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果钦哲仁波且心灵之歌
2014-9-7|229
⊙ 朱文光:汉语佛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一)
2014-9-7|357
⊙ 朱文光:汉语佛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二)
2014-9-7|697
⊙ 心丰居士序
2014-9-7|311
⊙ 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2014-9-7|441
⊙ 梵本《中論頌.月稱註》(淨明句論)研究序論
2014-9-7|378
⊙ 试论汉译佛经对中古道经文学的影响(上)
2014-9-7|395
⊙ 《证道歌》作者考
2014-9-7|368
⊙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
2014-9-7|1016
⊙ 论海德格尔的“语言学转向”及其哲学史意义
2014-9-7|524
⊙ 性灵·佛教·山水—南朝文学的新考察
⊙ 王维辋川《华子冈》诗与佛家“飞鸟喻”
⊙ 王维“以佛入诗”辨
2014-9-7|246
⊙ 论“宋初九僧”及其诗
2014-9-7|296
⊙ 三生石上旧精魂——汉文学对通过佛教经典传来的古代南亚次大陆文学素材的使用与扬弃
2014-9-7|490
⊙ 佛经的文学原型意义
2014-9-7|551
⊙ 佛心诗韵两相通——曹操诗风成因一解
2014-9-7|522
⊙ 佛性与魏晋以来的中国古代文学
2014-9-7|331
⊙ 从《伊豆的舞女》谈川端康成“佛典”文学思想
2014-9-7|399
⊙ 《佛本生经》与故事文学母题
2014-9-7|348
⊙ 敦煌本《珠英集》残卷所见刘知几佚诗三首笺证
2014-9-7|707
⊙ “言意”之辩及其语言哲学的意义
2014-9-7|500
⊙ 孙学堂《王世贞与十六世纪文学思想》序
2014-9-7|277
⊙ 语言训练的重要性
2014-9-7|444
⊙ 来自梵天的语言──梵语简介及其学习的意义
2014-9-7|730
⊙ 佛教经典常谈--序 一经的成立
2014-9-7|240
⊙ 略论佛学的语言观
2014-9-7|337
⊙ 从佛教的语言思想发展看僧肇之假名观
2014-9-7|398
⊙ 出家人,也是人之一:序 心桥(代序)
2014-9-7|313
⊙ 灵山赋
2014-9-7|280
⊙ 心为文字之性——永明延寿判教原则的语言哲学分析
2014-9-7|282
⊙ 《唯識二頌》序
2014-9-7|318
⊙ 梵文与中国佛学研究――与恒毓先生商榷
2014-9-7|1056
⊙ 唐僧的紫金钵盂
2014-9-7|737
⊙ 比如寺庙基址选择的传说
⊙ 尼姑的故事
2014-9-7|965
⊙ 试论佛教文化对中国武侠文学的影响
2014-9-7|310
⊙ 方塔出土西夏汉文诗集研究三题
⊙ 佛教般若学的语言观
2014-9-7|428
⊙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
2014-9-7|249
⊙ 心灵音乐的感动
2014-9-7|433
⊙ 仅有借鉴与研究是不够的——几位中国现代文学巨匠的佛教情结初探
2014-9-7|167
⊙ 第九世创古仁波切的故事
2014-9-7|787
⊙ 梵本《中论颂·月称注》(净明句论)研究序论
2014-9-7|272
⊙ 宋瓷铭文中的佛教世俗化倾向
2014-9-7|394
⊙ 唐代释家经疏中的三国故事
2014-9-7|345
⊙ 敦煌佛教靈應故事綜論
2014-9-7|304
⊙ 《祖堂集》语言研究概述
2014-9-7|377
⊙ 《红楼梦》评论
⊙ 佛教经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语言特色
2014-9-7|473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