论之,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遇斧斤刳削,转顽木为栋梁。凡夫犹如顽木,肯t心系念西方佛号,俨然受斧斤雕琢,自能转凡成圣,而道德完备矣!
  (四)以八卦论之,东方为震,震动象也,动则生诸苦恼,故娑婆世界,谓之苦海,西方为兑,豫悦之象也。故西方名安养世界,又名极乐土也。
  (五)以二曜论之,日为阳,天象也,月为阴,地象也,此二者皆升于东,没于西,故人则宜勤修净业,求归西方,是即天地人三才,一贯之道。
  (六)东方人,与木相似,逢春则抽芽发干,逢秋则叶落枝凋,此荣枯盛衰,犹如众生于娑婆苦海中,受生死成败得失之累。若西方则与金相似,金则历万劫而不坏,处垢秽而不变,入水火而不移,以是故生西方者,称为极乐,超生死,脱三界也。
  (七)东方有为之国也:衣食宫室器用等,皆须人力营办,始得成就,若西方则无为之国也,思衣衣至,思食食来,种种天然受用,不烦人力。
  (八)东方欲乐之乡也,凡居此者,皆贪五欲之乐,迷失本来面目,西方性(本性)乐之乡也,生净土者,享称性
  之乐,照见五蕴皆空。案:此上所录,济能对西方八义之解释,是前人所没有,亦可说是济能之创见,故今不厌其烦,摘录于此,至于其八义之分析,是否正确,抑或有牵强附会之处,尚待学者自行研究也。此外济能又列举修净业者,有信不笃,行不勇,愿不深等十种障碍,故其劝人,高声念佛,初心行者,应须记数念佛等。
  清初净土教之弘传,除上列诸禅僧外,其他天台、华严、律等诸宗名僧学者,亦多行在念佛,愿生净土,据净土全书,净土圣贤录等记载,清初有如会、道枢、崇文、具宗、寂光、读体等,皆求生西方。此中如寂光,又称三昧律师,乃复兴宝华山律宗宗祖,因见庐山东林寺荒芜,而发心重建,立戒规,结莲社,精修净业,僧俗来集者众多,庐山莲社,慧远遗风,一时重兴。
  其次有实贤者,字思济,号省庵,江苏常熟人,康熙三十八年二六九九),十五岁出家,兼通世典,又能诗善书,二十四岁,受具戒于昭庆寺,从渠成听讲法华,于绍昙受唯识、楞严、止观诸学,为智旭下四世天台宗子孙。康熙五十三年(一七一四),参灵惊和尚,于崇福寺,授以“念佛是谁”话头,后住真寂寺,日阅三藏,夕课弥陀佛号,作劝发菩提心文,激励四众,每年于佛涅槃会,宣讲遗教、弥陀二经。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建凤山梵天寺,结净社,制规约,互相策励,屏绝诸缘,专修净业,净业堂规约,每日课程,十时念佛,九时作观,一时礼拜,且规定黑白半月,诵菩萨戒本,所谓“行在梵网,志在西方”,遵守云栖念佛法门也。时人皆称为永明再来。雍正十一年二七三三),预知死期,掩关专勤,昼夜唱弥陀佛号十万声。翌年四月,以四十九岁圆寂,后世净土宗人,尊为莲宗第十一祖(注:净土圣贤录列在第十祖)。
  实贤著作有西方发愿文注(注释株宏发愿文)一卷,省庵语录二卷等·语录中收集有劝发菩提心文等,叙说发菩提心,有念佛重恩,念父母恩,念师长恩,念施主恩,念众生恩,念生死苦,尊重己灵,忏悔业障,求生净土,为念正法久住等十种因缘,其念佛修持,大体是依云栖株宏之行法。
  清乾隆年间,又有文海、实圆广志、佛安恒一、慧端等,皆为一代修持念佛,弘扬净土之名僧。其中如文海,名福聚,乃律学大师,浙江义鸟人,十五岁投溧水上方寺静生出家,从宝华山闵缘受具戒,寻历游参学,经八年后,复归华山,精研律部,后住持华山,为珍辉实咏第七世。雍正十二年二七三四),曾奉诏入北京,敕主大法源寺,乾隆二年二七三七)辞还宝华山,率众昼夜念佛,以期往生安养,乾隆四年,八十岁圆寂。
  清嘉庆以后,佛教虽趋衰退,然弥陀信仰,仍流行于僧俗之间,著书宣扬,或结社精修者,仍为普遍而流行。著名高僧如际醒、迈春、达纯等,皆为一时专修净业之名僧。此中际醒,河北丰润人,幼通经史,出家后历诸讲席,学通性、相二宗,尤精天台三观教旨,住持广通寺,精修净业,后退居红虫山资福寺,率众念佛,专以净土为归,嘉庆十五年二八一O)圆寂,寿七十,后世净土宗人,尊为莲宗第十二祖。
  咸丰以后,有瑞安,普能、古昆、观如、宽量等,皆为笃信弥陀,精修净业,著书弘扬净土之一代名僧。及至晚近,有印光大师,名圣量,又号常惭愧僧,陕西合阳人,少为儒生,二十一岁于圆光寺出家,游历诸方,初止红 山,次迁普陀山法雨寺,居藏经楼,不出山门者二十年,二六时中,执持名号,缁素来求开示者甚众。光绪三十二年二九O六)于慈溪宝庆寺掩关,专修念佛,又常尽力于救济事业,水旱灾难,则谋账恤,设慈幼院,讲道于监狱,又以战祸不断,多杀害生灵,常建法会,为亡魂消灾灭罪。民国八年,印刻“安士全书”,流通数十万部,德化遍及海内外。民国二十九年二九四O)十二月圆寂二爵八十。
  著作论、序、记等文很多,民国十三年,已刊有“印光大师文钞”,流行于世,其中收集有净土决疑论、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净土问答、示净土法门、念佛三昧摸象记等诸篇。其主张以净土法门,为佛陀出世之本怀,此一法门,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不离事修而彰心性。上上根者,不能腧其间,下下根者,亦能到其域,特别于今之世,末法时代,欲出五浊之世,除修净土外,别无其他法门可依,大力宣扬净土要旨。又净土三经中,以阿弥陀经最为重要,持名念佛,下手易而功德高。又此法门,总摄万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现生预入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同佛受用。又以持名、观象、观想、实相四种念佛中,实相念佛,是难中之难,非今日下根者,所能企及。又关于念佛记数,从一句到十句,以心证数,至十句时,再还复初一句,掐数珠不可至二十、三十。排斥从来记数念佛法。总之,印光大师为民国以来高僧,对净土教弘扬最有功绩,影响也最为深远,故被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十三祖业。(全文完)
  摘自《海潮音》第82卷第11期

 
 
 
前五篇文章

历史的启迪与回响——解读《太虚诞生百年国际会议论文集》

莲花常盛 古寺重辉——记龙岩莲山寺

两宋时期佛教在壁画装饰艺术中的投影

了凡四训中的佛法

六祖惠能的生平事略

 

后五篇文章

楞枷宗与禅宗的历史真相

僧侣在中国书法艺术上的贡献(续完)

2008年《寒山寺》冬季号编者寄语

唐代木构建筑的“双璧”———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

唐代佛教寺院地理分布的缉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