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慈善如何走进心灵:大仁大爱 慈悲救难
2014-9-8|674
⊙ 关于《大学》“身”“心”问题之哲学省察
2014-9-8|248
⊙ 何种第一哲学:心灵哲学或唯心论?*
2014-9-8|285
⊙ 试论“渐修顿悟”与“格物贯通”的异同
2014-9-8|426
⊙ 佛学奥理的哲学探究
2014-9-8|194
⊙ 《迈向觉醒心理学:佛教、心理学和个人灵性转化之道》导读
2014-9-8|816
⊙ 超越心灵的迷障
2014-9-8|316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
2014-9-8|473
⊙ 宗教心理学溯源
2014-9-8|209
⊙ 心灵的法悦
2014-9-8|267
⊙ 心灵的智慧---不假外求
2014-9-8|468
⊙ 心理学与业
2014-9-8|202
⊙ 朱熹与道家哲学
2014-9-8|195
⊙ 评《佛教哲学大辞典》
2014-9-8|477
⊙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
2014-9-8|224
⊙ 中国哲学的重点何以落在主体性与道德性?
2014-9-8|514
⊙ 随侍晓公云师出席第一届世界中国哲学会议后记
2014-9-8|162
⊙ 宗教心理学概述
2014-9-8|237
⊙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
2014-9-8|331
⊙ 僧肇《物不迁论》的哲学思想
2014-9-8|578
⊙ 佛法今诠(佛教哲学论)
2014-9-8|201
⊙ 凝视人性的荒野——荀子
2014-9-8|260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1)
2014-9-8|638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2)
2014-9-8|449
⊙ 浅谈哲学与佛学关系若干问题的体会
2014-9-8|637
⊙ 没有心灵文明,那来物质文明?
2014-9-8|189
⊙ 庄严国土 绿化心灵
2014-9-8|212
⊙ 忧郁症的剖析与处理——整合心理学与佛学的观点(—)
2014-9-8|1116
⊙ 我所理解的中国哲学心性论
2014-9-8|344
⊙ 物质、心灵的发展应齐头并进
2014-9-8|217
⊙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
2014-9-8|350
⊙ 宗教心理学的意涵及其功能之研究
2014-9-8|381
⊙ 关于般若可能性的哲学思考
2014-9-8|236
⊙ 了凡四训中的佛法
2014-9-8|993
⊙ 略论佛教哲学在古代文人心理修养中的作用
2014-9-8|243
⊙ 略论两晋时期的佛教哲学思想
2014-9-8|283
⊙ 智慧之道,尽在人心——评陈兵先生的十年力作《佛教心理学》
2014-9-8|335
⊙ 佛教能净化心灵
2014-9-8|253
⊙ 中国哲学:情识论——佛教哲学论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
2014-9-8|164
⊙ 简论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 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研究
2014-9-8|494
⊙ 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
2014-9-8|351
⊙ 佛教哲学简论
2014-9-8|159
⊙ 佛性·人性
⊙ 佛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2014-9-8|198
⊙ 佛学心理学的智慧
⊙ 周叔迦:贡献给哲学年会诸作家的一片鹅毛
2014-9-8|168
⊙ 心灵语录/心灵篇
2014-9-8|1074
⊙ 心灵语录/处世篇
2014-9-8|609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