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31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四十八面第四行,从第三句看起: 「又《净影疏》谓如来得四无碍智。如来由无碍之智,兴无碍之四辩」。远公大师这个注解里面说得很好,说如来得四种无碍的智慧,从无碍智慧里面生起四种无碍的辩才。由此可知,利他行里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无碍辩才。我们也都想能够修成这样的能力,可是无碍辩才是智慧的起用,本来每个人都具足的,跟诸佛如来没有差别,现在为什么我们跟佛差别这么大?佛告诉我们,这个原因是由於我们迷失了自性,也就是《华严经》上说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看佛这是一语把我们的毛病道破了,我们的智慧德相怎么失掉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它就现前。这是理论,放下就是,众生跟佛的差别就在这一念,一念真放下了,智慧就现前。我们要记住,佛说的妄想、分别、执着。他虽然讲的是妄想执着,当中有一个分别省略掉了。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这在大乘教里面我们学了很多,也都很熟悉。见思烦恼放下就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放下就是菩萨,无明烦恼破了就成佛,经上说的法身大士,那就成佛。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上跟我们介绍诸佛如来,他在《讲义》里面介绍诸佛如来,就是讲《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级别,所以称「诸」,法身大士就是如来、就是佛。 从理论上讲,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经上讲的一念顷。我们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没有智慧,所以你没看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即使是学习大乘佛法都是用的妄心,不是用真心,妄心是相宗所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不但我们用的是这个心,二十八层天,乃至於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也是用的这个心。如果我们能够像相宗所讲的转八识成四智,那就行了,不用八识,用四智。四智是什么?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这是四智。这经上讲的,如来由无碍之智,这才能生起四种无碍辩才。所以,这个地方所讲的境界不是普通人,转八识成四智才有这四种能力,普遍的教化十法界一切众生。 我们学佛,学佛不是拿着经典去念念,那没什么多大的作用,只可以说比不念好,为什么?念的时候阿赖耶里落谢种子,这个种子是好的。要成就,那必须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才能成就;如果善根福德因缘不够,再慢慢修。修不是一世成就的,还是要生生世世累积善根福德因缘,哪一天成熟,那就成就了。所以智慧重要。智慧从哪里来的?从禅定来的。前面我们读过,菩萨自利修甚深禅定,定能生慧。定是怎么来的?定是由持戒来的,再往前推。由此可知,佛法没有别的,戒定慧三学而已,戒是手段、是方法,定是枢纽,智慧是目标,我们用持戒的方法达到清净心,这个重要。有些人持戒好像非常严格、谨慎,但是他得不到定。为什么?自己戒行不错,五戒十善修得很好,看到别人不持戒他就生烦恼,轻慢别人。诸位想想,真正会修禅定的人得的是什么?得清净心、得定;这一位修戒律的人、持戒的人他得什么?他得的是贡高我慢、轻视别人,他得这个,得烦恼。你看看,不持戒没烦恼,持戒得烦恼,错了!不持戒对人还挺恭敬,一持戒对人一点恭敬心没有了,那些人不如我。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教错了?佛没教错,是我们自己错用了心,不会用心。 所以真正持戒,一定要从《弟子规》下手,先修礼敬。你看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底下就教给我们,底下是「住普贤行」这一段,普贤菩萨第一个教给我们修礼敬,「礼敬诸佛」。人人都是佛,一切万物无一不是佛,这个礼敬才能修得圆满。要学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凡夫只我一个,他修成功。我们今天修不成功是什么?是个错误的念头,佛我尊敬他,除佛之外都是凡夫,跟我差不多,还有很多不如我。这种心态,他修行一辈子修不成功,比善财童子差远了。善财童子用真心,不分别、不执着,我们今天修戒定慧是用妄心,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怎么修都修不成功,道理在此地。为什么?对别人没有恭敬,就是对自己不恭敬,为什么?自他不二。把别人都看作是佛菩萨,这是对自己恭敬,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才能有成就,小成就是阿罗汉,中等成就是菩萨,最上乘的成就那你成佛了。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成就,十分诚敬得十分成就。我们只有一分诚敬的心,只能证个小果。小果不错,很难得了,这小果是什么?须陀洹,初果,十信位里面的菩萨,初信位。如果有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连这个位次都做不到。 我在最近二、三十年,从住美国的时候,我就常常跟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放下十六个字我常讲,这十六个字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我讲这十六个字。而且我说得很清楚,这十六个字真做到,你真放下了,我说你到什么地位,你到哪里?你到佛的门口,没进去。进去呢?进去要用佛的标准,我的标准不行,我这个标准只能带你到大门口,佛的标准就是要真正放下执着、分别、妄想。执着放下你证阿罗汉,小乘最高的阶位,超越六道轮回,证得声闻、缘觉;再向上提升,再把分别放下,你成了菩萨、你成了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最后能把无明烦恼放下,《华严经》上称的是妄想,不起心、不动念,你成佛了。这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你住在什么地方?你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都要用个真心,不能用妄心。记住,真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要在平常生活当中去炼。佛菩萨在经教里面,祖师大德在学习、分享里面,他们的注解都是学习、分享,都是这样真诚的告诉我们,随缘不攀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要把这两句话学好,认真去学习,能够随顺众生,什么都好,不要去计较,只要他不是邪知邪见那就很好。每个人的行业不一样,生生世世业因果报不相同,这佛知道,所以佛开八万四千法门,开无量法门,这是什么?这恒顺众生。如果不恒顺众生,佛一个法门就可以了,开那么多干什么?佛开这么多法门没有别的,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意思在此地,我们要懂他老人家的用意,才能学到东西。所以真正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生活里面、工作里头,待人接物把错误的想法修正过来,错误的看法修正过来,错误的言论、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高级的修行那是菩萨,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那你就晓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是法身菩萨们他们修学的纲领,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 净宗法门跟普贤菩萨的缘太深了,为什么?净宗就是普贤法门。你看看这个经,这还在序分,证信序,德遵普贤,你看这一品的题目,品题「德遵普贤」,所以净土不可以离开普贤菩萨。前清魏默深居士,这是佛门大善知识,他将《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四十华严》最后的一卷特别提出来,附在净土三经的后面,号称净土四经,有道理。说明什么?说明净土是修普贤行的,跟《华严》没有两样。早年间,干隆时候,彭二林居士他首先说出的,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彭二林讲的。魏默深有这个行动,把「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大段经文附在净土三经后面。我们是修普贤行的。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出学净宗的同学必修的功课,五门,不多,多了太繁琐,麻烦,行门里头愈简单愈好。这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出於《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经),这一段经文是净宗最高的指导原则,你不能不知道,净宗的方向、净宗的目标就在这一节经文当中。三福这三条,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有没有做到?往生净土,这一条要做不到去不了,对父母没有孝顺心这不行。 一生作恶,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真正听了,真正听了最重要的是真忏悔,无始、今生的业障,这一忏悔就消除,真正的孝心起来了。虽然他已经临命终,马上走了,他真正那个孝心,对老师尊师重道那个心起来了;这个心要是起不来,他不能往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临终遇到善友,他有没有这个善根,就是说他能不能真正忏悔,真忏悔,阿弥陀佛接受,会接他走。这一忏悔,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他一切善在一念当中成就。不是侥幸的,在这个时候真正能忏悔,肯定这个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得不错,在这一世迷惑了,没有遇到善友,学坏了。临终的时候有人一提醒他,他宿世的善根发现了,那个忏悔的力量很大,真的回头,我们中国古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真回头了,真是好人,这个条件才能往生。所以《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善根。一生作恶,善根能现前,就遇到善友,这个缘很重要,遇到善友给他开导,他豁然明白了。佛法里面决定没有侥幸的事情,全都是真实的功德,因为这一类往生的人我们看到很多。早年我们对教理不太清楚,有疑惑,这么多年的薰修,我们终於明白了,宿世不思议的善根这个时候发现了。 这三福第一福,我们今天提倡学习《弟子规》,为什么学《弟子规》?《弟子规》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的细说。我们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把《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就做到了。由此可知,《弟子规》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的落实,你能不做吗?你要不能做到,这两句你白念了。「慈心不杀」,我们把这一句落实在《太上感应篇》上,《感应篇》给我们讲了善恶因果一共一百九十五条。因果教育不能不懂!不要说言语造作有果报,起心动念就有果报,讲得很微细。末后一句「修十善业」,这是佛门的根。所以我称这一句里头给我们说了三个根,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开头要把这三个根扎下去,净业三福第一福你有了。 现在人没福,没福看起来好像享受都不错?是的,他享福,他福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修的,这一生中得人身享福报。他享福报,没人教他,不知道修福。不像过去,过去在旧社会里头,确实,无论你有福还是没有福,老人都懂得修福;也就是说,社会上一般人都懂得要学习这三个根。这三个根在中国古代称为扎根教育,什么时候学?小孩一出生到三岁这一千天。怎么个学法?父母做出榜样给他看。你看婴儿他不会说话,他会看、他会听,他已经在模仿了,所以这一千天根深蒂固,这三个根是要父母在家里面做出来给他看。古时候家庭是大家庭,这种家庭现在人无法想像,过去是五代同堂,往上去,你上面有父亲、有祖父、有曾祖父、有高祖父,五代;往下去,你有儿、有孙、有重孙、有曾孙,所以讲九世。古时候你一打开一个家庭九世,九世同堂,这么大的家庭。普通一家人多少?大概总有三百人左右,九世同堂,家里要没有规矩不就乱掉了吗?那还得了!所以齐家就能治国,治家跟治国没有什么两样,有治家的能力、智慧就能够治国。这是从前的社会,你看它多重视教育、重视扎根。 扎根就是持戒,佛门讲的持戒,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入佛门。所以三福第一福是世间福,不是出世间,佛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才得这个资格,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才能够入佛门,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跟佛学经教,提升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定慧。所以三福第二条,你看「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出世法。受持三皈,正式拜老师,拜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释迦牟尼佛教什么东西?教三皈,这是佛教你的,三皈是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你怎样才能成佛?成佛的方法无量无边,所以讲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到最后、到真正成佛,归纳起来只有三门,这三个门无论从哪一个门,你只要得到一门你就成佛。无量法门就好比无量的道路,不管你从哪个地方来,到达佛的大殿,这个大殿只有三个门,任何一门进去,一门进去,门门你都得到,这法门平等。这个法门就是三皈教给你的觉正净三门。皈依佛,佛是代表觉这个门,能成佛,觉而不迷;第二个门是法,法是正门,正知正见;第三个门是净门,心地清净,净而不染。这三门是成佛之门。 从哪个门入?各人根性不相同,觉门是一般讲最难,上上根人,禅宗走这个门,性宗走这个门,上中下三根都没分。那怎么办?上中下三根一般走正门,就是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这个门像办学校一样,它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你可以慢慢的来、慢慢的学习;觉门没有,觉门是一步登天,它当中没有阶级,能上去就成佛,不能上去,你什么也成不了。好像上楼梯一样,我们在年轻时候学佛,老师告诉我们,那个觉门是什么?觉门好像搭电梯,你进去之后,电梯一直到顶楼,门打开你就到了。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是上中下三根,怎么样?爬楼梯,法门正门是爬楼梯,你可以一层一层往上爬,也能走到顶。第三个法门是比较特殊,净门,专修清净心,心地清净也能到达顶层。这个净门两个宗派,净土宗是走这个门,密宗是走这个门,密宗是修清净心的。都是修清净心,修行的方法不一样,净宗怎么样?它是远离染污,所以它修的比较容易;密是不离染污,所以密得清净肯定比净要高,为什么?在染污当中修出清净,叫真清净。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以现在修密法的人成就的少。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学密的,我们李老师也学过密,告诉我这个太难太难了。 我学佛,第一个亲近的章嘉大师是密宗大德,这个人是好人,真正善知识,为什么?他不教我学密,他教我学显教,学教。为什么不让我学密?他讲得很清楚,他说密,他拿学校做比喻,密是哪一个阶段?是博士班,研究所里的博士班。教是什么?教是大学、中学、小学,你应该从小学念起,慢慢提升,小学念完念中学,中学念完念大学,大学念完念研究所,研究所念完最后念博士班。所以他老人家告诉我,真正学密是什么人?初地以上,没有证得初地,你不够资格学密。好像研究所博士班,什么条件才能入博士班?硕士毕业,你才能够念博士班。我才明白,那个净是真正清净,不像净土宗,净土宗是远离染污,远离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远离,得清净;密不是的,密它不需要远离。 这些道理明白了,我们是什么根性、应该走哪一条路,我们自己不认识,老师是高人,我们要不听老师的话,不尊重老师、不依教奉行,那你修学得自己负责任,自己负因果责任。我们依教奉行,完全依老师的,那我将来学不成就,这个责任是老师的,老师叫我怎么做,我就循着他的路走,没错。所以要有自己的意见,不听老师的,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真吃亏,吃大亏!什么时候才知道?吃亏上当之后才明白,后悔莫及了。我听老师的话,跟诸位说,我都非常遗憾,我听老师的话听几成?大概七成,还有三成是什么?怀疑,所以我这一生成就很有限。我如果是百分之百的听老师的话,那今天不是这个样子,至少可以跟祖师大德相比,能够达到像印光大师、莲池大师,能够达到他们的境界。我学了六十年,很遗憾的,我没有全听,只听了七成。我教别人,有人全听的,他超过我,我欢喜,我没有嫉妒,应当如是。古人讲「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这是教学的成就。教学唯一的希望,希望学生超过自己,这个世界才有救,往后去一代比一代强;如果一代不如一代那就可怜,众生就要受罪、就要遭难了。一代要超过一代,这是正确的。我们过去学习犯了哪些过失,希望底下一代不犯我们同样的过失,他就超过我了。 指导的原则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先把戒律扎好,这德行。孔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个这才是政事、文学,没有德行怎么行?而德行的核心、德行的源头就是孝亲尊师。现在这个社会就是缺少这个,不孝父母,没有尊师重道的念头,他怎么能学得成功?学生不懂得尊师重道,不懂得孝顺父母,佛菩萨来教他都没用,教不出来,他不能接受。这个根一定是从小就扎的,我们从小疏忽了,没扎这个根,现在明白了,明白之后真正发愤努力,把这些重要的课程补过来,行!不是不行,恶补,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补出来。一定要晓得,没有这个根,你就是往下再努力三百年,算你活得长寿,你能活五百年,五百年你都不会成就,为什么?没有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看到有成就的,有异常成就的,那人是什么?那人真的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一点分别没有、一点怀疑没有,百分之百的顺从,他很快就成就了。他戒持得好,从戒就得定,他得三昧了,一般讲多少年?三年,不会超过五年,他得定了。得定之后二、三年智慧就开了,智慧一开,所有一切法门,他学习轻而易举,就是一门通了,一切门都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