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大愿祈祷法会与金刚驱魔神舞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愿祈祷法会与金刚驱魔神舞

  (一)大愿祈祷法会

  大愿祈祷法会,又称善愿日,传大召,藏语称:曼兰钦摩,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重要节庆。明永乐七年(1409),已经在西藏享有盛誉的宗喀巴大师,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纯正佛法,在拉萨大昭寺举行了大愿祈祷法会。此后,宗喀巴每年都举行大愿祈祷法会,并形成惯例。

  清康熙末年,这项活动传到北京,首先得到朝廷的支持。雍和宫因为是皇家寺院,从此,每年举办大愿祈祷法会。雍和宫在每年农历的正月二十三日(大建为二十四日)至二月初一日为法会日期,其中正月二十九日 (大建为三十日)、二月初一日两天要跳金刚驱魔神舞。

  1988年,大愿祈祷法会得以恢复,雍和宫全体僧人每日在法轮殿诵经。殿内数百盏酥油灯置于几案之上,酥油花、面供,鲜果一层层排列着,晶莹绚丽。大愿法会的诵经及活动安排为:

  第一、二日,“略诵”,

  第三、四日,“广诵”,

  第五、六日,“略诵”,

  第七日,跳“金刚驱魔神舞”,并通过诵经加持,使参加法会的众僧即为护法,以驱除邪恶,祈求吉祥。

  第八日,“绕寺”日。

  (二)金刚驱魔神舞

  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为“羌姆”,蒙语称为“布扎克”,蒙汉结合语义称“跳布扎”,俗称“打鬼”。它是以西藏土风舞为基调,吸取本教仪轨和印度瑜伽宗面具舞的某种形式而成。为藏传佛教的一种密乘宗教舞蹈。

  金刚驱魔神舞,是戴着藏传佛教具有象征意义的面具,随着鼓、钹、莽号等法器的节拍,抑扬进退疾徐有序的舞蹈,为驱邪逐祟、祈求吉祥的宗教仪式。从佛教上来讲,跳金刚驱魔舞以圣者及众多护法和他们的眷众之身份翩翩起舞弘法布道,消灭诸如“黑魔如扎”之类恶魔邪障,以保护佛教事业的兴旺和百姓安居乐业。跳舞时,舞者身、口,意需与本尊、护法相应,结手印并执法器,口诵真言,心想本尊,护法威仪,以息灾、调伏的密法驱魔除祟仪式。就此舞本义来讲,所称“邪魔”,主要指人类本身的弱点和恶念,也就是“我执”。

  1.金刚驱魔神舞的历史

  金刚驱魔神舞历史十分悠久。

  公元8世纪,印度莲花生大师应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邀请,人藏弘传,并建桑耶寺。他在吸收藏地原始土风舞和祭祀舞的基础上,创编了金刚神舞,并在雪域流传。

  关于金刚神舞的来历,还有一种趣闻。另有史书载:唐代开成三年,吐蕃朗达玛杀了其兄贤王,后自立为赞普(即国王),并一反其兄所为,大兴灭佛之事,毁寺院、杀僧侣、焚经典,强迫喇嘛还俗。此次灭佛来势迅猛,僧人猝不及防。后来,吐蕃有一名叫拉隆贝吉多杰的僧人,决心要除掉朗达玛。此僧先将一匹白马用木炭涂为黑色,身着白里黑面的舞衣,暗藏袖箭,前住拉萨。在朗达玛观赏舞蹈时接近其身,将其射死,然后乘马出逃。当马涉河水时,身上的炭色脱落现出白色,拉隆贝吉多杰又将舞衣反穿,白里朝外,黑人黑马顿时消失,追赶的武士被迷,只好作罢。

  由于拉隆贝吉多杰当时跳舞身着黑衣,故称黑衣舞。为纪念拉隆贝吉多杰刺杀朗达玛以振兴佛教,西藏、青海等地寺院每年都要举行“善愿日”,并跳黑衣舞以示庆祝。

  公元15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弘扬佛法,保护众生平安,在拉萨举行祈愿大法会,并将原来的金刚神舞加以改编,完善后成为祈愿大法会的一大仪式,并延续下来。

  明朝末年,金刚驱魔神舞流传至京,到清代,许多藏传佛教寺院都有这一宗教活动。故宫中正殿每年要表演这一宗教舞蹈,旨在驱除邪恶,祈祷天下太平。

  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建成藏传佛教寺院后,每年依照宗教仪轨,在大愿祈祷法会期间跳金刚驱魔神舞。

  2.清代以来雍和宫的金刚驱魔神舞

  在清代,雍和官金刚驱魔神舞的扮饰者不全是雍和宫的僧人,还有京城各藏传佛教寺院中挑选出来的。至雍和宫每年大愿祈祷法会前,由雍和宫扎萨克喇嘛行文“喇嘛印务处”,再经“喇嘛印务处”通知各寺院派僧人到雍和宫练习跳神舞,名曰:“过排”。那时,神舞共跳三日,第一日为“排练”。因为一年没有跳了,技术上会有一些生疏,所以要预演一下,兼可查点各种道具和服装,如有损坏和不适合的,则要立即补充和调换。第二日为正式跳金刚神舞日,在正午过后方可开演。第三日为“绕寺”。通常是在东方门出以前即开始,红日东升时即告绕寺圆满结束。因为“排练”和“绕寺”的时间太早,故很少有人观看,只有第二日,雍和宫内外人山人海。正如清《燕京岁时记》所载:“打鬼本西域佛法,并非怪异,即古者九门观傩之遗风,亦所以根除不祥也。每年打鬼,各喇嘛僧等扮演诸天神将以驱逐邪魔,都人观者甚众,有万家空巷之风。”那时官署的蓝布帐幕,搭满雍和宫昭泰门内外。雍和宫牌楼前卖大糖葫芦、风车和京味小吃的,比比皆是。

  跳金刚神舞的坛场设在天王殿庭院。天王殿台阶下,搭有两座红栏杆看台,台上摆着金漆桌椅,舞蹈开始之前,众高僧及身着补服、项挂朝珠的官员人等依序入座,两侧有乐队侍立。乐器中即有打击器乐,又有管弦乐器。主要乐器是:大铜号、小铜号、海螺、钹、铙、柄鼓、唢呐、铃、嘎巴拉鼓等。以上这些为藏式乐器。另还有细乐乐队参与演奏。主要有云锣、笛、管子、笙、钹、鼓等,这些乐器汲取了汉传佛教乐队的风格与特点。

  神舞共分13幕,按照舞者所戴面具的特点,清代以来,一直俗称为:跳白鬼、跳黑鬼、跳螺神、跳蝶神、跳金刚、跳星神、跳天王、跳护法神、跳白救度母、跳绿救度母、跳弥勒、斩鬼,送祟。

  在清代,跳金刚神舞的服装均是皇宫专门定制的,如今雍和宫珍藏有数套当年跳此舞的服装,做工精美,用料讲究,是雍和宫所藏服装中的精品。

  当时,这种大型的宗教乐舞剧,北京、蒙古等藏传佛教寺庙都在例演,只是日期不同。故当时京城流传着:“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在打鬼”的说法。

  自1900年以后,只有皇宫中正殿、雍和宫、黄寺、黑寺等四处举行这种跳神舞的仪式。1957年,雍和宫跳金刚神舞的规模相当大,那日,一万多人冒雪观看了表演,其中还有很多外宾,盛况空前。

  3.金刚驱魔神舞再度振兴

  后来,金刚驱魔神舞曾一度中断,1981年以后,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下,雍和宫的宗教活动得以恢复。后来,雍和宫从辽宁省阜新瑞应寺请来精于神舞的僧人传舞。之后,又多次派人外出学习,1988年,这一古老的宗教舞蹈得以恢复。

  现在,俟至跳金刚神舞日,在红墙黄瓦的雍和宫内,一排排印满藏经的风马旗及印有雍和宫标志和吉祥寄语的小彩旗高悬在半空,一直延伸至万福阁院。天王殿前,悬挂着吉祥天母、永保护法和地狱主三幅护法神唐卡画。殿院内搭起了舞台,上铺红色地毯。台下中外游客熙熙攘攘,等着一睹金刚神舞的风采。舞台前方,放着一用红纸和高梁杆秸糊制的三角形架子,顶有髑髅模型,三侧有风、火图案装饰。此架名叫巴苓,藏语称:朵玛。待舞蹈结束后,向恶魔抛掷朵玛咒时应用。

  随着铿锵有力的鼓乐声,身着金色盔甲的四大天王出场,立于舞台四隅。布袋和尚和六名小童走至台前坐定,形成六子戏弥勒造型。如此,算是舞蹈的开始。正式舞蹈分为八幕:

  1、绿度母:藏语称:卓玛,蒙古语称:色日吉木。此舞由一人跳,舞者不戴面具,故需眉清目秀的年轻僧人表演。其头戴大遮沿帽,帽顶插有五根雉鸡翎,身着绿缎饰金绣花袍,肩披绿缎绣花帔肩,足着花缎鞋。右手持盛满甘露水的小铜碗,左手持鲜花,作敬献于佛、菩萨状。以此甘露供养,祈求佛、菩萨度化拯救一切有情众生,使众生能够从妄念、执着中得到解脱,得到福乐和吉祥。

  2、吉祥天母:藏语称:巴殿拉姆,蒙语称:拉哈姆。此舞共7人跳,他们头戴面具,上饰五髑髅冠,赤发上冲。身着绣花缎袍,肩披五色花缎帔肩,手执金刚短仗。他们作到人间降妖除祟状,动作大张大合,舞姿拙朴刚健。吉祥天母那勇猛精进,要在人间惩恶行善的精神尽展示于舞台之上。

  3、永保护法:梵文称:玛哈嘎拉,意为大黑天,藏语称:贡波。此舞由5人跳,他们头戴青面三目面具,张口卷舌。身着各色绣花缎袍,肩披绣有云头如意纹饰的帔肩,右手持绳,左手执棒,他们是依佛祖之意,用手中的黑绳将魔障束缚,用木棒镇压邪恶,令其降服。

  4、阿杂日:阿杂日系古代西域游方僧、行脚僧和印度瑜伽咒师,或称为来藏弘法的译师和高僧。他们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是各民族友谊的象征,在唐卡中有《财神牵象图》,绘一西域僧人牵着载满珍宝的大象,象征招财进宝。意为外来使者不仅带来佛法,还带来了珍宝,或者说使者带来的是犹如珍宝一样的佛法。此舞由4人跳,他们头戴墨绿色或黄色面具,上为螺旋形,身着红色对襟衣,右手执彩棒。动作轻松有律,意为要以佛教的义理度化众生,启迪众生战胜邪恶,以智慧护持佛法。此舞还有感恩使者传法之意。

  5、跳白鬼:蒙古语称:好迈,俗称:髑髅舞。此舞由4人跳,他们头戴髑髅面具,身着白色短衣和白色缎裤,腰间系红色绸带,裤筒上绣红色火焰纹,脚穿白色绣花鞋,手执黑白相间的木棒。他们象征地狱的差役,手中的木棒称为“拘牌”,黑色表示罪恶,白色表示善德,他们要将每个人在世上的行为都记在拘牌上,此舞节奏感强,意为要将魔鬼辨认出来,驱灭降服。

  6、地狱主:藏语称:却日吉勒。又名:降阎魔尊。此舞由5人跳,他们头戴牛头造型面具,上饰五髑髅冠,身分别着黑、蓝二色绣花缎袍,肩饰帔肩,胸前挂有骨制璎珞,足着青绒薄底靴,左手执羂索,右手持棒,舞蹈铿锵有力,动势大张大合,形象威风凛凛,寓意他们是文殊菩萨的化现,是区别善恶的首领,对于做恶者,地狱主以羂索和木棒令其降服。

  7、尸陀林:藏语称:契代巴代。又名:墓葬主。藏传佛教将其作为天葬场的守护神。此舞由4人跳,他们头戴髑髅形面具,上有髑髅冠,耳后有五彩冠翅。舞者身着白缎紧身小袄,上绣有红条纹饰,红兜肚,绣花红裙,裤、鞋、手套红白相间,胸前佩有璎珞。他们在台上做飞舞状,动作轻盈、机敏、快活。意为在众护法、菩萨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将妖魔捉到,舞至最后,他们将象征妖魔的模型团团围住,做驱魔除障之动作。

  8、牛、鹿:此舞由2人跳,他们头戴牛头和鹿头形状面具,身分别着天蓝和金黄色绣花缎袍,肩披五色缎帔肩,胸前披挂骨制璎珞,足着厚底青缎靴。他们是地狱主的侍从,今日驱除一切魔障和人世间的烦恼而尽兴狂舞。二舞者边持刀砍象征邪恶的髑髅面人,边跪下来做抛扬姿势。意即已将魔怪制伏。

  舞闭,抛掷除祟朵玛咒仪式开始,又称放咒仪式,俗称送祟。首先是身着阿杂日服的两名僧人抬着长筒大铜号走在前面,紧随其后的是两名僧人抬着用红纸和高梁秸糊制的名为巴苓的三角架,其上插有用纸糊的金箭和莜面塑成的髑髅模型。接着是参加跳金刚神舞的僧人和乐队,再后是全寺的僧人队伍。鼓乐声中,他们缓缓走出昭泰门,经辇道到牌楼院,那里已经备好了用干高梁秸搭起的干柴堆。这时,寺内住持带领众僧诵经,随后,在侍僧的协助下,住持将巴苓尖端对外,猛地投入点燃的熊熊烈火中,意为恶魔被彻底歼灭,从此天下太平。

  之后,随着经声,全体僧人陆续归来,在代表佛的整个世界的曼达前,在盛满糖果、花生、瓜子、核桃、大枣等供果的铜盘前诵经,这些供果可称之为胜利果。

  二月初一清晨,当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雍和宫的绕寺活动开始了。绕寺,又称弥勒转寺日,意思是接未来佛弥勒到人间清除魔祟,使人间的每片土地、每个角落都平安洁净。绕寺队伍从雍和宫院出发,依顺时针方向绕殿堂院行走一周。首先是举着幡幢的仪仗队和手持提炉的僧人为前导,接着是抬着长筒大铜号和金顶黄缎轿的僧人,轿上抬着铜打胎未来佛弥勒像。绕寺的队伍浩浩荡荡,路经时轮殿、万福阁、药师殿、天王殿前都要围着曼达诵经,随后是僧乐队和僧人队伍,场面壮观。深沉浑厚的僧号声划破晨空,鼓声、唢呐声此起彼伏。每到一地,身着阿杂日服的四名僧人都要铿锵有序地舞蹈一次。最后,金刚驱魔神舞再依次出场,重新跳一遍。

  上午10时许,僧人们返回雍和宫殿,诵四五部经,并迎请寺院住持至法轮殿,全体僧人在住持的带领下齐诵《大愿法会经》。至此,八天的大愿法会活动圆满结束。

  从雍和宫大愿祈祷法会中金刚神舞所表现的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朴素粗犷的舞蹈动作和每场中的寓意,可以看到僧众反对邪恶,祝福天下太平,百姓吉祥幸福的心愿,看到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雍和宫的金刚驱魔神舞,已经成为北京城春节期间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前五篇文章

藏族的音乐及舞蹈

西藏唐卡艺术

展演于圣俗之间的“羌姆”乐舞

塔尔寺:正月里的法王舞

观功念恩——看《猫和老鼠》动画片有感

 

后五篇文章

读《西藏舞蹈与民俗》有感

佛教对各国舞蹈的影响

佛教赋予舞蹈的意义

论中国石窟舞蹈的艺术特征

漫谈佛教舞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