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北宋的建立和汉地佛教的复苏 公元九六〇年,赵匡胤就慢宋太祖。宋太祖鉴于周世宗限佛,影响了许多地区民众生安定,于是下令停止限佛运动,并遣僧人游历西域,取经学法。《大藏经》(《开宝藏》)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印刷的。 宋太宗即位后,效仿李世民弘佛的胜举,建立了国家经院,迎请印僧法天、天息灾、施护等组成译经队伍,汉译佛经。在这一段时间内,佛教在中原复兴起来。 北宋政府推行佛教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宋太宗主张,浮屠之教“有裨政治”,应“存其教”。另外,宋朝版图很小,但政府开友却比以往历代王朝都大,为维持经济,政府向国民出售度牒。这也是当时佛教出家人数大大增加的原因之一。由于出家人数的增多。开垦荒地的数量也增多了,促进了宋朝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法天、天息灾和施护 法天是中印度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僧人,通达三藏,北宋初年,因回教侵入印度而出走,来到了中国。 天息灾(法贤)是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僧人。施护是北印度乌苌国帝释宫寺僧人。二人是同母兄弟,北宋初年,一同来到了中国。 法天、天息灾和施护在中国汉译了《胜佛母小字波罗密多经》、《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六十颂如理论》、《大乘二十颂论》、《佛母般若圆集要义论》等经典,对当时的佛教影响很大。 法天、天息灾和施护再次把密教传入了中华,但由于北宋政府对密教经典的传译给予各种限制,所以他们所弘传的密教影响不大。 (三)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 北宋初年,天台宗内部在教义上发生了争执。其争执的内容,主要是对智凯所著的《金光明经玄义》有广略二本,广本中有《观心释》一章,而略本中没有。 天台宗僧人晤恩作《发挥记》,判《观心释》非智凯所作,为后人附加,因而提倡专学略本。天台宗僧人知礼作《扶宗释难》、《问疑书》、《诘难书》等,反对晤恩的学说,认为《观心释》是智凯所作。至此,天台宗分为两派。知礼一派为山家派,晤恩一派称山外派。 在义理上,山家派也有不同。山家派主张妄心观,提倡转凡心而现理心,被称为“山家实相论”。山外派主张真心观,提倡依妙解而定妙行,被称为“山外唯心论”。 (四)三教合一说 宋朝初年,天台宗山外派僧人智圆,提出三教合一说。他认为儒、释、道三教各有价值,不可偏废。 智圆提倡儒重饰身,佛重修心,内佛外儒,共同治理民众,强调儒释一致。 自此,三教合一的思潮,在中华流行起来。 (五)禅、台重视净土法门 在宋朝的宗教环境下,净土结社之风渐渐兴起,禅宗、天台宗中都很重视净土法门。 法眼宗禅僧延寿曾作《净土指归》,宣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为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他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对禅僧重视净土法门的修行影响很大。 另外,禅僧义怀著《劝修净土说》,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宣说“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夫修净土者,当如何修?复自答曰,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若明此旨,则唯心净土,昭然无疑。” 北宋天台宗也很重视净土法门,知礼曾劝人念佛,誓取净土;智圆也主张“始以般若真空荡系著于前,终依净土行门求往生于后”。 于是,在宋朝的净土结社之风渐渐兴起。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宗系的净土社团,纷纷成立。 在净土结社之风兴起的同时,水陆法会一类的活动也在宋朝兴起。这类活动将超度亡灵、孝养父母、净土往生和现世利益合而为一,在宣扬佛教的同时,也符合中国传统信仰和儒家的观念,普遍为社会所接受。 (六)黄龙派和杨岐派的形成 北宋初年,禅宗五家之中,法眼宗东传高丽,沩仰宗已渐渐融入临济宗之中。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兴盛于世间。临济宗是当时禅宗的主流。 临济宗禅僧楚圆的弟子慧南和方会各自居为了禅宗的宗师,而建立了黄龙派禅宗佛教和杨歧派禅宗佛教。 黄龙派禅宗佛教是慧南所创建,以江西黄龙山为中心,弘扬临济宗教法。其宗风严厉,以生缘、佛手、驴脚的“黄龙三关”而为特点。 杨歧派禅宗佛教是方会所创建,以江西杨歧山为中心,弘扬临济宗教法。其宗风自由灵活,好拈古人公案,以拂卷棒喝,看话、默照二禅并立而为特点。 后来,杨歧派禅宗佛教成为禅宗的主流。 (七)藏传佛教的复兴 朗达玛死后,吐蕃王朝崩溃,藏地进入了诸侯混战的局面,佛教也衰落不堪。公元十世纪下半叶,藏地逐渐安定了下来。 在朗达玛灭佛时,有僧人携经典出走到玛垄(青海西宁)地方,传授佛教。公元十世纪,藏地逐渐恢复安定,玛垄地方的佛教也渐渐传回藏地。这就是所谓的“下路弘法”。 原吐蕃王朝的一支势力,在吐蕃崩溃后,在香雄、布让、芒域建立了古格王朝。古格王朝崇信佛教,在其佛教领袖意希沃(智光)的倡导下,从印度迎请吉祥阿底峡大师入藏弘法。这就是所谓的“上路弘法”。 通过下路弘法和上路弘法,藏传佛教开始复兴,进入了藏传佛教的后弘期。(朗达玛灭佛前吐蕃的佛教兴盛时期称为前弘期) (八)吉祥阿底峡大师入藏弘法 阿底峡大师,公元十、十一世纪佛教大师,社护罗国(孟加拉)人。 阿底峡大师自幼聪明,十岁能通医方、工巧诸明,并能持守佛教戒律,十一岁拜胜敌婆罗门为师修法。 后来,阿底峡大师在胜敌婆罗门的指示下,来到那烂陀寺,拜菩提贤论师为师。在菩提贤论师的指示下,他又到黑山拜阿嚩都帝巴为师。得到阿嚩都帝巴的真传后,阿底峡大师又奉阿嚩都帝巴之命,拜黑山寺罗睺罗笈多嚩日啰为师,受喜金刚灌顶。以后,吉祥阿底峡大师又随阿嚩都帝巴学习大乘中观应成派佛教。阿底峡大师二十一岁时,已博学多闻,具有无碍辩才,常在各教派的辩论中获胜。 阿底峡大师二十九岁时,随戒护论师出家,以后又往金洲(苏门达腊)法称论师处学习《现观庄严论》、《集菩萨学论》、《入菩萨行论》等教授,四十四岁时,回到印度。 当时,印度有四大寺,即是那烂陀寺、飞行寺、金刚座寺、毗讫罗摩尸罗寺。阿底峡大师回国后,先住金刚座寺,后住毗讫罗摩尸罗寺。此时阿底峡大师的声望很高,在毗讫罗摩尸罗寺的前面,右边画着龙树大师的像,左边画着阿底峡大师的像。在该寺的大殿一边画着通达五明的人,一边画着成就者,而两边都有阿底峡大师的画像。另外,阿底峡大师一人掌管着该寺的十八把钥匙。 公元十一世纪,阿底峡大师在戒胜律师的迎请下,来到了藏地,住阿里地方的托林寺,后来又到卫藏地区,先后造《菩提道灯论》、《入二谛论》、《心要略摄》、《菩萨宝鬘论》、《显示归依论》、《成大乘道方便略录》、《业分别论》、《一念优婆提舍》、《中观优婆提舍》、《经集摄义》、《经义集优婆提舍》等,并翻译了《现观庄严论注释难疏》、《十真性》、《金刚手成就法》、《大威德成就法》、《摄大乘论释》等经典,明示修行次第,弘扬显密教义,对藏传佛教的复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阿底峡大师七十二岁时圆寂。 (九)仲敦巴建立噶当派佛教 仲敦巴出生在拉萨以西的堆垄地区的富豪家庭,后迁居西康,拜赛尊为师学习佛法。以后,追随阿底峡大师学习显密佛教。 阿底峡大师圆寂后第二年,仲敦巴到热振地区,建立热振寺,以此为中心,弘扬阿底峡大师的教法,建立了噶当派佛教。随仲敦巴学习佛法的僧俗弟子很多,噶当派逐渐壮大起来。 噶当派,意为佛语教授学派。尊吉祥阿底峡大师为开法祖师,别尊仲敦巴尊者为始祖。其知见属中观宗。即生成佛之秘密法为究竟。 噶当派的根本经典为《菩提道灯论》、《入二谛论》、《中观教授论》、《摄行炬论》、《发菩提心论》等。 后噶当派形成两大支,即教典派、教授派。教典派尊博多互尊者为祖,以重视经典学习而为特点。教授派尊京俄瓦尊者为祖,以注重上师传授实修而为特点。 (十)宁玛派佛教的确立 随着噶当派的建立,前弘期莲花生大师所传的法系相对而被称为宁玛派。在公元十一世纪,宁玛派也出现了素尔波且、素尔穹喜饶扎巴、濯浦巴等名师。 宁玛派,意为古旧学派,是前弘期教法的传承,宗祖为莲花生大师。因其宗寺庙为红墙,僧人著红衣,戴红帽,所以又称“红教”。 宁玛派的知见属中观宗。提倡护持菩提心,宣心体本净,为尘所染,遣除烦恼,即身成佛之义。其派有法本、伏藏、净相三种传承,以显密共修之九乘教法为特点。声闻、缘觉、菩萨共三乘,为显密共法。事部、行部、瑜珈部外三乘,为一切密乘所共有。生起瑜珈、教敕阿鲁瑜珈、大圆满阿底瑜珈内三乘,为其派特有。 宁玛派的根本经典有《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宝性论》、《辩法性论》、《辩中边论》、《根本般若论》、《宝鬘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广破入微论》、《六十正理论》、《戒律本论》、《入菩提行论》、《俱舍论》、《大圆满》、《金刚庄严续教密意集》、《大密藏猛电轮续》、《遍集明经瑜珈成就续》、《胜密藏》、《大幻网》、《秘密真实性》、《绢索莲花鬘》、《幻网天女》、《秘密藏》、《文殊轮》、《后续》、《胜马游戏续》、《大悲游戏续》、《甘露》、《空行母焰燃》、《猛咒集金刚根本续》、《世间供赞修行根本续》等。 (十一)萨迦派佛教的形成 赤松德赞的大臣昆拔窝伽之子昆龙王护,是第一批在桑耶寺出家的僧人之一。他的后裔贡却杰布(宝王)曾依止卓弥译师、廓枯巴拉则译师、杭都伽薄论师、玛宝胜译师、津巴译师等学习显密佛教,通达一切显密教法。贡却杰布四十岁时,在萨迦地方建萨迦寺,建立了萨迦派佛教。 贡却杰布之子贡噶宁布(庆喜藏)即教主位后,使萨迦派得到迅速发展。 萨迦派,以萨迦寺而得名。因其派寺庙墙垣多涂有白、红、蓝三色,故称“花教”,尊贡却杰布大师为开法教祖,贡噶宁布为萨迦初祖。 萨迦派的知见属中观宗,以道果法为根本法,广宣首破非福,次破我执,后除一切见而得以即世成佛的法义。 萨迦派的根本经典为《道果卷》、《吉祥上乐》、《密藏现证》、《吉祥天女》等。 (十二)玛尔巴大师 玛尔巴大师,原名却吉洛追(法慧),公元十一世纪佛教大师,生于藏地洛扎地区的富豪家庭,十五岁时,随卓弥译师学习梵文,成年之后,往印度学法。 当时印度最著名的密教大师是班钦那诺巴大师,他以诸大苦行供养上师,得到曾得金刚萨埵显相亲传的谛洛巴大师的真传。 玛尔巴大师到印度后,经介绍,拜班钦那诺巴大师为根本上师,学习密教。后来,玛尔巴大师又奉师命随弥勒巴大师、古古热巴等大师学习秘密教授。在玛尔巴大师学成回藏时,在路上,被嫉妒他的虐译师设计将他携带的经典、法本沉入了水中。 玛尔巴大师经过一段时间弘法,备齐了求法资金后,再次往印度取经求法,随班钦那诺巴大师、弥勒巴大师、古古热巴大师、吉祥阿底峡大师等学法,回藏后大弘显密教义,名声大振。 后来,玛尔巴大师为求夺舍法,再次往印度,随班钦那诺巴大师学法。回藏后,他的声望越来越高。 玛尔巴大师主弘时轮金刚、喜金刚、大手印的法教,其口传教法自成一系。他的著名弟子有俄敦却多、促敦旺额、梅顿钦波、密勒日巴。 (十三)香巴噶举派佛教的形成 在藏地弘扬口传教法的,还有一位大德,名琼波那觉。琼波那觉幼年学习苯教,后皈依佛教,学宁玛派大圆满法,曾多次到印度和尼泊尔学习密教,晚年从噶当派名僧,博多瓦的弟子朗日塘巴受具足戒。 琼波那觉在香地弘法,建立了香巴噶举派佛教。 后来,香巴噶举派以甲寺和桑定寺为中心,分成两个流派。其中桑定寺的多吉帕姆女活佛,地位很高。 (十四)宋朝理学的兴起 北宋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施行儒教治国,维护封建纲常。当时,北宋政府追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又加封孔子的后代为“衍圣公”,儒教一时大盛。 虽然北宋政权也推行佛教,但同时也加以抑制,使佛教要在儒教的发展环境下存在。如欧阳修撰《本论》,认为因为佛教的兴盛,才造成“王政缺”、“礼义废”的结果,只要“王政修明”,“礼义之教充于天下”,则“世虽有佛,无由而入”。这已说明了北宋政权当时的政策。 在这样的机缘下,北宋的理学(道学)之教兴起了。理学以儒学为根本,提倡忠孝仁义,又吸取了部分佛教思想,在两宋时期非常兴盛。 为了代替佛教的思想理论地位,排斥佛教也成了理学家们的重要议题。如著名理学家程颢说佛教“其术大概且是绝伦类,世间不容有此理。又其言待要出世,出哪里去?又其迹须要出家,然则家者,不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处此等事,皆以为寄寓,故其为忠孝仁义者,皆以为不得尔。又要得脱世网,至愚迷者也。”虽其中尽是歪曲和毁谤佛教之意,但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理学兴起的环境下,宋朝汉地的佛教也受到了影响。宋朝名僧契嵩主张世善不同,同归于治。两宋之际的著名禅僧宗杲还用忠义心来解释菩提心,说“菩提心则忠义心也,名异而体同。但此心与义相遇,则世出世间,一网打就无少无剩矣。” (十五)密勒日巴大师 密勒日巴大师,原名密勒闻喜,公元十一、十二世纪佛教大师,出生于藏地贡塘(吉隆县北)地区的富绅家庭。 密勒日巴大师七岁丧父,家产被伯父和姑母霸占。密勒日巴大师的母亲在饱受欺凌后,为了复仇,命密勒日巴大师出外学习咒术。 密勒日巴大师学成咒术后,咒杀了他伯父一家十五人,并用降雹法击毁了全村的庄稼。后来密勒日巴大师对自己所作的恶业,心生悔恨,决心皈依佛教,学习正法。 密勒日巴大师皈依佛教后,先学习了宁玛派的大圆满法,三十八岁时,到洛扎地区拜玛尔巴大师为上师。 玛尔巴大师为了净除密勒日巴大师的业障,以种种苦行折磨密勒日巴大师。而密勒日巴大师却丝毫不起邪见,始终殷勤承事上师,终于得到了玛尔巴大师的灌顶。 密勒日巴大师在得到玛尔巴大师的耳传心授后,往雪山修法,即生证得无上成就。 密勒日巴大师四十五岁后,开始收徒传法,广弘玛尔巴大师的教法,使其口传教授一系发扬光大。密勒日巴大师所造的《十万歌集》(《密勒日巴大师歌集》)在佛教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密勒日巴大师一生度化了许多众生,其中有很多都即生得到了大成就,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有达波拉杰(冈波巴)、惹琼巴等。 密勒日巴大师八十四岁时圆寂。他的教法后来被达波拉杰等弟子广弘于世间。 (十六)海东天台宗佛教的形成 公元十一、十二世纪的高丽僧人义天,是高丽王朝的王子,原名王煦,十一岁时,奉父命出家,学习新罗华严宗教义及大小乘论著,同时又学儒、道诸家学说。 后来,义天入宋求法,从密州(山东诸城)登岸,来到汴梁(开封),又往杭州华严座主净源门下学法。在杭州,义天又从天竺寺慈辩学习天台宗教义,并从律僧元照学习戒法。 义天又巡礼天台山,参拜智凯祖师塔,发心他日回国,一定要尽命传扬天台宗教义。 义天回到高丽后,大弘天台宗教法,在松山西南麓仿照中国天台山国清寺,也建立了一所国清寺,宣扬天台教义,建立了海东天台宗佛教。 后来,海东天台宗佛教分成两派,一派以国清寺为中心,重在讲解天台章疏教义,称为天台疏字宗佛教;另一派重在修法华忏法,称为天台法事宗佛教。 (十七)日本融通念佛宗的形成 公元十一、十二世纪,日本僧人良忍感无量寿佛现身传授融通念佛之法,创建了日本融通念佛宗佛教。 日本融通念佛宗佛教,念佛一行,顶受于无量原地佛,圆融妙理,相承于华严、天台,依《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提倡念佛,宣扬天台教理。 (十八)宋徽宗奉道抑佛 北宋徽宗皇帝信仰道教,他自号“教主道君皇帝”。 为了抬高道教,宋徽宗下诏,说佛教属“胡教”,“虽不可废,而犹为中国礼义之害,故不可不革”。 宋徽宗下令,佛教僧尼都要改称道教名号,改佛寺为道观,改佛陀之各为“大罗金仙”。 但不久,北宋就灭亡了,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奉道抑佛的活动也宣告破产。 (十九)南宋对佛教的政策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在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 宋高宗对佛教采取了控制僧人人数的政策,停止出售度牒,并向僧道征收“免丁钱”(清闲钱)。 另外,为了使政权巩固,南宋又推行佛教,以求护佑。南宋孝宗皇帝曾请法师入宫行“护国金光明三昧”,并建立护国金光明道场。当时的僧人也提出“保国护圣,国清万年”的口号。 南宋时期,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都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之下,受到民众的信奉,对当时佛教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在这期间,汉地佛教的发展趋向平稳。 (二十)白莲宗佛教的形成 南宋时期,茅子元慕东晋慧远结白莲社的遗风,劝导士庶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念阿弥陀佛五声以证五戒,并编成《莲宗晨朝忏仪》,代众生礼佛忏悔,愿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后来,茅子元在平江淀山湖(江苏清浦县西,昆山县南)建立白莲忏堂,自称白莲导师,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弥陀节要》等,倡导往生净土之义,形成了白莲宗,为净土宗的一支。 白莲宗主张弥陀即为众生本性,净土即在众生心中,只要信愿念佛,即使不断烦恼,不舍家缘,不修禅定,命终后亦可往生净土,一时宗风大盛。 后来,小茅阇梨继承茅子元之教,盛行于南宋。其宗渐渐风俗坏乱,成为一时之弊。 (二十一)达波噶举派佛教的建立 达波拉杰大师,又称冈波巴,被和为是密勒日巴大师如日的心传弟子,原为噶当派佛教的著名法师,三十二岁时,拜密勒日巴大师为上师,受金刚亥母灌顶。 达波拉杰大师随密勒日巴大师修法得到成就以后,修建冈波寺,广弘密勒日巴大师的法教,建立了达波噶举派佛教。 噶举派,意为口传学派。达波噶举派尊玛尔巴大师为始祖,密勒日巴大师为二祖,达波拉杰大师为三祖。由于玛尔巴大师和密勒日巴大师说法时,常穿白衣,所以达波噶举派又称“白教”。 达波噶举派的知见属中观宗,宣缘起性空,灭心境,善恶的差别,而即生成佛的法义,以大手印传承而为特点。 后来,达波拉杰大师的四大弟子,又建立了达波噶举派的噶玛噶举、蔡巴噶举、跋戎噶举、帕竹噶举四大支派。后来帕竹噶举又分出八个小支派。这样就形成了达波噶举四大八小的十二个支派。 (二十二)达波噶举派佛教的四大八小 达波拉杰大师的四大弟子都松钦巴、玉扎巴、达玛旺秋、帕木竹巴,在公元十二世纪分别建立了达波噶举派的四大支派,分别为噶玛噶举、蔡巴噶举,跋戎噶举,帕竹噶举。 噶玛噶举,为都松钦巴创建,以大手印、拙火定为根本法,以昌都的噶玛丹萨寺和堆隆的楚布寺为中心,弘扬达波噶举派的教法,后来成为了达波噶举派的主流。此派是藏传佛教中第一个以活佛转世之法化度众生的教派。 蔡巴噶举,为玉扎巴(向蔡巴)创建,以拙火定、俱生和合法等为根本法,以蔡溪卡的蔡巴寺和其附近的贡塘寺为中心,弘扬达波噶举派的教法。 跋戎噶举,为达玛旺秋创建,以显密大手印为根本法,以昂仁地区的跋戎寺为中心,弘扬达波噶举的教法。 帕竹噶举,为帕木竹巴创建,以俱生和合法、大手印为根本法,以帕木竹地方的丹萨替寺为中心,弘扬达波噶举的教法。后来此派又分出了八个小支派,分别为:止贡噶举,为义敦贡布创建;主巴噶举,为白马多吉创建;达隆噶举,为达隆塘巴钦布创建;亚桑噶举,为耶协僧格创建;超浦噶举,为仁布齐杰刹和兖丹热巴创建;修赛噶举,为结贡楚臣僧格创建;叶巴噶举,为意希孜巴创建;玛仓噶举,为玛仓喜饶僧格创建。 这就是达波噶举四大八小的十二支派。 (二十三)日本净土宗的形成 公元十二世纪,日本僧人源空依善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深信弥陀本愿理论,造《选择本愿念佛集》,建立了日本净土宗佛教。 源空弘扬善导派净土宗教义。后来,他的门下弟子又建立了五支流派,分别为:圣光建立镇西派;证空建立西山派;隆宽建立长乐寺派;觉明建立九品寺派;幸荣建立一念义派。这五支流派,在日本称为净土五流。 (二十四)日本临济宗佛教的形成 公元十二世纪,日本僧人荣西两次到宋朝,学习天台宗和临济宗黄龙派佛教。 荣西回国后,在博多(福冈)建圣福寺、报恩寺,弘扬临济宗黄龙派佛教,建立了日本临济宗佛教。 日本临济宗佛教,以即心是佛为宽示,心无所著为业,诸法空为意,又强调参禅问疲乏,戒律为先。 日本临济宗佛教,受到武士阶层的欢迎,在日本有一定影响。 (二十五)高丽曹溪宗佛教的形成 公元十二世纪,高丽僧人知讷建立定慧社,宣扬禅宗,造《劝修定慧结社文》,主张“自修佛心,自成佛道”,弘扬“狂心歇处,即是菩提,性净妙明,非从人得”的法义。 后来,知讷建立了高丽曹溪宗佛教。 知讷为弘扬曹溪宗佛教,造有《修心诀》、《圆顿成佛论》、《看话决疑论》、《真心直说》等著作。 高丽曹溪宗佛教,主宣心为觉悟之本,成佛不假外求的法义,以顿悟渐修和定慧双修为修行方法,在高丽影响很大,超过禅门九山。 (二十六)日本曹洞宗佛教的形成 公元十三世纪,日本僧人道元入宋求法,在宁波天童寺,随如净禅师学习曹洞宗禅宗佛教。 道元回国后,在京都的建仁寺、兴圣寺弘法,后又到越前(福井)建立大佛寺(永平寺),弘扬曹洞宗禅宗教义,建立了日本曹洞宗佛教。 日本曹洞宗佛教,重默照禅,抛却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看经,只管打坐。日本曹洞宗佛教,主张修禅者应在山林一心坐禅,“不近国王大臣,不贪檀那施主,轻生而隐居山谷,重法而不离丛林,不以尺壁为宝,寸阴是惜,不顾万事,纯一办道。此乃佛祖之嫡传”。 日本曹洞宗佛教,主要在农民中流传,所以在日本有“曹洞土民,临济将军”的俗语。 (二十七)日本净土真宗的形成 日本僧人亲鸾,二十九岁时随源空修行净土宗佛教。后来,日本政府下令禁止专修念佛,亲鸾被流放。 公元十三世纪,亲鸾到京都,造《教行信证》,建立了日本净土真宗佛教。 日本净土真宗佛教,对印度的龙树菩萨、世亲菩萨,中国的昙鸾、道绰、善导,日本首先提倡念佛往生的源信、源空,特别崇敬,尊为七祖,称昙鸾为本师。 净土真宗以他力回向的信心为往生净土的正因,以信心相续的称名为报谢佛恩的行业。净土真宗允许僧人娶妻,讲究伦理纲常。 (二十八)日本时宗佛教的形成 公元十三世纪,日僧一遍学习西山派净土宗教义,致力称名念佛的修行。 一遍依据善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中两河白道一段,绘出两河白道图,自己潜心修行称名念佛的法门,建立了日本时宗佛教。 日本时宗佛教,不重视身、语、意的一切修行,只承认称名念佛,认为只要一心不断地念佛,就可以往生净土。日本时宗强调行者应舍弃家室财产,断除一切世俗欲望,专心念佛,并强调绝对尊师,因为师可决定信徒能否往生。 一遍也受到日本传统神道教的影响,常祈求神佛护佑,他是在熊野神社得到“神谕偈颂”后,决定建立日本时宗的。神谕偈颂为“六字名号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体,万行离念一遍证,人中上上妙好花”。 (二十九)佛教在其他地区的发展 两宋时期,佛教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于北宋同时期的辽国,佛教兴盛,各地大建寺塔,举行佛事活动。僧侣在辽国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辽国境内的华严宗佛教和密宗佛教非常发达,五台山是这两个宗派弘法的重镇。另外,辽国还开始印刷《契丹藏》,这是继宋初的《大藏经》以后的又一部完整的《大藏经》。 在中国北方,女真族建立了金国。金国和宋朝联合消灭了辽国。金国也进入了兴盛时期,佛教和儒教在境内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金国流行三教合一的思想,提倡“穷理尽性莫尚佛乘,济世安民无如孔教。”金国也曾经印刷过《大藏经》。 在高丽,佛教也十分兴盛,在两宋时期,印刷了《高丽藏》。 在缅甸,南传佛教也非常兴盛,小乘上座部尤为兴盛,是缅甸佛教的主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