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四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5/4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八十九面,我们从第二行看起:

「唐海东元晓师於《游心安乐道》曰:无量寿经,说三辈因。上辈之中说有五句。一者舍家离欲而作沙门,此显发起正因方便。二者发菩提心,是明正因」。我们前面学习到此地,我们再往下面看,「三者专念彼佛,是明修观」。这观就是念,我们一般人讲观念,我们六道凡夫观念错了,看错了,也念错了,都是观念当中不知道诸法实相,不晓得一切法的真相。头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执着这身是我,从这一错就错到底了,一切都错了。佛在经论上,在在处处都告诉我们,身不是我,修行要从破我执下手。也就是真正了解身不是我,我们就不会为这个身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招来三途地狱的苦报,这真叫冤枉。不能怪别人,是怪自己观念错误,所以要把这个观念修正过来。要相信佛的话是真的,对佛菩萨、对经典千万不要怀疑,怀疑,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可是我们看看这个世间,看看六道里面的众生,哪一个不是执着身是我?统统都是这样的执着。现在我们晓得全都错了,他要能够把这个观念修正过来,他就不在六道,就超越六道了。堕落在六道里面,都是这个错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不可不知道的。

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好比讲我的,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像衣服,大家知道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的,我的衣服,衣服不是我。身有生死,诸位要晓得,我没有生死,什么是我?有很多人认为灵魂是我,灵魂不死,身死了,灵魂在。你看看这本书上所写的,《凯撒军团东征中国之谜》,这是古罗马的一支军队,很庞大,有十万多人,全部死在中国。二千一百年前,他们的灵魂现在还很活跃,附在甘肃一个妇女身上,把他们二千一百年前的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死。他们自己现在知道错了,真错了,受许多的苦难,在鬼道做游魂,就孤魂野鬼,没有地方居住,到处流浪,找不到东西吃。这部书里头写得很好,最后遇到一位菩萨来帮助他,我们想这个菩萨应该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现在这批鬼全都学佛,听说有少数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们念佛了,知道净土法门,知道阿弥陀佛。灵魂是不是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灵魂是一个迷惑颠倒的我,不能说它不是我,但是它迷了,它没有智慧。有智慧就不会迷惑,就不会在六道里再去投胎,再去搞冤冤相报,不会干这个傻事。在佛法里面讲灵性是我,灵魂觉悟了,就不叫灵魂,就叫灵性,灵性是我,灵性不生不灭。惠能大师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向忍和尚的报告,第一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永远没有染污。我们今天讲染污,佛经上后头有个字,「染污意」,也就是说阿赖耶、末那、意识都会有染污,灵性不染污。灵性是真心,是真我;阿赖耶是假的,是妄心,是假我不是真我,所以这个观念很重要。

我们现在要恢复正念,把真我找到,得用什么方法?净宗这个方法非常之妙,就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谁?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佛,他叫阿弥陀佛。是不是真的?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如果从理上来讲,从自性上来讲,阿弥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完全是梵语,印度文,要是把它翻成中国意思,诸位就明白了,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完全照中国字来翻,这个名号是无量觉,无量觉是什么?无量觉是自性。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无量觉。换句话说,所有一切诸佛他的通号、他的总号就叫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是阿弥陀佛,他无量觉!我们也是无量觉,我们现在迷了,我们是迷惑颠倒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完全觉悟的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性相一体,这跟你讲真话了,这个一点不假。所以我们自己要明了,自己要珍惜,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返妄归真,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发心去作佛。跟本经前面阿闍王子,你看多可爱,阿闍王子这一帮人,年轻人,听佛讲西方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他们就发心,个个发心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这一批年轻人起心动念还没有说出来,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佛有他心通,就知道,对他们赞叹,为他们授记。我们今天在这里发心,阿弥陀佛知道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他也给我们授记。我们自己迷惑颠倒,妄心里面充满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佛虽然赞叹我们,为我们授记,我们没有感觉。我们知道佛肯定赞叹,肯定给我们授记,这个我们不需要怀疑的,只是我们自己业障重,没有感受到。所以修观是真修,真修行。

「四者作诸功德,是明起行。此观及行即为助业」,这是元晓师说的。作诸功德,凡是好事都要做,什么叫好事?利益众生的事情。利益众生一定要想到,众生现前得利益,将来也得利益,来生后世也得利益,这叫真的利益。如果眼前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这就不是真实利益。譬如他今年得财富,这是今生的,得到几百个亿、几千个亿,现在可以享受,死了之后一分钱带不走,说不定来生还要堕落。现前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这是假的,这不是真实利益。诸佛菩萨给众生的利益,他不会给你这一生的利益,实际上是真正给你利益。这一生肉身在,能吃饱、能穿暖,日子平平常常能度过去这就好了,你还要多的干什么?不必要多。这一生就是照顾到你来生后世得大利益,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在极乐世界一生就圆满成佛,这是究竟圆满的利益,这要懂。

在这一生当中,这个生活实在讲苦一点好,佛常常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为什么?因为生活有一点苦,你对於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如果生活过得太舒服,你留恋这个地方,不想到极乐世界去,那你就真的错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榜样,他把物质生活完全放下,释迦佛所有财产都在身上,多少东西?三衣一钵,那是他全部的财产,除这个之外一无所有。吃饭到外面托钵,晚上睡觉树下打个盹,不是过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不是的,一辈子过这个生活。从十九岁出家离开家庭,就过这样的生活,七十九岁圆寂,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一无所有。他作诸功德,他做什么功德?每天讲经教学就是他作诸功德,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大功德!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是真正觉悟来的。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那就得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叫佛事。佛经上讲的佛事,这就叫佛事,佛干的事情,佛的事业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不能不知道。

「元晓师以念佛为助业」,以观、行都是属於助业,「此说未稳」,就是不妥当。「前已於明宗章辩之」,这个地方不再多说了。我们中国古大德,像莲池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念佛是正因,正助双修,这是正修。助修呢?助修还是念佛。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正是定课,课是早晚课诵,课是每天定,规定我一定要念几千遍,这定课。除定课之外,一切时、一切处统统都在念佛,有需要用思考的,你就把念佛放下,你就好好去处理事情;事情处理完毕之后接着就念,这叫散课,就是助念,正助全是念佛,才叫一向专念。那个一是一心专念,也可以说一个方向专念,我一生走的这个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的目标就是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全放下了,不再分别,不再执着,这就对了,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得生,没有不得生的。最后这一条,「五者愿生彼国」,这一共五条,最后这一条是愿,前面四条都是行。「行愿和合,乃得生故」,就决定得生。这个元晓师也讲得不错,元晓是唐朝人,海东是现在的韩国,那个时候到中国来留学亲近善导大师。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上」,上是讲上面,上面这一段。「《起信论》」,这个《起信论》是《无量寿经起信论》,不是《大乘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彭际清居士造的,「以出家为净土正因」,这《起信论》上说的,「元晓师以出家为显发正因之方便」,两种说法大同小异。黄念祖老居士说「后说较稳」,元晓师讲的好像更妥当一点,讲得更好,以出家为显发正因的方便。「若兼究《观经》」,我们参考《观无量寿佛经》,《观经》上「则上三品未言出家,中品上生言修行诸戒,中品中生言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该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九品中唯此二品,确指出家」。有这个文字,其他的七品里面没有提到出家。所以黄念老说元晓师以出家为显发正因的方便,他说这句话说得很妥当。「但本经反之」,《无量寿经》跟《观经》上讲的,恰恰相反,为什么?《观经》九品,前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相当於《无量寿经》讲的上辈,《无量寿经》上辈就讲到出家,《观经》的上三品没有讲到出家,中辈才讲到出家。中辈呢?我们本经,「中辈则谓不能行作沙门」,就是没出家了。所以《无量寿经》上讲的,跟《观经》讲的不一样。

底下这就是说明,「盖以众生机缘无量差异,因地修行万别千殊」,这就是我们讲千差万别,「人人有异,各各不同,概括而粗分辈品,略显位次」。这是一定要晓得,佛是笼统概括而言,没有细说,略显位次。「窃思」,这个窃是黄念老自己谦虚,就是我想「应病与药,随机说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他有对象,《观经》是以韦提希夫人为对象。讲《无量寿经》那就不一样,这个大会里有大比丘一万二千人,有比丘尼五百人,跟《观无量寿佛经》那个场合、因缘完全不相同,佛应机说法,听众根机不一样,佛讲的就不相同。像大夫治病一样,他是什么病得给他开什么药,「故未可拘於一格,死於句下」,我们就完全不能了解佛说法的意思。开经偈上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凡夫习气很重,要研究,要追根究柢,这个态度正不正确?不能说不正确,也不能说你完全正确。为什么?过分的执着就变成障碍,大而化之反而容易开悟。诸葛亮读书,不求甚解,只观其大意,这是他读书的方法。有人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追根到底,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他是不是真的清楚明白?问题很大。到一个阶段自己以为搞清楚、搞明白,他就不能再往前进。如果再往前进,真的一切法其深无底。

任何一法,真正会学的、善学的是要得定、是要开智慧,这叫善学。坚固的执着障碍得定,分别也是障碍得定,能够把分别执着放下就很容易入定。定中境界现前,好,因为那是现量境界,你亲自看到,你亲自接触到,没有一法不通达明了。古人求学重在开悟,今人求学重在广学多闻,路子走得不一样。古人有智慧,现在人有常识,有知识,有知识没智慧,古人有智慧。智慧里头有知识,知识里头没有智慧,为什么?智慧的心是清净的,知识的心是浮动的、浮躁的,不一样。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知识解决问题后遗症一大堆,很可怕。中国古时候做大事业的人,心清净,智慧决断,所以这事情做得好、做得恰当。现在没有,所以这社会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想得很好,结果做出来之后变样子,这变质;智慧的处理永远不会变,这是智慧跟知识的差别。所以我们学佛要学智慧,一定要得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规矩,守规矩,不要乱来,不要标新立异,遵守古人、佛菩萨的老办法。这个老办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用这个方法成就的,得定开慧。

我们今天想一套新的方法,老方法不要了,新方法试验,试验一百次、一千次都出毛病。那我们就真正想到古人了不起,古人的方法传千年、传万年,永远不变,永远不出毛病。你不遵守他的办法你就会出毛病,为什么?古人的方法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古人的方法是真实智慧。像我们这部经上讲三个真实,这不得了,真实之际就是讲的真如本性,这部经从真如本性里头流出,又回归到真如本性,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这三种真实。你要仍不信,想标新立异,我另外想一个方法,你想不出来,没有这个能力。想出来以为是好方法,做做、做做流弊就出来,问题都出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真搞清楚、搞明白,还是古人对,这不能不佩服。古老的方法,千年万世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不出毛病。这些古圣先贤生天的生天,学佛的成佛了,他不在三恶道。

「窃计无量寿会上」,窃是念老谦虚,就是我计算计算无量寿法会上,「阿难当机,并有大比丘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如是出家大德,皆应上辈往生」。这一点都不错,当年在释迦牟尼佛会下听讲经的这些人,他们肯定都是上辈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且以本经乃净土第一经」,这是古今大德共同肯定的,净宗第一经,「所示乃正宗典范」,典型模范。「出家修行得上辈生,乃合常情」,这是应该的,肯定他们是上辈往生。「佛故契此因缘,而说上辈生者,出家弃欲,而作沙门」,所以佛有这句话。「至於《观经》」,跟这就不一样,「则大异於是」,跟《无量寿经》的缘完全不相同。听众,佛讲《无量寿经》,听众你看看出家比丘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这个法会多殊胜、多庄严,这么多出家人在一起。

《观经》的因缘就是韦提希夫人,她带着她的宫女,是这么一群人,在家人。韦提希夫人遭难,儿子不孝发起政变,要把他父亲政权推翻他做国王,他搞政变。所以这个国王是父亲,韦提希是他母亲,遭遇到家庭这样的变故,苦不堪言,是在这种状况之下求释迦牟尼佛救她。当时在佛左右的,只有阿难跟目犍连,在佛的左右。「释梵诸天,虚空雨花」,这些护法神在空中看到韦提希夫人请法,世尊为他们开示,欢喜散花供养。「会中唯阿难、目连为大权示现之比丘」,我们知道,阿难跟目犍连是大菩萨再来,目犍连久远劫都成佛了,倒驾慈航,在释迦度化众生的会中示现做佛的弟子,表演的是神通第一,阿难表演多闻第一,所以他们示现,「余无出家之众」。「於此会上当机闻法并上辈往生者,主要是韦提希夫人等在家人」。这说得清楚,释迦牟尼佛应机说法,无量寿法会跟《观经》的法会情形完全不一样,「故佛应其机缘,於上品生中皆未言出家」。没出家人,韦提希夫人跟她的一些侍女,带着一些宫女,全都是在家人,没出家人,所以就不说出家。

「又《观经》曰:韦提希与五百侍女」,这人数说出来,说《观经》这个时候,听众就是韦提希夫人带着五百宫女。「闻佛所说」,夫人跟这些宫女听佛说法,「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就是见到极乐世界广大庄严,「得见佛身」,见到阿弥陀佛现身,「及二菩萨」,二菩萨是观音、势至,「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逮就是得到,这很了不起,得到无生忍,这是说韦提希夫人得无生忍。通常得无生忍是七地菩萨,《仁王经》上说的,《仁王经》讲五种忍,无生忍是高阶菩萨所得到,七地菩萨下品无生忍,八地菩萨中品,九地菩萨上品,他们得无生忍。再往上去叫寂灭忍,十地菩萨下品寂灭忍,等觉菩萨中品寂灭忍;妙觉果位就是佛果,成佛了,真正成佛了,上品寂灭忍,清净寂灭。所以无生忍是大菩萨,韦提希夫人证得。五百侍女跟着她一起,她们的善根福德缘分比不上韦提希夫人,这样看起来,韦提希夫人也是再来人,不是凡夫。「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这就是说五百侍女见佛闻法,发无上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悉记,记是为她们授记,完全为这五百侍女授记,「皆当往生」,告诉她们,你们将来个个都会往生。

「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们就得到诸佛菩萨的现前三昧,这是一句笼统的话,为什么?五百人各人根性不齐,所以得三昧不一样,但是统统都得三昧,三昧浅深差别不等。这个时候无量诸天,诸天就是先前在散花的,在供养的,这些诸天他们看到这个状况也发无上道心,无上道心是菩提心,他们也发菩提心。「可见《观经》会上,当机之众纯是大乘根器」,世尊讲《观无量寿佛经》这一会,这些有缘的听众,五百侍女都是大乘根器,为什么?听到大乘法她能信、能解,欢喜接受,发愿往生,这是纯是大乘根器。「又皆是在家发心」,她们这群人里头没出家人,出家人只有释迦牟尼佛跟两位侍者阿难、目犍连,其余的听众全是在家的,在家发心。「如是诸人,定可上辈往生」,诸人就不只韦提希夫人一个人,统统都是上辈往生,上辈往生有三等,上品上生的,上品中生的,上品下生的,都是在这三品里头,上三品。

「且韦提希夫人悟无生法忍於现世,必是上品上生极乐佛土」。她听了当时她就悟无生法忍,什么叫无生法忍?先说这个忍字,忍字在此地当作肯定说,同意佛所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就是无生。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无灭,一切法不生不灭,他能够承认,能够接受,一点怀疑都没有,这叫无生法忍。这个境界就是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惠能大师开悟是这个境界,在五祖会下得无生法忍。所以他说「何期自性本无生灭」,这就是无生法忍,五祖衣钵马上就传给他,他就成为第六代祖师。所以韦提希夫人悟无生法忍於现世,现前,这不是到极乐世界,听佛说法她就得到。跟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闻法,境界完全相同,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是上品上生。「韦提希乃在家妇女,现生得忍,上品往生。足证上辈生者,不限於出家之众」。这个意思就讲通了,讲清楚、讲明白了。「复显净宗妙法破尽规格,至极圆顿,不可思议」。净宗妙就妙在此地,它跟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那个规格跟净宗不相同,净宗确实至极圆顿,至圆极顿,不可思议。

「又《报恩论》中曰:刘遗民三度见佛,衣覆手摩,自当上品,非出家也。」这是东晋时代亲近初祖慧远大师,在中国,东晋慧远大师最初在庐山建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这是中国净土宗第一个道场,现在叫东林寺。刘遗民是念佛堂里面的一员,在家居士,这里头有出家、有在家一百二十三个人,在这里念佛。他们很厉害,进入这个念佛堂就不想出来了,要在这里往生。它外面有个小溪叫虎溪,虎溪为界线,人只能在界线之内,不出界线,大家都发这个心,死心塌地在这里好好的念佛。那个时候只有一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我们知道已经到中国来了,还没有翻成中国文,是梵文,没翻译出来。所以庐山东林莲社只有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翻译得最早,后汉时候就翻译出来,安世高翻的,但这本子失传,《藏经》目录里头有,这本书没有了。刘遗民在这个念佛堂念佛,三次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衣服,披的袈裟,用袈裟把他盖住,盖在刘遗民的身上,阿弥陀佛的手摩他的顶,感应不可思议。三度见佛,衣覆手摩,他往生当然是上品往生,不敢说上品上生,决定在上辈,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肯定他是上辈,「非出家人也」,他在家。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八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八八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九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0四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