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闽都文物漫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闽都文物漫记

  梦寒 曾江

  一、洋洋大观的叶向高墓志铭

  叶向高(1559~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历经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独相十三载,权倾朝野。卒赠太师,谥文忠。葬闽侯县青口镇东台村墓亭山。墓毁于解放前夕。解放初期又遭洗劫。除部分翁仲、石兽淹埋地下外,石牌坊、墓亭等地面文物荡然无存。去年(1998年)8月,在东台村出土一块神道碑,笔者曾作过报道,并委托当地村委加以保护。最近笔者客福州,承蒙书画同道厚贶叶向高墓志铭墨拓一张(图一)。因叶氏墓志铭失落数十年,故此拓片弥足珍视。从拓片可以看出墓志铭的概貌。碑通高140公分,宽78公分。上篆额右读直下双排文字,曰:“明故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加赠太师谥文忠叶公墓志铭”,计40字,字径约4公分。字体工整瘦朗,颇具功力。接着是墓志铭文字,计76行,每行约130字,字径1公分。颜体楷书,书法韵味隽永,风神超迈。整块墓志铭近万字,洋洋洒洒,极为壮观。

  墓志铭简要地介绍了叶氏自固始徙闽的渊源历史。叶向高与其曾祖以近家世和正值倭患时期,母妊避外,叶向高出生在道旁败厕中的惨况及怀抱中东奔西窜,流落他乡,忍饥受冻,几经生死,直至5岁方得还乡的苦难幼年。记述了叶向高自幼聪颖过人,“六岁从父读书,试为文即工,门下士皆逊其敏”,14岁中秀才,县令公堂置酒为其择配等轶闻轶事;记述了叶向高与按察使曹学佺,工部侍郎林如楚,都御史薛梦雷,工部主事方懋学,户部主事吴奇逢等姻亲血缘缔结;记述了叶向高“多须飘洒,才情姿表,谪仙人也”和“纵谈无失言,信笔无失手,入俗无失色,缪结忙迫无失步……”气度不凡、胆识超群的风范。

  这块墓志铭与众迥异的是,它不像一般墓志铭那样,专为死者歌功颂德,以溢美之辞来寄托哀思之情,而是以较大篇幅概述了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国家的内忧外患,朝廷忠奸纷争和叶向高独撑残局,整饬朝纲,忍辱负重,力保忠良的高风亮节及“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博伟岸胸襟。文中所涉及的官宦有数十人之众。揭示了明末朝政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内幕。因此,该墓志铭还具有一定的证史补史价值。

  撰文者朱国祯(?~1632年),字文宁,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天启初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魏忠贤乱政,国祯佐叶向高,多所调护。叶向高、韩爌相继罢去,国祯为首辅。累加太子太保。为逆党李蕃所劾,遂引疾归。卒谥文肃。著有《皇明大政记》、《涌幢小品》等。

  书丹者文震孟(1574~1636年),字文起。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之曾孙。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状元,授修撰。因愤于魏忠贤把持朝政,祸国殃民,上奏《勤政讲学疏》,被廷杖八十。调外遂归。崇祯初复官侍读,擢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为温体仁所忌而被参劾落职,归卒。赠礼部尚书,溢文肃。有《姑苏名贤小记》、《药园全集》等行世。工书法,其书迹遍布天下,可与曾祖文征明相媲美。

  篆额者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今安徽东至)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天启中累迁户部右侍郎,上疏极论魏忠贤、客氏之罪,遂褫职闲住。崇祯初,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是年京察,澄汰魏党一空。召为刑部尚书,转吏部。乞休归,明亡后,家居十余年卒。

  由此可知,此块墓志铭不但是研究叶向高生平事亦和明末历史的十分宝贵的文物史料,同时也是极为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就字数而言,它还是我国已知发现文字最多的古代墓志铭。

  (梦寒)

  二、侯官县治文物犹存

  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带山临江,地处岊江之西,螺女江之南,与赤塘山并峙。唐为侯官县治,今犹称“侯官市”。据《闽都记》载:“侯官市古侯官县治也。唐武德六年(623年)置县。贞元五年(789年)为洪水漂没,观察使郑叔则奏移州城,遗民廛居城市”。由此算来,侯官作为县治,长达160多年之久。时至今日,光阴推移了1100多个春秋,古县旧迹存否?笔者最近到侯官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在这里还保存有城隍古庙、镇国宝塔及其石雕等千年历史文物。

  城隍崇拜是我国最广泛的民间信仰之一。最早的城隍庙为吴赤乌二年(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福建城隍崇拜起源也很早,据《三山志》记载,福州在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就有了城隍庙。宋林遹《长乐图经》载,福州城隍庙所奉祀之神为西汉御史大夫周苛。楚汉战争时,周苛为刘邦守荥阳,被项羽生擒,项羽劝其降楚,将重用上将军,封万侯户。周苛反讥项羽决非汉王对手。项羽激怒之下,将周苛处以烹刑。刘邦建立西汉后,为悼念周苛忠烈,封他为郡县之神,遂令天下郡县各附城立庙奉祀。侯官城隍庙神祇的便是周苛。城隍庙位于侯官村华棣山上。据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修城隍庙碑”记载:“吾乡之把城隍也,自唐武德中置县而始,厥后县有治。贞元初,邑改,庙仅存焉”。从此可知,城隍庙始建时间与置县时间略同。“西土沛恩膏千载犹蒙感应,南邦资捍卫六一都共仰声灵”,庙内这幅清道光重修时立的楹联,道出了城隍庙悠久历史以及所具有统辖方圆六十一都的地位。城隍庙坐北朝南,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依次建筑有戏台、拜亭、大殿、后殿等,周围有风火砖土墙。庙北面辟建汉镇闽将军庙。整个建筑面积约有1300平方米。庙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奇峻,布局严谨。最为难得的是,现存明代建筑合理地利用了唐代带柱础圆柱,以及宋代保存下来的部份梁柱与构件,从而丰富了历史文化内涵。庙1999年被列为闽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国宝塔,俗称护镇塔,位于城隍庙北侧小山阜上,临江而矗。塔始建于唐武德年间。据说当时侯官常因闽江洪水为患,洪涝灾害严重,县令无策,听信游方僧人之言,在此建塔以镇水妖。塔以花岗岩石为材料,仿木楼阁式建筑。通高6.8米,单层须弥座。塔座东面镌刻有“镇国宝塔”楷书4字,塔身每层各面均设有神龛,并浮雕有佛像、团窠花卉等。四面转角处雕饰大力士。塔雕琢简朴,端庄别致。1984年维修中出土开元大铁钱、铅钱、铜钱、铜镜、舍利子、玛瑙等珍贵文物,均由闽侯县博物馆收藏。是塔1989年列为闽侯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镇国宝塔东西相对峙的还有龙台石塔。《闽都记》记载,侯官市“里社巍峨,有石塔临于江滨,其山名龙台”。民国时期林其蓉《闽江金山志》中的《闽江金山左近疆域全图》描绘有龙台山及龙台石塔。塔毁于民国时期。据1981年文物普查记载:“龙台石塔”四个大字在古侯官龙台山石塔旁。塔前(西向)刻有“皇唐贞观五年八月吉旦”,后刻(东向)“旗阳十方大众募建”,左刻(北向)“大宋淳熙八年九月吉日”,右刻(南向)“兴禾里信士林居广重修”。登临龙台山石塔旧址,可睹见塔基已被掘二米见方,一米多深。塔旁一棵樟树,植龄已越千年。在樟树近处还弃置半边花岗岩须弥座于杂草中。该座各面均浮雕有一尊坐佛像。由此残留半边塔座可知,原塔应为六角形。至于塔有几层?塔身、塔刹怎样?当地群众也无法说明。70年代初,塔基曾被群众挖掘破坏,其出土的铁钱等文物均已散失,唯有一件铜塔交由省博物馆收藏,此塔形似方座烛斗,高20公分左右,塔身刻有“吴越”二字。塔底座浮印履莲瓣纹,塔座四侧有五人盘腿坐状支撑座顶。塔身中心凹拱形门内有五人作征战场面,门外浮印花纹。塔刹四边角各自突起呈仰莲叶瓣形,叶瓣中饰有人物图案。正中刹杆为圆柱形,并套有七圈圆盘,杆尖雕饰宝珠一颗。此塔造型灵巧,纹饰繁缛,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为珍贵的青铜工艺美术品。由于文物普查中所记录的“唐贞观五年”(631年)石刻纪年与出土的铜塔铭刻的“吴越”纪年,时间上差异甚大,故龙台石塔究竟始建于何时?铜塔是否重修时置放?等等。尚待进一步考证。

  此次发现的石雕、石刻等文物,以石雕神像、青石门额横匾最见特色。神像为汉无诸部将、镇闽将军,高58公分(图二)。戴盔披甲,双手直握三棱剑,赤脚竖立。一对丹凤眼炯炯有神注视前方,一副威武不屈之神态。雕刻刀法冷峻,刻工细腻,粗犷与柔美相济,方圆并举,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青石门额横匾,长1.55米,宽0.62米,厚0.15米,四周饰以仿木匾棱边框,中阴刻有“唐城隍庙古迹”右读欧体楷书六字,字径约20公分,严劲缜密,丰厚挺拔,具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据《重修城隍庙碑》记载,此匾为唐天复四年(984年)重修时所为。

  明代尚书曹学佺游侯官市诗云:“解缆已更市,榜歌犹未残。镇村垂桔庙,拍水漂麻竿。日泻帆光淡,江澄塔影寒。驿楼经再宿,亦觉别情难”。如今依然风物不改,古韵犹存。金水湖国宾馆、夕阳红老人活动中心的建设,给侯官村带来了机遇,他们群策群力,已着手对城隍庙千年古迹进行修葺,相信不久之后,这里将成为闽江沿岸探幽揽胜的旅游中心。

  《福建史志》

 
 
 
前五篇文章

朱熹与武夷山摩崖石刻

郑和下西洋与泉州宗教

郑和为什么要布施锡兰山佛寺并立碑传世?

张士良与《长林寺记》

于阗:唐代西域的佛教中心

 

后五篇文章

生命与环境的交融

勾画无限生命的蓝图(二)

壁画禅

白教圣地:贡噶山和贡噶寺

宝相寺佛牙的流传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