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7/27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五十二面,第一行从当中看起,从「七种悉皆不净」,从这个地方看起。

上面是《十疑论》讲的七种:种子、受生、住处、食噉、初生、举体、究竟,这个七种都不干净,都是严重的染污。「故於自身以及他身,实无可乐之处」,自身、他身都一样,都离不开这个七种,「纯苦无乐,理应厌离」,前面我们学习到此地,应该要厌弃,要远离。故下云:『宜自决断』,宜是应当,自己要有决断,「决者,下定决心。断者,斩断恶因。恶因者,即下所云之心垢」,垢就是不清净。「《会疏》曰:贪瞋痴为心垢,反之为三善。」不贪、不瞋、不痴这叫三善根。贪瞋痴,佛在经上常称之为三毒烦恼,是所有一切不善的根源,就是贪瞋痴。学佛的同学,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不学佛的时候不知道,学佛的时候晓得我有业障,这个业障多半都是讲的恶业,不善的业。不仅这一生,过去生生世世累积的这个业障,你说有多深!

不认识,不知道,那是一点都没有办法,学佛这才知道,这才认识了。认知之后怎样把它断掉,你就得佛法真实受用,经上讲的真实之利,你得到了,真实的智慧你开了。业障除了就开智慧,业障要在,智慧就不见了。智慧是本有的,所以业障,这个业把智慧障碍住,把你的能力也障碍了,把你的福报也障碍了,就麻烦大了!迷惑颠倒,还不断在造恶业,将来的果报肯定是三途。三途,机会统统有,那就专看最后一念这贪瞋痴哪一个强。如果贪烦恼强大,力量很大,就把你牵到饿鬼道去,瞋恚力量强大,就把你带到地狱去,你到哪里去投胎,是决定在最后一念。所以,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这个人就到极乐世界去了。关系最大的是最后一念,平常念佛就是希望最后一念不要忘掉,原因在此地。怕平常不念,最后这一念忘掉了,去念别的去了。念五欲六尘,那个麻烦就大了,五欲六尘就把你贪瞋痴慢带起来,这又去搞轮回了。

在现前我们所遇到的,灾难严重!五毒后面的两毒,古人常常把它省掉,特别是中国人,印度人不会,印度人不怕麻烦,中国人喜欢简单。贪瞋痴慢疑,只说前面三个,贪瞋痴,五毒。傲慢不能不提醒,傲慢不是好事情。孔子都说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圣人,才华出众,圣德照世,佛家讲照明世间。这样的圣人,大圣人,孔子一生最崇拜的、最佩服的。孔子也非常想跟他学,但是缘不成熟,这我们俗话讲福报,孔子没有这个命,换句话说,他学不到。如果有缘,很可能学到。周游列国去寻找这个缘,十几年在外面访问,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肯用他;接见他、跟他谈的都很佩服他,没有人用他。这就是命里没有官印,人不能不认命,命里没有官印,只可以做参谋、做顾问,这个行,没有实权。人都要认命,孔子命里没有官运也没有财运,所以一生物质生活也很勉强,真是一个清寒书生。他说,假如像周公之才之美,这个人怎么样?他傲慢,他骄傲,他自以为是,他自大,轻慢别人。夫子说,这个人就不要提了,假的,不是真的,全是假的。这句话特别值得真正念书人去反省,我有没有自大?我有没有嫉妒?我有没有好胜的心?有没有想出人头地?如果有这些念头,这不是君子,在儒家讲小人。为什么?叫缺德,他没有德,有才没有德。有才没有德,这个人一生所作所为不是善业,他行善一定於自己有利,有名有利,如果没有名没有利他不会干的。也就是说,他所作所为的标准是名利,符合我的名利我做,不符合我的名利不做,再好的事他也不做。那么他一生所造的业,最后是非常有可能堕三恶道。只顾眼前的小利,不顾以后的后果,这不是聪明人,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看现在,看未来,现前的这点利害微不足道,要看后果。

人道是善恶的一个枢纽,空间不大,时间不长。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也长,你看四王天,这是上去第一层,善道。四王天的一天,人间五十年,寿命五百岁。跟我们算法一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年,但他一天是我们的五十年,福报大。再上去一层忉利天更大了,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他的寿命是一千岁。往上去倍倍增加,你就晓得夜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百年,寿命两千岁。再上去兜率天,弥勒菩萨住的地方,那个地方一天我们人间四百年,四百年是人家一天,寿命是四千岁。所以弥勒菩萨要在那个地方寿命到了,他才来下生,到我们这个世间成佛。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算起,算到他下来,时间多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才来下生。现在有人说弥勒菩萨已经来了,是错误的,没有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妄语。

所以人道就真的就好像是个枢纽一样,善恶当中。但是人道特别可贵,它能够让你选择善恶。三恶道的时间长,饿鬼道,鬼道一天是人间一个月,人间一年在饿鬼道十二天。所以祭拜鬼神,供养初一、十五,那就是供养他早餐,供养他午餐,他一天是我们一个月。地狱道,地狱很多种类,时间都不相同,最少的,李老师以前在大专讲座里面讲地狱,寿命最短的,一天,地狱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年。中国人号称五千年的历史,在地狱不到两天。这些全是事实,你要是明白之后,你就晓得,人身这个非常短暂的时间是一个抉择点,我们是选择天上还是选择下面。天上要修德行,要是随着自己的欲望搞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那是下面,这能干吗?选择当中还有一个无比殊胜的地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在这一生也能够决定去得了。人身难得,人身比什么都可贵!

天上人间最可贵的,得人身,闻佛法,遇到净土,那你的缘算是圆满了。千经万论,佛给我们说了一句最真实的话,一切法从心想生,这讲绝了。佛法世法,天上人间,由心想来决定,你想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想佛你就成佛,想菩萨你就成菩萨,想天你将来到天人,想贪瞋痴慢那就是三恶道。天天想着贪,那是饿鬼道,那是想鬼道;天天瞋恨,想报复人、想害人,那是地狱;真妄、邪正、是非没有能力辨别,这叫愚痴,愚痴是畜生。一切法从心想生,太重要!这个道理要牢牢的记住,今天是我们一个选择的点,我们要有智慧、要有能力去选择。最聪明、最有智慧的、最有福报的,选择作佛去。

所以,真的断恶修善就从心垢上下手,要把贪瞋痴慢疑断掉。用什么方法断?净宗有最妙的方法,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就把它断掉了。不起念则已,起念这个念就是阿弥陀佛,无论是善念是恶念,统统归阿弥陀佛。第一个念头善念起来了,要替众生做好事,要修养道德,南无阿弥陀佛,归到阿弥陀佛。起一个恶念,去追求名闻利养,回归到南无阿弥陀佛。不能把念止住,念要是止住,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凡夫是决定没有办法把念头止住。只有换得快,第一个念头起来,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念头,不准它相续。只有阿弥陀佛相续,其他念一起来马上就断掉。这是什么?这叫会念佛,这叫真念佛。佛号念念相续,其他的杂念只许那个念头冒出来一下它就没有了,决定不准它相续。这个方法用久了,功夫就得力。

开头,凡事都是开头难,开头为什么难?妄想、杂念这个习气无始劫来养成的,它起来佛号忘掉了。不是不想换,忘掉了,就让这个妄念起来,它就起作用,就造罪业了。到造罪业,忽然想到佛号,不算迟,什么时候想到都好,慢慢训练,愈快想到愈好。最好是能第一个念,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这是最好的。开头,佛教导我们求根本智,求根本智就是修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那个慧是根本智。那个慧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起作用就知道了。起作用是什么?根本没有通过思考,别人提个问题你随口就解答了,智慧的解答。那是什么?根本智起作用,起作用你就知道了,不起作用是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起作用无所不知。没人提问题不知道,一提问题马上就出来了,这不是知识,这是真智慧。

下手,修学入门,世尊为我们示现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他不上不下。上上根人所谓是一闻千悟,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是上上根人,他不需要学的,他一听马上就觉悟,他就明了。这种人少,太少了。下愚之人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一生不缺,一天到晚念,念上几年他自知时至,他真往生,这是下下根人。上上根、下下根特别好度,下下根听话、老实、真干,这两种人一遇到净宗没有不往生的,肯定往生,果报无比的殊胜。当中就麻烦了,知识分子,你要说他懂吧,很有限,你要说他不懂,他知道得不少,他的思想非常混乱,而且一般都会带傲慢,不服别人。这文人习气,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习气,好胜,喜欢跟人辩论,自信心很强,好胜心很强,不服输,中国人所谓是文人习气,这个习气对修行来说是最大的障碍。

骄跟吝有连带关系,吝是吝啬,文人懂得很多,教人不肯完全教给你,留一手。为什么?怕你超过我,他不能不防着,这也是自古以来平常的习气。读圣贤书,学圣贤人,学得不像,统统都是这个原因。《了凡四训》里头,了凡先生看人他就看这一点,看这些读书人。如果读书人对待人,对待不如他的人,他都很谦虚、很恭敬,了凡先生说这个人去参加考试一定考中。他一生看过那么多人,他说考中的几乎都没有说错,都被他说准了。他不会看相,他也不会算命,为什么看得那么准确?谦恭是德,这个人有德,祖宗有德,自己有德,哪有考不中的道理!能不能考中不在学问,中国古书里所说的,命运占百分之七十,你的学问只占百分之三十,学问再好,品德不好,考不中。《俞净意遇灶神记》,同学们也很熟,俞净意参加多少次考试都没有考中。真有才学,书念得真不错,一身的习气,一身的毛病,还算他有一点良心,灶神王爷救了他。他遇灶神,灶神现身说法,把他的毛病习气一样一样说出来,他承认,改过自新,然后再参加考试,他考中了。他考中举人,又考中进士,但是已经老了。一生的际遇,意冷心灰,只想过个平安日子就好了,名闻利养一概都放下,从事於教学,教私塾。

这些都是现身说法教导我们,我们今天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过去几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社会混乱,地球的灾变,科技文明没有带给我们安乐,带给我们的是威胁,身心不安。今天人类最大的威胁,虽然没有表现在面孔上,每个人心理上都有很深的感受,核武战争、生化战争。这是毁灭地球上生命的战争,所有生命都会在地球上消失。我们这个时候自然就意识到,中国人有聪明智慧,为什么不向这个方向发展?现在完全明白了。中国人如果说是在几千年前就向科技发展,地球大概早就没有了。我们真正细心去微细来观察,深深去体会,我们就发现科技不是一个好东西,可以不需要。让人类过一个安定、承平、幸福、美满的一生,我们古人常讲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那个多美!现在没有了。现在没有了,没有这种心情。诗情画意,心是平静的,心是定的;现在的心是浮动的,叫心浮气躁,不但他不能创造,他欣赏的能力都没有。

自自然然会让一些人去反问,人到这个世间来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人变成到这个世间来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可言。佛说得好,人生酬业,这句话说得倒是很恰当。你过去世造的业报,你到这里酬偿业报的。业报,佛也讲得很明显,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来干这个的,这没有必要。恩是要报,怨一笔勾消好了,何必?讨债、还债也不必了,确实毫无意义。难得你遇到圣贤教诲,在过去这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个缘太殊胜,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无论哪个角落你都可以遇到圣贤教育,它普及了。但是现在没有了,断了,断层了,变成非常稀有。从前的佛法也是普遍的,小村庄、小角落都有小庙,现在没有了,都变成奇货可居,遇到了,太难得、太稀有。真遇到、真明了,依教奉行,那这次来到人间值得!那外缘?外缘好,为什么?逼着我们非干不可。如果外缘是个太平盛世,是个礼乐文化之邦,你还舍不得离开,你觉得这挺好的。现在遇到多灾多难,赶快往生,是好缘,逆增上缘。从前还可以缓缓,有的是时间,慢慢来,现在没时间,来不及了。必须要万缘放下,要一心念佛,真的把我们心里换一换。心里面拉杂东西全部把它清除,阿弥陀佛供进去,我们自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做为外面的垃圾桶,外面人家不要的那些肮脏东西,你全都记在心上,你就变成外来的垃圾桶装在这里,这个错了,这大错特错!这是个糊涂人,不是聪明人。聪明人良心里是佛、是菩萨、是圣贤。这才叫『洗除心垢』。

『言行忠信』,「言」是言语,「行」是行为、行动。「《笺注》曰:如言而行,如行而言,谓之忠信」。忠信是什么?「表里相应」的意思,就是心跟口是一不是二。我所说的一定做到,我做到的我可以说,我做不到的我不说,说到一定要做到,这叫忠信。忠,你看这个字的意思,心不偏不邪,这叫忠。如果心偏了邪了,邪知邪见,忠就失掉。我们不要去问别人,最重要是先度自己,忠这个字我有没有。如果我缺少这个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我们今天学佛了,明白了,赶紧回头,要把那个「不」字除掉,要学忠、学孝、学仁、学义,人格具足了,来生不失人身。还要记住,佛菩萨是人做的,圣贤是人做的,什么是人?忠孝仁义是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不是人,他不能作圣作贤,他不能作佛作菩萨。这个道理、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搞清楚。真搞清楚了,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就从这个地方学起。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都是心垢,这心肮脏的。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心地放光,那是性德。五常、四维、八德是性德,会放光的,它决定不会染污。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学如言而行、如行而言,『表里相应』,表是外表,里是内心,内心跟外表是一致的,不自欺不欺人。下面说,「据净影意」,净影大师的意思,「表指言,里指心。其疏曰:言表心里,语不违心,故名相应」。「盖以心口如一,为表里相应」。「兹广其义曰」,引申来说,「表」是表现,表现於外面的,这统统是表;换句话说,你的行住坐卧都是表,言谈举止统统是表,表现在外面的,我们讲表现在生活,表现在工作,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里」是内心,内心是什么?内心是仁义礼智信,是礼义廉耻,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是中国千万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教诲,全是性德,这些东西是自性里头的本能,本有的,完全表演在生活上,表演在外面。「内外一如,是名相应,此即直心」。大乘佛法里讲菩提心,第一个是讲直心,《起信论》就用这个名词。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讲三心,合起来叫菩提心。直心是体,真心,中国人讲本性本善,那个本性就是直心。

「《净名经》曰」,《维摩诘经》,「直心是道场」。道场是什么意思?诸佛如来大道所在之处叫道场,古圣先贤行道之处称之为道场。这个行道,生活是行道,他在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叫道场,不一定是指什么寺庙庵堂,不是的。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一栋建筑,所以佛的道场在哪里?他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道场。他在那里教化,他在那里表演,言教的场所就是道场。这里说得更好,直心是道场,这个人如果是直心,直心就是表里一如,里外相应,心跟口是一不是二,这就是道场,这个人所在之处这个地方就是道场。所以直心是体,深心是自受用,自受用叫法喜充满,孔子所说的不亦悦乎,自受用。学而时习之,他把圣贤东西学到了,时习是什么?全落实了,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快乐,不亦乐乎。在佛法称为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待人接物一团欢喜,至真无妄,诚意真心,多快乐!用诚意、用真心待一切人待一切物,没有一丝毫虚伪,没有一丝毫是假的。你说他的生活多充实,他的生活多美满,他的生活才真正幸福,这个与地位与金钱毫不相关。地位很高,做到帝王,富有四海,他一点都不快乐。为什么?人家跟他往来全是虚情假意,谁跟他是真心?我们从历史上去看,有几个帝王是不亦悦乎、法喜充满?你找,找不到一个。这才晓得学之可贵,夫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之可贵。学与富贵不相干,他可贵什么?他就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他一生真的快乐幸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是令人羡慕。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四集)

《西方确指》专勤念佛,不杂世念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九集)

《印光大师法语》法语菁华

《印光大师法语》求子之道

《印光大师法语》母教最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