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净土经论净土圣贤早晚课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九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法门法师


发布人:站主【主站留言】    日期:2015/5/23 22:08:0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正法护持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九集) 2012/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0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四十九页,从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大乘义章》第二卷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这是《大乘义章》对真实慧这个慧字的解释。什么时候才是智慧?要明心见性,智慧就开了。可见得这个境界不是凡夫境界,也不是二乘、权教菩萨的境界,这境界很高,所以出自于《大乘义章》。大乘是菩萨,是法身菩萨,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大乘。「行方便」,行里头包括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都叫行。方便就是智慧,方是方法,方法是活的,没有死呆板的方法,所以方法无量无边。世尊教学也是八万四千法门,展开来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便是便宜,这个便是什么?合情、合理、合法,我们现在所谓的适合于众生的根性,适合于时代的变化。所以每个时代方便不一样。方便里头没有好坏,在当时就是最好的,它是论现前来说,因人、因时、因地,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做出最好的榜样,这叫行方便。「观达为慧」,对于所行,所思、所行,这里头有智慧观察,通达了解事实真相,这叫慧。事实真相是什么?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世法不离因果,佛法不离自性,这都是观达,这是智慧。

下面,就实而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真心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体明就是无闇,无闇就是体明。一句话做两句话来讲,加重语气,要我们特别重视这两句。这是什么?真实智慧。就大乘法里面,这个境界是明心见性,智慧真的开了,这叫真的证悟。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是熟读经典、研习经典知道这些事情,这叫解悟。解悟是什么?解悟是上中下三根人修行的前方便,这个前方便就是一般讲的看破。修行全在放下,放下一定要知道,不是事放下,事放下那一切都停摆了,佛法也没有了;事没有放下,心里放下了,这叫真放下。心里面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叫真放下。那个事,事你看,八识里头讲,转八识成四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他们没放下,成就所作的智慧、功德,眼耳鼻舌身没放下,还要干事。放下的是末后三个,第六意识放下分别,照见,不分别;第七识放下执着;第八识放下落印象,八识不落印象就是大圆镜智。这个学佛的不能搞错,不能放下什么事都不干,这个不行!

诸佛如来为我们做的示现,在这个经上,世尊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放下了没有?他的事情可多了,每天就是接引众生的,那就忙得不可开交。你说每天多少人,十方诸佛剎土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他统统要去接。他的本事大,一个都不漏,真厉害!每个往生的人都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不止佛一个,佛还带了,如果是上辈往生的,还有很多化佛,很多佛跟他一起来;中辈的有菩萨,还有自己无量劫来有缘的人、家亲眷属,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们统统都会跟着阿弥陀佛来欢迎、来迎接。佛又得天天上课,讲经上课,还得统理大众,那要不管,秩序就没有了,极乐世界就乱了。他统理大众真的不费事,为什么?德行感召,也就是一切往生人到西方极乐世界,感受阿弥陀佛的恩德,阿弥陀佛的教训不忍心违背,怎么也要把它做好,要不然对不起阿弥陀佛,全是自动自发。佛每天所讲的大家都听懂了,正确的理解,没有把佛的意思解错,个个都能依教奉行。所以,这教育办得最成功,完全用教育就把人管好了,就把事办好了。

唐太宗那个光盘里头有说,文化可以治国,治国平天下。佛法可以治国平天下,最高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跟方法在大乘经上,在《华严经》、在《无量寿经》,讲得特别清楚,治国的宝典,比《群书治要》还要高一等。唐太宗也后悔,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用武力、用自己的意思造了很多罪业。如果年轻就知道,就不会造这些罪业,会把国家管理得更好。这就是以真实智慧行方便法。

「明自本心,见自本性」,这是究竟真实的智慧。诸佛菩萨修身、齐家,他的家比一般人的家大,他是个团体,一个僧团。释迦牟尼佛的僧团,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加他自己一个,一千二百五十六个人,那是释迦牟尼佛的家。你看他怎么管理?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首先自己做出榜样,这是以德行教化大众,以身作则,然后再讲解,每天跟大家上课,跟大家分享。纯粹用教学,德、言感化大众,让每个同学都能够转恶为善,这第一步。佛最初讲经的十二年,阿含,转恶为善,这好比办小学,根扎下去了。第二个阶段方等,八年,提升了,教导大众转迷为悟,这就二十年。到第三个阶段,这是佛真正要教的了,智慧,「惠以真实之利」,二十二年,般若。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从清净心来的、从真诚心来的,人心清净、真诚到极处就生智慧,自性里智慧就向外流露。最后的八年,《法华经》,真实慧提升了,提到什么境界?真实之际,就是这里讲的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到法华这个阶段,明心见性圆满了;般若会上就开始明心见性,法华会上就踏实了。这是世尊四十九年的教学,我们凡夫看四个阶段,阿含、方等、般若、法华,《大涅槃经》是最后,入灭前一天一夜所讲的,那是释迦牟尼佛的遗嘱。

大菩萨,在他们心目当中,世尊示现教化众生是五时。第一时是《华严》,我们肉眼凡夫没看见,就是世尊在菩提树下,入定的时候定中所讲的,这个小乘人不承认。时间,经上有说二七,十四天,有说是三七,二十一天,两种说法都有根据。定中的境界,时间空间都突破了,时间不长,讲经的内容很长很长。龙树菩萨看到了,大本的《华严经》,龙树菩萨告诉我们,多大的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释迦牟尼佛,就算再长,二十一天讲圆满,我们阎浮提众生,就是六道里头的众生没有能力受持,分量太大了,这部经拿到地球上装不下。所以看中本,中本还是太大,不能接受。再看下本,下本就好像《四库全书》目录提要,仅仅是属于纲目,十万偈,一偈是四句,就是四十万句,四十品。龙树菩萨看到这个欢喜,带到我们世间来,这个世间才有《华严经》。那是世尊大彻大悟之后亲见的境界,他把它说出来。

惠能大师开悟了,也是明心见性,在忍和尚方丈室里面,用二十个字说出来了。他是说给五祖听的,五祖一听明白了,真开悟了,衣钵就给他,立他为第六代祖。那我们就晓得,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什么?讲的就是能大师的五句话,详细的说,每一句说不尽、说不完。你看浓缩成二十个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个要细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真实智慧!学佛的目标,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学哪个法门,最后的目的全是明心见性。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统统都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经上讲的三个真实你就完全证得,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之利,统统得到了。

下面讲「真实」这两个字,「《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惠能大师讲的头一句那就是真实,为什么?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今天自性的清净心被障碍了,被什么障碍?妄,虚妄的东西。妄想是妄、分别是妄、执着是妄,只要你起心动念,全都是妄。所以佛在般若会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怎么才不虚妄?离开这个虚妄,真实就现出来。惠能大师离开了,所以他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什么?就是这个经上讲的真实之际现前,真实之际现前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必须要知道,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妄,不是真!我们虽然没有证得,理解得愈深对我们修行就愈有帮助,帮助什么?帮助我们放下。理解是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能放下,放下之后你就证得。那不是解悟,是证悟,证悟得真实受用。解悟的真实受用是放下,放下的真实受用那才是究竟圆满的。

「《大乘止观》曰:此心」,就是我们现在这一念心性,「即自性清净心」,因为这一念心性没有迷,迷悟都没有,所以叫「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你看这么多名词;不止这么多,略举。自性清净心为什么叫它做真如?在宇宙当中只有它是真的,其余它所现的、所生的全是虚妄。佛教里面的真妄,它有个很明显的定义,什么叫真?永恒不灭叫真;什么叫妄?有生有灭就叫妄。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的现象归纳为三大类,物质、信息、能量,这三种现象都是从波动产生的。他说这个波动,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是动相,就是波动开始,就能生万法。为什么会生万法?自性里头本具万法,它具足,只是不显而已。一念不觉这是个缘,因是本有的,本自具足的,有这一念不觉就现相,有相就起用。没有这一念,它没有相,它不起作用,但是它统统都具足。具足,因为它三种现象都没有,我们八识五十一心所都缘不到。能缘必有所缘,自性不是所缘,所以你缘不到它,就用个空字做代表。所以这个空不当作无讲,空是没有现象,但是它有体,它有实体,它能现相。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原因现相?众生有感,自性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所以它会现相。它所现的相,你可以受用它,你不能执着它,那就是智慧;你要是执着它,那就叫烦恼。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不执着就是智慧,执着就是烦恼;你想占有它就是烦恼,没有占有的念头是智慧;你想控制它也是烦恼,不想控制它、没有控制的念头,那就是智慧。只要你对于一切万法,你可以任情去享受,不分别、不执着,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支配的念头,你得大自在!佛法里面讲法身、般若、解脱,你全得到了。

放下从哪里放起?要从根本地方放起,把我放下,知道确确实实在一切法里头没有我。我是什么意思?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要把这两样东西放下,放下之后你就随缘了。《普贤行愿》里头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个喜,法喜充满!比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比那个喜悦还要高,比那个喜悦还要深、还要广大。这是什么?这些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头来的。佛佛道同,佛与诸佛他们全都证得了,他们都有这样的主宰、自在的受用;我们没有,我们迷了,这个迷了就是心动了。这心动了,收不回来,很想叫它不动,不行,没办法让它停住,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所以佛教给我们觉,教给我们如何回归到不动,回归到不动就成佛了,因为什么?自性本来不动。实际上现在还是不动,真心没有动,什么东西在动?阿赖耶在动。阿赖耶是妄心,一念不觉从真心里面起了个妄心,于是怎么样?我们把真心忘掉了,迷了,把妄心当作真心,就错在这里。所以学佛第一个,要把真妄认清楚,妄的要放下。

这叫真如,如是什么?妄也是真。所以在妄相里头、幻相里头不要起心动念、不要分别执着,原来妄是真。你知道就觉悟了,妄就变成真,迷的时候,真就变成妄。古人有个比喻比喻得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是真,器是妄。黄金永远不变,我把黄金塑一尊佛像,那个相会变。我不喜欢这尊佛,我要供观音菩萨,可以把这个黄金又变成一个观音菩萨,它不就变了吗?所以相千变万化,性是真,不能起心动念、不能分别执着,一定要用清净平等觉来对待,那你就是过的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生活是最幸福、最圆满,没有任何人能跟他相比,幸福美满的人生是佛菩萨。

幸福圆满的家庭是佛的僧团,僧团最大的无过于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最大的一个僧团,里面的人数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中国这个国家在全世界号称最大的,十几亿人,极乐世界大概一分钟去往生的都不止十几亿,你就知道极乐世界这个团体有多大。阿弥陀佛用什么方法能把它治理得那么好?给诸位说就是德行,这个德行是性德,自性本具的。自性本具,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说出来了,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做到究竟圆满,究竟圆满的境界我们没办法,无法想象。在中国,中国古圣先贤知道这五样,做得很好,没有到究竟圆满。为什么?做到究竟圆满,中国就变成极乐世界了。我们把经跟古人历史一对照,差很远。做到百分之一、二,在这个世间称圣人,唯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百分之百的圆满,真实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阿弥陀佛是平宇宙,平是公平,遍法界虚空界,今天讲宇宙。全宇宙里面,阿弥陀佛做到了最公正、最公平,都做到究竟圆满。他是诸佛国土里面的典范,我们要想达到究竟圆满,应当向他学习。这是真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一如。

亦名佛性。佛是觉悟的意思,就是觉性。我们人有知觉,这个能量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人制造的。而且是一切众生统统都有的,植物也有、矿物也有。矿物有觉性,你看江本博士做水实验,现在在高雄有些同学也在模仿江本博士做那个实验,实验的成果大概比江本博士还要殊胜,因为他们采用的这些仪器比江本博士好。看出水有觉性,我们的情绪面对它,它都能够感应得到,我们心里喜欢它知道,我们心里头讨厌它也知道。水是矿物,它有佛性,它能够觉这个觉性就叫佛性。水有这个,所有物质现象全有。我们的桌椅板凳有没有?有,外面花草树木统统都有,山河大地都有。不但山河大地有,连虚空都有,虚空要没有它怎么能传递?所以佛性遍法界。在有情众生称作佛性,在无情众生称作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法性是万法,万法的自性;佛性是单单讲有情众生法性里头的觉悟,单讲这一点,这叫佛性。统是圆满的,真如是圆满的,佛性是圆满的。所以,佛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佛性。

亦名法身。所以大乘经上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句话很重要,决定不能疏忽。我们一般人念这句话没有在意,囫囵吞枣过去了,什么意思并没懂。如果他真懂了,他是菩萨,他就不是凡人。法是一切法,一切法是我的身,这个身当然也是一切法之一,所以它也是我的身,这叫法身。法身的体是性,所以称它作法性;法身,法身从相上说的,有性就有相,相叫法身,性叫法性。我们今天在一切现象里,只执着这个现象是自己的身,这错了!所有的现象都是你的身,你为什么执着这一点?好比我们整个人是身,我现在忘掉了,只看到身体里头一个细胞,认为这是我,而不知道整个身五十兆的细胞是我自己。在五十兆里头只搞一分,这错了,错在这里。当然这个细胞也是自己的身。你什么时候肯定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现象都是我的身,你就叫证得法身了。现象三种,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是自己的法身,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成佛了,佛身在哪里?没有一样不是佛身,全是。不现相的时候它是法性,就是真实之际,现相的时候就是一切万法,包括虚空,空间跟时间都包括在其中。这是事实真相,这不能不懂。

亦名如来藏。藏是什么?藏是藏,藏在里头,如来藏在里头,如来就是自性。藏在哪里?藏在法相里头,这就是说,法性藏在法相里头。我们佛性在哪里?佛性也藏在这些万法里头。叫如来藏,如来藏在那个里头,如来不在外面,如来在里头。觉悟了是如来藏,迷了的时候是烦恼;迷了的时候叫阿赖耶,叫第八识,觉悟了是如来藏。如来在哪里?如来在心里头。这个心,往往他是以为在身上,《楞严经》一开头「七处征心」,被释迦牟尼佛全否定掉了。那难道身体里没有?身体有,你不能说只认身体里面这个心是心。这个心太大了,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心把它割成一小块当作是我的心,其它忘掉了,这个错了。七处被佛否定,其实七处都是,没有一处不是的,不能执着一个。亦名法界。界是差别的意思,性没有差别,相有差别。惠能大师开悟,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有差别、就有界限,但是万法的性没有差别、没有界限。所以,性跟相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性相是一不是二,相上有差别,性上没有差别。所以底下一个,亦名法性,也叫做法性。

这些全是真实智慧,学佛对于诸法的实相,就是真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从性上,性是体,相是现相,是作用,对于体、相、用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佛法。这叫佛,佛就是觉的意思,他全明白,全都清楚,这个人称他作佛,他不迷了。这个觉是自性本自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本有,它不显的时候就叫本性、叫自性。多大?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说得太妙了,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两句话用在自性上恰到好处,真说得太好了!自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为它没有现象,所以你不能够知道它,科学、哲学对它都没有办法。科学、哲学一定得有现象,它所探测的有对象,自性没有对象。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八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七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六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0五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九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0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一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五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六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七集 -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2007年4月20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200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