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乐山大佛“蓝本”——仁寿牛角寨大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乐山大佛“蓝本”——仁寿牛角寨大佛

  吴锟

  天下着绵绵细雨,山区公路泥泞、陡峭。近日,记者从高家镇往山上走了几公里山路,翻过两座山到达一个山顶,眼前豁然开阔。不远处有两大片水面,据介绍一个是鹰头水库,另一个则是三岔湖。再走不久,一尊依山而刻、酷似乐山大佛的巨大石刻佛像(约高40米)出现在面前,其头部有8人高,细唇微闭,慈眉善目。与乐山大佛不同的是,它双手胸前合十,硕大的脚掌已砌入一堆石块中,上书“灵山福地”四个大字。大佛对面山下正是鹰头、三岔两水库,气象万千。当地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指着附近两个巨石说:这是钟楼石,那是鼓楼石,大佛脚下有100多处石刻,共刻有万尊小佛。果然在草丛中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小佛像。“这佛修建于唐代,据说还是乐山大佛的兄长,在建乐山大佛前,那凌云禅寺的老法师曾叫工匠在这造佛,护佑一方。”1996年底,当地村民筹资给大佛盖了个房顶,使大佛得以妥善保存。

  仁寿大佛位于仁寿县城北35公里处,国宝级文物景点。大佛历经千年岁月矗立在高家镇牛角寨山巅。牛角寨地处龙泉山脉,山势雄伟,重峦叠嶂。寨上古树众多,寨下怪石到处可见。仁寿大佛位于寨的东面依山凿就,雄壮崇高,庄严肃穆,匀称稳重,是“具体而微”的乐山大佛。大佛在公元707年凿成,早乐山大佛96年,坐西向东,坐高15.85米、宽11米,属全国最大的一尊胸佛。

  仁寿大佛与乐山大佛的工程布局很相似,都是三面凿山为岩,山佛一体,坐西向东,面对水面。龛壁两侧都配二位金刚,两龛造像都无龛盖,都建大佛楼阁保护。连排水系统都一样,在大佛头背处开凿隧道排水。

  两尊佛像一大一小,一先一后好像一对兄弟。两尊造像都是弥勒佛,相面很丰满,嘴唇略微闭着,眼睛微微启开,眉毛像弯月,都平视着东方,神态安详自如,头发围成螺髻,线条流畅。如果只看照片的话,简直就是同一佛像。

  在唐代雕刻大佛很普遍,四川现存的大佛中,高度在10米以上的达到18尊。而在这些大佛中,没有两尊造像在造型上如仁寿大佛与乐山大佛这样相同,在工程上也如此相似,两佛应来自同一张蓝图。

  乐山大佛是海通和尚带领工匠在唐开元初年动工的,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唐贞元十九年全面完成,共花了90年的时间。要雕刻如此大的佛像,没有一个初稿是不行了。据说,当年海通在凿刻乐山大佛之前,走遍山川,对全国的石质和山势及地理都进行了仔细考察,却没有一处满意的。一天,满怀失望的他在返回时,一位游僧把他带到了仁寿牛角寨。这里的石质选材和山势地形正是他梦中所求的,于是召集工匠僧人建造了仁寿大佛。数年后,他通过建仁寿大佛取得了很多镌刻经验和宝贵的数据,依样绘制蓝图,放大雕刻施工乐山大佛,其胸头像完全与仁寿大佛一样,只是乐山大佛为全身坐像,双手平放双膝。所以,仁寿大佛为乐山大佛之兄应该是有依据的。

  仁寿大佛没有碑记,大佛龛中的题记早已模糊认不太清楚,但在53号龛中右壁上的“南竺观记碑”中有题记“大唐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太岁乙丑四月乙未朔十五日戊申等的字样。在牛角寨摩崖造像群中,仁寿大佛的体量最大,所处位置最好,是造像群的核心,是“主体工程”。相比之下,山下怪石上的雕刻,虽然很多很精美,但都是“附属工程”。所以“仁寿大佛”这一主体工程必然是在“附属工程”完工之前完成,也就是其完工时间应在“大唐天宝八载(公元749年)”之前。按照雕刻大佛的工程量和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仁寿大佛应雕刻完工于唐朝开元年间,即公元730年左右,早于乐山大佛“大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

  两尊大佛相距不远,一前一后,一大一小,在工艺上和工程上很相似,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记者查阅了吕立春先生的《中国大佛》画册,其中收录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10米以上的大佛,没有一尊佛像相似于乐山大佛和仁寿大佛。今天,查遍古代文献资料,没有一点关于仁寿大佛的建造记载。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摄知嘉州时在诗序中记道:“前有石像,高丈余,盖作大象时式也。”其诗云:“江阁欲开千尺像,云龛先定此规模,斜阳徒倚空三叹,尝试成功自古无。”这说明乐山大佛是有小样的,是经过多次试验后才凿成的。乐山大佛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有小样也是情理当中的事情。仁寿大佛与乐山大佛在形象和工程上如此相似,相距不远,且仁寿大佛先完工,所以仁寿大佛应该是乐山大佛的蓝本。

  有了仁寿大佛是乐山大佛的试雕小样的结论,对于仁寿大佛为何只凿胸像也就迎刃而解了。按照佛教造像规律,大佛都是全身像。仁寿大佛只凿胸像,违背佛教造像规范,一种可能是由于经费不足,半途而废。但实地查看,雕刻大佛的石头固然十分坚固,但二十米以下却是一片石谷子地带,是易碎石,根据其高度和下半部的石质,无论是站像,还是坐像,都无法给大佛一个全身。所以仁寿大佛不是由于经费不足而造半身。作为蓝本,只需对大佛最难的头像部分进行精雕细琢,胸部以下无须作过多的要求,这也造就了全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尊胸像。今天,仁寿大佛这一唯一的保存完好的蓝本就十分珍贵了。

  仁寿大佛周围,牛角寨山下近万平方米的范围内,镌刻佛、道造像101龛1519尊。其中佛教造像95龛1395尊,道教造像6龛124尊,多数保存完好,精品众多。其中“维摩诘问疾图”、“观无量寿佛经变”、“千佛”、“弥勒大佛”、“三清”、“并列真人群像”等6龛录入《中国美术全集.四川雕塑卷》。“三清”龛造像为我国道教造像精品。“观无量寿佛经变”人物众多,造像生动,构图与其他地区不同,尤以“十六观”中情节和人物布局尤其别致,为全国仅有。

  牛角寨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的地方。明末清初,张献忠带军以牛角寨为营与豪绅武装激战几个月之久;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21军与24军也在牛角寨摆战场。21军与24军在牛角寨作战时,山上的树木被大量砍伐。相传,在砍到大佛头顶上的4株古柏时,砍树的人忽得急病,口鼻喷血,倒在地上人事不省。其他人立即放下砍刀,将病者抬到大佛面前,代其磕头请愿。磕第一个头,喷血停止;第二个头,病者睁眼;三跪九叩以后,病者慢慢苏醒,恢复健康。从此,再没有人敢动古柏一枝一叶,这4株古柏才得以保全,如今傲立山头,为大佛遮荫蔽日。解放战争后期,胡宗南残部企图在牛角寨依势抵抗,解放军追击猛烈,残军驻扎高家场当晚就连夜逃窜。

  据《仁寿县志》载:“明末清初,张献忠三次进入蜀国,在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大西农民军曾经两次攻打仁寿。崇祯十四年,农民军自蓬溪进入川南,分兵三路攻重庆,攻克仁寿,杀死了知县刘三策。清顺治元年,张献忠军直驱进入蜀国,再次攻占仁寿城杀县官顾纯贻。”据说,张献忠攻仁寿前曾经做了一个梦,一位老翁告诉他:“攻打仁寿,须牛角寨为营。”第二天,他就到牛角寨观察,正遇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山间的桥被淹没了。张献忠下水过河,一下被漩涡卷入水底。正当岸上的人惊慌的时候,他却随漩涡翻滚,从对岸溪边冒出水面来。张献忠上岸后冒雨赶路,沿途叩拜,磕了360个头才来到大佛阁,求方丈指点迷津。

  张献忠率军来到牛角寨后就筑工事、囤积粮草。特制养马槽和饮水缸,由兵士下山挑水供人畜饮用。由于坡陡路窄,用水十分困难。神奇的是七七四十九天后,山上就冒出一股清泉,免去挑水之苦。如今清泉长流,举行上万人的庙会都能保障供应。此水清醇香甜,被封为神水。张献忠军与豪绅武装激战数月,终将知县刘三策斩杀。清顺治元年,张献忠再到牛角寨。他站在土石包上,四周观看,只见三年前他面朝家乡叩拜的石包上长出的草木,好像香烛插于佛前。这次,他率军直驱县城将知县顾纯贻杀死了。后来,人们就把张献忠思念家乡所站的石包取名望乡石;焚香叩拜的石头取名香炉石。如今此处的草木也如香烛拱佛,四季常青;当年的养马槽和饮水缸还保存完好,供游人观赏。

  从古至今,仁寿大佛声名远扬,牛角古寨灵山福地。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二月十九,附近山乡的善男信女、信众善士,接踵而至,都要来朝拜大佛。

 
 
 
前五篇文章

康有为卧龙寺盗经书

静观空境——关于佛教艺术和当代艺术阶段性的相关认识

净觉寺的沧桑轮回

桂林摩崖石刻造像

龟兹石窟的开凿

 

后五篇文章

龙藏寺碑阅千年

旅游资源——青海湖

论八大山人《临兴福寺半截碑》的艺术内蕴

密藏宗风广仁寺

妙香古刹普贤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