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八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2/15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四十一面,我们从第二行第二句念起,这是一个段落。

「《华严经》明,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本经《大教缘起品》云: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又《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又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这一段都是说念佛法门的殊胜,无比的殊胜,我们应当特别重视,认真的学习。接着说,「是故弥陀亦如释尊及十方如来,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证无上菩提。故但乐忆念诸佛也」,经文上说的,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意思就在此地。念老举出经论这么多的证明,加强我们对念佛法门的信念、愿行。

下面说,「所修善根,指诸佛所修之功德。忆念佛德,感恩图报,思欲齐等,是名忆佛。」可见得这个忆念不是空想,是要落实,引发自己的感恩心。如何报佛恩?我们努力修学,修到跟佛一样,自己也成佛了,这才是真正报佛恩。如果自己修学还不到佛的这个地位,我们报恩就不圆满。由此可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含的义趣深远无尽,这是我们应当知道的,应当要学习的。「佛之善根,念佛最胜,今欲齐等,故亦当持名念佛。」佛的善根无量无边,说之不尽,但是一切善根里面最殊胜的、最为第一的就是念佛。所以《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要跟往生菩萨相比,我们这三样,善根、福德、因缘都比不上;换句话说,欠缺太多,怎么能往生?勤修持名念佛,就能把善根补足!黄念祖老居士给我们做了个示范,往生前半年,也就是说他用半年的时间,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半年的时间把善根福德因缘补足了。这是示现,是做给我们看的。我们看到、听到了,要有警觉心,想想自己善根福德因缘不够,看到老居士这个示现我们就明白了,不够可以弥补,用什么方法?用持名念佛把善根福德因缘统统补起来。

底下告诉我们,为什么持名有这样殊胜的善根福德。「名具万德」,这个万不是数字,是大圆满的意思,《华严经》用十代表圆满,那万就是大圆满、最极圆满。这个话是真的。隋唐祖师大德告诉我们,那不是一个人,他们是集体在一起讨论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哪一部是第一?这个第一就是这部经足以能够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切经的义理这部经里头统统都有,这才能称得上代表。这是所有祖师大德几乎都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换句话说,《华严经》具足万德。可是《华严经》到最后的圆满,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代表极乐世界、代表阿弥陀佛的,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比《华严》就更殊胜。《无量寿经》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可以代表全经的?四十八愿,这第六品;四十八愿哪一愿能代表一切愿,这一愿就代表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这就显示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祖师用这种方法,这是归纳的方法,归纳到最后才真正发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具万德,「总摄一切善根」。这祖师们的善巧方便,用这个方法让我们体会到名号不可思议,执持名号就是无量功德;名号如果失掉,功德就不见了。所以势至菩萨教我们忆佛念佛、净念相继。相继不是在口里,口里念佛中断没有关系,意念不能中断,心里面真有佛,真的把佛当作自己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像父母,无论在什么地方,他念头里头时时刻刻没有忘掉儿女,真有,特别是在儿女三岁之前,父母对他的牵挂、惦念,没有一刻忘掉的。祖父母心里真有他的孙儿孙女,特别是小的时候。

我记得我也讲过几次,有一年在台湾过年,农历年的时候,图书馆有个老信徒来看我,来拜年,七十多岁了,告诉我,她说:法师,我现在什么都放下了,就是我孙子没放下。我告诉她说:你把那个孙子换成阿弥陀佛,你就成功了,你功德就圆满了。意思是什么?念阿弥陀佛就像你念孙子一样,你口里没有念,孙子孙子没有念,心里真有,真正叫念念不忘,这叫真念佛,不在乎口里念不念,心上真有。我们念佛人要能体会到这种心情,心上真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无所谓,这叫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的下品,中品是事一心不乱,上品是理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是下品。下品里头也有九品,九品当中的上三品,往生可以得自在。自在是什么?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不碍事。这个不碍事的意思,这个世间七情五欲,什么样的外缘都不能动摇他的心念,都不能干扰他的信愿,这叫没有障碍,这叫自在。

我们一个普通凡夫,念佛像这种念法要念多久,才能有这样的成就?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看看古人,《净土圣贤录》里面、《往生传》里面记载的,再看看现在真用功的人,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大概三年;换句话说,三年就能得到功夫成片,就能得到自在往生。这个自在往生是自己还有寿命,不要了,提前去了。现在就想去,他现在真去得了,为什么?他是真心,他不是妄心。他念佛这个意念集中,也就是如世尊在《遗教经》上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把心放在一个地方,也就是说不可以分心,心放在一个地方,放在哪里?放在阿弥陀佛。这个样子,就是经教里常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跟阿弥陀佛直通,现在所谓热线直通,这个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你忆念佛的当中,强烈的欲望我现在要往生,阿弥陀佛现在就接引你。这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第一等智慧的人,第一等福德的人。人人做得到,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做、你肯不肯做,你肯做、你愿意做,那恭喜你,你这一生圆满成就了。

「故知老实持念,实暗摄忆佛功德也」,一个老实念佛的人,他不知不觉已经将阿弥陀佛的功德分享了,阿弥陀佛所修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自己功德真的是增长,阿弥陀佛那边功德是不是少了一分?没有,我们这边摄受阿弥陀佛圆满功德,阿弥陀佛那边不增不减。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相对的,全是圆满的。增减是相对,自性里头没有增减,自性里头没有迷悟,自性里面没有大小,自性里面没有自他。这些道理懂得了,我们对於佛所说的这些话一点怀疑都没有,一切皆成佛,一切皆圆满。

「又《安乐集》曰:或有三昧,但能除贪,不能除瞋痴;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痴贪」,三昧是正定,《安乐集》里说的,底下还有一句,「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贪瞋」,这是讲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下面又说,「或有三昧,但能除现在障,不能除过去、未来一切诸障」。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三昧,就像此地所说的一样,每一种三昧能除一种,这是为什么有八万四千。佛说了,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如来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的。好像药物一样,药铺里面一切药总有,每一种药治一种病。有没有办法找一种药,一切病通治?这就方便了。前面说了这么多,肯定有后面这种药,如果没有后头这种药,前面叫白说了。所以「若能常修念佛三昧,无论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无论是贪、是痴、是瞋恚,念佛三昧总持,全部都能够化解,都能够消除,显示出这个法门殊胜无比。

「是故法藏菩萨於净心诸行中,首云但乐忆念诸佛也」。这句经文,这个意思在这里就显出来了。「但」是只的意思,只有,其他的都没有,只有欢喜念佛。这是什么人?诸佛如来。不仅是现在,过去未来三世诸佛,他真正觉悟、真正明白,真的搞清楚了,万缘放下,连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放下,一向专念。现在我们明白了,他是真放下。但是他又总提起来了,为什么?这一句佛号含摄一切法门,含摄一切佛法,念这一句佛号,八万四千法门统在其中,一法不漏,一切善根、功德,无量无边无尽的妙法门,全在这一句名号之中。所以持名是总持法门,是总修一切法、总持一切义。佛知道,所以诸佛修行他就抓这个总纲领,知道这个法门成就了,一切法门全成就了,这个法门契入了,一切烦恼都断尽了,一切诸障也都解除了。是故法藏菩萨於清净心诸行,就是菩萨的万行,八万四千行门,他只提出一句,无量无边的法门、八万四千行门,我只要忆念诸佛这一个法门;忆念诸佛就是大势至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这一句话。

下面我们看,「行寂静行」,前面是忆念,这个地方是讲行为。「《探玄记》云:无余涅盘名寂静,修彼名行。」这个意思很深!《资持记》里头也是这个说法,「寂静,即涅盘理也」。什么叫寂静?波动的现象没有了。极其微细的那一念,那一念是波动现象,这一念没有了就是大般涅盘,这是真的寂静。菩萨所证的,声闻、缘觉所证的涅盘不是究竟涅盘,粗的波动现象没有了,微细的存在,微细到什么程度他自己不知道。经上常讲,八地菩萨知道,八地以前没觉察到这个微细的波动现象,八地以上他们看到、觉察到了。这种波动现象就是能生万法、能现万法,加上自己的起心动念,能变万法,万法是所变的,它是能变。所以寂静就是涅盘之理,涅盘从哪来的?从寂静来的。

「又世尊释迦牟尼圣号」,里头有牟尼,「牟尼译作寂静或寂默」,都能讲得通。「《理趣释下》云:牟尼者,寂静义。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下面《大日经疏》里讲得更清楚,讲得非常精彩,「《大日经疏》云:牟尼者,寂默义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绝,幽深玄远,不可以言说之。如是法界寂然大灭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净,故名牟尼也」。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名号里头这句话,牟尼就是寂静的意思,菩萨所修的寂静行。大乘教常用两句话来形容这个境界,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用这两句话解释牟尼,好!解释得好。牟尼是佛陀德号里面表自受用,牟尼前面两个字是释迦,释迦是仁慈的意思。仁者爱人,爱人者一定自爱,不自爱者不能爱人,那个爱人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的殊胜,它是一切都由自性建立,这是真的,自爱而后才能爱人,自觉而后才能觉他。这些话都是总纲领、总原则。人必须自觉,他才会爱父母、爱祖先、爱本族,就是家族里面的长辈,敬爱存心,这就是圣贤,这就是佛菩萨,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的学习。爱他就是爱自己,爱自己就是尽孝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是世出世法一切善根福德因缘里头最主要的因素,这两句要是没有,不孝父母、不敬尊长,其他的都是假的。菩萨修德、积德,迷惑的人败德、丧德,从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他的德都流失得干干净净,没有了,过去现在所修的全保不住。怎么知道他保不住?你细心观察他,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根本烦恼他统统具足,不孝父母的人具足,不敬老师的人具足,所以世出世法里头他都不会有成就。

现在若有一点小成就,那都是过去生中培的福,这一生当中所造的业习还没有开始报,而是前生福德营护,就是经营、保护他,还没有衰败。但是这个福报享尽,他不善的业就起现行,恶报起现行。他不知道修善,纵然修善,因为不孝不敬他没有根,无论怎么修,善不能增长,没根。现前修积种种善,因为没有根,这个善是假善、伪善,说得不好听是自欺欺人,假的,他不是真的,所以他得不到善报。善恶不在事,在存心,因为心是因,事是缘,没有真心就是没有真因,缘再足不能结果。佛菩萨慈悲,在经教里头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细心还得是用真诚,没有真诚、没有恭敬,那个细心也不行,再细的心也体会不到。为什么?真诚有感,有感有应;没有真诚,样子做得再好没有感,所以也就没有应。牟尼,寂静义,身口意寂静,三业都寂静,故称牟尼。身寂静,不应该造作的决定不造,身寂静。什么东西是不应该造作的?为自私自利就是不应该造作的,为名闻利养是不应该造作的。真的彻底放下名闻利养,起心动念为正法久住,为惠以一切苦难众生真实之利,这是该做的,应该做的;你没有福报,佛菩萨支持你。没有真诚心,你做的些假的也有人支持你,不是佛菩萨,妖魔鬼怪,他来成就你,他来帮助你,最后你身败名裂。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业因果报的道理、事实真相都在我们面前,你细心去观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总报。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八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八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七七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七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